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世纪3审判剧情攻略:新场古镇的文化积淀 老上海原住民的生活画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07:48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5-27

新场镇现保存着连片的古民居15万平方米,图为洪西街一角。

古镇新场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12月2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上海南汇区新场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有人说,新场古镇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为穷。其实,原因不止于此。之所以会保存古镇,要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说起。那时浦东许多大镇出于道路交通改造的需要,纷纷填河为路,下设水道。然而一到汛期,城镇内的排水就都成了问题。新场根据各镇填河为路产生的实际问题,在上海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的考察指导下,决定不填市河。当时,人们还没意识到古镇保护的问题,现在看来,如果填河,那么江南水乡古镇的风貌就被破坏了。

农历三月廿八新场庙会时的行街队伍。
上世纪90年代初,古镇周庄兴起旅游热,新场镇居民去周庄看了后回来说:“新场不比周庄差,我们也有条件搞古镇旅游。”在当地居民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呼吁下,镇政府对这一工作加强了重视,县(区)党委、政府也经过实地考察、听取专家意见,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初步有了保护新场镇的意向。那时,上海南汇县委、县政府的几任领导都先后到新场调研,一致认为要保护好这一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财富,留住浦东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碧玉”。于是在2002年,南汇区人民政府成立了“新场古镇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请专家进行古镇规划等一系列工作。
2008年,新场古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悠久的历史、大量的古建筑,诠释着新场古镇的文化积淀。

新场是上海桃花节的主要景点之一,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四方宾朋云集新场,赏花踏青,游览古镇。
悠久的历史
新场建镇约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有800余年的历史。封建王朝对建镇有一定标准,只有税收达到一定程度的地方,才可以被定为镇。当时新场有盐场,大量的盐商来往于此,交易产生的税利十分丰厚,新场盐场年产量居浙西27个盐场之首,产量占1/3以上。所以到了元代之初,浙江盐运使司在新场设立了分司。那时,南汇还没有设立为县,而新场就有了比县级别更高的衙门。据传,宋代宰相吴潜幼时曾跟父亲一起在新场居住过,故新场有“吴潜侍父读书处”一说。新场经济繁荣,明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这样介绍新场:“新场镇距下沙九里,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四时海味不绝,歌楼酒肆,贾街繁华,视下沙有加焉。而习俗浇伪又下沙所无也。延佑初里士瞿时学访吴潜读书处,营置义学,今无遗址可考矣。”这里的“延佑初”约在公元1314年,可见,700多年前的新场已是一个繁华的镇。

宋代起,新场开始煮制海盐,元代初年,即有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驻在新场,当时的盐产量为浙西27个盐场之首。
众多的古建筑
新场被评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条件之一,是有大量的古建筑群落。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阮仪三认为,新场保存了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这是很多古镇比不上的。
据普查,新场现有民国以前的历史建筑约15万平方米,其中有4万平方米为二进以上的传统民居格局,三进以上的院落有20座、约2万平方米。其中,南大街的杨家厅和洪东街的易氏住宅、奚家厅的部分房屋是明代的。
清代的优秀建筑也不少。嘉乐堂至今保存完好,三进格局,建筑面积976.2平方米,大厅雕梁画栋,厅的八扇门正面雕八骏图,背面雕水浒人物,前后仪门完整,是座小家碧玉式的典型院落;信隆典当,三进,前一进为平房,后二进为楼房,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现为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潘氏北宅,原有七进,现存五进,第二进客堂泥金漆廊柱犹在,第三进为二层楼,尚存五扇蠡壳窗,重檐、通转游廊,专家称这是最宜居的民居结构,因为这种结构冬暖夏凉;闵氏老宅,为清早期建筑,闵家出过诸多举人和秀才,其全砖结构的仪门如今保存很好。

“门前连街市,窗外闻橹声”,极富诗意的老屋至今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原来的韵味。
王和生宅,民国初建,融东西方建筑理念于一体,精工制作,前后四进,其封火墙整体保存完整。此外,张氏住宅更较王和生宅华丽,门窗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轧花玻璃,客堂铺的马赛克百年来完好如初,见者叹为观止。
百年茶馆“第一楼茶园”的三层临河建筑风貌独特,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修旧如旧,现仍为茶园,平日有说书艺人在茶馆内说书,茶室花两元钱能喝上两个小时的茶,听一档书。

古镇中的孩子在老屋庭院里跳橡皮筋。
奚家厅的西厅部分是明代建筑,部分在清代重修,该厅有四进,前、后、中间共三个仪门,大厅京砖完好,看方雕刻精美,荷叶椽完好如初。难能可贵的是,两厢房的楠木框架虽绽出条条木筋,略显陈旧,但木材仍很坚实。
新场除了大量民居,寺庙、古桥、驳岸等古建筑也不少。东岳观始建于明代,至今道场不断,是南汇道教协会所在地;南山寺是具有700年历史的古寺,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7年),如今香火甚旺。此外,城隍庙——1903年黄炎培在这里的广场上曾作过演讲,仍保留有大殿及西厢房。
古桥亦有不少。千秋桥是南汇保存最好的石拱桥;洪桥经修复,还原了明代洪福桥的模样;包家桥又恢复了明代多级踏步的石板桥格局。此外,东仓桥、西仓桥、福安桥、太平桥等古桥,也依然留存见证着新场的历史。
新场的马鞍水桥石驳岸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座马鞍水桥形态各异,年代不同,最早的始建于宋代,最晚的建于民国。这些水桥和驳岸连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古河岸石雕博览会,如果把驳岸上的古建筑和小桥融为一体看,这枕河人家的风貌尽收眼底,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如诗似画。专家称,这是新场可以与丽江比美之处。

花上两元钱就能在第一楼茶园喝茶、听书。
底蕴深厚的文化
新场历来是名人荟萃的文化沃土,历史文化名人不胜枚举,得以流传的名人著作甚多,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样式繁多……所有这些使其成为上海原住民文化的重要集镇,生动地反映了老浦东人世代生息的历史图景,极具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新场因盐而繁荣,文化也因经济的繁荣而昌盛。无代松江分司副使兼新场盐场提干陈椿所著的《熬波图咏》,53首诗配上53幅画,全面描述了制盐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盐民苦难生活的同情,该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有人认为它几乎可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媲美。新场籍文学家的作品被收入《四库全书》的还有朱国盛、叶映榴和朱豹的诗、文。绘画方面,朱国盛、叶有年、叶洮、叶凤毛、顾昉、朱霞、朱轩等人的字画也被国内一些博物馆收藏。朱曜是明代《上海县志》的编纂者之一,倪斗楠的《南汇县竹枝词》亦流传很广。
清末举人叶汉丞是南汇最后一个举人,也是当时新场走在科学救国、实业强国行列中的第一人。他在全国第一个创办了大学的药学专业,是国内第一个民族品牌肥皂——五洲固本肥皂的发明者,当黄炎培在新场因讲学遇难时,他是前去设法营救的关键人物。一个川沙的举人和一个南汇的举人从此结成挚友,至今,叶汉丞家中还珍藏着黄炎培亲笔抄写的诗文、对联。
新中国成立后,新场更是人才辈出。叶培大是新中国光纤通讯领域的泰斗、北京邮电大学的校长、中科院资深院士;唐有祺是北京大学晶体材料研究领域的权威、中科院院士;黄培康是中国“空间领域里的一面旗帜”,是空间拦截的专家、中科院院士。可见新场这块土壤有多么“肥沃”!

老街——民居——小桥流水——私家花园,这一民居格局为新场所独有。
另一个泰斗级的人物是吴仲超,1929年他为地下党新场支部的书记,后来参加新四军,解放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为新中国的文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在新场传承着的民间文艺有锣鼓书、刮子书、江南丝竹、浦东派琵琶等,其中锣鼓书、江南丝竹、浦东派琵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外,灶花、刻纸、石雕等民间艺术在新场都有传承人,仍焕发着特有的光彩。
宗教文化亦是新场特色文化中的奇葩,东岳庙的道教音乐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好评,南山寺的水陆佛事是每年一次的重要活动,数以千计的香客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寺里撞钟,祈求国泰民安。
(沈申元/文 本版图片由周、闵志贤、谢德明、陆德福、陆志燕提供)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