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鼻涕流不停怎么办:“绿色课堂”:学生精神生长的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1:56:41
绿 色 课 堂 之 美
    我们对绿色食品都不陌生,一般都吃过,有的还栽培过。通常意义下的绿色食品是指没有农药化肥污染、无公害、对人体健康与生命发展有益的食品。从对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发展有益这个角度来看,我斗胆把绿色食品这个概念“移植”到我们的课 堂。我们不妨把关爱生命、关注人的发展、孕育人的智慧、张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谐、自然、快乐的课堂称之为 “绿色课堂”。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绿色课堂之 美。
    一、“绿色课堂”的和谐之美   
    课程改革生机勃勃,课改教学春意浓浓。我经常看到,在我们的课堂里,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孩子们在合作交流;孩子们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孩子们心灵手巧,个性飞扬。
    在我们的课堂里,既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争辩质疑,又有思维碰撞之后的怦然心动;既有孩子们颔首倾听的侧影,又有他们动笔动手之后的静心感悟。
    在我们的课堂里,既有思维的多元性,又有思想的一致性。 例如,学生在猜想圆锥体的体积时,有的想到把锥体掏空,装满水,去量水的体积;有的想到装沙,去量沙的体积;有的想到做一个柱体,寻找柱体和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他们的这些想  法,既开  放,又统一到了“转化”这个数学思想上来了。
    在我们的课堂里,听不到了“你这个笨蛋”“你 真是不可救药”的呵斥,我们感悟到的是师生之情水乳交融;在我们的课堂里,看不到了老师一讲到底的冷清,我们体验到的是师生的激情和智慧开始中和。
    二、绿色课堂的自然之美 
    新课改的路上,民主之风劲吹。处处都有老师灿烂的笑脸,时时可闻老师赏识的赞扬。的确,在老师笑眯眯的鼓励之下,多少含苞的花蕾争相斗艳;在老师甜蜜蜜的赏识之下,多少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但是,我们的老师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十八般武艺,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等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既栽花,又剪刺。我们的课堂既有春风细雨,又有冬雪秋霜。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们渐渐地、自然地从自卑走向自信,由自信变得坚 强。
    我们的课堂是流动的课堂。 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只有随着学生动态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的发展轨迹。课前,老师们精心安排了大小环节,周密设计了思考提问,而一旦面对活生生的孩子,我们就自觉地把课堂看成了有生命的课堂。事先设计好的一切框框都被打破了,所有的“有序”都变成了更高境界的 “无序”。这种更高境界的“无序”指的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凭借我们老师的理念、底蕴、方法,随时随地挖掘一切教学资源,引进智慧的源泉。一切都那么舒展自然,一切都那么脉脉含情。例如: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画面:老师布置学生朗读后,大部分的孩子已经读完,剩下一两个甜甜的声音还在继续,而我们的老师依然在入迷的倾 听;我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带学生去野外观察蚂蚁的活动,观察完事以后,师生准备回家,可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子还静静地趴在地上没动,老师轻轻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听蚂蚁唱歌。”老师马上把手指头放到嘴边,“嘘”地向别的孩子示意小点声,站在原地等待。别打扰了这位男孩听蚂蚁唱歌。这个画面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这个画面既充满了这位老师的人性美的自然流 露,又使我对人、自然以及生命感到深深敬畏。
    三、绿色课堂的快乐之美 
    先说一个例子吧。当小学生认识完20以内的数以后,我们把含有数字的旅游景点引进课堂,如:一线天,双龙洞,三潭印 月,四合院,五台山,六和塔,七星岩,八达岭,九寨沟,十三陵,这时,你去想象一下孩子们乐翻天的情景吧。
    再想一想,我们把“蜡笔小新”引进课堂,去讲童话故事,把曹冲请到数学宫殿,去“称”圆锥体的体积,让“走迷宫”走进“数学乐园”,把姚明请到统计表、统计图中来投篮......这  时,你不会怀疑我们的孩子玩得开心、学得扎实、悟得深刻吧。 正是老师们富有情趣的设计,才使得孩子们快乐阅读、快乐体验、快乐思考、快乐成长。正是有了这种快乐,孩子们的聪明与智慧才自然喷发。我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计算  1+2+3+......+98+99+100。上课老师放手让学生小组探究,学生得到了五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兴奋不 已。当老师小结后准备下一个环节时,一个孩子高兴地大喊大叫:“老师,我又想到了另一个方法。”原来,他把100个数分别对应100条线段,把这些线段排成了一个梯形。所有线段的长的和就是梯形的面积。因此,1+2+3+......+98+99+100 = (1 + 100)× 100 ÷ 2 = 5050。 我当时看了这个例子的第一感觉是:快乐产生智慧。而这,正是绿色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最后,亲爱的老师们,我想提个建议,每天睡觉之前,我们都应该问自己一句:今天,我的课堂绿色了吗?

                                                                             绿色课堂”:学生精神生长的家园      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从生命的视角来探讨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的论文《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见《基础教育》2004年第1期)揭示了“绿色教育”的精髓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只有加强教育的人文性才是可持续的。课堂必须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它不只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地方,更是人文教育的场所。绿色的课堂是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过程,而是一个生命工程、阳光工程、绿色工程。我们要在这样的理念下研究与实践“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的特质
  
  “绿色课堂”是在扬弃“知识课堂”、“技能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一代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也提倡创建积极的绿色的课堂环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和解放人的个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且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们提出了“绿色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学”。“学在自主生长中”肯定了最首要的是“生命自主生长”,这是自然的,学是服从于生长的,是服务于生长的;“教师在过程中激发”绿色课堂是在尊重学生自主生长的基础上,是一个“重过程、重激发”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是引导激发学生成长,让学生的生命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达到更高层次的生长目标。“学是为了更好的生长”,课堂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绽放出生命的色彩,享受生命的快乐。
  课堂教学主要标志是:1.重现在:学生能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运用已知求索未知”的能力发展;2.展未来: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起步“适应未来的领悟”,以创造性的对待以后的工作和生活;3.绽放出生命的色彩:生态的课堂也是生命的一个过程,让孩子要在课堂上体验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以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召学生的心灵,并让这种影响与感召转化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
  
  绿色课堂的构建
  
  1.由“情感麻木”走向“主体觉醒”,重建“对话课堂”
    人是自然的人,是生命的人。交流对于生命来说十分重要,是群体生存的方式,而对话对于人来说更是特有的沟通学习过程,是自我需要与相互促进的外在平台,人的发展是在人与人的对话中实现的,这是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1)平等对话
  绿色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脚戏”,是师生、生生之间以教材为纽带进行的真情平等对话。
   既然是对话,就是一种交往,就意味着平等。平等对话基础是“静谧安详的生活”、“彼此倾听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抛开“教师至上”的观念,真诚面对学生。把幽默、微笑带进课堂,要重学科,也要重学生,要追求效率,更要体现课堂的生命意义。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学生妙语连珠,师生关系融洽,平等交流。能有这样课堂魅力,因为于老师有真诚平等对话的理念。
  (2)多向对话
  课堂对话不是你问我答的平面式对话,而是立体的。对话内容是多层面的,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启发与收获;对话的对象上也是多方面的:“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他人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同文本的对话”;再者对话的形式也是立体呈现的:并非只是语言的对话,还有眼光、体态动作、文字、表演等。
  多边互动的对话是对立于独白式教学的,不是施与与承受,而是互相施与、共同受惠,有利于教师的“激发”。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和文字意义的深刻性等,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多向对话”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
  (3)心灵对话
  调动情绪触动情弦的对话是人类特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仅仅停留在谈话的层面,而要懂得如何去与每一个个性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坦诚的心灵对话。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在对话中师生情感交融,心灵交汇,教师能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与对话,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崇高教育境界。
  心灵对话体现在三多: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诚心。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应该把“激励带进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最根本的是教师把心灵真正带进了课堂,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架起师生情感桥梁,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话,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情感麻木”走向“主体觉醒”。
  2.从“教的程序”走向“学的选择”,重现“智慧探究”
  关键词二:绿色课堂是“阳光”的课堂。 “绿色课堂”有愉快丰富的表情,更有活泼开朗的性格,是阳光的课堂。学是服务于生命、服从于生长的,是给生命以营养,目的是为更好地成长、生活,“在生长中学,在学中生长”的“过程”必须是充满朝气和阳光的。预设的单一的教的程序是“灰色的”,生成的有选择的学的过程才是生态的,是充满智慧的。
  课堂教学的发展也经历着由“柜台式店堂”向“开架式超市”发展的过程。开架式的“超市”相比于柜台式的“店堂”的最大特点是:提供场面大,容量多,选择多向;营业员在后台服务,让顾客在前台自我比较,自主选择;可以让顾客在这样的平台中激发预设以外的新购物欲望——即使在“预设的程序”中也会出现更多的“选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为学生搭起一个大容量的、可以自主选择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获得更好生命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传递、主动的探究,以实现智慧的发展。
  (1) 智慧在流变中产生
  到柜台式的店堂里购物只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顾客在与营业员的一问一答中完成预设程序,很难有新的内容生成,营业员累,顾客一多会无所适从,而顾客亦无其他购物愿望生成。只有进入超市,顾客才能流转于各个货柜,环境变化着,思维也变化着、更新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搭起多个“开放的货柜”,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求,在流动变化中智慧得到生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变“教”为“学”。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老奶奶到今年只过了19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本想以此导人新课,而学生反馈时,一下子说出很多要教学的新的内容:这位老奶奶是2月29日出生的,还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年分两种,平年和闰年……导入失败了,显然预设的教学程序已无法匹配学生现有数学现实,于是老师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了调整:首先让学生看书、自学,互动交流,重点研究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然后请学生为“2008中国奥运年”设计一张年历卡。这个案例,由于教师及时调“教”的思路为“学”的思路,不但实现了比预想设计更好的教学目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