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傲战神新笔趣阁:懂得和学会珍爱自己的妻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48:06
今天,说一个轻松的话题。

 

    昨天晚上,与几位朋友“共进晚餐”。酒过三巡。一个个话就多起来了。

    说起网上的口水仗,张三感喟:“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老婆总是人家的好。”

   这后一句话,使李四立马来了兴致,他很快接过来,借题发挥了:“老婆人家的好,言之有理啊。难怪古人有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哈哈哈,满座哗然。

    只有王二微笑不语。半晌,他终于石破天惊:“你们说的都是大谬之言也!依我看来,还是自己的老婆好!”

    “你家老妈子,脸上都老皮一沓,像堆了一层百页结了;腰里小肚腩鼓鼓的,像箍了几圈破轮胎,还好?”赵大出来打诨,冲着王二一顿抢白。

   “非也,非也,”王二慢条斯理,“我家老婆可是‘六心级’的哦:看看恶心,想想伤心,可丢在家里放心,用起来称心,对自己贴心,真正是自己的小甜心!”

   哈哈哈哈,一个个由衷而笑。

   张三问我意下何如,我抚掌笑曰:“我投王二兄一票!鞋子总是旧的穿了跟脚。糟糠妻,不可欺。千好万好,老婆还是自家的好!”

    回到家来,跟老妻说这个事,老妻拧了我一把:“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到处夸自己的老妈子。有的人就是那个德性,喜欢‘老牛吃嫩草’,你管他们做什?”

   “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老婆总是人家的好。”我记得这句话好像是林语堂先生在哪里说过的,立马找资料。一查,终于查明,恰是他老先生的名言。

    林语堂老先生是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说的,原话是:“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我想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林语堂这个老家伙,是个爱妻的典范。

 

    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是个富家女子,当年她看上了林语堂,而且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了家境贫寒的林先生。林先生很为感动。1919年他与廖结婚时,就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以表示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林先生对爱妻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

   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一度穷困潦倒,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

    林语堂曾经说过:“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才是最甜蜜的回忆。”他们即使穷得没有钱去看一场电影,也可以去图书馆借回一叠书,俩人守住一盏灯相对夜读,其乐不改。林语堂说,穷,并不等于“苦”,他从来没有“苦”的感觉;世俗所谓的“贫穷夫妻百事哀”的逻辑,完全被他推翻了。

    林语堂在多篇文章里,诙谐地说到他与老妻相处与厮守终身之道。比如,他在《人生不过如此》、《论解嘲》等文章里,就风趣地说过很多有哲理的话——

 

    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出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这是好的,也可以看出人之度量。古代名人,常有这样的度量,所以成其伟大。

    古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珊蒂柏,她是有名的悍妇,常作河东狮吼。传说苏氏未娶之前,已经闻悍妇之名,然而苏氏还是娶她。他有解嘲方法,说娶老婆有如御马,御马没有什么科学,娶个悍妇,于修身养性的工夫大有帮助。有一天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到门口,他太太由屋顶倒一盆水下来,正正淋在他的头上。苏氏说:“我早晓得,雷霆之后必有甘霖。”真亏得这位哲学家雍容自若的态度。

  林肯的老婆也是有名的,很泼辣,喜欢破口骂人。有一天一个送报的小孩子,十二三岁,不识道送报太迟,或有什么过失,遭到林肯太太百般恶骂,詈不绝口。小孩向报馆老板哭诉,说她不该骂人过甚,以后他不肯到那家送报了。这是一个小城,于是老板向林肯提起这件小事。林肯说:“算了吧!我能忍她十多年。这小孩偶然挨骂一两顿,算什么?”这是林肯的解嘲。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林肯以后成为总统,据他小城的律师同事写的传记,说是归功于这位太太。书中说道,林肯怪可怜的,每星期六半夜,大家由酒吧要回家时,独林肯一人不大愿意回家。所以林肯那副出人头地,简练机警,应对如流的口才,全是在酒吧中学来的。又苏格拉底也是家里不得安静看书,因此成一习惯,天天到市场去,站在街上谈天说理。因此乃开始“游行派的哲学家”的风气。他们讲学,不在书院,就在街头逢人问难驳诘。这一派哲学家的养成,也应归功于苏婆。

  关于这类的故事很多,尤其关于几个名人临终时的雅谑。这种修炼工夫,常人是学不来的。苏格拉底之死,由柏拉图写来是最动人的故事。是政府说他巧辩惑众,贻误青年子弟,赐他服毒自尽。那夜他慷慨服毒,门人忍痛陪着,苏氏却从容阐发真理。最后他的名言是:“想起来,我欠某人一只雄鸡未还。”叫他门人送去,不可忘记。这是他断气以前最后的一句话。金圣叹判死刑,狱中发出的信,也是这一派。“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大有火腿滋味”。历史上从容就义的人很多,不必列举。

  西班牙有一传说:一个守礼甚谨的伯爵将死,一位朋友去看他。伯爵已经气喘不过来,但是那位访客还是喋喋不休长谈下去。伯爵只好忍着静听,到了最后关头,伯爵不耐烦对来客说:“对不起,求先生原谅,让我此刻断气。”他翻身朝壁,就此善终。

  我尝读耶稣最后一夜对他门徒的长谈,觉得这段动人的议论,尤胜过苏氏临终之言,而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之言:“上帝啊,宽恕他们,因为他们所为,出于不知。”这是耶稣的伟大,出于人情所不能及。这与他一贯的作风相同:“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可惜我们常人能知不能行,常做不到。

 

    林语堂妙语如珠。他说的,都是一些醒世悟道之言。而且,他说的与自己做的都十分相像。

    他以此为道,与妻子和睦相处相守终身,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佳话。

    如果廖翠凤在生气,林语堂连话也不说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过就算了,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他认为夫妻吵嘴,无非是意见不同,在气头上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徒然增添摩擦,毫无益处。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廖女士最忌讳别人说她胖,最喜欢人家赞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所以林语堂每逢太太不开心的时候,就去捏她的鼻子,太太自然就会笑起来了。

    1969年1月9日,林语堂夫妇悄悄庆祝结婚五十周年。林语堂把一枚金质胸针献给廖翠凤,上面铸了“金玉缘”三字,并刻了詹姆斯?惠特坎?李莱的不朽名诗《老情人》。林语堂将其译成中文五言诗:

  

    同心相牵挂 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 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 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 除非相见时

 

    这首诗他翻译得多好啊!

    林语堂认为廖翠凤属于接纳万物、造福人类的“水”,而自己却是凿穿万物的“金”。

  林语堂认为婚姻并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爱情在婚姻中滋长,男女互补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与日俱增的。

  有人问他们半个世纪“金玉缘”的秘诀。老夫妇抢着说,只有两个字,“给”与“受”。在过去的一万八千多天里,他们相互之间,尽量多地给予对方,而不计较接受对方的多少。林语堂说:“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

  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逝世于香港,灵柩运回台北,埋葬于阳明山麓林家庭院后园,廖翠凤仍与他终日厮守。

  

    上面把这些东西告诉大家,为的是自勉自励,也为的是启发众者,特别是告诫那些动不动要闹腾着要“吹”的年青人。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一夜夫妻百日恩。

    共守的姻缘,来之不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好好珍惜。

    妻子是人生的伴侣,是家庭的支柱,是生命的钥匙。她用瘦削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为了丈夫,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家庭,她饱经沧桑,含辛茹苦,作出多么巨大的牺牲啊!多少风霜雨雪,不能把她压倒;多少坎坷曲折,不能使她屈服。夫妻一起,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比翼双飞,渡过了多少艰难的岁月,牵着手共同向着幸福的明天迈进,这是多么值得永远珍藏的幸福啊!妻子,是最知热知痛最疼爱丈夫的人,是人世间最值得丈夫珍爱的人。

    夫妻在一起要相处好,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常言道,牙齿和舌头也有相碰的时候,再好的夫妻也有红脸的日子。由于各人的性格、兴趣和遭遇等等不一样,在相处中出现一些矛盾是在所难免的。遇到这些情况,要学会恩爱,像林语堂先生那样,淡然处之,多一些宽容和温存,多一些退让和自责,多想对方的好处和恩情,要从家庭、孩子和老人的大局多多思考,不要一句话不投机就立马翻脸,就绷就吹,就说伤害彼此感情的话,就做冷淡了彼此恩爱的事。

    亲爱的朋友,像林语堂那样,爱自己的妻子吧!

      2011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