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贲txt: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6:33

查看文本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懂得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兼用案例、讨论、学生参与等互动式方法。

导入: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雨果
人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人想这一生怎么活而赋予了人的意义。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满足于温饱和生理上的需要。动物受本能支配,行为表现特征主要是生理需要,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理性的活动。马克思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铅,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人的这种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动机、确立的目标、计划、选择的手段、方法,体现着人类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高贵的生活,因此人类的生活比起动物的生活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文明得多。人类的理想就是这种高贵精神生活的杰作。
也许同学们会认为我们已经上了大学,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了,还需要什么理想信念呢。确实应该祝贺你们,时代的幸运儿。但是当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你们的理想,而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个真实目标。那么读完大学以后干什么?就是你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你们已经踏上了人生新的起点,未来就在你们不断的思索中,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的确,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现在我们一般用“ideal”来表达。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尚书》中有“射之有志”之句,“志”好象射箭的靶子,它是人们的奋斗目标。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富有理想是人最本质的内涵之一。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对现状的永不满足,人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就产生了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因此,理想的本质是客观必然性的运动趋势与人们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2、理想的特征:
第一,现实的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理想不是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而是经过努力能够在将来变成现实的合乎规律的想象。
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局限,它与现实有很大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比如,古人曾经幻想“嫦娥奔月”,但当时没有实现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飞机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幻想变成了现实。空想也是人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也反映了人的一定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它缺乏客观根据,还不能把握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空想本身没有实现的可能,只有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改造为理想,才能使原有的愿望得到实现。可见,理想、幻想和空想虽然在形式上都表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内容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定。
第二,时代性:理想是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因而不同的时代的理想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只能把争取获得较多的劳动产品、克服生活的极端困难作为自己的理想,不可能产生用电脑控制生产的理想。同样,在奴隶社会,奴隶有反抗奴隶主的压迫、向往人身自由的理想,而不可能产生共产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理想。理想总代表一定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利益的,没有也不可能有超阶级的理想。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站在一定的阶级利益上,用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社会,提供奋斗目标的。如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尽可能多地攫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追求资本主义制度的永世长存。无产阶级的理想则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
第四,超越性: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产生于现实,但它是现实的升华,必然高于现实。它是现实依据的超前反映,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出来的。理想所描绘的内容不是现实,而是经过奋斗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这就是说,理想所描绘的内容不是现实,而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以对现实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为根据的,它高于现实、超过现实,它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对人们有鼓舞作用。
第五,实践性:是指理想的产生、形成和实现都依赖于实践,否则,就会成为空想。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二是理想必须经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实践检验,修正和发展;三是理想的最后实现,一刻也离不开实践。因此,理想具有实践性。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依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践的想象。
3、理想的类型:
(1)从性质上划分,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远大理想和庸俗理想。凡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向往和追求是科学的理想;凡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向往和追求的理想,是非科学理想。凡是对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裕幸福及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就是远大的理想。反之就是庸俗的理想。
(2)从时序上划分,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长远理想,就是指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近期理想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理想。
(3)从主体上划分,可划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国家或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即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个人理想,是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具体表现为;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个人理想主要是指个人的理想人格、理想的职业、理想的生活,它是个人业绩、确立个体社会角色的前提。
(4)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①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②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
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①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只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人活着总抱有某种希望,而凡是希望,就都在期盼着什么,信仰着什么,渴望着什么。
信念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阶梯。有理想的同时也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虽有理想没有信念,也就像一只船,虽有自己的方向,但碰到海上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时,在行驶中也可能翻转,到达不了胜利的岸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做什么事情可能会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说过:“理想的琴键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最美妙动听的乐章。”说得就是信念。
【案例】:最后一片叶子
琼西是位年轻的女画家,她在寒冷的冬天被肺炎击倒,更要命的是,她似乎失去了求生意志。主治医生对此一筹莫展,便把琼希的同屋女友苏找来,向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医生告诉苏,如果有信心,有强烈的求生意志,琼西活下来的几率会大大提高;相反,倘若她“坚信自己活不成了”,也就无药可治了。
然而,琼西似乎完全绝望了,她现在只关注窗外一根很老的常春藤。她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
终于,常春藤上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而琼西也认为自己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她对朋友说:“我听见风在刮。今天,这片叶子会掉下来,同时我也要去了。”
一个名叫贝尔曼的老画家,在听完苏讲述完同学琼西的故事后,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下着暴雨的夜里,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编造了一个善良且真实的谎言,而自己却从此患上肺炎,一病不起。
第二天早上,奇迹出现了,当琼西吩咐朋友拉开窗帘后,“常春藤叶子还在。”
“奇迹”的出现使琼西改变了生活态度,她求生的意志复苏了,她有勇气有信心和病魔抗争了。有了信心和勇气,琼西顺利脱离了危险。
人生如沙漠,而信念就是那泛青的叶子。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你信什么?对什么东西坚信不移?就是信念问题。信念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不同的人生追求,就有不同的精神状态。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案例】:信念的价值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于纽约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恶劣、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罗尔斯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他所在的诺比塔小学的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有一天,当他从窗台上跳下,伸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他记下并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罗尔斯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罗尔斯终于在51岁那年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的?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2、信念的特征:
第一,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因为信念的这一特征起作用的结果,如果“信”就不会变。某种信念一旦确立,就较难改变。但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
第二,多样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行动的,因此,每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决定了信念的不同。所以,信念是多种多样的。在阶级社会里,信念的阶级性就是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第三,执著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人们总相信自己的“信”是正确的,所以一旦形成,便会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不管他“信”的正确与否,科学与否。信念的改变如同信念的确定一样,必将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持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他的后半生用了25年时间去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白白浪费了25年的生命,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法轮功”分子危言社会和人民,不就是“信”荒谬的思想见解吗?这个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当然,人的认识既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需要自觉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去校正自己的信念,不可死抱着不放。
第四,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信念也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由于信念具有的多样性,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信念体系。信仰就是信念最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信念是把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但它决不是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理想和信念如影随行、相互依存。在某些时候,理想本身就是信念,信念本身就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因此,如果把理想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信念的内容;如果把信念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理想的内容。但是理想和信念毕竟不是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两者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而信念则重在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在的,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邓小平也指出: “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他们都论述了理想信念对人生的巨大作用。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是如何曲折,人生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能否有意义,全在于是否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能否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这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目标的追求。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倡导人们要“立大志”、“修人品”,并强调“志当存高远”。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有理想作为指引的航标,他们的生命之舟便可以乘风破浪,中流击水,朝向人生的目标航行。而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失去了航标灯,容易迷失方向。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世界能前进、社会能发展、事业能繁荣,都是有意识的人创造的,而创造事业的人必定是有志向、有理想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向这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人生道路是漫长的,而且通常要肩负一些重要的使命,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不断其作用,其中,内在动力主要是由理想信念形成的精神动力,是人生前进的根本动力;外在压力必须通过内在因素起作用。这一事实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验证。一些走向成功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有着深刻的体会。引江泽民一段话为证:“两弹一星”研制者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愿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他们靠什么,靠的就是理想信念提供的强大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应当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改善。人也离不开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人的生活离不开精神生活的支撑,精神生活充实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否则给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但是天天打你、骂你,哪来的幸福可言呢!人的精神生活充实,主要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的人,就会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坚定的勇气和不竭的动力,永不停歇的奋斗向前,达到事业成功,道德高尚,人格完善。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大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年。青年,总是与未来相联系;青春,总是和理想相伴随。
理想对于青年具有特殊意义,与青年大学生关系尤为密切。
当代大学生生活、成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然要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有机的融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具体的说有三个方面要明确注意: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才的成长是有其自身成长规律的、育人只有适应成才规律才能产生实效,才能获得成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理论,精辟概括了成才和育人的规律。作“四有”新人,“四有”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解答这一重大的人生课题。
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那是他回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做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显得格外的沉重。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是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仅可以激励人去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励人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与个人、在正确与错误、善良与恶毒、凶恶、残忍之间该怎么办?该怎样走?
因此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走中华民族振兴之路,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也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力量源泉。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认清社会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才能面对时代的挑战,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发奋学习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顺境和成功中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在逆境中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成才。

人生道路上并不是总充满阳光、撒满鲜花,也可能有崎岖和坎坷。当人们遭受挫折与失败时,有的能振奋精神,力挽狂澜,这就是理想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结果;有的承受不住而半途而废,消沉下去。只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意志就会得到锻炼,困难、挫折、打击就催不垮人的精神和意志。做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做到像张海迪一样,身残志坚,创造一番事业。就不会遁入“空门”,甚至“上吊”、“下跳”,走向人生的反面(吸毒者),甚至走向绝路。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确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这一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马克思说过,“使人生具有意义的不是权威和表面的显赫,而是寻求那种不仅满足一己私利、且能保证全人类幸福的完美理想。”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从此,马克思把为全人类谋幸福作为自己的理想,并具有着坚定的信念,一生不为艰辛,努力奋斗,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1、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毛泽东说过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改革开放后,面对一些人的“政治信仰”危机,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一个执政党若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严格以事实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能丢,原因就在这里。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大的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解释的基本规律”。今天,我们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更加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当代中国,观察当代世界,来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随实践的发展不断突破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的生动表现。它总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总结人民群众最新的实践经验,吸收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开拓创新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因为它是科学真理。不管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怎样严重的挫折,不管敌对势力如何贬损他,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当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的情况下,这一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人类社会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一个半世纪以来,它总是不断地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大的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苏东剧变后,许多人都为我们国家捏一把汗,甚至有的人发出疑问、“老大(前苏联)倒了,老二(中国)怎么样”?他们担心中国的红旗还能打多久。但是历史已经做出回答,中国的红旗不但没有倒,而且日益光彩夺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朝气蓬勃,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同样是共产党领导,为什么前景如此截然不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正是由于我们党的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所以我们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强大的敌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风景依然这边独好。
(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1、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由一国的胜利到多国胜利并取得巨大成就。
2、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有光明的未来。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筑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
共产主义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它是一种理论体系或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其二,是指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这种社会制度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建立了80多年,在我国也有了近50年(1956年算起);其三,是指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际运动,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践。它在世界上已有150多年,在我国已有80多年。正是这种运动,使共产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胜利变为多国胜利。当前,无数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我们正在从事着的实践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初级或叫初始阶段的运动,社会主义还会有其他阶段的运动。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那还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奋斗,而且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当年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经过四十多年和八十多年的反复斗争才最终取得胜利的。试想以社会主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制度代替剥削和压迫的制度难度会更大,时间会更长,也会更加复杂。
过去我们党在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和宣传上、教育上是有经验教训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时期,在一些人中,把实现共产主义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并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以至于急于建设共产主义;后来又有人提出来“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的错误观点。显然,党章总纲鉴于历史经验教训,注意把对党的理想的说明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摒弃某些不切实际和空想的色彩,同时,又同“渺茫”论之类划清界限,使之具有具体化的特点,有利于动员广大党员和亿万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邓小平同志说,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有了理想和信念,就能产生凝聚力、战斗力。从党章总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共产主义理想绝非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是这个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我们现在每天干的事情,虽然并不是直接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但却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确实是为共产主义而努力着。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强大作为他们的理想和信念。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人民的富裕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3、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4、中国共产党敢于坚持真理、更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能力,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5、中国共产党有一系列的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地方针路线政策
6、中国共产党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有意志集中了全民族先进分子的党员和干部队伍。
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有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和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1、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背景决定的,是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用鲜血和生命证实的真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0世纪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并在20世纪50—70年代达到高潮。尽管前苏联、东欧出现剧变,但是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的一些事实,足以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光明前景。
2、从发展速度上比较 
例如:旧中国1948的工业发展水平还低于1860年的水平,同俄罗斯差距更大。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1978年,尽管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国工业增长速度仍然比美国高三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20多年保持在7%以上。新中国成立40年后仅工业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就增加了134倍。200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这一发展速度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都要快。现在中国的纳米技术、超导技术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
 3、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资本主义的强烈抵抗。从社会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资本主义国家对它的颠覆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只是颠覆的战略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从丘吉尔的“扼杀战略”到凯南的“遏制战略”,从杜勒斯的“和平演变”到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资本主义面对自己的“掘墓人”,必然采用“扼杀”、“制裁”、“对抗”、“遏制战略”、“分化”、“西化”、“和平演变”等各种手段来阻止这个代替过程、他们还会用“魔鬼”、“幽灵”、“独裁”、“法西斯”等污秽的语言来丑化共产党,也会散步“大失败”的谬论来消磨社会主义者的信念和信心。
4、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面对经济实力很强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将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彼此之间将会有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上的艰苦较量。当前,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渐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坚定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正如陶铸同志所说:“我们应该赞美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学习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对革命有着坚强的信念。在民主革命的战争年代应该如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年代更应该如此”。只要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地成长成才。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构成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有团结统一的传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其间,中华民族虽然经历多次动荡、分化、迁移,但是不断走向融合,不断走向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总趋势。、总基调。在共同开发祖国河山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血肉相连、水乳交融,从而铸成了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的整体。
中华民族有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这些,足以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自立于世界东方民族之林。50多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远景,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在无数赞美祖国和民族的歌曲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的“中华大家园”“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支歌”“振兴中华等歌曲最为深入人心。

我们的时代不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不再需要我们吃糠咽菜。但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广大的党员和青年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重大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始终遵循着那条不变的信念——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互动】讨论:谈谈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对未来的定位吧!
点评:理想是美好的,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确立了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渴望,而要想拥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认同理想;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正如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所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水,唯有行动才是连接两岸的桥梁。”所以,青年大学生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只有通过永不停息的实践活动,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光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不够。最重要的还是付出实践。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增长了才干。实践是通向理想的桥梁。
(一)立志当高远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成才发展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高尔基
我们大学生从读书开始就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以各类英雄人物、伟人成长的经历在鼓励我们,“志存当高远”。我们的同学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也看到“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的经历。
不管是“长志”还是“短志”,人活着就要立志。立志,对于任何一个期望实现人生价值、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法国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这里的志,指的是理想、决心和毅力。这就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想走好人生之路,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立大志。因为这个阶段是青年大学生立志的关键时期,要立志必须首先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凡有大成就者莫不是青年时期就确立了崇高理想,远大的志向的。同学们必须培养为实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而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奋斗的毅力,并使之升华为坚定的信念。
(二)立志做大事
人活着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这样人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能否兴旺发达、事业成功,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否拥有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力奋进、努力拼搏有着直接的关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世纪伟人,名垂青史,这是不现实的。但是一个人所立的指向必须与整个国家、整个的未来紧密联系,必须与一个国家、民族希翼追求的目标一致。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拘赋予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的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一个有为的青年,无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应立大志,立有为之志,要把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视为己任。
孙中山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他的这句话并不是说做大官就做不了大事,而是说就算不做大官也可以做大事。什么叫“做大事”呢?其实就是指要将一份工作做的出色。
(三)立志须躬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否则就只能是空想,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做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乘风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一句话,实践是理想、志向、得以成为现实的必经途径。
【案例】平凡岗位----无悔人生
朱和平,全国劳模,十六大代表。
1973年,刚满18岁的朱和平成为郑州市一名环卫工人。起初她也自卑过、沮丧过,是身边“老环卫”们苦中寻乐的精神感染了她,耐心的言传身教感动了她。用满腔热情干起了别人不愿干的工作。“咱这棵小草能为城市添点绿也挺好!”
33年,经环卫女工朱和平的双手清运的垃圾超过20万吨,等于搬走了一道绕城一周的垃圾厚墙;她的“和平号”垃圾清运车一共行走了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
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马克思恩格斯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都重要。渴望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更须注重实践。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理想的实现却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立竿见影的,往往都会遭遇困难和坎坷,它需要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理想的实现并非易事,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会布满了荆棘,有时会会遇到急流险滩。
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低,实现它的时间越短,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少;反之,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远,实现的时间就越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大。
1、从社会理想来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代替过程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经历过200多年(从1581年荷兰共和国到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中间也经历了多次封建王朝的复辟。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70年。社会主义从前苏联1918年取得胜利至今也不到100年,何况社会主义主要是在一些落后的国家取得成功的,生产力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后才能逐渐取代资本主义,实现这一点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本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决不是平坦的,而是难以想象的复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说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样远大的理想的实现,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2、从个人理想来看,个人理想包括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这个我们在第一节中讲理想的内容中已经将了,这里不再重复)。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就去了十六年的时间,如果加上读研究生、博士生,时间还会更长些,所以古人言“三十而立”是有其一定的人生发展规律的。要成就事业,在事业上有根基,有发展、有成就,也就到了40岁左右了。六岁开始读书,经过20来年的读书,到有成就时也就进40了,这个过程确实够长的了。
毛泽东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在人类历史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均来自艰苦奋斗。司马迁忍腐刑之辱,13年心血凝结为《史记》,摩尔根生活于原始、野蛮部落40年才著成《古代社会》,居里夫人在木板房中作了上千次的实验,手指扭曲、变形,才从近9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0.1克纯净的氯化镭,并初步测定镭的原子量为225(现代精确测定为226.0254)。直后又继续奋斗八年终于提炼纯净镭,造福人类(放射治疗的原料)。李四光踏遍千山万水,使中国放射出了“地质之光”。这些都告诉我们,离开了艰苦奋斗,将一事无成。
(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理想的实现是充满坎坷曲折的。也正如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实现就是一个奋斗的历程。理想实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坎坷的。在理想实践的过程中,挫折和逆境是难以避免的。可以说,如何对待逆境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一条重要的分水岭。人生的千差万别,各自的道路和结果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因此,人生境遇就是由顺境和逆境共同构成的。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境遇。
1、顺境:就是顺利的境况和遭遇,在人生活中没有大的困难和挫折。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良好条件,比较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这种状况即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主观因素决定的,如知识基础的深厚、能力的强弱、努力的程度等,都会发生影响。
2、逆境:就是人们向着理想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顺利的境遇,即在人生屡屡成败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障碍,即常说的挫折情景。它会给人造成不愉快,甚至痛苦和打击。
每个人都可能碰到挫折和逆境,至于什么时候碰到,碰到什么样的挫折及其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对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处于“半生不熟”的大学生,特别是“小皇帝”更应该注意培养和锻炼意志力,增强挫折承受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对待这一切,敢于迎接各种挑战。不做一遇到大的困难和挫折就要么上吊,要么下“跳”的人,而应做一个乐观大度、勇敢顽强的人。
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容易使人只顾享乐,忘记艰辛,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顺境和逆境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顺境和逆境还可以相互转化。人生没有永远的顺境和逆境,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 同时,在逆境的情况下,还应该看到,任何逆境,厄运,总会有尽头,有转机,坚持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扭转困难的局面,战胜逆境而取得成功。世界上许多的伟人大多是在极端困难的逆境中,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变逆境为顺境,最终取得一番成就。像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他就是在逆境中与命运竞争,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他曾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同样,邓小平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上也遭遇了多次打击和挫折,三落三起,但他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逆境变为了顺境,最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学会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刘少奇也认为:“我们改造世界,不能离开现实,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我们正视现实,认识现实,在现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丑恶的现实斗争,改造现实,逐步达到我们的理想”。
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光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不够。最重要的还是付出实践。实践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实现理想的道路虽漫长但并不可怕只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路再长再坎坷我们也一定能够克服。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1、二者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反之,现实也不等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如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理想=真善美,现实=真善美+假恶丑,因而,理想≠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
2、两者是统一的。
(1)理想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应。理想植根于现实,理想自身的矛盾运动根源于现实中的客观矛盾运动。科学理想必须以事物发展的实际客观趋势,以确实存在的实际可能性为依据。否则就是空想。即无立足的根基,又无实现的可能。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都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来源于现实,因此在理想中往往能找到现实的线索和依据。国家的理想、社会的理想、个人的理想都。是现实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树立理想以改造现实,既要改造现实中的真、善、美,也要面对现实中的假、丑、恶。面对真善美,我们会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人性光辉的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改造现实,就是改造现实中的假丑恶。夜证实应为现实中有那么一些假丑恶,才需要我们为了美好的未来树立理想。失望和消极逃避不实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科学态度。我国现实中存在贫穷落后、腐败和一些社会弊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社会主义信念。
(2)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使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即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有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单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昨天的理想已经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也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总之,远大的理想只能逐步实现,为理想而斗争,现实始终是理想的基础。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意志条件
前面我们在讲信念的特征时,讲到了“四信”,信中国共产党、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马克思主义、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讲到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经震撼了全世界,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辄止,最终失败了。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
【案例】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时,拿开挡板,鳄鱼依然不动,它只是无望的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活活饿死。
也许我们嘲笑鳄鱼的愚蠢,可遗憾的是,当挫折接踵而至,当失败如影随形,我们不也曾像鳄鱼,放弃所有的努力听任命运的安排吗?
 伟人改变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凡人适应环境,庸人不适应环境。那些成功的人只是更好的处理了自己和条件之间的关系。
无论你失败多少次,再试一次,为什么不呢?实现理想,实现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也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再试一次,让梦想变成现实。
贵在坚持,要有坚定的信念。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雄心大致固然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一生碌碌无为。但是,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行动,在于行动中有没有坚韧的毅力,有没有顽强的信念。理想的现实要靠坚强的信念。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缺乏坚定的信念,理想永远只是理想,我们就会像那个挖井人和那只鳄鱼一样,终于一无所获。
成大事者皆有志,成大事者亦具恒。正如荀子说:“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愿我们相会之际,都能自豪的谈起自己的成功,而不要像那个挖井人一样,半途而废无恒心,到头来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具体表现在:
    1、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即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其它任何理论无法比拟的、理应成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科学理论。因此,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树立正确的“四观”。过去我们讲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还增加一观,就是荣辱观。只有这样,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才可能升华为坚定的信念付诸行为从而转化为现实。
2、认真读一点历史特别是认真学习近代史,现代史,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文字记载就是“史”。读史,可以看到人类是这样成长壮大起来的并总结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读中国近代史可以知道今天的中国是这样从昨天的中国走过来的弄清楚中国为什么会走上社会注意道路,又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以及什么是社会注意,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要求必须清楚回答的基本问题,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是我们的追求,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实践,艰苦奋斗,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1、勇于实践  实践是信念的载体和体现,实践使信念得变为现实,实践还可以检验信念的正确与否。一句话,实践是理想、志向、得以成为现实的必备途径。马克思恩格斯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都重要。渴望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更须注重实践。
陈毅同志有一首诗:“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于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理想又怎样实现?……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青年一代就应该努力做到这种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而不做“语言中的巨人,行动中的侏儒”。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而我们个人呢!一生之中都在不断的选择,不断的奋斗,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表现出懈怠、推诿,把安逸放在今天,把行动留给明天,日复一日荒废青春,到生命快要终结时再去悔恨就已经来不及了。
2、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大学生的要求
艰苦奋斗在新形势下,有新的内涵,不再需要我们吃糠咽菜,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形式。艰苦奋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则应该代代相传,永远不会过时。
(1)在日常生活上,要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的侵蚀。
(2)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不畏艰险,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水平。
(3)在工作上,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的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事业和奉献,因此它不是权宜之计,是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继承和弘扬的,那种“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讲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大学生只有摒弃错误观念,克服“懒、软、松”、“骄”和“娇”,在实践中矢志不渝地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4)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是理想化为现实的基本条件。如果说,理想化为现实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就在自己,就在身边的平凡中,这些都非常“近”,是伸手就可及的。不经过“近”的努力,就不能到达“远”;不经过山腰就爬不上山顶。所以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都是极高哲理的至理名言,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的。大学生要想将理想化为现实,首先必须从我做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拼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结合起来。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的最大特点是不可储存。而在时间构成中,“过去”已成为历史,无法挽回;“未来”只是希望,需要经过“现在”的努力,未来才可能化为现实;只有“现在”是唯一可以直接把握的,才能成就事业,才能揭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最有价值的。所以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因为放弃现在等于放弃努力,放弃希望,放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理想就可能永远是“想”而不能化为现实。
伟大出自平凡,崇高寓于平凡,平凡孕育伟大和崇高。居里夫人是以又黑又脏的沥青分析实验开始的。毛泽东是从读书、教书、调查国情开始的,周恩来、邓小平是从边干活边读书(勤工俭学,邓小平是钳工)开始的。所以大学生要克服“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我是大学生,就是要干大事的”的错误观点和“高不成、低不就”的不足,在报效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从身边事做起,用一点一滴积累,去汇成理想的大江大河的磅礴现实。
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马尔顿说;“拥有伟大的梦想,赋予坚定的决心,施以努力奋斗,才有惊人的成就”。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毛泽东说:“一个人作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所以我说:同学们,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以艰苦奋斗为前提条件,没有长期不懈的努力,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举和丰硕的成果,不可能实现任何理想。我们一定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四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请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本章教学小结
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成才报国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21世纪的人才要求勤奋,立志,艰苦奋斗,让我们把适合自己的发展与祖国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成为我们梦想、理想在现实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前提条件。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成就人生的梦想。都说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为了梦想理想的实现,我们必须努力。

思考
1、怎样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什么样的理想?
3、在一些高校,一些同学产生久仰危机,对理想抱有偏见,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对此你有何看法?
4、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5、当代大学生如何坚定社会主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