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信条黑暗觉者决断:正觉 智慧 净业三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2:48:18
正觉 智慧 净业三福

 

1 佛法,自始至终都是叫我们打破执着;破了我执,佛法里面称为正觉。

2 破了法执,就是正等正觉;我、法两种执着断尽,叫无上正等正觉。

3
正觉是阿罗汉,正等正觉是菩萨,无上正等正觉是佛。

4 佛菩萨与凡夫的差别,就是一个有执着,一个没有执着。没有执着的人就叫菩萨,有执着的人就叫凡夫。

5
没有执着的人,心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执着,心就小了。

6 执着的心是妄心、是无明;没有执着的心是真心、是本明。

7
真心是如如不动的,如如不动是觉。

8 佛教的修学纲领是觉正净。觉正净,是实质上的三宝。

9 “佛学”只是“记问之学”,“学佛”才是真开悟。

10 觉悟的人,心中决定没有占有、对立、控制的念头。

11 放下占有、对立、控制的念头,就得清净平等觉。

12
真正觉悟的人,在一切境界里面决定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是迷的人才有,悟的人没有。

13 觉悟的人这个受,真正是清净自在,佛经里面称之为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

14 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清净,心在一切境界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15 觉了,心就安;迷了,心就不安。

16 觉了,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

17
觉了,名佛菩萨;迷了,名凡夫。

18 凡夫,是觉迷对立;佛菩萨,是觉迷不二。

19 觉了,净土就现前;迷了,秽土就现前。

20 凡夫一念不觉,生起了无明(妄想),生起了六道轮回。一念不觉,真心就变成妄识。

21 世法与佛法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悟性。

22 佛法,是觉悟的教学。唯有教育,才能解决问题。

23 佛真正帮助我们的是教学,佛是帮助我们开悟。

24 要百分之百地落实佛的教诲,证悟才有真实功德。

25 帮助众生,最重要的是“识达有无”。

26 “识达有无”就是破迷开悟。

27 “识达有无”是“清净平等觉”有,“贪嗔痴慢疑”无。

28
念佛人的觉悟是:提起佛号,把妄念打断。

29 离相、离念,转识成智、转迷成悟。

30
一切时、一切处,知道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虚妄,这就是觉悟。

31 若有人在瞬间豁然开悟,那是诸佛如来加持的。

32
“不见世间过”是觉悟之道,是佛菩萨所走的路。

33 真正觉悟的人,决不连累任何一个人。

34 学佛的目的是:做一个明白、觉悟的人。

35
学佛的真实利益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36 守戒,就是真的受戒,着重在真正觉悟。

37 开悟,是晓得自己的过失,并下决心忏悔改过。

38 真正觉悟的人,是用中道,绝对没有对立的念头。

39 知道一切众生是宿世善友,就叫入佛知见、明心见性。

40
对宇宙一切理事、性相、因果明明了了,这叫正念,这个是觉心。

41 众生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灾难就能化解,就能消除。

42 佛菩萨对众生的帮助,只是教化而已;他把你过去今生种种业因果报说清楚,让你自己觉悟。

43 经云: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

44 四句偈可以帮助人觉悟;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能帮助人觉悟。

45
真正觉悟的人,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46 《观经》里头净业三福,是修西方净土的基本,也可以说修学一切佛法的根本。

47
净业三福,最起码的要具足第一福;我们讲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

48
如果三福中的第一福都没有,我们这一生念佛苦修,只能够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一个善缘,这一生往生很难!


南无阿弥陀佛


[url=]~ Z 智慧 ~


[/url]1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过,为的是帮助众生开启智慧、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2 要想得到智慧,唯一的方法是听经、读经。

3
经是帮助你开悟的,它确实有用。要怎样听?要怎样读诵?用清净心。

4 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佛法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不能开悟。

5 你知识纵然丰富,你经论看得很多,那就是《礼记》所讲的“记问之学”,你记得多,你听得多、看得多,统统是别人的,不是你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

6 自性流露是真的,是真正的学问,是真智慧!

7
佛家讲真正的智慧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

8 心不清净,决定只有妄想,没有智慧,这是我们自己要承认的。

9 佛法讲的是真智慧,我们世间这个智慧是从意识心里面生的,不是从清净心生的,心意识里面所生的是世智辩聪。用意识心来修行,不能见性

10 念经时不分别、不执着就见性。

11
念经的时候,离分别执着,样样都明了,这是真正智慧。

12 念经时不分别、不执着、不打妄想,不求解经义,只是一遍一遍地念。念经就是修戒、修定、修慧,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13 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而不能证得。我们要想得到智慧德相,就要放下妄想执

14 不着相、不执着,就是般若;任何事做了就算了,不必去想它,这就是不执着。

15
用心如镜,不着相,是智慧。

16 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真假、邪正、是非、善恶,明明了了、不迷惑、不颠倒,这就是般若智慧。

17
智慧开了,就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利害、得失。

18 不夹杂丝毫个人的利害得失,一切都放下,智慧就开了。

19
一个人真正认真去断恶修善,断迷邪染,修觉正净,这是上上智慧。

20 知“万法皆空,一切相虚妄不实”,是慧;六根清净,心地一尘不染,是福。

21
智慧比福报更重要,因为有智慧的人不会造恶业。

22 恶业是业障,善业还是业障;要真正拔除业障,那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业障才能拔除。

23
二六时中六根对外面六尘不起一个念头,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观照,那是智慧。

24 “观照”,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自性有智慧,自性有寂德,寂是如如不动,自性真心本性确实是不动的。

25
“开口便错,动念即乖”,真正的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6 佛法的教学,最终的目标,是求究竟圆满的真实智慧。

27 修行,起心动念、言词举止都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往往自己做错了,自己还以为自己是对的,这个在佛法叫愚痴。

28 我们今天生活行为不自在,所谓是不自由,自己做不了主,处处要受约束。为什么做不了主?就是没有智慧,有智慧就做得了主。

29 我们现在智慧没有了,烦恼控制了我们,所以我们觉得处处不自在。

30
学佛就是要求智慧,佛法不是求别的,这一点诸位一定要记住。

31 有了智慧,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32 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同修们这一点要留意。

33 佛家的宗旨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家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怎么回事情?如果慈悲方便要没有智慧,那就是祸害,就是下流。

34
慈悲心跟容忍、布施、方便法,都要建立在大智慧的基础上,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35 用识是造业,用智不造业,用智办事更圆满。

36
用智慧处理问题,绝对没有过失。
37 不贪图世间的享受,永远保持高度的智慧,就绝对不会堕落。

38
智慧是一切德的根本,是真心的本体。

39 智慧是灵知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40
一切的才艺,与无量无边的福报,都来自智慧。

41 清净心是慧,善意是福德。“净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是福慧双修。

42
你能够保持你的清净心,二六时中身心清净,你的智慧就会增长.无论处什么事情,你都比别人看得清楚,比别人高明。

43 真正有智慧的人,只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4 佛教,是智慧的教学。只有圆满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45 智慧圆满,永远生活在清凉自在的境界中。

46 智慧是清净心里面生的,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福德从哪里来?福德是从慈悲心里面生的。清净、慈悲就是福慧双修。

47 将佛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之后,就会有悟处,对佛的教诲就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这是智慧现前。

48 能一切放下,一心一意念佛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


~净业三福~


(一)人天福:

孝养父母:圆满孝道,心中常存“普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之心。

奉事师长:常念师恩,并落实本师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的教诲。

慈心不杀:仁慈博爱、礼敬一切众生。

修十善业:善护身、口、意三业。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

(二) 二乘福:

受持三皈:一切时、一切处,务必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具足众戒:严守并力行各种戒律与礼仪。

不犯威仪: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规范具足。

(三 )大乘福:

发菩提心: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深信因果: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读诵大乘:对于净土宗经论,必须熟记、深解,并加以落实。

劝进行者: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誓愿教化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佛言三福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欲生彼国者皆当修之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