魔灵召唤升6星奖励: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43:04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教学建议
   三、评价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部分 前言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课程性质
   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 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 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 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 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主体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内容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的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改变“难、繁、偏、旧”的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又能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活动建议】
 (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活动建议】
 (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内容标准】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 技能。
 (2)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内容标准】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
 (2)收集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小故事,编写一期板报。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容标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内容标准】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 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2)举行演讲会,说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3)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八)科学技术
【内容标准】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
 (1)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2)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   
(九)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
 (2)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
 (3)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 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 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2)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近代历史遗址、遗迹。 
(二)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2)举办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会。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 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 艰难曲折。
【教学活动建议】
 (1)召开关于五四精神的主题班会。
 (2)观看《开天辟地》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3)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2)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太行山上》 等历史歌曲,感受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3)举办小型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的故事。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标准】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
【教学活动建议】
 (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
 (2)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 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
 (1)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
 (2)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内容标准】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教学活动建议】
 (1)请当地的人民代表介绍人民代表的活动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访问长辈,记录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 法。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标准】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 影响。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6)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内容标准】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教学活动建议】
 (1)进行课堂交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 术等。
 (2)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
 (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5)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 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观看反映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影视片,交流观后感;或收集反映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 图片资料,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展览会。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
【内容标准】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 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 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当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学习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我国体育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有关资料,在班级活动中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成就。
(七)社会生活
【内容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 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