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11月开服时间:密宗的修持仪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0:42
密宗的修持仪轨

作者:索南才让(许得存)

  密宗具有十分严格的规则仪式,譬如:发心仪式、授戒仪式、净地仪式、立坛仪式、净坛仪式、人坛仪式、灌顶仪式、迥向仪式、护摩仪式、诵经仪式、加持仪式、供养仪式、入修仪式、赞颂仪式,等等。凡是修炼密法者,首先应该脱离凡俗,恪守戒律,接受灌顶,具慈悲心.这些是修炼密法的基础。基本条件成熟后,选择一位有能力.熟谙密法仪轨.掌握经续内容,德行高尚的人作为轨范师以及建造曼荼罗,传授灌顶,然后依教修行。

修炼所得成就分一生成就、十二年成就和十六世成就。《时轮根本略续》认为,修炼密法,首先具备三信。信密教经续,信仰上师,自信,三信是成就一切佛道的根本保证。

  由于密法修炼中,择师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活动,尤其是灌顶上师,相当于佛的代表,若三宝具足身,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救度众生,所使用的方便各种各样。上师传授灌顶,宣讲经续时,和佛的加持力无二。因此,所选上师应当具备身、语、意三门功德,通晓各种方便和显密经义,能平等待人,圆融无碍。“能说能行,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四摄齐修者,正为归依之相。”⑸《胜乐根本续》说:

    “若灌顶传承不断者,护戒清净,三门少妄念;慈悲心重者,可依。
    “修持最胜密乘,已证空性,已见本尊,慈悲方便,或不为现世名闻利养,而以度生事业为重者,可依。”⑹

    《吉祥智藏大瑜伽母续王》说:

    “具备诸相,精通经续;熟谙灌顶,具慈悲心;知识渊博,真言加行,得有成就。”

  作为受法弟子应该尊敬上师、学友,虔诚密法,恪守戒律;品行端正,消除贪心,具利他心,诚心闻听师教,敬师如佛。“以大信解心,视师如真佛。最胜方便行;深解密意理趣;及任说何法,悉能来受持。以大智慧力,多闻无厌足;以慈度诸苦,以悲济无依,如师所教诫,善护防三业,真言律仪等,皆不轻违犯。”

⑺轨范师如同道的根本,凡其所授教法如佛授,入定习法,都应该依师教,千万不可轻视诽谤上师。《时轮》说,轨范师必须通达世俗胜义二谛性空的道理,精通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教授,不恋家室,舍弃自身,修法对治贪、嗔、痴、慢、嫉、吝六毒,以菩提心和般若六度拯救他人危难,引导弟子步入佛道正门。

  曼荼罗,“坛城”的意思,是古印度修法者为防止外魔侵入,在修行场地筑起的圆型或方型土台。后来,密教灌顶时专门设置坛场,以邀请三时诸佛、本尊莅临作证,并在坛城中绘制他们的形象,以后逐渐衍变出多种类型的坛城。《喜金刚续》说,坛城是心所取得的大乐,大乐为菩提心。

《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续》记载,坛城是圆满心。《时轮根本略续》说,坛城是法界,法界大乐宫即是坛城,它在密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坛城有三类,一是众生的自然智住光明坛城,二是灌顶故表示符号彩画坛城,三是建造的坛城。具体分为彩色坛城、布画坛城、身坛城、资粮坛城、变化坛城、菩提心坛城、花束坛城、形象坛城等。

龙菩提认为,彩色坛城从用料和表相分为珠宝粉涂画坛城、果汁画坛城、饰着本尊相的鲜花坛城、布画坛城、彩画坛城、石粉画坛城、禅定坛城、身坛城八种。热、觉两位译师分为字坛城、相坛城、手印坛城、形象坛城、安放鲜花坛城、资粮坛城。轨范师金刚铃认为,坛城总分为彩色坛城、布画坛城和身坛城。

    坛城的尺寸有大有小,规定严格。《胜乐略续》说:“所画曼荼罗线,一尺、四尺或八尺,四正门八侧门,四大牌坊相饰。”具体形状,如《吉祥智藏大瑜伽母续王》所说:

   “三拇指多半尺到二尺高的坛城,名为有相坛城。……中央画日坛城,上置各种金刚,金刚脐轮有呼乌(homvu)字形,外饰金刚莲花及金刚鬘,东方叶瓣有日轮,南有黄色珠宝,西有红莲北绿剑,燃火之间有宝树,流水之间石榴树,胜幢迎着风飘摆;具自在间劫波罗。东门悬金刚钩,南门拴金刚绳,西门挂着金锁,北门系金刚铃。”

   曼荼罗的形状有圆形的,有四方形的,一般根据需要设置,在印度,规定每月初十五日为建置曼荼罗的时间。相传,释迦牟尼佛从氐宿月(四月)上弦初一到下弦初一在金刚座的菩提树下苦修觉悟,始转法-轮,宣讲三乘教法;十二月莅居南印度的米积山。释迦牟尼涅槃后,当地一位得道者修建米积大佛塔表示纪念,内设十六种法界语自在坛城,上方宝瓶中设十六种吉祥星辰坛城,从此形成了凡是入修密法者都在曼荼罗坛城中接受灌顶,规定每月十五日为建置坛城的最佳时间。

  坛城是佛教世界结构的简单表现,抽象的坛城以象征物代表神,灌顶时无形的众神汇聚坛城,加持施慧。据经典记载,不同形像的坛城,通常采用红、黄、白、绿、黑五种颜料画线,以代表五部佛,五种颜色用五种笔。绘线时轨范师先坐西朝东,左手持墨线,左腿半跏趺,右脚触地。

    弟子在羯摩金刚上师的东侧,坐东朝西,右手持墨线,右腿半跏跃,左脚立地。测定四方形坛城,首先打中间的梵线,然后轨范师坐南朝北,羯摩金刚面向南方,画第二条梵线,整个过程十分复杂。

    一般寺院中所见到的坛城是一座佛教宇宙形象,中央耸立着庄严的须弥山城,高七层,周围大海环绕。有时,仪式的曼茶罗只是想象的,是从具体表现转变为纯禅定思维。

    灌顶是任何一位密法修炼者必须接受的一项仪式,本质上和律仪、道、三昧耶相同,是一种方便和途径,成就的根本,通过灌顶能成熟各续部和三种智慧之器,获得诵咒讲经的权力。

  传授灌顶的轨范师和接受灌顶的徒子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阿阇黎灌顶的仪轨相包括念诵、地仪轨、燻坛、曼荼罗等,先修本尊,次修相,后修诵咒。地仪轨包括选地、立起、净修、所持、加持、守护,分上下两步进行,上选坛形和八瓣莲花相,下选方边、功能、地方、颜色、尺寸。灌顶前,阿阇黎和弟子首先煨燃香料,摆放鲜花,敲锣击鼓,圆满供养。

    密教灌顶分大灌顶、说法灌顶、观象灌顶和结缘灌顶等,具体而言极其复杂。事续部总分世出世部,世间部又分有财部、药叉部、余世间部;出世部包括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各部各有部尊、部主、部妃等。

    佛部部尊释迦牟尼佛,部主曼殊室利;莲花部部尊无量寿佛,部主观世音菩萨;金刚部部尊阿阇鞞佛,部主金刚手菩萨;有财部部主黄色藏巴拉布禄金刚;药叉部部主梅喀雷;余世间部部主劫波罗。

    按照规定,修行者入修前布坛四十九日,入坛修行七日,修行期间意想自身为本尊,离坛消除这种观想,期满后拆除坛城。事部灌顶分花鬘灌顶、水灌顶、冠冕灌顶。

    宁玛派认为,事部的灌顶首先托付种姓本尊,然后依止随许和曼荼罗,用宝瓶水灌顶,施予密教随许法修行本尊。如果详细区分、事部灌顶有修地法、加行法、花鬘、水、冠冕、授记、庆慰和随许八种。觉囊派强调事部的水和冠冕两种灌顶在彩色坛城、中进行。

  《智慧明点续》说:“水与冠冕者,事续二灌顶。”水灌顶成就法身功能,冠冕灌顶成就色身功能。《文殊根本续》说:“传授各人所望的五种灌顶。”用坛城外人门宝瓶、一切本尊宝瓶、声闻独觉宝瓶、菩萨宝瓶和尊胜佛宝瓶传授五次水灌顶。冠冕灌顶是结手印后顶礼的灌顶。如果从灌顶的目的讲,修金刚阿阇黎位须受水、冠冕灌顶;修明咒成就受金刚弟子灌顶;消除灾障受护守灌顶;修财富受八吉祥物灌顶。

    接受灌顶后,恪守五部佛所摄的特殊律仪、断不善戒、五学处戒、比丘戒、菩萨戒和密教戒律。密教戒律有十四戒、十三戒和十一戒之分,《金刚鬘》坚持十四戒;《金刚帐》坚持十一戒。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根据经续提出了密教粗戒八条和根本戒十四条。

十四条戒律是
(1)恭敬上师及身、语、意三业戒;
(2)恭敬三宝戒;
(3)恭敬大灌顶金刚弟兄戒;
(4)恭敬一切有情戒;
(5)心思度脱一切众生戒;
(6)虔信密典戒;
(7)未受灌顶者,盗听法戒;
(8)不依密法养身,食时不存观顶腹脐脉,仍守显教苦身,以至杀身戒;
(9)诽谤龙树、无著诸菩萨戒;
(10)袒、谤金刚上师徒众戒;
(11)自矜胜法,弃置性相戒;
(12)对大乘法器,不应机说法戒;
(13)道力成熟,智度现前,反拒谤戒;
(14)轻示密法致生疑谤戒。
戒律被视为立法之本,获得成就的基础。

  行续部把外身语和内心禅定结合起来修行,按照规定布坛七日,入坛修行四十九日,期间观想自身为本尊,一直到修行圆满后.取消这种观想。行部的行分人行、修行和成就行。人行又分内人行和外人行,外入有水、冠冕、铃、金刚、名号五种灌顶;内人有金刚禁戒灌顶。多罗那他坚持水灌顶、冠冕灌顶、手相灌顶、金刚铃灌顶和名号灌顶等五明灌顶和自我灌顶。《智慧明点续》说:“在事部两种灌顶上增加金刚、铃、名号灌顶,行部共有五灌顶。”

  《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续》认为,第一宝瓶灌顶净治恶趣习气;第二清洗轮迥种子;第三播种初地至十地之间的二资粮种子;第四播种佛种;冠冕灌顶播种身相喻种子;铃灌顶播种六十语妙音种子;金刚灌顶播种心种子;名号灌顶播种三界相种子。眼匙镜、明镜、随许等灌顶起利他事业的作用,《智慧明点续》持同样看法。

  五明灌顶分别在有戏论、无戏论和极无戏论坛城中传授,调治弟子的贪、嗔、痴、慢等恶趣,转成各种智慧。有戏论坛城分外彩色坛城和内身坛城。格鲁派认为,行部有杵灌顶、铃灌顶、名灌顶和阿阇黎灌顶,阿阇黎灌顶包括三昧耶灌顶、五明灌顶、大三昧耶灌顶。大三昧耶灌顶又分金刚杵三昧耶、铃三昧耶和印三昧耶三种灌顶。

   瑜伽续部通过禅定修行菩提心方便和般若智慧,概括为如来部、宝生部、莲花部、羯摩部和金刚部。灌顶分十一种,概括为弟子五灌顶和金刚阿阇黎六灌顶。弟子五灌顶包括水、冠冕、金刚、铃、名;阿阇黎六灌顶是不还灌顶、秘密灌顶、随许灌顶、授记灌顶、解脱灌顶和赞颂灌顶。

   《智慧明点续》说:“弟子五种灌顶,阿阇黎六灌顶。”根据规定对于护守菩萨戒而不守五部戒者传授弟子五灌顶;授予恪守诸戒者十一种灌顶。觉囊派认为,瑜伽部的成熟灌顶包括水灌顶、冠冕灌顶、金刚杵灌顶、金刚戒灌顶、名号灌顶、金刚阿阇黎灌顶、金刚行灌顶,通称“七宝瓶灌顶”。作为灌顶用的坛城被幢幡、缨珞、珠鬘覆被,十分庄严,修行者入坛修道场观、月轮观、阿字观、本尊观和入我我入观,清除一切杂念,感觉脱离凡俗,通过诵咒修行,意想我与本尊融为一体。

  修炼无上瑜伽部密法者心意识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修法仪式、坛城的设置等方面不受严格限制,甚至可以脱离本尊像随意修炼,在观想本尊空的同时,自身亦空,最终二空融为一体,无二无别。因此,无上瑜伽部密法被视为密教的最高法门,备受藏传佛教的高度重视。无上瑜伽续分大日如来部、宝生部、弥陀部、不空部、不动金刚部和金刚持部,着重讲述方便和智慧一体的修持方法。《智慧明点续》认为,无上瑜伽部灌顶分水灌顶、冠冕灌顶、金刚灌顶、铃灌顶、名灌顶、不还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词句灌顶九种。把前六种称为“宝瓶灌顶”。

   实际上,无上瑜伽部灌顶只有四种。《集密后续》说:“第一宝瓶灌顶,第二秘密灌顶,第三智慧灌顶,第四词句灌顶。”宝瓶灌顶包括水、冠冕、金刚、铃、名号五种弟子灌顶和金刚禁戒、行禁戒、随许、传教、气息、赞颂六种阿阇黎灌顶。有人对十一种灌顶进一步区分,提出了十八种、二十一种等。

  《时轮》把宝瓶灌顶称“童入七灌顶”。如说:“水冠冕及彩幡,金刚铃及禁戒,名及随许正具足,七种灌顶人之主。”《喜金刚续》记载:“生产孩子的母亲,传授水浴灌顶,设置他的顶饰,为了冠冕遍证。为其耳饰气息,传授彩幡灌顶,为其声音笑容,授铃金刚灌顶。第五受用行灌顶,第六名号灌顶,第七随许灌顶。父亲常施舍,若尔七灌顶。”这是从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区分的,各具作用。

  《时轮根本略续》说:“水灌顶清净诸根,冠冕灌顶调治蕴,彩幡灌顶正般若,金刚铃无变化。佛语不常说,日月为一体,身根正清净,时轮金刚行。”宝瓶代表一种特殊的手印身,或手印身曼荼罗,能对治徒众的贪、嗔、痴、傲、慢五毒,宝瓶灌顶,一般依彩色坛城,或布画坛城、身坛城传授。

   秘密灌顶是从菩提心的领受中产生的禅定乐,是上师父母的秘密菩提心所授灌顶,在破除宝瓶灌顶心我执念的基础上,调治错误心理所造成的生理障碍,净冶五种烦恼,使金刚身脉(在修行中把自身意想为本尊身,坚不可摧,故名。脉因此成为金刚之脉)、智慧气(通过修行调顺脉、气,逐渐开发智慧,故名智慧气)、清净明点显现,发挥受用身的功能,显示语金刚的本性。宝瓶灌顶从教理着手,秘密灌顶从修行者的生理着手,分别开发各自的智慧。

   智慧灌顶通过方便智慧双运修持,发挥气、脉、明点的功能,致使气入中脉,逐渐开启秘密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顶轮(即“百会”穴),产生“乐空”感觉。或者,依靠手印修炼,出现喜、胜喜、殊喜和俱生喜,等引四喜,开发俱生智慧,方便和智慧融为一体产生猛厉火,从中出现上降四喜和下降四喜,当四喜降落到菩提心宝时,引发俱生智慧。因此,智慧灌顶是通过手印和智慧修行所产生的一种没有分别的特殊心境,以引发俱生智慧,净冶心的污染,成就法身功能,显现意金刚本性。

    词句灌顶是四灌顶中最深密的一种,其目的是开发七支大手印俱生智慧,达到空乐无别的境界,使自身成为受用身,即空乐双运身。或者,依胜义菩提心坛城,向身、语、意三门灌顶,清除污染习气,成就三金刚一体自性身。

  《时轮根本续略》充分运用经络学、生理学知识,解释灌顶和人生的关系,认为幼儿以吸吮母乳成长,乳头相当于智慧,形如宝瓶;进人青春期的男女,开始对异性产生爱情,埋藏在心里羞于表达;成年男女享受结合后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方便与智慧结合而产生的菩提心;人进人老年有一种满足感,凡事都看得比较透彻,达到一种乐空无别的境界。《时轮》在总结各种灌顶后指出,所有的灌顶都包括在世出世两种灌顶中,出世灌顶包括阿阇黎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空性灌顶。

    灌顶仪式结束后,举行护摩仪式。“护摩”也叫做“火祭”或“烧施”,把浆树枝、香枝、青稞、花果和各种祭品一起焚烧,以息灾求福。在西藏这种焚烧法类似苯教的煨桑,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仪式,但追求同一种结果。

    密法修持时的静坐姿势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八种,是根据八业形成的,称为“八坐式”。
(1)金刚跏趺法,右脚置于左大腿上,左脚置于右大腿上,足心朝上,脊椎竖直,两臂平等,手结等持定印置脐下,或置于两膝盖上。
(2)非天坐法,身体屈缩,形如龟状。
(3)蹲坐法,两脚等齐,踝骨触抵臀部脉,双膝跪地。
(4)半跏趺法有两种,一种左腿收屈如跏趺,右腿如蹲坐法,脚尖向右微屈;另一种右腿收屈如跏趺,左腿如蹲坐法。
(5)召至坐法,左腿如跏趺法,右腿若蹲坐武,向左微屈。
(6)迷惑法,臀部置于左脚踝骨上,右腿若蹲坐法。
(7)坚硬法,这种坐法和迷惑法相反,臀部置于右腿跟上,左腿如蹲坐法。

   《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续》提出了毗卢遮那佛的七支修行方法,简称“七支坐法”或“七手印。”
具体坐法,端身金刚跏趺,心专注,手等持定印置脐下,脊椎直竖,两肩平张,颈曲颔压喉结,舌抵上腭,通则识随根转,别以根易转,必须不动不瞬不顾,直视幅量,宽如牛轭。
概括起来说,则是两足跏趺,手结定印,脊椎正直,颈部微俯,肩臂后张,眼觑鼻尖,舌抵上腭。
每一种姿式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双足跏趺为令下出气;手结定印为令平住气;脊椎正直为令偏行气;颈部微俯为令上行气;舌抵上腭和眼觑鼻尖为令命根气,最后摄五气入中脉,证得无分别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