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前传动画片:世界史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8:25
世界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政治与文化
(一)、四大文明古国简表
国别
所在大河流域
建立奴隶制国家时间
文明特征
埃及
尼罗河流域
前3100年
金字塔
巴比伦
两河流域
前3000年左右出现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
印度河流域
前2500年
种姓制度、佛教
中国
黄河流域
前21世纪
万里长城等
(二)、世界古代政治特点
国别
特征
埃及
巴比伦
(1)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印度
(1)实行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加强奴隶主统治;
(2)公元前6世纪,产生佛教,后被定为国教
希腊
雅典
奴隶制共和国,伯里克利改革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罗马
前期
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后期
奴隶制的军事帝国
阿拉伯
穆罕默德和哈里发利用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
日本
7世纪,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法兰克王国
8世纪初查理.马特改革,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三)、古代等级制度
名称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印度种姓制度
(奴隶制)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西欧封建等级制
国王
公爵、侯爵、伯爵
子爵、男爵
骑士
封建统治阶级
(四)、世界古代文化
1、古代大国的自然科学成就
国别
数学
物理
建筑
印度
发明阿拉伯数字
------------
佛塔
中国
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
万里长城等
阿拉伯
吸收、改进并传播古印度
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
清真寺
希腊
--------------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发明杠
杆、滑轮和螺旋等
-------
西欧(法国)
-------------
-----------
巴黎圣母院
2、世界三大宗教
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地区
古印度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主要教义
(1)倡导“众生平等”,力图突破种姓间的严格限制(2)宣扬“忍耐顺从”、禁欲和放弃斗争
(1)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鼓吹正义性。
(2)逆来顺受、精神忏悔、希冀来世等
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而不再信仰本部
落的神
作用和地位
便利国王维护自己的统治,被统治者推广传播
公元4世纪,成为罗马的国教,也成为统治者奴役和麻醉人
民的工具
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也成为统治人
民的工具
宗教实质
统治阶级麻醉和奴役人民的工具
专题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4、开始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
7、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使英国建立起君主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和(结果)
8、意义: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势力的胜利,使议会对国王的胜利,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
2、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重要文献:制宪会议制订《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主要内容:《人权宣言》宣称人生来自由,要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作用:体现反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思想,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为其它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
4、作用: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还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为欧洲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三、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外统一美利民族的开始形成。
2、时间:1775—1783年    领导人:华盛顿
3、重大事件:①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②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③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④投降: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4、影响: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独立,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美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5、1787年宪法:性质: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为第一任美国总统。
6、胜利原因: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正义性战争。北美人民坚强不屈英勇作战等。
四、美国内战
1、根本原因: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861—1865年
3、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
4、焦点:奴隶制的存废,并随着领土的扩张、西进而日益尖锐。
5、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6、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7、失利:战争初期北方连连战败
8、重要文献 (转折点)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有利于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
9、胜利:1865年北方取得胜利而告终。
10、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的比较
项    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内战
时   间
1640—1689年
1789—1815年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制度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黑人奴隶制阻碍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导火线
三级会议召开
林肯当选总统
重要战役
三次武装起义
领导人
克伦威尔
拿破仑
华盛顿
林肯
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法典》
《独立宣言》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历史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利。它是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道路,揭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程。
在法国建议起资产阶级统治,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美国赢得独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的欧洲、拉美革命起
了推动作用。
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   果
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大资产阶
级专政的国家
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
统制
使美国获得统一,废除了黑人
奴隶制度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




相   同    点
根本原因
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王朝统治或殖民统治的束缚
根本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革命文件
都通过了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或独立要求的法律性文件或纲领性文件
领导阶级
革命主力
三国革命都是资产阶级为领导,广大人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结果、意义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联合的专政国家,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性    质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获胜主要原因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简表
类型
国家
名称
时间
重要文件
主要人物
革命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
《权利法案》
克伦威尔
法国
大革命
1789~1794年
《人权宣言》
拿破仑
美国
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独立宣言》
华盛顿
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林肯
改革
俄国
农奴制改革
1861年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
明治维新
1868年
------------
明治天皇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演化
1、英国议会形成于13世纪,分上下两院。17世纪,很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加入下议院,1688年发动宫廷政变。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
2、美国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后召开了大陆会议。1787年,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3、法国在封建时代出现三级会议。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大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反对君主专制。1792年,推翻君主制,建立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以后,最终确立共和制。
4、19世纪以后,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资产阶级也发展成为强有力的阶级。各国资产阶级(包括一些国家的封建统治者也被迫)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如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附表:(1)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天皇
效仿对象
社会影响
大化改新
646年
孝德
中国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为
日本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明治维新
1868年
睦仁
西欧
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跻
身于世界列强行列。
(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表
名称
时间
皇帝(天皇)
效仿对象
改革主力
主要阻力
结果
明治维新
明治初年
睦仁
西欧
倒幕派
德川幕府
成功。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
1898年
光绪
日本等
维新派
清朝顽固派
失败。维新
派被镇压
专题三:三次科技革命简表
名称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完成于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19世纪70年代(1870年以后)开始,延续到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
标志性发明及其它重要发明
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最早的机器:珍妮机)(英国)
重要标志:1782年,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重要标志: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爱迪生(美国)发明了电灯泡;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分别发明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的发明和应用。
20世纪9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新能源
蒸汽
电力、石油
原子能
始发国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影响
①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了工业化,使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③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
①电的广泛利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②电力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出现了电力工业、钢铁、石油化工和汽车制造四大支柱性产业;出现了股份制公司;出现了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
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②出现了大批第三产业;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④产生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⑤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更加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⑥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新兴的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
石油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工业等。
核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航空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化学工业;激光业;生物工程业;海洋开发业等等。(第三产业、信息产业)
共同结果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启示
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问题探究
(一)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1、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机、内燃机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
2、社会关系方面:
(二)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科技革命的同时,我国为什么没有爆发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得到哪些警示?
第一次:我国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闭关锁国;
第二次: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第三次:我国处于战争时期,缺少和平环境。中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警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三)、结合三次世界性的科技革命,说一说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性。
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包括以下五点:一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二是影响到各国的政治、军事战略;三是促进了新型工业的兴起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推动了社会生活现代化;五是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
专题四:战争与和平
(一)、两次世界大战
名称
爆发的根本原因
性质
战后、战中召开的
相关国际性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9年
资本主义经济政
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资本主义经济政
治发展不平衡
前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期变为世界人民的反
法西斯战争
雅尔塔会议
两次世界大战中签订的和中国有关条约
1、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战)
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一战)
对战争看法/启示
1、战争给人类来灾难;2、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二)和平世界
时间
格局名称
维持的国际机构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苏、东剧变后
暂时的一超多强局面,
多极化趋势
联合国
开放性试题
你认为理想的世界格局
1、世界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
2、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能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
3、和平共处,在联合国维持下用谈判代替武力来解决争端。
中国怎样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发展经济,重视科技,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科教兴国,实行改革开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和平时代不“平静”
时间
动荡的因素/  影响
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战前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威胁世界和平引发了一战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二战前
法西斯对外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引发了二战
二战后
(美—苏争霸)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两大阵营对峙,威胁世界和平
美国霸权主义(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
苏联、东剧变后
原来掩盖着的很多矛盾和冲突激化,特别是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
两极格局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开放性试题
美—苏争霸
1、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安全,是世界动荡的根源
2、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和强权,中国永不称霸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斯大林的模式是错误的
苏、东剧变对中国改革借鉴
1、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2、在思想方面,要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
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应怎样做
1、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中国承诺永不称霸
(四)、世界近代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名称
时间
代表人物
内容
影响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达.芬奇
抨击宗教神学独尊地位和封建制度的黑暗反动,宣扬人
文主义精神。
冲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
义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期。
启蒙运动
18世纪
伏尔泰等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对未来资本主义社会进
行展望和描绘。
开起了民智,为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专题五:世界近现代文化
1、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概况
科学家
类别
成就
时间
地位与作用
牛顿(英)
力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明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
引力定律,创经典力学体系
17世纪后半期
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法拉第(英)
电磁学
电磁感应原理
19世纪30年代
电气时代的开辟
达尔文(英)
生物学
《物种起源》,阐明了生物进化论;《人类起源于性的选择》作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19世纪中期
生物学史上的里程碑。
爱因斯坦(德)
物理学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20世纪初
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2、、20世纪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代表作:
类别
国家
名字
代表作
欧美文学
美国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现代画家
西班牙
毕加索
《亚威农的女郎》、《格尔尼卡》、《和平鸽》
流行音乐
爵士乐
美国
------
————
电影
美国
卓别林
《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
专题六:世界近现代的国际关系
(一)近现代的国际关系的发展
[知识归纳分析]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大国强国的争霸”其演化过程为:欧洲中心→美苏关系→多极化趋势。
一、一战前的国际关系
(1)16~18世纪的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过程: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对外扩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③结果: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开始了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不平等的国际关系(2)(2)帝国主义矛盾的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表现:形成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意、奥匈),三国协约(英、法、俄)。
④影响:两大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极度紧张,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德、奥匈、土耳其)和协约国集团(英 、法、俄、意、塞尔维亚等)
(4)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5)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6)影响: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
(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条约》等,构成该体系。
(2)实质:帝国主义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4)瓦解:凡尔赛体系瓦解: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
②华盛顿体系瓦解: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该体系初步瓦解。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5)评价: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
四、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1)背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不断强化,它们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2)战争策源地形成: 欧洲:1933年希特勒上台。亚洲: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基本建立。
(3)德、意、日结盟:1937年三个国家正式结成侵略性军事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5)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①前提: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参战
1941年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②形成: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③意义:壮大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战的结束;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以及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2)重大战役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美苏攻占柏林,德国投降。
(3)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六、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1、美苏冷战(1945年至20世纪90年代)
军事机构:北约和华约
2、多极化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
①    两极格局的崩溃(1991年苏联解体);②多极化发展(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二)、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1、世界近代史上出现过的主要国际组织有:联合国、北约、华约,欧洲经济共同体等。
2、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1~6月巴黎和会,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中东地区的统治秩序。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由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又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标志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完成。
③雅尔塔体系。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对战后欧洲关系格局作出了安排。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格局形成。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89年以来东欧剧变,1990年两个德国实现统一,1991年华约解散和前苏联解体,雅尔塔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旧的格局崩溃了,世界再也不可能由一、二个超级大国所控制,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④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3、重要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作用
巴黎和会
1919年
一战的战胜国
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
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
促进了亚非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4、世界格局状况
名称
总体特征
主导国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英、美争夺世界霸权
英国、法国、美国
雅尔塔体系
美、苏两极控制世界
美国、苏联
一超多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仍占强极
美国等
5、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举例说明?
旧的苏美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次,由世界格局变化而导致的变化:新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多;两极格局下长期被掩盖着的政治矛盾、经济摩擦以及民族、宗教和领土纠纷等突出起来,形成新的危机,甚至战争。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即是两例。
(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①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最早发生和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还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②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错失机遇,被美国德国迎头赶上。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市场,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3、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②表现: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专题七: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
(一)日本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
1、概况
①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2、原因:
①战后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
②美国推动下的民主化改造。
③冷战背景下给过的日本的扶持④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专题八: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①内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外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直接原因)。
2、内容
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赎买。
3、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
①废除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内因:
A、政治: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慕府统治危机加剧。
B、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发展。
C、阶级:广大劳动人民、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不满。
②外因: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制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A。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军事方面: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④文化方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3、意义
①积极: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消极: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之列。
(三)、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内容
①整顿银行业
②《国家产业复兴法》(核心)。
③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④实施失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
⑤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试图抑制巨富。
3、特点:政府干预经济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5、影响
①积极作用
A、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②局限性: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专题九:中外历史问题比较
(一)、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
1、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2、历史意义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和条件
(1)、经过
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附:〖中考热点焦点问题〗
主要有三大类:
(一)21世纪人类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主要包括人口膨胀、环境污染、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现代病、民族极端势力、国际恐怖组织、极端右翼势力、跨国贩毒、国际走私、地区冲突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等问题。
(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关注的实际问题
1、政策和战略问题:包括依法治国、科教兴国、计划生育、西部大开发、国企改革、生产安全、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
2、党的建设:包括“三个代表”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反腐倡廉、机构改革等。
3、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和主权问题:“一国两制”、台湾问题、港澳回归后的稳定、西藏问题、新疆问题、钓鱼岛归属问题、日本右翼势力复活问题。
4、两个文明建设问题: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5、“三农”问题: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取消农业税、以工补农、农民工问题、国务院粮补问题等。
6、科教文体卫生问题:神州六号升天、素质教育、网络犯罪、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防“禽流感”和“艾滋病”、医疗和社会保险等为题。
7、宗教问题:揭批“法轮功”反科学反人类的本质。
(三)与“06年”“07年”有关的年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如1206年蒙古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等。
温馨提示:
同学们,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将以上热点与焦点问题与教材内容加强联系,调动我们的思维意识,建立和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积极寻找联系的切入点,它们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一致的、有类似的,又同理的、有对比的,有条件的、有因果的等等。这类问题在中考试题中会占有较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