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秦的歌曲大全:觉悟知觉与修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7:15
2010-10-24 09:25


(为什么会迷失了回家的路?)

           觉悟是什么?就是对自我的认识。从觉到悟,再通向知觉之道。而心是什么?是觉悟的条件。就是那个微小独立性,只有做人才能展示。它是一种能量知觉,是主奎师那造化时赋定给众生觉悟的知觉。但是因为它的独立性使得它有两面性,在物质层面它是意识形态的,在知觉层面它是觉性的。所以才有修心一说,只有这个微小独立性在知觉层面,我们才能觉、才能悟。整个觉悟过程就是心在作用,就是那个微小独立性在知觉层面发挥着本性作用,走向自我觉悟。人格魅力就是从这来的。但是如果我们对物质过于依赖,假我就主导着那个微小独立性,物质知觉就成为了我们的主体。这时我们就没有觉性,做事总是不到位。一个失去觉性的人,与人相处都会格格不入。因为他们处事都在展示虚荣、虚伪、不负责任,这些都违背了做人的本分。修心就是通过现实生活中提高、分辨、认知事物的原则、规律,从而安守做人的本分,回归自我。所以修心是觉悟的条件,反过来觉悟长养那个觉性。

          觉悟在生活当中表现为自觉,自觉是觉悟的前提。觉就是相对于一件事情,我们的参与、观察、感受、分享时心智的境界。因为每一件事情它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是因缘的组合。如一件事情的发生,人是事情发生的主观因素,因缘是客观因素,心意是条件因素,这些因素里主观和条件是可以控制的,能控制那两个因素就靠自觉。就是说每一个人在整体里如果处于不自觉地状态时,客观因素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展示,使得事情一团糟。如果大家都在自觉地状态下,事态就和谐,就有共识。觉就在这个共识上,其实自觉是一种规范,它本身就是一个觉。不是发觉的觉,更不是感觉的觉。当我们有了自觉地规范,觉性就出来了。奎师那知觉就在你身上得到体现。所以觉悟的前提就要自觉,自己先觉到,这个叫觉性。这个觉性本自俱足的,都在每一个因缘上客观的存在的。感觉是在心意层面,觉性在心智层面,二者虽然都是觉,可不同的是觉性是主导的,感觉是被动的,就是说问题发生了才感觉到。当感觉到时,原初的那个因缘可能演变了,好与坏就从这里开始。如果我们懂得当感觉问题到来之前就先觉到,这个觉性就主导这个因缘往好的方面发展,这就是叫识缘。如果我们没有先觉到,去契合那个因缘,这个因缘就随着当时我们的掉觉而被打破,使当时的那个和谐规律就演变成另一个因缘。又或者这个因缘在不和谐的条件下扩展,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恶果。这就是我们有时发现本来好好地一件事情突然变得复杂化,最后无法收拾的缘故。或者在这个因缘面前后悔、怨气、闹情绪、都是对方的不对、产生嗔恨心,这都是掉觉的缘故。当这种感觉成为了意识的时候就进入到我们的那个深层的“识”里面,这个“识”成为了我们的业力,这就是我们苦的根源,轮回的理由。这种苦让我们人生不完美,情感不完美,能量不俱足。那个微小独立性的知觉能量下降,如果一个人的能量不俱足,命就苦。人生残缺、情感残缺,因为这些残缺的根源我们不知道,然后不甘心,一直在苦海里打滚,这样生生世世恶性循环。你看,就是因为没有觉性,觉悟不发生,没有觉悟就醒不过来,这就造成了人生的悲哀。只有觉悟才能摆脱我们累劫业力造成的痛苦。所以觉悟是人生的大事情。其实最开始每个人是为了觉悟而到娑婆世界来的,只是我们流连往返,迷失了回家的路。我们经常说了悟人生,悟到了就有希望。如何了悟?那就是要通过人生觉悟的实践。

          当我们在一个整体里面或一件事情上留意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契合当下的那个自然规律(即那个缘起),是否与当下的因缘和谐,这就是在觉里面,不在识里面。就是不在被动的感觉着,而是自觉着。当我们意在,觉就在。意不在,觉就不在。这个“意”在心意上是一个自觉层面。有自觉才有觉性,当有了这个觉性,悟就在其中。觉悟对一个修行人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你能否脱掉那件假我的衣服。然后经常警觉、观察自己的心意。但是观察心意不是用想的,而是通过感官的对象,即我们身边周围环境的一切因缘来进行。看每一件事物或因缘的变化过程去实践你的观察,这个观察就是“意”在了,叫留意。这些因缘都是观察的因素和条件,觉悟状态就是知道如何控制心意、观察心意,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当情绪来时我们从观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情绪、心意的变化。每时每刻在这种状态里,就是自觉地过程。只有自觉才有觉悟可言。

         我们每天生活的意义其实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实践内容就是自觉,目的就是提高做人的品格,长养自己的觉悟,这就是悟性。当有了这个悟性才比较容易去观察深一层心意的伙伴——假我,这时我们才懂得从观察角度来看这个“假我”,从而识穿它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修心的根本问题。一切惟心造,造好、造坏都是这个心,只要你能识别假我,你就是善用心意,就是在智性的层面。这个智性层面其实是觉的范畴。要超越智性——灵性觉醒的层面,才是悟的范畴,这个悟就是一个有觉悟的人。这种状态就是灵魂复苏的状态,解脱的状态,这时才进入了修心的觉悟知觉层面。自觉到觉悟过程的课题,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体会如何与人沟通,用平常心去看待每一个因缘的展示。时时、事事、处处、点点、滴滴去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契合了那个不用语言的真理——灵性知觉,它有一个和谐规律就是“道”,中庸之道的道。一个人的和谐气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重要的,和谐气质表现在内在觉性的人格魅力,它是一种觉悟能量。经由这种觉悟能量表现为定力,经由这种定力产生出智慧,经由这种智慧放射出知觉的光彩,这种智慧才能方便、善巧、妥当地处理事情。这就是奎师那知觉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的奉爱服务。

          实践觉悟的课程就是修心的过程,时时刻刻检点内在心意的过程。因为心意是漂浮不定的一种态势,它随着你与当时环境的接触的变化而变化着,所以我们要自觉地留意、观察自己的心意是觉悟的保证。当我们在自觉的规范下心意就不会放纵,假我就没市场。在这基础上,一步一步地修,我们就会臻达到当下觉,事情一出现就觉到了,叫当下觉。我们当下的因缘把握得恰到好处时,就是等觉。在等觉上做事就和谐、圆融,这就是叫圆觉。有了圆觉悟境出来时,这就是妙觉。这个境界就是先知先觉,做事了如指掌。

           修心、觉悟就是实践、亲证的过程。从自觉到悟觉,一切不言中。是心在行,不是言在行。觉悟不是自我意识形态的显现,它是默默的无形地展示着。但它经由意识形态——心意,先认识到规范,从无意到有意,从无觉到有觉,从有觉到悟觉。这一切都是用心行,用真挚的情感去追求那个觉悟,去升华那个觉悟。这就是觉悟的道、悟觉的性。当达到这个悟性,我们看问题一定不会那么执着,就能认识到人生在世,只不过是缘来缘去。所谓的“我”只是一个假我,根本没有一个“我”,只有一个自性——生物的本来面目。这个自性是以自觉存在的,只要有觉悟就能知觉到。知即见,悟即性,见性也。这都是一步一步地实践,最后臻达到奎师那知觉。

          觉悟是源于我们的自觉行为,知觉是觉悟的升华。知觉与我们的身体意识没有关系,它是独处的。而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这套系统展示的工具而已。身体是生命现象的展示,不是生命的本质。知觉才是生命的主体。所以觉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没有觉悟,不能亲证奎师那知觉。所以我们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情感,自觉心意行为,这就是修心的主题。修心是为了觉悟知觉,自觉作用于修心,他们是相互相承的。修心是觉悟的基础,觉悟离不开自觉,自觉是知觉的天梯,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