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珍藏合集:2010年各地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汇编(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1:02

2010年各地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汇编(二)

编撰:江苏省溧阳中学 陈慧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广东31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北京25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新课程全国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科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 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答: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福建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答: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祷、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觉“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江苏37(2)【世博之魅】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答:①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

(2)文化对人的影响

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天津8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福建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山东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安徽9. 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江苏20.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 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山东28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

答: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 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天津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答: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江苏22.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北京24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浙江27. 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江苏21.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福建31.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广东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广东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安徽38.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答:悠久的 “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江苏19.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天津7.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 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 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 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山东 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年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答: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北京40(3)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须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 》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 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中华民族精神。中华名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名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江苏23.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4.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山东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了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安徽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了解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了解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了解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福建32.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新课程全国1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江苏24.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 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 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 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新课程全国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山东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江苏2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江苏26.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 实践的观点     B. 革命的观点      C. 阶级的观点     D. 历史的观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物质性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江苏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 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天津10.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 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北京26 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 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 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 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 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重庆 正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回答30-31题。

30.材料表明

A.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人们心中的“美人鱼”形象以“美人鱼”雕像为基础

C.人们对“美人鱼”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D.安徒生心中的“美人鱼”是其主要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

31.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

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个感性形象,它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江苏28 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福建35 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山东24  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安徽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时机出发

江苏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3)求索真理的历程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江苏29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广东34 关于“学 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新课程全国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全国2 27  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送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 TC3如期而至,误差只有15秒,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

①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

②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③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预测被证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1 28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 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路桥说,却被大多数数学家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全国1 29 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 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 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 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全国2 29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的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安徽38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

答: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深化。

福建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答: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四川 33  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让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天津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答: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庆 2010冰岛火山爆发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映。请回答28—29题。

28.火山爆发使欧洲许多机场关闭,因此带来这些地区陆路交通的繁忙。有科学家认为火山喷发还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火山爆发(B)

A.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内因         B.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事物间的主观联系

D.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对人类诸多不道德行为的警示

29.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冰岛火山喷发,没有人知道它能喷发多少物质,以及物质将达到大气层中的何种高度。这强调了(D)

A.火山活动无法预测                 B.火山活动没有规律性

C.火山活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D.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

全国2 28 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夺本土龟类的生存,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世界自然保护动物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告依据是

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有的生态平衡

③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④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福建36.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亍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术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新课程全国23 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北京38 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1)如图11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江苏30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广东3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

 

 

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天津9. 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B.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C.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D. 祸兮福倚  福兮祸伏

浙江40全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做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原因处罚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裁量权,为政府权利设限,增强政府共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将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既对立又统一,行政裁量权过大,容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设限,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的自由度,但能够使权力运行更加开放、透明、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地方背离人民的意志。政府主动规范行政裁量权,对正确履行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政府权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北京27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四川30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常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个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重庆38(7)根据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说说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态度。

答:① 事物包含既对立有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对事物坐全面分析。

②孔子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孔子的正确思想应该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③   对带孔子思想,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都犯了一点轮的错误。

安徽37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

(2)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3)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8分)

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分析问题,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如在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变化和差异时,又抓住收入影响消费这个重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运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天津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

答:①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

②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江苏31 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 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

A. 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浙江29  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品的告诉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山东28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答: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②《祈蒙》等“红色”影视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

全国2 30  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氧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争通过科技创新

①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       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③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   ④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福建34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 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 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 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38(4) 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答: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根据物联网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不断发展和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江苏37(3) 【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3)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答案要求:列举的理念要温和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要贴切,践行举措要联系自身实际、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示例:

①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型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②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提供合作能力。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发展的规律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江苏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东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浙江28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全国1 38(2)适时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答: 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2)社会历史的主体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安徽7为了制定一个和服中国国情和是到特点的《国家中长期就爱偶遇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广东35 温家宝指出,20lO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全国1 30  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 +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新课程全国22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安徽11 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天津5 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资态叫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A. 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 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C. 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 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浙江30 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  要满怀必胜信心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  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实物质的变化

D.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四川 39  材料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相似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5)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答: 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立足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形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城市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重庆38(4) 当前,联合国在全球广泛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活动,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为此指出。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从价值观角度谈谈活动对你的启示。

答:①应确立低碳生活的的价值观。因为低碳生活即符合规律,也符合人类利益。

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低碳生活。③反对浪费,抵制高碳生活的方式。

山东28(4)材料四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北京28 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江苏33 “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 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家的本质

了解国家的性质

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了解代议制的含义

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重庆 根据信息提示,完成表4。

表4

 

 

国家政体的基本

类型

 

相关国家政体的主要特征

 

 

信息提示

议会制君主制

 

1

政府掌握行政权力,它由议会产生并对国家负责

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英国议会通过(气侯变化法案)

议会制共合制

议会拥立法、组织监督政府等权力

 

2

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德国联盟党在联盟议会选举中获胜,其主席默克尔出任联邦政府总理后,推动联邦议会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

总统制共合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首脑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互独立

 

3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朱棣文任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任后提出征收碳关税主张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了解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的区别

浙江34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与单一制国家相比

① 美国的主权不太充分             ② 美国地方政府的独立性较强

③ 美国政府的工作效率比较高       ④ 美国的立法权相对分散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懂得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4)国际组织

北京32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组织,为数众多,类型不一。下列选填中均属于非政府国际组织的是

A.国际奥委会与国际红十字会             B.欧盟与世界卫生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世界银行           D.联合国与世界银行

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

福建42 A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于2010年4月25日在美国举行。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投股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体现了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的要求,是迈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投票权的重要步骤。

(1)世界银行是政府间、全球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世界银行类型相同的是(4分)

A.联合国            B.欧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运用国际组织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的意义。(6分)

答: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扳作用,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③有利于协调各成员的利益,克服国际组织操控在一些国家手中的局限性。

山东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1) 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2分)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

答:(1)政治间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2)①中国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及实质

全国1 31. 在2010年英国议会下院议员的选举中,保守党一36%的得票率获得近48%的议席,工党以29%的得票率获得近40%的议席,而得票率23%的自民党只获得不到9%的议席,三党都不能单独组阁。这次选举结果表明

A.选票未能真实反映选民意愿               B. 议席分配未能真实反应了选民意愿

C.英国现行选举已形成对两党制的冲击       D.  英国议会内阁制已经陷入困境

浙江35  19世纪以来,英国的政府权力基本上由两大政党轮流掌控,其他政党几乎无缘。然而,在2010年5月的大选中,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都未能在选举中得到多数票,第三党自由民主党却获得了相当的票数,从而出现了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联合组阁的局面。这一变化表明

A.英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已不适应现实政治    B.英国出现了两党制向多党制过渡的可能

C.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已趋向总统共和制    D.英国首相和内阁的更迭今后一定很频繁

(2)法国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

了解法国的国家机构、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

(3)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比较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理解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

(1)美国的联邦制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和利弊

(2)美国的两党制

了解美国政党的特征

分析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理解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利弊与实质

(4)美国的利益集团

理解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政治作用

江苏36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美国的“全国有色人种协会”就不断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控告一些州的“种族隔离法”违宪。1954年最高法院在布朗案中,裁决“种族隔离法” 违宪。

2010年初,在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来临之际,富国银行和美国商会等为了防止国会的金融监管改革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游说国会方面投入了5000多万美元。

(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治现象?

(2)简要评析美国的这一政治现象。

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利益集团干预政治的现象。利益集团无处不在,已经深深地渗入了行政机构、国会和司法系统。利益集团主要通过金钱干预政治。

(2)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公民与政治间桥梁的作用。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互相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利益集团具有虚伪性与消极作用;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能产生决定性作用;利益集团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并为政府腐败提供了土壤。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说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说明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作用

说明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了解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4)欧盟

了解欧盟的宗旨和作用

了解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