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天下第一武道大会:敬 拜 人 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16:28
敬拜人生








Timothy2009年目  录引言 2崇拜学的重要性 2崇拜的定义 3崇拜的误解 9崇拜的条件(前提) 20崇拜与牧养 31崇拜与圣乐 35崇拜编排:从理念到实践 42崇拜各项礼序的意义 44崇拜的示范 46参考书目 65 引言崇拜学这个课题暂且在神学院虽是一门不太热门的话题,但是,崇拜学却是对于每个基督徒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而又必须知道的,笔者将崇拜学的课题取名为“敬拜人生”也是要我们成为敬拜的人,而非一个只会讲理论,而不懂得敬拜的实质性是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做一个敬拜的人。曾有人问我,怎么带领崇拜,我能懂他的意思是指的怎么能更好带领诗歌崇拜,这或许是因为乐清这边的人经常所认为的:崇拜=诗歌崇拜。其实这两者的关系是诗歌崇拜属于崇拜的一个环节而已,而崇拜则是一个需要首要了解之后,再去做一系列行动的一个名词。而音乐在整体的崇拜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要想学了一套技巧,似乎就是一个超人般的去做好崇拜。崇拜学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内心越发的空虚,这是为什么呢?不难发现,自启蒙运动开始,人将上帝从高高的宝座上拉下来,现代的人也渐渐的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物质、金钱等上面,以至于上教堂一个神圣的动作变成了习惯而不自然(变质)的动作。上教堂或许变成了有几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别人的催促;可能是自己因为信耶稣不去教堂不好意思;可能是上教堂“评课”去;也可能是去会会多日不见的某个人;也可能是为要自己能得到什么(单求造就的人)……当然,这一些都已经偏离了神要我们来教堂的基本目的,太21:13 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圣殿本是用来祷告敬拜上帝用的,我们却在里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教堂,若是对于造就来说,我们不可否认,的确我们在教堂中能得到的,太21:14 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但那不是我们上教堂的目的,而是敬拜上帝之后,上帝将祂的恩典量给敬畏祂名的人,这一切我们没有权利要自己一定要得到多少,只要一心一意去敬拜赞美祂。基督徒在世上生活的大前提是“荣神益人”。基督徒除了要在日常生活追求达到这生存的目的,在主日集合一起敬拜上帝的聚会中,就更理所当然地要使神得着荣耀,同时也要使敬拜者得着造就。“荣耀神”的意思就是要使得称赞,被尊崇。教会既是神所救赎的群体,就更有责任,并应更晓得如何称扬神的作为和美德。所以,主日崇拜若不能使神得着称赞,使人得到造就,就枉费了这聚会。崇拜的定义刘少康牧师认为:崇拜是向至高的神,献上我们的崇敬和赞颂。谭保(William Temple):崇拜是我们全人降服在神面前。因祂的圣洁,良心得觉醒;因祂的真理,心灵得饱足;因祂的美丽,想象力得净化;为祂的爱敞开心门,向祂的旨意完全臣服—这一切都结合于景仰崇拜中。这是我们本性所能达到的最不自私的情感,因此它是自我中心—我们的原罪和一切过犯的根源—的主要治疗剂。 鲁益师(C.S. Lewis):一切高兴的事自然引发赞美。 戴维思(Henton Davies):敬拜是以尊崇、活动和态度去确认和描述那位配得尊荣者。它包括了敬虔和敬拜的行动(礼仪)。 晏德晓尔(Evelyn Underhill):敬拜是被造者对创造者的反应。 雷本(Reuben):真正的崇拜是已蒙重生的信徒新生命的表现,因领会到自己生命神圣的源头,便努力将全能创造主和救赎主配得的尊荣、敬畏、荣耀和顺服归与祂,同时希望完全溶化在祂里面。 魏斯比(Warren W. Wiersbe):敬拜乃是信徒全人(心思、情感、意志和身体)对神之所是、所言与所为的反应。这个反应在主观经历上有它神秘的一面,在客观顺服神所启示的真理上亦有它实际的另一面。这是一个爱的回应,借着对神的敬畏而达到平衡,也是一个随着信徒更多认识神而逐渐加深的响应。 高纳华(W.T. Conner):崇拜乃是对神的价值之承认,它包括每一个人与神心灵的交通,这种交通乃是人对神,借着基督将自己表明出来的反应。 福特(W. Morris Ford):崇拜是人对神启示的反应,也就是说,崇拜是依着人对神有如何的了解而发生对神的回应。 莫多马(Thomas M. Morrow):崇拜是神和人之间的一种双程交通;在一方面,人将所有奉献给神;在另一方面,他敞开他的生活,俾使神能够尽量赐给他一切的需要。借着双程的交通,使人与神之间能产生完全的联系。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崇拜是人低下头来,身体作鞠躬的姿态,也就是用工作去服事人的意思。崇拜神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服事祂,其中也涵盖着信仰和敬畏神的意思。这是外表和内心两方面的事,也就是一方面表示承认神的恩赐,一方面也感谢祂。 瑟格勒(Franklin Segler):基督教的崇拜,其意义是人本着自己的信心,对神在耶稣里所作的自我启示,发生响应。崇拜不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它实在是一种与神的相会,人的信心来到基督那里就得安息。 巴特(Karl Barth):教会的崇拜是神为教会的缘故而引申出来的工作。 侯士德(Donald Hustad):基督徒敬拜那位在圣经和耶稣基督里所启示的神,在祂的创造行动、历世中不断的保守和供应和藉祂的独生儿子,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的慈爱救赎中,显出祂是极为配得这敬拜。 沈志飞(Jeffery Sharp):神是满有恩慈、圣洁、庄严、超乎万有,是烈火,但又充满恩慈与怜悯,借着基督向我们伸出爱心的手,我们可带着信心与爱心回报祂。 唐佑之:敬拜的意义,可以用事奉来说明。即仰慕、相交、奉献、领受。崇拜是信徒与上帝的相会,因着上帝的本性和祂的作为,我们歌颂祂、尊祂为大、归荣耀给祂。 在这样的相会里,上帝向祂的子民显明祂的同在,属祂的子民以颂赞感谢回应。这样的敬拜使敬拜者被引领到上帝面前,亲近那位赐生命和使生命有意义的主。从敬拜而与上帝相会的经历里,敬拜者得着能力,刚强壮胆,在这罪恶和堕落的世代,过着有指望的生活。其实,我们对“敬拜”和“崇拜”两个词弄得不大清楚,“敬拜”一词的本身就是争议,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会中同一个行动都称为“崇拜”。最近有些特别注重这一行动的教会才去深究长考,认为“崇拜”的名词可包含人的“崇拜”,例如“英雄崇拜”,故应正名为“敬拜”。“敬拜”是一个专属“拜神”的名词。这是一个很好的探讨,表示国人已经可以抛弃西人的报复(这些名词都是西教士翻译的),而自己思想教会名词了。不过,我要说明的是,假如归回本源,旧约对这类行动的名词是对神对人,两者并用的,新约亦然。因此,当西方文化,尤其在发展这一行动名词的时候,称为worship,而后来称为两者兼用,可以拜神,也可以用来对人,如“英雄崇拜(hero worship)”。Worship是从worthship演变而来的,它的原意是“尊敬或效忠的态度”;还可联想一个非常关联的字,那就是worth,它解释作“值得”或“具有价值”。Worship的对象肯定是“值得”我们敬拜或崇拜的。这一名词worship,是希伯来文的“屈膝或俯伏”,在新约也是同一个意义。不过新约的名词最早是从“吻(kiss)”字演绎过来,它是“以口吻地”,中文最佳的翻译应为“五体投地”。这些都说明了敬拜或崇拜的原意是行动多过心灵和情感的。 我们敬拜上帝的基本原因,就是因为祂是上帝,没有什么可与上帝比拟,祂是至尊、至圣、至高、至荣、至美的。祂是独一真神、全能之父、宇宙之王。因着祂向我们所施的诸般慈爱,我们敬拜祂。祂创造万物,供给我们一切,无论以往的供给和未来的供应,皆从上帝而来。我们一切的依靠在于祂。虽然我们犯了罪,与祂远离,祂却介入人类的历史里,施行奇妙的作为,付上赎价,拯救我们,更使我们成为祂的子民,与我们立约,以祂的信实和慈爱为应许。这样,我们成为“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是要叫为你“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由此可见,教会基本上应该是一个敬拜的群体,就是一群蒙召宣扬及重演耶稣奇妙救赎之恩的群体,使荣耀归给天父。 根据以上崇拜的定义和原因来看,崇拜不是为了信徒在神宝座前为了自己的得着而去敬拜祂,如:不是为了病得医治、为了使自己喜乐、平安甚至进天堂等原因而去敬拜祂,而是单单因为祂是上帝,就因着祂属性是配得敬拜,而喜乐、平安、得天堂福分这一切都不是敬拜的原因,而是结果。敬拜的焦点不该是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那显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的敬拜不是要彼此取悦或娱乐,敬拜其实也不是为了非基督徒,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敬拜神,他们是罪的奴仆,敬拜属血气的事。那么,如果敬拜不是为了人,为何上教会呢?我们来,是为了朝见神。我们来是为了祂。我们来是渴望见到这位神。我们来,是要经历祂与我们同在。诗篇二十七篇4节示范了一位敬拜者的态度:“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就像大卫一样,我们前来敬拜神,为要定睛在祂的身上,重新感受祂的同在,瞻仰祂的荣美,寻求祂对我一生的旨意。我们来,也是为了付出——给神!我们来,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祂的爱。我们来饱享祂的话,更新我们的生命,畅快我们的心灵。我们来,是为了被属神的事再充满,好让我们再次充电,在未来一周做祂的大使、为祂而活。我们来是做活祭,将自己献给祂。 崇拜的误解神学院和教会忽略了崇拜的教导,教会的音乐事奉人员只有少得可怜的神学训练,甚至厥如。牧师可能把崇拜的所有内容系于讲道和关怀。音乐事奉人员也许把崇拜单看为艺术,如同一般人眼中的艺术,或只专注教导会众提高音乐欣赏品味和演奏。这些病态的环境,导致今日的敬拜走了样子。结果,基督徒对崇拜的观念普遍是脆弱或错误的。以下,我们把讨论重点放在对崇拜一些常见的误解上。崇拜就是音乐在崇拜中,特别是现代形式的崇拜,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许多基督徒来说,崇拜只不过是音乐的同义词。他们说:『我们的教会是首先崇拜,然后教导。』对他们来说,『敬拜赞美』的时间是崇拜,然后讲道的时间是教导。事实上,崇拜的每一个内容都是崇拜行为:唱诗、祷告、认罪、读经、听道、奉献、浸礼、圣餐、默想,甚至彼此问安。音乐只是崇拜的一个元素,是一个媒介,一种表达方法。我们可以透过音乐来颂赞、祷告或向神认罪。真正的崇拜发生在人的灵对神作出回应时,而不是对一些音乐。事实上,某种情绪化或过份内向的歌曲,阻碍了崇拜,因为它们可以把对神的专注转移到人自己的感觉上。没有音乐事奉人员会否认,音乐可以带给崇拜的力度和重要性,但崇拜不止是音乐。我们不应被复杂的音乐表演所吸引,而让主在我们心中被忽略。崇拜不只是在礼拜天早上唱些歌,甚至不只是用了整个礼拜唱歌。崇拜是一种生活方式,涵盖我们所有说话和举动,即使是对陌生人最微不足道的善行。除非我们行善、生活彰显公平,否则我们的所谓颂歌,就是毫无意义的。神对我们如何活出我们的生命,比我们的嘴巴说甚么更感兴趣。崇拜是为我们的好处    如果有人说:『我没有在今天的礼拜中得着甚么。』他就是存着错误目的参加崇拜。崇拜并非为了谁,而是为神而设的。我们并不为取悦自己而崇拜,而是到神的殿来将荣耀和喜乐呈献给造物主。我们之所以崇拜,乃是因为神配得。作为崇拜者,我们不可以从崇拜里获得甚么。如果我们把崇拜只当作可以从神那里获得甚么的手段,而不是由我们向神呈献,我们就是把神当成仆役而非我们的主了。崇拜的各种安排因而也变质成为劣等的公式,为的是满足一己的私欲。到教堂的目的是崇拜,我们却是去交流我们对崇拜的感觉。我们经常留意自己对崇拜的满意程度,而不是我们呈献祭物的质量。崇拜的更新,已经向时代弯腰作揖;这更新容许它自己陷落到一种消费者的心态去崇拜。我们这时代的个人至上主义,已经在教会中留下了印记,许多基督徒的崇拜观已经完全失去重心。他们来,为的是沾上一些宗教的情操,而不是献上敬仰。无疑地,基督徒的崇拜永远不会来自那些怀着消费者心态、个人至上主义、情绪忽喜忽忧的『时髦一代』。    当我们与神的关系不能超越我们的欲望,或是不能高于崇拜中我们受到的祝福,崇拜就变得以人为中心了。我们为何崇拜神?我们的崇拜是否只为一些好处?还是因为祂是我们那圣洁、永在、权能的创造主?在创世记十五章1节中,神向亚伯拉罕宣称:『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我们随波漂流到一个宗教场所,这宗教有意无意地注目在人类而非神明。我们必须注意到『你寻找,就必找着我』与『你寻找,就必得着奖品』之间那微妙的分别。崇拜的理由是神,而非祂的赏赐。我们崇拜神,并不为那摸得到的奖赏,无论那是自我的满足或是发达。神自己就是我们的福祉。崇拜既容易又富有娱乐性有时,我们可以听到领会者这样说:『让我们轻松愉快地享受今天的崇拜。』在这里,崇拜被看作一回受用不尽和令人松弛的经验,与躺在沙发上享受电视节目没有两样。崇拜变成一个让我们感觉良好的活动。今天,基督徒在崇拜中最普遍的错误,是以寻找某种经验或感觉来代替寻找神:他们注重感受,如果这种感受产生了,他们就认为自己崇拜过。时下崇拜流行的倾向是让崇拜变得容易,既容易欣然进入,又容易拂袖而去,崇拜者可以这样坐着冷眼旁观。带领崇拜者(领诗、司琴、牧师和领会者)为崇拜可以提供的感受负责。他们为『观(听)众』而表演。对参与崇拜的群体,并没有甚么要求。    真正崇拜的体会,比只是感觉良好要丰富得多。韦尔斯(Dav6d Wells)说:『我们找寻快乐,而非公义,我们欲想满足自己,而非被充满。我们很有兴趣于满意,而非对错误的不满。』    我们的信仰是以神的旨意作为中心,而非感觉。基督徒的爱心也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实际的行动。基督徒的爱心是我们做甚么,而非我们感觉如何。真正的敬拜是甚么?就是当我们向主献上身体、灵魂和意愿,让圣灵去使用,以将荣耀归与神,真正的崇拜从此处开始。以赛亚书六章是研究崇拜的焦点。那里的信息记载了以赛亚崇拜的四重体验:他看见神在荣耀里,听见天使的颂赞,感受到罪的实在和神的洁净大能,回应神的呼召。感受到神的降临,可能不是一件易事,因为神是大而可畏的。承认我们自己的罪,亦非轻而易举,因为我们必须谦卑恳求神的赦免。我们还要立志不再犯罪。回应神的呼召也不容易,那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缓急轻重,或牺牲个人的意愿。崇拜和服事形影不离。『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太四10)    危机并不造就一个人:危机却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品格。不管是男或女,一个属神者的品格在每天的崇拜与事奉里成长。这样,当危机来临,我们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在灵性上准备好了,即使是受苦也可以奇妙地变成真正的崇拜。事奉、聚会、受苦是我们崇拜中的某些部分:经历与神同在,需要由里到外的改变。崇拜的基本姿势不是紧靠椅背坐着,而是向前倾。在崇拜中,我们与基督一同『死去活来』,真正的崇拜是属灵的艰辛劳作。崇拜有传福音的任务群体崇拜的惟一目的是敬拜神。崇拜可能带有差传的色彩,但崇拜的基本目的并不是向人布道。    事实上,完美的崇拜不带有任何实用成分。换句话说,崇拜并不意味着要达成一些甚么目的,虽然事实上崇拜的确达成了许多特殊目的,崇拜不是到达终极的途径,崇拜本身就是那终极。    神是教会的首位,而非人、事工、增长、成功。神,只有神,能在教会中占有绝对并不可超越的地位。虽然差传是教会工作的中心之一,崇拜却是鼓动差传,但不可本末倒置。    崇拜是布道性的,但这不是崇拜的基本目的,因为崇拜是为神而设,而不是为邻舍。在圣经里找不到『崇拜神以吸引不信的人』。相反,在数不清的章节里,我们被要求、邀请、催促、吸引去崇拜三一神,因为神配得我们的赞美。    当神与崇拜神成了教会生活的首位,教会增长就会接踵而来。差传不是依附在教会生活上的一项节目,而是有生命力的基督徒群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圣经启示差传的目的是造就崇拜的人,并不只是拯救失落者于地狱的永火或征集更多名额。差传事工的最高目标是荣耀神,而非拯救灵魂。慕道者可以在扣人心弦的群体崇拜中被神奇妙地触摸。他们相信,并不因为那信息听起来不错,或是想要改换一下环境,而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教会中看见神的奇妙作为。    健康的崇拜和健康的信徒群体相辅相成。有力的崇拜建立强健的信徒群体。我们有许多活动,但崇拜却少得可怜。我们教会的事工庞大,但对神的仰慕却微不足道。我们满脑子实用主义,我们最想要知道的是甚么最有果效。教会里凡事十分事工性,我们只着眼有果效的方法。我们被预设、灌输、筹划,营营役役地忙活,却把崇拜扔到一边去!我们有部署、推销、目的,迈向成功,数目至上,紧抓传统,甚至忘我地奋斗。不过,真正满有神的灵同在的崇拜,却离我们而去。崇拜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有人说,他们只能透过某些特定形式,才得以进入崇拜。抱有这种心态的敬拜者,他们期望某些音乐、仪式、讲员,甚至个人的心境或感觉。他们甚至要求别人追随他们自己的经历。追求某种崇拜体验,把人置于神之上,这种做法令本应对神的专注,转移到我们的内在反应。事实上,神经常消除我们个人的感受,令我们不只凭感受而行事。追求感受,即使是靠近基督的感受,亦不是真正的崇拜。    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两个基督徒会拥有分毫不差的崇拜经历。罗马书十二章2节提醒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即使是我们个人的崇拜经历,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现有的种种崇拜经历,总会有相同的成分存在,但这些经历也有它们独特的地方,未必可以硬套在他人身上。我们今日在崇拜上所犯的错误,是要模仿一些花样,而忽略了崇拜的精粹。    从研究亚伯拉罕、雅各、约伯等圣经人物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崇拜,知晓真正的、灵里的崇拜包含甚么。如果亚伯拉罕没有在祭坛和帐篷的门口崇拜神,他就不可能将以撒献上。亚伯拉罕教导我们,崇拜是每天的经历,对神诚恳的事奉,就是崇拜的行动。雅各在伯特利遇见神的时候,他正离家出走。显然,他并不是在寻找神,但神启示了自己。对雅各来说,崇拜是对神恩典的体会。约伯的崇拜警告我们,正确的神学并不保证与神有正确的关系。神永远比我们所想象的祂,和教义里所描写的祂更伟大。每个人都有差异,因此,可以预期我们之间的崇拜经历也有差异。如果以此提醒自己,我们大概可以对他人的崇拜经历和方式有更深的欣赏。崇拜应该只着眼于神的恩典    最近有一种现象,在崇拜中强调神内住的属性。有些基督徒更把神这内住的属性,解释为带现代色彩的友善。人们谈论神的恩典,多于他的公义、慈爱、和圣洁。人们把神当作友人,而不是神。传统对神圣洁的观念,正在福音派教会的世界里渐渐失落,这是明了为何罪和恩典变成了两个空洞无物的词汇之关键。与神的圣洁分道扬镳后,罪被看作不过是自我倒退的行为或稍欠君子气质,恩典也只不过是空洞的修辞罢了。状似虔诚的橱窗装点出现代化的技巧,这技巧让罪人发明自救的方法。离弃了神的圣洁后,我们的崇拜不过是娱乐。现代的问题是,我们不知神到底是谁,也不知道在他的圣洁之前,我们是谁。欠缺对如同烈火的神的圣洁的明了,我们无法真正明白甚么是罪;欠缺对罪的结局的认知,我们无法明白甚么是恩典;欠缺对恩典的认识,我们不会有正确的崇拜动力,也没有甚么是值得庆贺的。潘霍华曾警告说:廉价的恩典是教会的死敌,因为廉价恩典腐蚀付出重价的恩典。廉价的恩典是:无须悔改的饶恕,无须教会纪律的浸礼,无须认罪的圣餐。廉价的恩典是没有门徒心志的恩典,没有十字架的恩典,没有耶稣基督的恩典。缺乏了对付我们那还不清的罪债,以及来自神在基督里测不透丰盛的真正恩典,我们的信仰便一文不值。恩典推动着崇拜,并且令崇拜成为现实。所以,现在有人说:现在有些基督徒不怕贼、不怕打、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死也不怕,更甚至上帝也不会怕,最怕的只有魔鬼,这不是一种讽刺吗?他认为上帝一直都是很好,眼睛也单单只着眼于神是慈爱的,而不着眼神是公义,有权柄的,一个基督徒竟然上帝都不怕,却只怕魔鬼。崇拜永远应该是闹哄哄的某些现代敬拜赞美形式的崇拜,敬拜队所发出的声浪往往很大,崇拜者热爱敲击乐器产生那煽情又刺激的节奏;他们声称,只有透过这种力度和音量才可以经历神。也许现代人很不习惯安静:我们边干活边听音乐,边购物边听音乐,我们甚至在祷告的时候,也要有背景音乐。以赛亚书四十一章1节说:「众海岛阿,当在我面前静默,众民当从新得力!」在沮丧中,你会制造出这许多的噪音,足以令你听不见神与你的沟通,即使神变化成人形,用你所熟悉的语言向你发出如雷贯耳的指示。但你应相信,若要听到神的声音,并非通过手舞足蹈制造出来的噪音,你所要做的乃是倾听——往那静默和安宁里倾听。崇拜中的静默与声音同样重要。『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哈二20)在静默中我们要面对自己,检视自己的暴躁、狰狞(念zheng’ning,凶恶之意)、空虚。不过当中更困难的,是我们要面对神,我们可能与神相会。『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四十六10)在崇拜中的静默是『耐性等候耶和华』(诗四十1),是向『安宁中乎和、微小的声音』开放自己。寂静在基督徒崇拜中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有干扰与遏止的特性。在寂静中我们感到不自在、无助和不能自主。在神面前的静默,帮助我们在不同的角度透视我们自己的生命。首先,在神学角度上,静默让我们与神的沟通更加紧凑,因为静默制造条件让我们可以聆听神的话语;其次,在属灵的角度上,崇拜过程中的静默引导基督徒进入到基督里的成熟里去,因为在静默中我们学习对神顺服;第三,静默让我们以怜悯的心肠去体察社会上的需要,因为我们不再受引诱去『用自己的言语堵塞他人』。静默的约束还指示崇拜的人们『等候主』。最重要的是,静默提醒我们,时间是在神,而非我们的手中:『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求你救我脱离仇敌的手和那些逼迫我的人。』(诗三十一15)潘霍华提醒我们:『要是有谁觉得静默是在浪费宝贵时间,最终他会没有时间留给神和弟兄,他只有时间给自己和自己的愚昧。』崇拜是礼拜天早上的活动在彼得前书二章5至9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主张:教会整体是有君尊的祭司,为献上赞美、感恩、善行、分享等为祭。所以,没有所谓本质上神圣的时间、地点、建筑或个人。通过耶稣的受死和复活,犹太人的会堂被取代而成为基督徒真正崇拜的圣所,在那里,神特别向他的子民显现。这隐含着一个意义:基督徒生命的全部就是崇拜,也就是说,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不存在一个狭义的、独立于基督徒生命以外、与基督徒生命分割的崇拜。从某种意义说,崇拜包括了生命的所有部分。我们倾向于把生活分成世俗的和属天的两个部分,这是一个不能成立的二分法。从这角度看,基督徒必须明白,他们不可以把崇拜降格,或只局限于礼拜天在教堂的那点时间。我们过的是每天24小时、每周七天的崇拜生活。我们的生命,其中所有的言行,将带给我们热爱的神或是荣耀,或是羞辱。被世界所称为『世俗』的每日例行公事,其实都是崇拜,与自觉的、有意识的崇拜相反,它们是不自觉的、无意的崇拜。因此我们不可把崇拜限制在几项宗教活动。神不会居住在被罪污染、充满恶欲与贪婪、傲慢与自私的思想中。神一直在说:『让你的内心成为我居住的至圣所』。在哥林多前书十章31节中,保罗这样说:『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心中渴慕崇拜神的人,会极力在生活上有信心、爱心、顺服、忠诚的行为。崇拜不能被隔离和局限在某个地点、时间,或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可以言语上赞美神,却活在自私和血气里,那样的努力只会给崇拜带来扭曲。真正的崇拜必须是从充满崇拜的日常生活之中涌流而出。在诗篇四十五篇1节中,诗人说:『我心里涌出美辞。』既然无论在教会内外,我们一切作为都是为了神的荣耀,那么在技术上,『我们正前赴崇拜』这讲法就不太合乎圣经教导,因为无论在教会内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为荣耀神。礼拜天的崇拜聚会其实是我们各人每天崇拜生活的汇聚。主日聚会以团体的形式,所有参加崇拜的人一起庆祝在基督里的得胜和对神的依靠。正如神在阿摩司书五章21至24节中提醒: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崇拜的条件(前提)是否真的认识神?今天,在教会中我们对于这位神的知识,我们可以大说特说,人们尝试用自己的理性和头脑去参透一切,包括上帝,并且具体地将上帝概念化,可以弄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告诉你上帝是这样这样的,不是那样那样的,可以用很多的肯定句,并用了更多的否定句,如此将上帝描绘得栩栩如生,有形由态,“他”真的是上帝吗?或许他真的认识上帝,但是这样的描述不一定会对那个想要认识上帝的人来说是一个好的结果。 一个基督徒需要具备一套神学的理论,包括对上帝的认识,但是,这位上帝更是需要基督徒自己个人对他从生命上实质性的交通。他在你的生命中走过,但他不是你想象出来的这位上帝,你所想象的那个只是“偶像”。我们只要在生活中保持对他的敬畏,并且用真实的生活去活出他想要我们的生活。 太多的时候我们喜欢概念化的上帝,而非真实生命中被我们敬畏的上帝!因为不喜欢用自己的生活对他负责,只想要高谈阔论。 托马斯•阿•坎贝曾经说:“高谈阔论并不能使人成为圣洁公义,唯有德行才蒙上帝的喜悦!”如果你是今天来主日崇拜的信徒,但你对这位神却是不认识,这岂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么?在《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中的第四条问题:“神是怎么样的神?”它给的答案如下:“神是灵:祂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恩慈、诚实,都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不改变的。”何机博士形容这句话“可能是人为神所写的最佳定义”。这句话我们都能读,我们也可以从字面上能懂意思,但真的能懂其内涵吗?所以,神学≠认识神,知识≠与神联合。知识不等于认识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扪心自问:我要了解这么多关于神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当我获得对神的知识后,我打算如何运用它们?我们所要面对的事实乃是:我们追求神学知识,若是为了自己,就只会对我们有坏的影响。它会使我们变得骄傲自满,我们会因着这些题目的伟大而感到陶醉,我们会逐渐认为自己比其它基督徒高一等,因为我们不单对神学感兴趣,还能掌握它;我们也会逐渐瞧不起一些人,在我们眼中,他们的神学观念显得极之幼稚和贫乏,我们嫌弃他们如同“次货”。因此,正如保罗对自负的哥林多信徒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若有人以为自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1—2)。若把获得神学知识本身视为目的,研究圣经若只为知道一切答案,那么,它所带来的就只有自满和自欺。我们要防止自己落入这种心态,且求神保守我们。缺乏教义的知识,便难有健康的灵命;但若然带着错误的目的和价值观来寻求这知识,即使真的拥有,灵命也不会健康。换言之,研究教义确实会危害属灵生命,我们今天对此的防范,不能比昔日的哥林多信徒轻率。 我们之所以研究神,目的比如是为了更深认识祂。我们想更加认识的,不仅是神的属性的教义,也是帮助我们进行研究的那一位,因此,祂本身就必然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我们研究神的时候,必须同时寻求神的引领。神正是为此而赐下启示,我们也正要借助它。 借知识来默想神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将对神的知识化为对神的认识呢?要做到这点的规定虽然很严格,却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学了属乎神的真理后,将此真理由神的带领下进行默想,借此带领我们祷告和颂赞神。对于祷告,我们或许有些认识,但默想有事怎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在今天,默想已是一项失落的艺术,信徒因着对它的无知而深受其苦。默想是唤醒我们思想的活动,要我们对所知的神的作为、道路、计划和应许反复思想,并应用在自己身上。默想乃是一项神圣的活动,我们要刻意来到神的面前,在祂的目光之下,靠着祂的帮助去行,以此作为与祂沟通的途径。它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得以清楚看见神,且让祂的真理透彻和适当地影响我们的思想与内心。它是一种自我的对话,内容是神和自己;而实质上,它是自我的争辩,要自己的理性冲破怀疑和不信的情绪,认清神的能力和恩典。当我们默想神的伟大和荣耀,发现自己的渺小和罪污时,结果永远是使我们变得谦卑;当我们默想主耶稣基督,从祂身上看见无可测透、丰盛的怜悯时,我们就得着鼓励和安慰。 这一刻,我们必须坦诚面对自己。我们也许是正统的福音派信徒。我们可以清楚讲出福音,可以从老远变察觉有问题的教义。若是问到如何能认识神,我们即时便可提供正确的公式:透过主耶稣基督,借着他的十字架和中保,按照他的话语的应许,靠着圣灵的能力,再加上个人的信心,便等认识神。然而,因认识神而表现出喜乐、良善和心中那个一无牵挂的人,在我们中间却很罕见,甚至在不太清楚神学全面认识福音真理的基督徒的圈子中,也没那么罕见。 终上所述,我们想要认识这位神,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对神的认识是如何不足。我们要学会评检自己,不是以我们对神的知识掌握了多少,或我们的恩赐,或在教会承担的责任来衡量,而是以自己如何祷告和内心如何思想来作为准则。其次,我们必须寻求救主。救主亲自来到世上,邀请人与祂同行;我们因此得以认识他,并借着他认识父神。约1:18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我们仍可透过寻求主耶稣的同行,得以寻见和认识神。那些寻求主耶稣,直至寻见祂的人(因祂应许我们,凡一心寻求祂的,必定寻见),必能站在世人面前,见证他们已经认识神。 被神认识要使人生有意义,就要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吸引我们的想象力,及值得我们去效忠;只有基督徒才有这样的目标,其它人却没有。试问有什么目标,比认识神这个目标更伟大、更崇高和更吸引人?当那位全能的创造者、万主之主、伟大的神(万国在祂面前如水桶中的的一滴!)来到我们面前,籍圣经的话语和真理向我们说话,我们会怎么样呢?我们也许很熟悉圣经和基督教真理,但它们一直无什么意义;但某天,我们突然觉醒神其实一直借着圣经的信息向我们说话——不错,是向我们说话!当我们聆听神的话时,我们感到很自愧,因为神把我们的罪、过错、软弱、盲点和愚昧告诉我们,逼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望和无助,并呼求赦免。 我们的头脑可以拥有全部正确的观念,却从未在内心体味过它们的真实。一个单纯的人在读经或祷告时,只要被圣灵充满,也能比一位只满足于拥有正确神学知识的学者更深入地认识神和救主。因前者与神的交往会涉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真理,但后者却不会。我们认识神固然重要,而背后更重要的事实——神认识我。我黯然在祂的手里,祂一直顾念着我。我对祂的认识完全在乎祂继续主动认识我。我认识祂,是因祂先认识我,并继续认识我。祂把我当做朋友般认识我、爱我;祂的眼没有一刻离开我,祂也没有一刻忽略我,因此,祂对我的眷顾一刻也未曾停止。这是非比寻常的认识。当我知道神一直用爱来认识我,看顾我,自然会有说不出的安慰——是一种令人精神振作,而不是令人精神倦怠的安慰。当我知道神对我的爱是基于祂一早便认识我是多么坏透,以致祂如今不会因某些新发现而对我失望(像我常常对自己失望那样),也不会因此而打消要赐福于我的决定,自然令我大大放心。而且,当我想到神看见我的一切败坏,是其它人看不见的,也是自己也不完全察觉的,自然会深感谦卑。不过,当我想到神为着某些无法测透的原因,竟渴望跟我做朋友,甚至为了实现计划而赐下祂的儿子为我受死,亦自然会促使我去敬拜祂和爱祂。不但我们认识神,更是神认识我们。 认识神的属性永不改变的神当我们在读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时候,我们有时会想一个问题,这圣经是所描述的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几千年前的人物和这位上帝的交通、建立关系,那和我们又有什么想干呢?我们现在是科技时代,是太空时代,而以前看起来是一个原始、荒蛮、以务农为业和机械的近东世界,我们虽然可以看见里面的伟人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等人和上帝之间的交往,但却不寻求期望自己会有圣经人物那种直接与神交往的亲密经验。这种心态是在太普遍了,那么,我们有怎么能克服这个问题呢?让我们不再感到圣经中的神是遥不可及,我们必须寻找我们本身的处境与个别圣经人物之间的连接点。从时间、空间、文化和个别人物的历史背景而言,他们确实与我们相距甚远。然而,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连接点却不在这个层面。那连接点是在于神自己。他们昔日所信的神与我们今日所信的是同一位神,是完全一样的神,因为这位神丝毫也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若要消除那份隔阂(觉得自己与圣经时代的人物有着无法填满的鸿沟),就必须反复思想一个真理,就是“神永不改变”的真理。神的生命永不改变: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诗90:2)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诗102:26—27)以上两节经文在说明着这位神是一切万有的主,也是不改变的神。作为造物主的神,与受造物最首要和最根本的分别,就是所有受造物与生俱来都会改变,但神自己确实永不改变,更是不可能改变。神的属性不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或许他的性情、脾气、喜好等都会有一些改变的情况,但是这个造物主的身上却不会出现这种状况。祂的信实、怜悯、公正、良善等,都不回比以前减少。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神的属性都跟圣经时代完全一样。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神的道德属性是永不改变的。神的真理永不改变: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是祂的话。祂对祂的子民所说过的应许、吩咐、托付的使命和提醒的话都是真实不改变的,正如经上所说: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约10:35)圣经也是上帝对人说话的一个重要渠道。神的旨意永不改变: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撒上15:29)就连巴兰也说: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民23:19)神设立了永恒的计划,祂在历史中的作为造就在亘古之前已经筹算,而祂在亘古之前已经计划的一切,它会在历史中进行。祂说过要做的事,将永无差池地完成。祂要信徒得着应许中的基业而蛮有喜乐,这“旨意是不更改的”;同时,祂借着起誓,向作为信徒典范的亚伯拉罕确证祂的旨意永不更改,这也成了亚伯拉罕本人和我们众人的却据(来6:17)。因此,神宣示的一切旨意都不会更改。祂永恒的计划不会做出任何改变。有一组经文确实提过神后悔(创6:6;撒上15:11;撒下24:16;拿3:10;珥2:13)。每次都涉及特定群体对神做出某种回应,导致神改变原先对待他们的方式。然而,这并不表示神没有预知他们的回应,或他们的回应令神感到意外,或在祂永恒的计划意外,或他们的应用令神感到意外,并不意味祂永恒的计划会改变。至大威严的神耶和华作王。他以威严为衣穿上。耶和华以能力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你的宝座从太初立定。你从亘古就有。(诗93:1—2)我要默念你威严的尊荣,和你奇妙的作为。(诗145:5)今天,我们对神的敬拜乏力,信仰的软弱,是因为对神的伟大认识的甚少。现代人喜欢把自己想得很伟大,却把神想得很渺小。当信徒认识神的伟大,必大大激发他们由衷的信靠和敬拜。这位神虽具有人格化,但不是和我们相类似——同样的软弱、无能、不足、有点儿可怜。这可不是我们圣经中所说的这位神啊,人有各种限制,无论是在时间、空间、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局限。但神却是无限的。祂是永存的、无限的和全能的。我们在祂手里,但祂却不会在我们的手中。祂像我们一样,是有位格的,但不同的是,祂远远比我们伟大。虽然圣经强调神个别关心祂的子民,以及祂对人有极大的温柔、良善、怜悯、忍耐和慈爱,可是,却从来没有忽略过祂的威严,并祂对一切受造之物都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独一全智的神智慧是一种能明辨事理的能力,一种懂得择善及追求最崇高目标的意向,并能掌握确切的途径来达成目标。神所行的事无不充满智慧。神一直凭着祂的大能的智慧来行事,而且永无一失。祂的创造奇工、护理眷佑和施恩作为,全展示了祂的大能的智慧;直至完美认识这些事理背后,有着神的大能的智慧,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一切。祂有着智慧与能力皆是的属性,只有神才拥有自由永有、恒常不变和完全通达的智慧。他心里有智慧,且大有能力。谁向神刚硬而得亨通呢?(伯9:4)他的大能大力,……他的智慧无法测度。(赛40:26—28)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他。(但2:20)(罗16:25、27)缺乏能力的智慧智慧令人感到软弱和不可靠;而缺乏智慧的能力,则只会令人产生恐惧。然而,神却结合了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能力,这使祂绝对值得我们全然信赖。小结:    我们对神所产生的认识都必会带给我们生命中的回应,我们认识祂是至圣、至荣(出15:11)、至大、至能、至可畏(尼9:32)的神、;圣洁(利11:44)、公义(诗7:11)、尊贵(提前1:17)的主,祂满有怜悯(诗116:5)、慈爱(诗36:5)、信实(申7:9)等等;越认识神之属性的人,便会越发地堆祂产生敬畏,而非对自我的标榜。崇拜与牧养一个牧者若单单注重把礼拜天弄得轰轰烈烈,却不注重平日当中对于信徒的牧养,信徒被世俗的冲击和腐蚀。几个世纪以来,主流教会如圣公会,牧师称谓之一是“治疗者”是从拉丁语“灵魂治疗者”而来的。故牧者主要职事便是关顾人的需要,奉主耶稣的名去牧养关顾人,也是崇拜时引领人去朝见上帝,体验上帝同在,借圣诗、读经、认罪祷告,宣讲及其中礼仪项目洗涤人的心灵,除去内心的内疚,抚平心灵之创伤,解除心灵的忧虑,因此,崇拜内涵便含有牧养关顾的功能,所以牧者应好好把握崇拜各项礼仪来达成牧养功能。崇拜是信徒集体的活动个人来到主面前崇拜仰慕祂,但各人又与其它人成为肢体,彼此相连,互相代求。故此,今天一些教会除了牧者为会众祷告外,亦有互相代求的时间,肢体间在短时间内分享内心需要,藉互相代求来彼此关怀。再者,凡宗教都有感情成份,基督教会的崇拜正是一个适切场境让信徒在其中舒发爱神感情,这就解释颂唱圣诗的重要项目,有助心灵觉醒,涤净心思。在今天,不论颂唱传统圣诗或近代敬拜赞美诗均让信徒从颂唱赞美诗中正确向神舒发感情,而敬拜赞美短诗若神学正确的话,笔者并不反对使用。敬拜本身有庆祝元素,是欢乐地向神呈现崇敬祭(来13:15),为此,牧者有责任安排及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让信徒藉此以欢乐愉悦的态度去赞美神,并且诚心谦卑地向神呈现由衷的感谢,见证神浩大的恩惠与慈爱。不可不知,庆祝性的敬拜能使劳累的心灵提升,使信徒感受到人生的真义,感情得着满足;其次,它使人更接近神,加深属灵的经历;再者,还可医治破损的人际关系,正如当今崇拜学权威学者罗拔韦伯所言:[庆祝性的崇拜能苏醒灵魂,复炽灵命,亦能更新生命。]这样,信徒的生命便得着牧养。不过,我们也当非常清楚表明,我们不能因照顾宗教感情需要而放弃崇拜[以神为中心]的焦点,今天许多敬拜形式,太过以[人为中心],滥用短歌,使信徒产生以要有所得的[娱乐的心态]来满足自我,牧者有责任纠正偏误,不能太迁就和容让[会众的喜欢]来主宰着敬拜神的事,否则如唐慕华博士在香港主领研讨会严正所指出的,以会众喜好口味来进行敬拜,就是陷入另一种偶像崇拜的罪恶中,把最神圣的时刻变成最得罪神的可怕恶行,所献的祭只是[凡火](利十1),得不到神悦纳的。我们要教导信徒唯有以真心真意来敬拜神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今日的教会,牧者要对会众的崇拜的心态作为一些调整的话,需要了解现今的文化对信众带来的一些挑战,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包括影视、广告、饮食等这些文化。牧者需对这些文化进行一些处理,教导信众,不应把一些自己已被潜移默化的文化一概地带入崇拜当中,因着世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来影响和主导我们的崇拜。1、 以神为中心2、 诗歌的阐释    将后现代的“言语观”带进诗歌中,认为诗歌也没用绝对的好与坏,只要自己认为感觉好便是好,自己认为有感动便是好歌,自己没有感动和想法的,觉得对自己不大适用,如此一来,诗歌的一切内容也当围绕着“以人为中心”来写。3、 快节奏的文化4、 媒体的影响(电影、广告、空间等背后的理念)崇拜作为牧养关怀其中一个重要元素便是它的礼仪成份,今天除了主流教会仍采改革了的礼仪传统外,一般自由福音派教会越来越忽视礼仪在教会崇拜的位置与功用,取而代之的[敬拜赞美]是充满活泼生气,但却达不到深度属灵牧养之效,在短诗中是找不到有节期、圣餐、安息礼拜等类的诗歌的,充分反映短歌不是的短处。连不少牧者也对礼仪抗拒,认为是僵化死板的,殊不如礼仪是不可避免,是人类文化一部分。宗教礼仪动作其实有表征的含义,就是表示内心的敬虔和属灵意愿;另外,设计礼仪的目的是要让信徒有参与的机会,而不致成为观礼者(现在敬拜赞美就有让会众参与的机会,难怪受欢迎)。伍谓文博士将礼仪精粹说得很清楚:[礼仪是灵魂感情外在表达。透过不同礼仪,我们把内心崇拜情感外在化、公开化,因而使圣徒相通成为可能,公共崇拜成为事实。没有外在的礼仪,只是个别、独立、互不相干的信徒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各自修行,而不是基督的身体——教会,一起集体敬拜基督]。只要我们能活用礼仪,使其释出属灵的表征,便能促进信徒向神表达他们的虔、爱、信和望;尤以圣餐礼仪部分,使信徒得知他/她的身份——蒙赦罪的神儿女,与基督的关系,藉饼与杯来纪念主救赎的恩爱,心灵忧虑重担可得解脱,这一切都是牧养关顾所注重的层面。其它如审判、宽恕、恩典、罪、羞耻、受苦、罪疚、尊敬、爱、不稳定、恐惧、希望、挑战和人生目的等,换言之,即所有人类的切身问题,都属于崇拜与牧养关顾领域中所关注的课题,崇拜中的宣讲也常触及这些课题,便是牧者从事关顾工作的时候。再者,牧者除了主持主日崇拜礼仪外,教会亦有另类关切人生的崇拜礼仪,如受苦节纪念会、安息礼拜、结婚典礼、感恩礼拜、洗礼、坚信礼都是崇拜、新堂奉献礼、学校毕业礼拜以及信徒家庭礼拜、商铺开业礼、生日感恩会、银、金、钻婚礼都邀请教牧同工主持或领会,这都成为牧者介入信徒人生途程中教牧关怀工作,在其中分担他们的喜与忧,在崇拜仪节中参与其个人及家庭成员聚会中,分享他们的欣悦与感恩,一同仰望神恩。这均是个人关顾与公开礼仪融合的属灵活动,牧者应该把握机会把两者贯通融汇,达成牧养职能的任务。崇拜与圣乐圣乐的定义马丁路德:所有的音乐、灵性、神学都是有关联的,音乐是上帝给人的恩赐,而不是人的才干。在崇拜的时候,我们唱诗、而且我们所唱的语言是我们能够明白,诗歌可以有效地带出上帝的话语,这就是诗歌的地位紧次于神学。奥古斯丁给圣乐的定义:必需有三个条件,1、圣诗所赞美的对象是上帝;2、圣诗是由一种赞美的心灵发出来的;3、圣诗是用来歌唱的。唐崇荣:音乐加上道就是圣乐。音乐所包括的:旋律、节奏(有长又短)、歌词(乐器做不到和歌喉却可以)教会圣乐的危机:崇拜的次序凌乱、圣诗的选用偏差。现今的诗歌从歌词上去划分有几种类型:纯属向上、灵交性(造就性)、平行性(人本主义)。从旋律来讲:向上类的诗歌大部分是较为雄壮,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而平行性的歌,旋律稍微复杂,让人的自我感受很美,变得随便,享受的似乎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和别人?慎思明辨看圣乐在教会的聚会中,无论是主日崇拜、团契、特别的聚会如圣诞节、复活节,或者是婚礼、葬礼、差传年会等,音乐都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音乐如果运用或安排得合宜,整个聚会的气氛和内容就会截然不同。很可惜,大部分的教会只管盲目地跟从潮流,尤其是音乐的格调方面,在选择过程中更缺少一份明辨与慎思。结果今日许多教会在音乐的事奉或处理方面一无是处,显得格格不入,只能够隔靴搔痒,并不能有效地以音乐带动会众,把他们提升到敬拜的层面,使他们能够专心地在神面前敬拜。    粗略看来,流行音乐对教会音乐风格的冲击,是历代教会都遇到的烦恼。很可惜,现时对教会音乐问题的讨论,大部分都停留於类似的层面:不是批判今日教会音乐的『庸俗化』、『肤浅化剑』『词不达意』的危险,就是批评诗歌的音乐『古板』、『狭窄』。这类讨论缺乏一种客观和宏观的目光。『传统』和『现代』不应该是选择诗歌的标准,歌词的内容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此外,我们须要严谨地考究歌词所传递的信息,以及调正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如果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音乐,那么我们的敬拜就成了取悦自己而非讨神的喜悦了。    历世颂唱的传统诗歌,是历代累积得来的宝藏,这一点是大家公认也是无可否定的事实。经过时间的筛滤与洗涤,许多质素比较逊色的诗歌已经被淘汰掉了;剩下现时所颂唱的、收集在诗集里面的传统诗歌,质素自然比较优良。虽然每首诗歌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格调,但它们往往超越地域、文化与时间的限制,深入人的心灵,令人发生共鸣。    可惜大部分现代坊间的赞美短歌作品,质素良莠you不齐,用它们取代诗歌,未免过份。如果长期使用质素较差,或者神学上有问题的作品,难免流於肤浅和幼稚。教会爱好圣乐者被讥为固执,部分教牧同工又缺乏认识,不大重视圣乐的存在及发展,甚至为了迎合时尚流行而附和适应;长久下去,教会音乐的前景无疑是悲暗的。现代的赞美短歌作品良莠不齐,最严重的问题是部分作品所表达的神学教义并不完备。它们有多少可经得起时间筛子的洗涤而成为明日的宝藏?    笔者希望鼓励每个教会音乐事奉者,在用现代坊间的作品之前,必须明辨和慎思。事实上,并非所有音乐都是好的。有的音乐振奋人心,给人安慰、力量与盼望:有的音乐却领人进人灰暗、伤心与绝望!作为教会音乐事奉者的我们,应当留意我们带进教会的是什么品质的音乐。    音乐的造诣与语文能力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现代大多属主的人不愿意付上代价,在圣乐事工上雕琢钻研。假如作司琴的不好好练习,左手仅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弹奏琶音和弦,假如作指挥的不好好搜索研究和学习新的作品,排练前又不好好准备和计划,这些都是不愿意付上代价和委身的例子。    音乐品质的高低有赖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来判断,并非一言两语所能解释。但音乐素材巧妙的运用,词曲优美的配合,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多声部富有变化的处理,我确信这些元素在不同年龄与背景的人中间,都会给他们一种鉴赏高度艺术的满足感。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用有限的资源去追求完美完善。如果音乐的质素较差,水准较低,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当然较低。若用一些较无艺术价值的音乐,再加上不完整的词句和神学内容,又怎能表达出我们的信仰?我们又怎能以此奉献给我们的造物主,以此荣耀我们的上帝?从理论到技巧各方面的学习,都须不断地操练。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将最好的呈献到神面前,这不是我们『音乐事奉者』该有的心志吗?    现时有不少教牧同工,因为自己不懂得音乐,于是放手让会友全权负责崇拜中的音乐。如果负责的会友没有任何崇拜学的训练或观念,而教牧又随便让他负责一个全教会与神相遇的时间,只求聚会中有『音乐』的元素,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做法。仔细一想,这种做法忽略了圣乐在教会中牧养的价值,只会沦落到唱唱歌、拍拍掌或举举手的形式,给人一种『搔不著痒处』的感觉,时间一下就打发掉了。另外,正因为音乐在敬拜中的重要性,如果负责人对音乐并不认识,只是『喜爱』而已,这是十分可惜的做法。要在崇拜中合宜地运用音乐是必须学习的,也必须花时间锻练音乐的技巧。有音乐的技巧再加上崇拜学的知识,才能让音乐在崇拜里发挥其应有的果效。音乐只是崇拜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崇拜的全部。教会的圣乐工作者或领导者,必须尽量对信仰(神学)有认识,对音乐有训练,才可以胜任愉快。正如俗语有云:『不学则无术』!圣乐的侍奉现今,我们是否真的正确地运用了圣诗来侍奉上帝,还是圣诗是圣诗,你的歌唱是歌唱。若是我们站在圣诗侍奉的位子上,却又不忠心(不是用圣诗来侍奉),就当思考,我们做那么多干什么?又得不到永恒的价值。一个人基督徒的侍奉是要与永恒价值挂钩的。当我们在用一首诗歌的时候,我们需要一方面欣赏好的诗词,另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所唱出来的信仰。一首诗歌需要切合崇拜的环节,当然,我们不给诗歌下定论,如:一首诗歌在某个地方一定就是回应,那也不一定,或许这是个对有些人来说是起了回应的功用,而对有些人或许会有心灵提升之功用。我们都会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将最好的献给上帝,那我们要说什么是最好的,有人也认为自己是已经献上最好的了,但是,我们试问自己或自己的教会,有没有可能继续提升,会有更好的祭物献给上帝呢?教会中有很多的讲道明星,也有很多人只单单注重圣道的重要性,而对于其他的读经、默想、唱诗、祷告、认罪、认信等在礼拜天中只是附带品,以至于有很多人对于礼拜天的观念停留在,只要能听上几篇道,就已经是参加了主日聚会了,并没有所谓的礼拜天是过来崇拜的概念,更有人认为今天的讲道人让他无得着,他便觉得浪费了一天,因为他没有得着。这些观点我们以上也强调过,我们现在要强调让信徒知道礼拜天的时间是属于上帝的,一切的程序(听道、读经、默想、唱诗、祷告、认罪、认信等等)是一些媒介,透过这些媒介来赞美上帝。在此,笔者特别的为要提出圣乐来说,是因为圣乐在崇拜中的位置也是相当重要的,圣乐在平日中有人会忽视它(只注重听道的人),也有人会滥用它(只注重唱诗时间,不注重其他时间人),也有人会用错它(随手拿诗歌就唱,不会理解的人),也有人自我陶醉(不会想更好去提升音乐的境界去赞美上帝,满足于现在的人)。就如以上我提到的崇拜的重要性中所提到的,我们来教堂的原因不是为要让自我得到满足,而是知道上帝是配受敬拜,我们不能把崇拜最基本的概念给弄错了,原来我们去敬拜神是要神先得到满足。唯有在神得到满足时,我们才能得到从敬拜蒙悦纳而来的满足。若将这次序倒转了就不叫做“敬拜神”了,不如叫做“神敬拜你”吧!所以,教会中有没有讲道明星不重要,重要的是牧者有没有在平日里,牧养信徒成为一个懂得敬拜的人。在此,笔者提说圣乐在崇拜的重要性,是因为一首好的诗歌能将其最美的一面呈现给我们的上帝,唱诗歌不是为了等信徒聚会,唱诗歌不是主日聚会的一种预备,而是本身就是主日崇拜中的一部分。弟兄姊妹借着唱诗歌,去体会上帝自身的美并对祂的赞美、对耶稣基督的纪念、感恩,对上帝话语的回应、遵守等等。在旧约和新约中也不断的要求我们要用诗歌来向神来颂赞、感恩、回应,历代志上第六章记载,大卫设立讴歌的人,分派亚萨、希幔、耶杜顿并他们的子孙接受音乐的训练,按班次供职赞美神。当大卫迎接神的约柜进城,安放在会幕之时,也更分派了专职音乐事奉的利未人,在耶和华的约柜前事奉、颂扬、称谢、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代上16:4)。在历代志上16:7-36节也记载,大卫率领了歌颂的利未人,唱出了一篇优美动人的诗篇,其中的一段就节录在诗篇96篇。以色列人不只在节日庆典之时歌颂赞美神,他们音乐祭司的事奉,更是每一天每一时刻所必须的。「大卫派亚萨和他的弟兄在约柜前常常事奉耶和华,一日尽一日的职分...」(代上16:37-43)。当时音乐事奉的利未人有二百八十八人,每一天分廿四班,轮流供职赞美神 (代上25) 。诗篇中的歌是以色列民在不同节期,不同时刻所颂唱的,他们正是借诗歌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之心。在新约亦是如此,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尊主颂”(路1:46—55)、“撒迦利亚颂”(路1:68—79)、“欢欣颂”(路2:14)、“西面颂”(路2:29—32)、“座前之颂”(启4:8,11;5:11-14)等等,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小结:其实不单单是诗歌,即便是读经也是如此(不一定是指讲道前,讲员所读的圣经)将读经作为崇拜中的另一个项目,让听众知道神话语的权威和重要性。总而言之,崇拜的中心是神,而非人。我们不要觉得这些观点我们当然是知道,但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的做法一直在说明着我们还是以人为中心。崇拜编排:从理念到实践福音派教会有一个颇普遍的教会观,只要教会实践基督的爱,热心传福音,就已经发挥教会在地上的功用。我们要小心,以免一味鼓雇教会增长,以为教会的基本目的就是人数增加。传福音是教会的责任,敬拜才是教会存在的目的,在以上崇拜的重要性中,笔者提过,圣殿本身就是用来敬拜的,至于敬拜所带来一个教会信众心中火热、传扬福音,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也是信众为其对上帝所付上该有的责任(或行动)。崇拜编排设计「四叠式」(Four-folded worship)崇拜内容设计: 序乐 聚集敬拜• 宣召• 颂赞• 祷告 聆听主道• 读经(礼仪传统诵读:旧约、新约、福音书)• 讲道 回应主道• 回应诗、回应经文、祷文或信经• 奉献(圣餐)每月一次• 三一颂 差遣宣扬• 祝福• 欢迎/报告• 彼此问安殿乐
崇拜采用四叠式的设计主要分成:聚集、主道、回应及差遣;每部份都有不同的重点;如第一部分聚集,目的为召聚敬拜者将焦点放在全能的神身上,向衪献上当受的敬拜,崇拜项目不只向神呈献赞美及祷愿(内容包括感恩、祈求和认罪)。第二部引导敬拜者专心聆听神的道—圣经,福音派教会只着重讲道,忽略宣读神的话在历史中的重要性绝不逊于宣讲。第三部分回应的目的是要敬拜者有清楚响应神的机会,响应的形式可以不限于诗歌,要因应信息内容,或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响应神所赐的话。第四部分属差遣,敬拜者带着主的吩咐到世界作见证。新约教会着重崇拜和崇拜后的行动,崇拜是此两者构成的。
要会众明白崇拜的意义,就万不要把崇拜变成教会事工的媒介,这样只会看崇拜功用化,最终少专注神才是敬拜中心,至于教会发展与事工上的沟通应另觅筑道。崇拜各项礼序的意义礼序 意义(主在圣殿中) 宣告神的临在,会众当以静默迎见主。宣 召 公开的宣告和召唤:藉宣告(1)神自己的属性,(2)祂藉圣经给我们的应许、教训、吩咐等,(3)诗人对信仰群体的呼吁或对神的赞颂,让每一信众清楚知道大家聚集的目的,乃为称颂敬拜神,现在应当开始同心专注敬拜。以诗章颂词敬拜神:唱诗/领诗 主席/领唱带领会众以颂唱诗歌赞美神,献上嘴唇的祭。祈  祷 透过祈祷,向神献上赞美、感恩、认罪。(荣耀颂) 诗班与会众将一切荣耀颂赞,永永远远归给三一真神。献  诗 诗班兼负祭司和先知的工作,透过献唱的诗歌,代表信众向神献上敬拜称颂;此外,亦可透过所唱的信息,代表神向信众宣示神的心意或召命。以聆听主道敬拜神:神借着道临在我们当中见证分享 信徒对神话语的体会和经历,透过见证分享,具体地显明神摆放在信徒生命中的「实践的道」。 读 经 神藉圣经的道启示祂自己,并向祂的儿女宣示祂的心意。信 息 讲道是改革宗,以宣讲为核心的传统。回应诗 信徒以唱诗响应所领受的信息,表示愿意在生命中活出祂的话。以领受主餐敬拜神:主  餐 圣餐是主亲自所设立,为要记念主为我们牺牲而立的新约,与洗礼同为福音信仰的圣礼。以关心神家敬拜神:代祷时段 1. 牧者带领会众记念软弱的、受伤的、患病的、孤单的肢体,彼此守望代祷,藉此关心神家里有需要的成员;2. 为圣工代祷,藉此关心教会对使命的承担、信徒生命的培育;3. 为社会/世界的需要代求,使信众一同实践祭司的职份。金句/报告 1. 背金句乃建立信众对圣经话语的追求或熟悉,使他们能在生活中以祂的话响应所遇到的一切。2. 报告是神家里事情的分享,也是召唤肢体同心参与教会圣工,一同实践真理的时刻。以颂赞祝祷敬拜神:三一颂 再次以颂唱赞美三一真神──圣父、圣子、圣灵。主祷文 信众以主耶稣教导门徒如何祈祷的范例-主祷文,正确地表达对神的期盼。祝  福 牧者颁布从神而来的福气:眷佑、引导、平安、喜乐等,信徒在接着的日常生活中,蒙神加力继续走专心仰望主、奉主差遣的路。 (阿们颂) 响应祝福或主祷文,表示信徒要回到日常生活去见证神的开始。
迎新/问安 藉热切的欢迎,让新朋友感受到信众从基督而来的爱心;信徒彼此问安,实践了彼此相爱、肢体相交的道理。
崇拜的示范上帝造人,祂所赐下给人的第一个礼物,就是让人进入他的安息。上帝没有先让人忙碌修理看守园子,乃是让人先在“圣日”敬拜祂,享受祂同在的安息。(创2:1—3)敬拜是上帝创造人的时候赋予人的本能,因此敬拜上帝并不困难。亚当、夏娃的儿子亚伯长大了,会牧羊就会献祭敬拜上帝,可见敬拜并不困难。但是敬拜可也真难,亚当、夏娃的大儿子该隐的敬拜就不蒙悦纳,该隐甚至因此而大发怒气,杀死了弟弟亚伯,以致被赶逐出去不得再见上帝的面。不会敬拜上帝的后果居然如此悲惨!我们会敬拜上帝吗?我们每次的敬拜都蒙上帝悦纳吗?让我们先来观察一场敬拜的典范,从中学习基础的敬拜。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因呼喊者的声音,门槛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有一撒拉弗飞到我跟前,手里拿着红炭,是用火剪从坛上取下来的。将炭沾我的口,说,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我就说,主阿,这到几时为止呢?他说,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闲无人,地土极其荒凉。(赛6:1—11)这场的敬拜有六个程序:一、转移心境 朝见上帝乌西雅王世犹大国中兴盛世的君王,其国力几乎可以与大卫和所罗门时代相媲美。乌西雅的正式名字是亚撒利雅,他先与父亲亚玛谢共同执政二十四年,晚年又与儿子约坦共同统治十二年。虽然他只有十六年独自作王,然而他把犹大国政治和领土上的势力带到巅峰。犹大众民立亚玛谢的儿子乌西雅(又名亚撒利雅)接续他父作王,那时他年十六岁。亚玛谢与他列祖同睡之后,乌西雅收回以禄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乌西雅登基的时候年十六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他母亲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乌西雅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亚玛谢一切所行的。通晓神默示,撒迦利亚在世的时候,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代下26:1—5)乌西雅王是军事国防专家。他作王的时候,在耶路撒冷城修建城楼加强防卫;在旷野与平原修筑望楼以瞭望防守;他是每个军人有武器,又发展固定在城墙上的“高科技”——远程甩石机弦。当时他军力强盛,军兵有三十万七千五百人(后来他的曾孙希西家作王时,军兵居然不到二千人)。乌西雅在耶路撒冷的角门和谷门,并城墙转弯之处,建筑城楼,且甚坚固。又在旷野与高原和平原,建筑望楼,挖了许多井,因他的牲畜甚多。又在山地和佳美之地,有农夫和修理葡萄园的人,因为他喜悦农事。乌西雅又有军兵,照书记耶利和官长玛西雅所数点的,在王的一个将军哈拿尼雅手下,分队出战。族长,大能勇士的总数共有二千六百人,他们手下的军兵共有三十万七千五百人,都有大能,善于争战,帮助王攻击仇敌。乌西雅为全军预备盾牌,枪,盔,甲,弓,和甩石的机弦,又在耶路撒冷使巧匠作机器,安在城楼和角楼上,用以射箭发石。乌西雅的名声传到远方。因为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代下26:9—15)乌西雅王也是外交天才。他作王时,不但周遭国家来朝贡,居然连非利士人也都臣服。他出去攻击非利士人,拆毁了迦特城,雅比尼城,和亚实突城。在非利士人中,在亚实突境内,又建筑了些城。神帮助他攻击非利士人和住在姑珥巴力的亚拉伯人,并米乌尼人。亚扪人给乌西雅进贡。他的名声传到埃及,因他甚是强盛。(代下26:6—8)乌西雅王也是经济奇才。他在全国各地开挖水井、拓垦农场(当时最主要的经济产业)。又在旷野与高原和平原,建筑望楼,挖了许多井,因他的牲畜甚多。又在山地和佳美之地,有农夫和修理葡萄园的人,因为他喜悦农事。(代下26:10)总结乌西雅王的政绩:“乌西雅的名声传到远方。因为他得了非常的帮助,甚是强盛。”代下26:15 “乌西雅定意寻求神。他寻求耶和华,神就使他亨通。”代下26:5就在这最鼎盛的时期,一个晴天霹雳,人民所爱戴的乌西雅王驾崩了!当全国人民都在这样的一种消沉状况底下,以赛亚选择来到圣殿,他将眼目从乌西雅王空悬的宝座,转移到上帝的宝座。以赛亚看见上帝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满全部圣殿。以赛亚一定发现:当人间的宝座崩溃,上帝的宝座却高高在天永不动摇;当王宫英明君王崩逝,上帝仍然高居天上宝座;当王权不能成为人民的遮盖,上帝的衣裳仍旧遮满圣殿。于是以赛亚敬拜坐在高高宝座上的上帝!以赛亚之所以能敬拜,就因为祂的眼目从人间的宝座,转移到上帝的宝座。敬拜从哪里开始?敬拜的第一步是什么?敬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转移心境,朝见上帝”。正常的情况下,主日礼拜的地一下是‘默祷奏乐’,为的就是帮助信徒“转移心境,朝见上帝”。当然,仪式毕竟是仪式,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一个人的心思很难驾驭,要将一个人的心灵带到上帝面前,需要放弃心中所占据的一切:钱、地位、名誉、罪恶等等。大卫呼喊说:“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荣耀的王是谁呢?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荣耀的王是谁呢?万军之耶和华,他是荣耀的王。”(诗24:7—10)其实最难抬起头来、最难举起的,就是自己的心。但若是我们的心灵不对上帝抬头,若我们的心思不对上帝举起,我们怎能迎见荣耀的君王?怎能敬拜有能有力的耶和华?因为是人再三地对自己的心灵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诗42:5、11,诗43:5)应用:当我们每次的敬拜开始的时候,应该将自己眼睛转向这位上帝。我们多少的时候,晚上祷告和早上的祷告是跪在被窝里,很舒服,早上刚刚从梦中惊醒,我们的心思还回旋在醒前的浪漫美梦中,晚上的时候,累得不得了了,跪着祷告还未将头抬向上帝,已经有呼噜声出来了。星期天来朝见上帝的时候,心中想的是家中的孩子……上帝非常盼望我们将头抬向祂,但是我们觉得很累,或者也就举行一下仪式。二、全人投入 颂赞上帝当我们在看到撒拉弗天使的一种敬拜,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还用两个翅膀飞翔。这意味着什么呢?撒拉弗天使为什么会有六个翅膀,这有失我们对天使的浪漫形象,他的三对翅膀有不同的用处,也具有不同的意义。用两个翅膀遮脸,那正是要一个人在敬拜中,把自我放下,我们很容易在敬拜中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以敬拜表现自己的敬虔,不过是想得着人的称许。如此的敬拜不算敬拜,因为似乎是敬拜者得着容呀,而接受敬拜的上帝却没有得着荣耀,这是明明地羞辱上帝而不是敬拜上帝。法利赛人的比喻: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1—12)这个法利赛人需要把他的脸遮起来才能敬拜上帝。现今的教会中的敬拜不也常有这样的现象吗?司琴勤练序乐,只为赢得别人的称赞;诗班加班联系,只为赢得掌声;敬拜团一再练习几首歌的衔接过门,只为要如预期地在某一个音节制造出会众的掌声、欢呼……这些事敬拜吗?是上帝得着荣耀还是人得着荣耀?我们当然极力赞成侍奉人员需要殷勤练习,要把最好的献给上帝,只是我们需要把两个翅膀来遮脸,好让我们全人投入,不停地只把荣耀归给上帝。用两个翅膀遮脚,这是一种人的罪疚感把自己压上,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资格来到上帝面前,上帝等候要施恩赦免,他却只看见自己污秽的脚而不敢前来。这样的人不能敬拜上帝,因为他无法相信上帝的爱。耶稣所说的比喻中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税吏的祷告: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3)这个税吏是用两个翅膀将自己的叫遮了起来,全人投入在上帝面前恳求恩典。你在敬拜中选择与上帝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吗?你去选择不去省察自己的罪,只是或轻忽、或过度地看自己的罪、看自己的脚,却不愿用翅膀遮起脚来亲近慈爱的上帝吗?或者你只在意自己不太会唱诗、不太会祷告、不太容易了解读经、不太容易跟人分享,所以你就不积极参与敬拜。不必再看着自己的脏脚,你需要的是用两个翅膀遮住你的脚,全人投入来到上帝面前。愿我们想撒拉弗天使一样的敬拜,用两个翅膀遮脸,用两个翅膀遮脚,用两个翅膀飞翔,不停地颂赞,愿我们的口中发出:“圣哉!圣哉!圣哉!”三、洁净自己 亲近上帝当以赛亚看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看见撒拉弗天使全人投入颂赞上帝;当以赛亚听见撒拉弗呼喊:“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祂的荣光充满全地!”在神圣、圣洁的上帝面前,以赛亚立即察觉自己是个罪人、是个嘴唇不洁的人,也属于罪人和嘴唇不洁之人的群体。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5)以赛亚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就有一位撒拉弗拿着红炭沾他的口,并宣告“你的罪赦了“,使以赛亚可以完全地亲近上帝。在上帝面前懊悔自己的罪,认罪悔改得以亲近上帝,这是竟把;领受上帝的赦免和恩典也是敬拜。因此,敬拜的第三个步骤是:“洁净自己,亲近上帝”。认罪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全然圣洁的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罪人的“位份”,以及自己生命中的“罪性”。“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我们与我们的祖宗一同犯罪,我们做了孽,行了恶”(诗106:6)敬拜是“屈身俯伏”,是向至高上帝的“屈服”,因此,向至圣上帝承认自己的地位是悖逆上帝的罪人,也承认自己生命中满了悖逆的性情,这正是向上帝“屈服”的表现,就是向上帝敬拜。这个层次的认罪,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容易做,也比较常做。第二个层次的认罪是:在全然公义的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并领受全然慈爱上帝所赐的赦免恩典。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忧愁。(诗38:18)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诗32:5)这些都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认罪。当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就表示上帝的圣灵仅能在我们的生命智能光提醒、责备,而我们却不愿意顺服,以致圣灵只能在我们里面担忧。这时外面对上帝就没有“屈服”,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66:18)也就失去对上帝的敬拜。若我们为自己的罪行、特别是为某一件罪行懊悔认罪时,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34:18)这时我们就又恢复向上帝的“屈服”,我们又恢复向上帝敬拜。大卫犯淫乱罪并且谋杀了女人家的亲夫,这是大卫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他所犯的罪真是罪大恶极。当上帝差遣先知拿单去责备大卫,指出他的罪时,“大卫对拿单说:‘我得罪耶和华了!’拿单说:‘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只是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拿单就回家去了。”(撒下12:13—15)这么罪大恶极的罪,大卫只是直截了当地认罪:“我得罪耶和华了”。拿单也简洁地宣布:“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真实直接地认罪,接受上帝恩典的赦免,其实认罪悔改就是这么简单。不过上帝仍然责罚这罪,使大卫与拔示巴所生的孩子得重病。大卫为孩子禁食祈求,第七日孩子死了,“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也呼呼的殿敬拜”(撒下12:20)。大卫又重新敬拜上帝,恢复对上帝“屈服”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无论什么罪行或心思意念得罪上帝,我们可以向上帝隐瞒我们的罪吗?耶和华阿,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神阿,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1—3、23—24)所以,我们当常常求圣灵光照、时时省察,以认罪悔改恢复与神的关系,让神再次高坐在我们生命的宝座,使我们能真实敬拜他,这是每个基督徒都需要操练的敬拜生活。四、专注倾心 静听上帝以赛亚朝见上帝、颂赞上帝、洁净自己亲近上帝,他就听见上帝说话。上帝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这时上帝的心意,当人敬拜上帝到极致,上帝就愿意显明祂的心意。反之,当我们失落对上帝的亲密敬拜关系,我们就听不见上帝的声音。以利做祭司的时候,因教子无方,纵容两个儿子得罪上帝,上帝就差神人对他说:“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2:30)而塞缪尔显然子还是个孩童,他却“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华面前……孩子塞缪尔渐渐长大,耶和华与人越大喜爱他”(撒上2:18、26)。童子塞缪尔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神的灯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塞缪尔已经睡了。耶和华呼唤塞缪尔。塞缪尔说,我在这里。(撒上3:1—4)以利眼目昏花恐怕不只是生理上的,也是生命的状态,也就怪不得“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但孩童塞缪尔却能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敬拜上帝,得着上帝的喜爱。会敬拜上帝、得上帝喜爱的人,就更能以敏锐的灵听上帝的话语与心意。虽然塞缪尔只是孩童,甚至上帝呼唤时他还以为是以利呼唤,但塞缪尔学会说:“请说,仆人敬听”,从此上帝在塞缪尔一生之中就一直对他说话。对上帝保持“请说,仆人敬听”的聆听态度,得听上帝声音,明白上帝心意,这也是敬拜。因此,我们要“专注倾心,静听上帝”来敬拜上帝,罪主要的方法当然是读圣经(包括听道,因为讲道是对圣经的解说)。读圣经的基本功是要“速读圣经”。就是以卷尾单位,快速读经,一遍又一遍,虽不一定甚解,但求熟悉圣经,并建立整体性的了解。读圣经的进深功夫是要“研读圣经”,最痛楚有效的方法是归纳法研经,以观察、解释、应用,来研究一段经文或一卷圣经,了解圣经说了什么?圣经为什么这么说?圣经这么说对现今的我有何意义?不过若要在敬拜中“专注倾心,静听上帝”,速读或研经都不是最好的方法,敬拜读经最好的方法是“祷读圣经”和“默想圣经”;敬拜读经的经文最好不要太长。祷读圣经:就是要读读祷祷、祷祷读读。祷读的四字秘诀是“快、短、真、新”。诗篇119:97—104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使我比仇敌有智慧。我比我的师傅更通达。因我思想你的法度。我比年老的更明白,因我守了你的训词。我禁止我脚走一切的邪路,为要遵守你的话。我没有偏离你的典章,因为你教训了我。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我借着你的训词,得以明白。所以我恨一切的假道。快首先,将要读的那段经文熟读几遍。然后以一句或一节为单元来读,可以反复读同一个词、同一句或同一节,之读到心中受感动。读到心中有感动时,就很快地祷告出来。读读祷祷、祷祷读读一节之后,才接着读下一节。【读】{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我爱慕};{爱慕你的律法};{我爱慕你的律法};{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祷】{主啊,我要爱慕你的律法};{我单单要爱慕你的律法};{求主把爱慕你律法的心赏赐在我的心理,让我不爱慕别的,单单爱慕你的律法}……【读】{我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不住地思想};{不住地思想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律法}……【祷】{主啊,我要不住地思想你的律法};{我要终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律法};{求主洁净我的思想,使我终日不住地思想你的律法}……短读经之后的回应祷告要‘短’。可以直接引用句、那节经文来祷告;可以将自己融入经文中来祷告;可以依照经文愿意而稍予改写祷告;可以依照自己对经文的回应决志来祷告。但都要抓住‘短’的要诀。【读】{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使我比仇敌有智慧。}{常存};{常存};{常存在我心里};{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祷】{主啊,我愿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主啊,我心里若有存什么你不喜悦的,求主除去};{惟愿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读】{有智慧};{使我有智慧};{使我比仇敌有智慧}……【祷】{主啊,因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里,求你是我有智慧}……真祷告时,无论是感动、无论是决志,都必须‘真’。我们是向监察人心肺腑的上帝祷告,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新祷告的内容必须要‘新’。不必用重复的话,也不必用老套的属灵术语,只要真诚地将心中立时、新鲜的感动祷告出来就好了。读祷有助于我们与上帝之间生命的交流,让上帝的话语进入你我的生命中,我们每天以祷告来敬拜上帝,可以帮助你的生命得到明显的成长。默想圣经:默想圣经也有四字要诀:“静、中、得、力”。静首先,先选定一段、一节或一句经文,然后闭起眼睛,让自己的身、心、灵都‘静’下来。你可以借着身体的放松,让‘身’静下来。身心灵都静下来之后,思想中单单保持一个意念,“我的心啊,你要默默等候耶和华”。中身、心、灵都安静之后,就缓慢地、重读地读选定的经文,闭起眼睛,操练住在这段经文之‘中’,反复默想这段经文。得默想这段经文之后,将思想记录下来,形之于文字的默想心得,是思想上帝话语的精粹,是个人灵修之所得,因此一定要操练写下来。可以将新的写成札记、祷词、诗、散文、短句。力将默想过的经文背诵下来,将上帝的话语藏在心里就会成为我们的‘力’量;当我们顺服上帝的话语而行,上帝的话就能在我们的心中‘力’上加‘力’。盼望从现在起,我们能经常对上帝说:“请说,仆人敬听。”让我们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五、灵敏回应 顺服上帝以赛亚朝见上帝、颂赞上帝、洁净自己亲近上帝,他就听见上帝说话。上帝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以赛亚立刻灵敏地回应上帝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敬拜是对上帝的‘屈身俯伏’,是对上帝的‘屈服’,也是对桑迪的‘贴切回应’。因此,聆听上帝的话之后,敬拜的第五个步骤是:‘灵敏回应,顺服上帝’。上帝在历世历代都寻找对祂有回应的人,“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是这些属灵长辈对上帝的共同回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也是对上帝的敬拜。正面例子:挪亚 挪亚就这样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样行了。(创6:22)  亚伯拉罕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创12:4)  摩西 摩西,亚伦这样行,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们,他们就照样行了。(出7:6)  约书亚、塞缪尔、大卫、以利亚、杰里迈亚、以西结、尼赫迈亚他们都是对上帝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他们都是灵命的见证人。耶稣是我们完美的榜样,“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反面例子:约拿 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 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拿1:1—3约拿能逃避上帝吗?自然是不可以的,到最后要经过一番的周转还是不得不去尼尼微去宣告上帝的信息。我们每个星期去听道,也领受上帝的话语,可是却没有“灵敏回应,顺服上帝”。我们或许可能更多的时候是为别人来回应,总是认为别人适合什么什么工作,而至于自己,便要像约拿一样。盼望我们读经或听道的时候,若想灵敏回应,可以记住几个口诀: 有什么真理我必须信服? 有什么命令我应该遵守? 有什么榜样我可以学习? 有什么警告我应该注意? 有什么应许我可以抓住?六、恳切祷告 祈求上帝在敬拜中,以赛亚听见上帝说话。“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以赛亚立刻灵敏地回应上帝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上帝果真呼召差遣限制,要他去向百姓宣讲上帝的心意。而上帝却要告诉以赛亚,这些百姓听见却不明白,看见却不晓得!这岂不是上帝在开一个天大的玩笑吗?呼召一个先知去传讲祂的话,但却不让祂的话使别人得以明白,那有什么作用呢?但以赛亚依然为这样的一个景况像上帝祈求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古代把诗篇分成五卷,一至四卷的结尾都用‘阿门’做结束,第二卷的结束时第七十二篇,在‘阿门!阿门!’之后又记载,‘耶西的儿子大卫的祈祷完毕’(诗72:20),而第二卷中大都是敬拜与祷告的诗歌,可见,编撰诗篇的作者把祷告看做是敬拜形态之一。敬拜是接受敬拜的上帝与敬拜者之间的相会,祷告是人与上帝的相会,祷告当然也是敬拜。诗人的经历是:“我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诗77:2);“但神实在听见了。他侧耳听了我祷告的声音。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并没有推却我的祷告,也没有叫他的慈爱离开我。”(诗66:19—20)。这是接受敬拜的上帝与敬拜者之间的相会,这是祷告,这也是敬拜。
真正的赞美每个人都会有审美观,他也会自然地去表达他个人对事物的评价,当人看到一样美的事物的时候,会自然地发出赞叹,除非是怕羞涩或者是怕打扰人。若要说赞美的艺术,基督徒应该要比所有的非基督徒更胜一筹才是,但现状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一样往往不懂得赞美。这里只是想要说明一个问题,作为基督徒,遇见这样一位圣洁、公义、怜悯、慈爱、完美应当发出的赞美,却在我们的生命中消失了。经常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当我们叫某些弟兄或姊妹祷告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不会。当我们叫弟兄或姊妹唱诗的时候,专唱一些自己所喜欢和熟悉的诗歌……这一些的背后是什么呢?不会祷告是因为他不能表达自己对神有多少的认识,而专喜欢唱自己喜欢的诗歌是因为诗歌能合自己的口味,而非诗歌本身能怎么对神作出回应,并不注重。真正的赞美不是建基于诗歌和音乐,乃是发自内心对神的赞欢。真正的赞美不是源自个人的喜好,乃是源自内心对神的喜悦。真正的赞美让我们学懂怎样去赏悦神的真、善、美。真正的赞美让我们更深体会神的大爱。我们需要认真反省自己赞美的动机是什么?我们的歌声是不是在赞美。
 参考书目夏忠坚著。 《敬拜人生》。道声出版社,2004。韦伯著。  《崇拜—认古识今》。宣道出版社,2003。艾荣恩著,平山译。  《敬拜新视野》。台北:校园出版社,2004。巴刻著。 《认识神》。证主出版社,2004。赫士德著,谢林芳阑译。 《当代圣乐与崇拜》。校园出版社,1998。陈康著。 《崇拜多面体》。基道出版社,2006。陈康著。 《崇拜与圣乐》。基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