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木楠雄的灾难bl同人:佛告弟子将五蕴皆空及开悟方法传示末法众生,使其深厌虚妄、不恋三界,知求涅磐境界(宣公50阴魔小结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6:14

佛告弟子将五蕴皆空及开悟方法传示末法众生,使其深厌虚妄、不恋三界,知求涅磐境界(宣公50阴魔小结6)

阳光师姐的清净之疆:http://hi.baidu.com/%D1%F4%B9%E2%CA%A6%BD%E3/blog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白话翻译:北京社科院)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浅释(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楞严经原文: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白话翻译:阿难,这五蕴为五种妄想所成,你现在要想知从识蕴到色蕴,彼此相因的界线,以及其中浅深之义。只有色与空,是色蕴的边际,只有触与离,是受蕴的边际,只有记与忘,是想蕴的边际,只有灭与生,是行蕴的边际。湛入合湛,是识蕴的边际,这五蕴之元,重叠生起,生是因依识而有,灭随从色而除,已得圆通,即齐佛果,五蕴妄想,顿然俱空。但无始习气,遇事便兴,如要遇事不兴,非可顿然而除,因而必须安立圣位,历事造修,才可除灭。我已示你劫波巾结,为何你还不明白,再来询问呢?你应当将这妄想的根元,以及心得以开通的法门,传示给将来末法世中的众修行著,使他们认识虚妄,深厌妄想自生,知求涅槃境界,而不贪恋三界。

宣化上人浅释: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阿难’,‘是五受阴’:这五种的受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的阴,你都有领受的这种情形。‘五妄想成’:所以五种的妄想,也就发生出来了。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你现在想要知道五阴这种妄想,每一个阴它的界限是浅?是深?是怎么个样子?它的边际在什么地方?我现在告诉你。‘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色而对空,就是色的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这个触尘和离,就是受的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这个记和忘,是想的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惟灭和生,是行的边际。‘湛入合湛’:你清净又合清净,‘归识边际’:这就是归八识的边际。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此五阴元’:这五种阴的根本,‘重叠生起’:它重复而重复地叠生,生了又生,这样地互相循环,互相帮助。 ‘生因识有’:那么这生就因为识才有的。‘灭从色除’:灭就从色除。怎么会灭呢?因为有色。若灭色,它就归空,这所以灭。生,就由识生出来的;灭,就由形色而灭。

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理则顿悟’:在理上来讲,这个道理你很明白了,可是‘乘悟并销’:乘(同‘秤’音),就是这种乘除的方法。你悟了,也没有这个乘,也没有悟了。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你若明白这个理了,那么你就连悟都消了。‘事非顿除’:在理上讲,你是悟了;在事相上讲,你还要‘因次第尽’:你要好像脱衣服似的——脱了第一层,又到第二层,然后脱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注四一】你在事相上要由次第而尽——次第没有了。这个理你是明白了,但是你还没有修呢。还要修,才能把这五阴都破了。

【注四一】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在中午有人讲,以‘穿五层衣服’来比喻‘五蕴’,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因为《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像穿五层衣服似的,那五层衣服都剥下来,人就裸体了。所以果舟说:‘这教人打妄想’,是真的。那么不破这五蕴,还有这五层衣服遮著,人没有打那么多妄想。要是破了,裸体了,这怎么办呢?所以这比喻是有一点问题,难怪你说令你打妄想。那你说这怎么办?你对这有什么解释法没有?用五层衣服来比,这是一种有形的。而五蕴是没有形的,没有形和有形来比,这是不一样的。

这五蕴只是一种阴气,这阴气也可以变成阳气,阴魔也可以变成阳魔,就看你会不会用。你若会用,在这修行上不被它所转,这个境界不是不好。你贪图神通,贪图好处、境界,这就被它所转了。所谓五阴,又叫五蕴。五阴是五种阴气,因为有阴气,所以就著魔了;有阳气,这就是菩萨了。不过,要紧的就是不执著。不执著了,就是‘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不要执著穿没穿衣服。‘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真正用功的人,对这些都没有执著了。不一定就像五层衣服这么脱光了,没有衣服穿,那怎么办呢?这只是一个很浅显的比喻,就恐怕你不明白,所以才这么样说。

其实五阴根本就是一股气在那儿作怪,这气有邪气,有正气。邪气就是阴气,正气就是阳气。你要是不会用它,就变成阴魔了;你要是会用它,就变成阳魔了。在这个时候,就是要用这个不思善、不思恶,你也不要贪好境界,也不要怕坏境界。就是遇到这种境界,还若无其事似的,不生一种执著心。我知道果舟对这五层衣服,是不愿意脱,脱了就觉得很怕丑的,所以我今天提出来讲一讲。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我已示汝’:我以前已经告诉过你,‘劫波巾结’:我用那个巾结了六个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还来这么向我多问,又这么啰啰嗦嗦的。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汝应将此’:阿难,你应该将这种的‘妄想根元’:这个妄想生出来的根本来源,‘心得开通’:令一切的众生都明白、了悟这个道理。‘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你再把这个道理,传给将来末法的时候,这一切修道的人。‘令识虚妄,深厌自生’:令他们也都知道这虚妄的妄想,是他自己生出来的,令他很明白、很了悟,知道这种妄想的来源和它的脉络,而生一种厌恶的心。‘知有涅槃,不恋三界’:令一切的众生知道有涅槃可证,不留恋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火宅了。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莲池大师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位法师,他出家了,还总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他太太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还有这一种的情爱放不下,老回到家里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乎她就在进门的地方,挖了一个坑,上边用席子之类的东西遮上。这个坑里边放的什么呢?就放它一些个火。那么莲池大师有一次又回来了,一迈步,就掉进这个火坑里了,他说:‘啊!你这儿怎么弄个火坑呢?’ 他太太说:‘你知道是火坑,为什么你还回来?’这一句话,他开悟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这也就表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都不是安乐的地方,就好像火宅那么样子。

 

推荐阅读(请点击):

五阴(五蕴)本空由妄想产生;色身亦因妄想产生并由妄想支配和改变,此乃第一二妄想(宣公50阴魔小结4A)

色身及喜怒哀乐皆因念而动,随念取像,与念相应,日夜妄念从无间断,此乃第三四妄想(宣公50阴魔小结4B)

若非达到六根互用开合的境界,无量的妄想一直不断,念念在八识中受熏习,此乃第五妄想(宣公50阴魔小结5) 

 

 

 

 

楞严咒之“五大心咒”可破一切魔网魔咒降头 (咒文、拼音、宣化上人讲解)大力推荐!

宣化上人_楞严经50阴魔浅释 (专辑:内含百余篇宣化上人的开示)                                                

宣化上人浅释转自般若文海网:http://www.fofaseng.cn/books2/1223.htm#a03 ,白话翻译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1902e0100qu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