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消隙方法:孙禄堂: 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58:58
孙禄堂: 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意 
       余自幼练拳以来, 闻诸先生之言, 云拳即是道, 余闻之怀疑, 至练暗劲, 刚柔合一, 动作灵妙, 一任心之自然, 与同道人研究, 彼此各有所会, 惟练化劲之后, 内中消息与同道之人言之, 知者多不肯言, 不知者茫然莫解, 故笔之于书, 以示同道, 倘有经此景况者, 可以互相研究, 以归至善;
      余练化劲, 所经者, 每日练一形之式, 到停式时立正, 心中神气一定, 每觉下部海底处(即阴趫穴处)如有物萌动, 初不甚着意, 每日练之, 有动之时, 亦有不动之时, 日久亦有动之甚久之时, 亦有不动之时, 渐渐至于停式, 心中一定, 如欲泄漏者, 想丹书坐功, 有真阳发动之语, 可以采取, 彼是静中动, 练静坐者, 知者亦颇多, 乃彼是静中求动也, 此是拳术动中求静, 不知能消化否? 又想拳经亦有处处行持不可移之言, 每日功夫总不间断, 以后练至一停式, 周身就有发空之景象, 真阳亦发动而欲泄, 此情形似柳华阳先生所云, 复觉真元之意思, 也自觉身子一毫亦不敢动, 动即要泄矣! 心想仍用拳术之法, 以化之内中之意, 虚灵下沉, 注于丹田, 下边用虚灵之意, 提住榖道内外之意思, 仍如练拳蹚子一般, 意注于丹田, 片时阳即收缩萌动者上移于丹田矣, 此时周身融和绵绵不断, 当时尚不知采取转**之理, 而丹田内如同两物相争之状况, 四五小时方渐渐安静, 心想不动之理是余练拳术之时呼吸二息仍在丹田之中, 至于不练之时, 虽言谈呼吸, 并不妨碍内中之真息, 并非有意存照, 是无时不然也, 庄子云:"真人之气呼吸以踵", 大约即此意也 , 因有不息而息之火, 将此动物消化畅达于周身也, 以后又如前动作, 仍提在丹田, 仍是练拳蹚子, 内外总是一气缓缓悠悠, 练之不敢有一毫之不平稳处, 动作练时, 内中四肢融融绵绵, 虚空与前站着之景况无异, 亦有练一蹚而不动者, 亦有练二蹚而不动者, 嗣后亦有动时, 仍提至丹田, 而用练拳之内呼吸,转**用意主之用于丹田, 以神用息而转之, 从尾闾至夹脊, 至玉枕, 至天顶而下, 与静坐功夫相同, 下至丹田, 亦有二 三转而不动者, 亦有三四转而不动者, 所转者与所练蹚子消化之意相同, 以后有不练之时, 或坐立, 或行动, 内中仍以用练拳之呼吸, 身子行路亦可以消化矣, 以后甚至于睡熟, 内中忽动, 动而即醒, 仍以用练拳之呼吸而消化之, 以后睡熟, 而内中不动, 内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 周身融融和和如沐如浴之景况, 睡时亦有如此情形, 而梦中亦能用神意呼吸而化之, 因醒后已知梦中之情形而化之也, 以后练拳术, 睡熟时, 内中即不动矣, 后只有睡熟时内外忽然有虚空之时, 白天行止坐卧, 四肢亦有发空之时, 身中之情意异常舒畅, 每逢晚上练过拳术 , 夜间睡熟时, 身中发虚空之时多, 晚上要不练拳术睡时, 发虚空之时较少, 以后知丹道有气消之弊病, 自已体察内外之情形, 人道缩至甚小, 消除百病, 精神有增无减, 以后静坐亦如此, 练拳亦如此, 到此方知拳术与丹道是一理也, 以上是余练拳术, 身体内外之所经验也, 故书之以告同志.
        拳术至练虚合道, 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 不动之时, 内中寂然空虚, 无一动其心, 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 虽不见不闻, 而能觉而避之, 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是此意也, 能到至诚之道者, 三派拳术中, 余知有四人而已, 形意拳李洛能先生, 八卦拳董海川先生, 太极拳杨露禅先生,武禹让先生, 四位先生皆有不见不闻之知觉, 其余诸先生皆是见闻之知觉而已, 如外有不测之事, 只要眼见耳闻, 无论来者如何疾怏, 俱能躲闪, 因其功夫入于虚境, 而未到于至虚, 不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也, 其练他派拳术者, 亦常闻有此境界, 未能详其姓氏, 故未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