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删的excel怎么恢复:高效规划高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6:24

有经验的旅行者知道,在森林和沙漠中行进时,为了避免走弯路,依照一个确定的方向沿直线前行非常重要。行走在高三的森林中,我们也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具体的目标、完整的计划,才不致迷失其间。也许预设的方向会有偏差,但至少胜于盲目的行动;也许某个目标最终并不能到达,但它却可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许最初的计划在事后看来并不高明且在执行时被修改得一塌糊涂,但若没有计划我们将无所依托。

好好地规划你的高三吧,抛弃盲目中痛苦的挣扎,停止焦急中无奈的绕圈,向着清晰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路线,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

 

特写镜头

升入高三后,很多同学强迫自己进入了“昏天黑地”的闭关时间,所有的目标和计划都是考试、考试……他们腾不出时间来休息,他们没有功夫陪爸妈聊天,他们不再和朋友一起去参加体育锻炼,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丢在一边……休息、锻炼、爱好、亲情交流,似乎与高三无缘。

 

专家支招

学习不能做面子文章,天道酬勤没有错,笨鸟先飞也没有错,比别人多花一些学习时间更没有错,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清楚:你比别人多花的每一分钟都必须是有效的。换句话说:我们要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

高中的时候,我有个同桌,每当别人课间休息出去晒太阳或者踢毽子的时候,他从来不出去,独自一个人埋着头在教室里学习。我很佩服他的刻苦精神,但是我很怀疑他的精力是不是真的如此旺盛。有一天,我就问他:“大家都出去玩了,就你一个人在学习,学得进去么?”他看了我一眼,眼里闪着满足的光芒:“其实也学不进去,但是每当我想到你们都在外面玩,而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学习,就感觉特别踏实,努力自然会有回报!”“那你上课的时候会不会觉得累呢?”我接着问他。“确实有点,有时候感觉脑子里乱糟糟的,有什么好主意么?”他寻求我的帮助。“有!那就是课间好好放松下!”我直接告诉他。课堂45分钟后要休息5分钟到10分钟,这是多少人总结出来的规律,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紧紧抓住课间休息那点时间不放,休息不好,只会因小失大。

我们不能靠简单粗暴的拼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缺乏效率的时间只能是垃圾时间。曾经有同学跟我说,自己原本每天都是晚上10点钟准时睡觉,第二天学习就会很有精神。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听到旁边有两个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对另外一个说:“我昨天晚上11点才睡,终于把那道题搞定了!”另一个就说了:“我没你那么聪明,一直熬到11点半!”听到这两个同学的谈话后,他内心就开始感觉到自责,原来自己是那么不努力。痛定思痛,决定以后每天晚上12点睡觉,一定要比别人更卖力。可想而知,到了晚上10点,他又开始习惯性地想睡觉了,但是一想别的同学还在熬夜学习,就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哪怕用火柴杆撑住上下眼皮也要坚持住。最终还是意志力取胜,他成功地坚持到了12点,但是很遗憾,从10点到12点他什么也没有学进去,只是睁着眼。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精力怎么也集中不起来,老打瞌睡。这样会有听课效率么?绝对不会有。“课上一分钟,课后一天功”,拼时间只可能得不偿失,只有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当年进入清华读大学之后,我发现清华园里多才多艺的学生很多,让我这种没什么才艺的人很是羡慕,但羡慕的同时,我会问自己:“如果我也有这样的爱好,如果我也花同样的时间在这样的爱好上,我还能来清华么?”

有业余爱好绝对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业余爱好已经影响了你的学习,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我建议你先把爱好放一放,优先考虑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揣在口袋里,因为那里有更广阔的平台让你驰骋,有更优秀的对手和你竞争。当然,如果你精力充沛,学习和业余爱好处理得游刃有余,那还等什么?希望你也能成为清华园里那些多才多艺的学生中的一员!

亲情和友情,是紧张的高三生活中难得的慰藉。高三一年,很多同学都会时常感觉到压抑,要排除这种专门消灭活力的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去爱身边的人,同时去感受身边人的爱。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压力就像一杯水,如果让你举着这杯水1分钟不动,也许你不会觉得累;如果让你举着1小时不动,可能你会开始觉得手臂酸痛,浑身不得劲;如果让你举着一天不动,可能整个人都得趴下。所以我们要学着把这杯水倒掉,和亲人朋友倾诉、谈心就是倒掉这杯水的最好方式。

 

学长感言:高三,我收获的不止是分数(周瑾慧,武汉大学,2010级新生)

高中的每个学期期末,我的家长总是被请到班主任办公室“喝茶”。并不是因为我在学校爱捣蛋闹事,也不是我不爱学习。相反,我并不贪玩,是一个相当乖巧,喜欢看书练字,一心用在学习上,成绩也还差强人意的孩子。可为什么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学生总是让家长、老师操心呢?

因为我的身体太差。大大小小的体育考试从未及过格,医院是我习以为常的去处,打针抽血我已习惯到从来不哭,甚至被一些在医院陪孩子打针的家长视为教材高二的时候,我还曾因为坚持跑完 800米长跑,然后在休息区昏倒……

身体如此羸弱,学习质量自然难以保证。但是高二转班之后,我遇到了一位良师,堪称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以“50高龄”身体力行,每天坚持早上5:00起来跑步,在他带领下我们整个班的同学都坚持晨跑、锻炼,直到高三的最后阶段,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我也从跑一小段开始,循序渐进,直到慢慢能赶上大部队,跟着大家在课间短短20分钟之内在校园中跑过长长的路程,最后爬上学校的后山。学习的压力随着汗水排除体外,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随风飘散。

高三是个体力活,真的。在高三,我亲自见到有的同学因身体原因而中断学习,有的因为体力不支影响了冲刺。也许是得益于调节身心的运动,我们班无一人缺课,甚至在甲流肆虐的非常时期,我们的学习进度依旧有条不紊,成绩都稳定在年级的前列。而我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大小考试再也未受到身体的困扰。

就是这样的坚持,我的体质大为改善,以致高考体检的时候,好心的医生告诉我:你有一颗运动员的心脏!

高三,我收获的不止是分数和入学通知单。

 

 

向周围的人宣告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计划将它变成现实

 

特写镜头

有些同学常给自己制定目标和规划,但大都是“梦里走了千万里,醒来依然在床上”。当他们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时,总感觉功课无从下手,不知道劲往哪里使,仿佛什么都需要学,又仿佛学什么都不对。那个高悬在头上的目标,那些在失眠时订下的决心和计划,只能让他们感到愈加焦急,愈加无助,然后愈加失眠。

 

专家支招

有记者问美国财务专家路易司.沃可:“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沃可说:“模糊不清的目标”。记者有点摸不着头脑,沃可解释说:“我在几分钟之前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能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间小屋,你就必须先找出那座山,计算你想要的小屋的现值,考虑通货膨胀率,算出5 年后这栋房子值多少钱;你还要算出,为了实现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你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是如果你只是说说,梦想就不可能实现。”

我曾经带遇到一个学生,他的目标是考上清华,但是到高三了,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后来我就问他:“你要考清华的目标你的老师知不知道?”“不知道!”他回答。“那你的同学知不知道?”“也不知道!” “那你的亲戚朋友们知道吗?””“也不知道。”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好!”我沉思了一会,问他:“你真的想考清华么?” “那还有假?”他辩解。我停顿了一下,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那你今天回家去做一件事情,把‘我要考清华’这5个大字写在三张白纸上,分别贴在你们家客厅的墙壁上、你教室里的书桌上,还有你宿舍的床头上!”  “啊!”他惊讶地看着我,“这样不好吧,万一我考不上怎么办呢?”  “你之所以成绩没进步,就是因为你没有强烈的实现目标的愿望,如果你真要考清华,就按照我说的办!”他回到家硬着头皮按照我说的做了。后来,他果然考上清华,跟我说:“刚开始贴的时候,我还有点害羞,于是只能拼命地学习,后来我的成绩果然有起色了,然后当我再看到那几张纸的时候,我竟然感觉考上清华是我的使命了!”强烈的愿望驱使他采取了行动,并最终获得成功。

演讲大师齐格勒提醒我们,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的驱动轮前面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然而,一旦这只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这小小的木块还能挡住它吗?当它的时速达到一百英里时,一堵五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能被它轻易撞穿!你知道,让火车停止不前的“惰性”和让火车冲破障碍的“惯性”,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因素。火车一旦开动,巨大的惯性几乎无可阻挡;而你一旦行动起来,良好的习惯也会将障碍和借口统统扫除,朝着成功自动前进。

火车需要轨道,行动则需要计划。那么,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目标并加以明确,比如下定决心要考取清华大学,而不是一个模糊的“名牌大学”。其次,确定要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能力,比如清华大学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自己要考取清华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成绩。第三,根据差距明确自己的具体计划。如果考取清华大学需要680分,估计一下你现在能考多少分,离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还有多大差距,如何去弥补这个差距?为了达到680分,数学要考多少分,语文要考多少分,其他各科要考多少分。所有这些小的目标都要搞清楚。最后,要客观地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等等。要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定自己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对计划进行调整。

计划被打乱是一个严重的事故,严重程度相当于火车出轨。要避免这种事故,首先制订的计划前要预计到可能的意外并留下余地,计划要赶得上变化。其次,要将计划内的事情划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紧急但不重要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然后按下面的优先顺序来完成:首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然后完成紧急但不重要的,再完成重要但不太紧急的,最后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这样,即使发生意外情况,你也更有可能完成计划的核心部分。

 

学长感言: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并且确保走在正确的路上(龙亦凡,武汉大学,2010级新生)

曾经执着地认为淡定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琐碎的计划根本无益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于是我索性抛却老师的谆谆教诲,在高三复习的进程中淡定地走自己的路,漫无目的地读着条理清晰的书籍,本该循序渐进的高三复习被我的散漫掇弄成水里的泥沙,杂乱无章。

“你怎么就知道把文言文的拼音标注起来?”当我诧异不堪地看着那千奇百怪的古“象形文字”时,我不禁赞叹同桌的细致入微。她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子,有一整套详尽而系统的学习计划。打开她的学习计划书,天啦,大到科目排版,小到背读听写,甚至连时间分配也都井井有条,罗列得当。她仿佛读懂了我眼里的惊讶,微笑道:“你也可以,嗯,做个计划呢。”但是男孩子生就一副粗心大意的姿态,哪在乎什么计划啊规划啊,一切顺其自然,听天由命,自由自在。当外语课上班长喊:“Stand up, please”时,我仍然沉浸于如何解答上节数学课遗留下来的难题,淡定地保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状态。直至英语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完毕,我仍在刻苦钻研着那道数学题的解法。而当历史老师严谨务实地阐述他的课本思路时,我却在自我陶醉地做着上节英语课的语法题目。此课复他课,课课何其多!日积月累的盲目复习,使我渐渐地落后于同学们大幅前进的步伐。

自然而然,落后的我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也开始了制定计划的航程。但我认为,像那种具体到每分每秒的微观“计划”,根本就不符合高考复习的实际,脱离老师的复习轨迹,也过于束缚人的手脚。于是,我采用了“宏观调控”的学习方法,就是那种一天一门的学习规划,从周一到周日,“语,数,外,政,史,地”,一天一门,轻松自在。但是这种缺乏学习节奏的大锅饭模式,带来的是囫囵吞枣般的低效率。终于,我那姑且称作“计划”的计划被现实否定。

让人心酸的是,我的成绩在无计划的学习进程中理所当然地跌了下来。记得最后一次月考,我的年级排名跌到了惨不忍睹的境地。于是乎我心灰意冷,准备抛却一切排名和评价,幻想着赤手一搏背水一战一战成名,逃避考前模拟训练,逃避考前心理辅导,逃避同学们的鼓励和老师家长的支持。“小考小玩,大考大玩,这才是君子淡定的作风。”我以玩乐代替既定的学习任务。忽视一切作业,抛却一切安排,放弃一切计划。在高考前的那段日子,我如同一头缰绳崩落的野马,放任自己奔驰在浩淼的原野,明明知道前方是万丈深渊,但是笃定自己能适时止步。不曾想也不意外,我的漫无目的,终将带我坠入高考失利的泥潭。

滑铁卢之败后,无聊的日子也给足了时间让我清醒,痛定思痛之后,我决绝地放弃了填报志愿并且走进复读班。再一年埋首课本、资料,不胜唏嘘,感慨万分。此时此刻,我的那位同桌正在惬意地享受着名牌大学的绚烂风光。面壁思过中,我清楚地忆起了她那曾被我视为纸屑的学习计划:她的课前预习,她的科目安排。细微的准备,为她奠定了更辉煌的未来。

复读班上的老师不太强调计划,因为在他们眼里,复读生理应知道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日月如梭,若再蹉跎,又是一季的悲凉,一季的沧桑。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近乎严苛的教学进度鞭打着每一位学生的懒惰,我在时间的碎隙中体味着科学的计划,同时默默担心着最终的结果:我会在高考的战场上获胜吗?执行计划是艰辛的,但是完成计划却是幸福的。看着自己不断攀升的分数,心中的质疑涣然冰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就感带来的自信。

看惯了美国式电影的理想化桥段,当中许多没有人生计划的主角最终名利双收;也曾欣羡那种诺亚方舟似的好运,疏离一切的挫折与桎梏。但现实却别有洞天,徜徉于盲目的自我陶醉中的高三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计划能够引导并驾驭变化,唯有在这万花镜的现实与迷离中把握脉络,才能制定缜密的计划,攻克难关。

时光总是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年的高三,别样的体会。从浪漫主义到计划统筹的变化中,我的高考成绩也从545分上升到了609分。一年的复读生涯落下帷幕,我触摸到心仪的大学。

拉斯金说过:“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并且正走在正确的路上,这是真正的淡定。

你的学科“短板”决定了你那桶“水”的高度

 

特写镜头

有的考生理科成绩不错,但是语文和英语总是难以突破瓶颈;而对有的文科学生来说,学数学还不如让他把数学书吃下去。具体到一门学科,有些同学对某些章节有明显好感,而对某些内容则莫名头疼,比如不喜欢化学中的有机化学,不喜欢地理中的人文地理……

 

专家支招

高三一年,“黑马”无数。很多原本在高一高二成绩并不出色的学生,高三一年各科复习规划得好,成绩出现了较大的起色;也有很多同学,高一高二凭借自己的聪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高三已不能再靠小聪明打江山了,由于缺乏扎扎实实的规划和努力,他们的成绩急流直下。

无疑,理科科目和文科科目的学习方法是有区别的。文科科目的学习要先有宽度再有厚度。拿很多理科同学头痛的语文和英语来说,很多人觉得学起来很吃力,无论用多大的力气,哐当一拳就像砸在了棉花上,没有感觉。其实,文科科目的学习需要文火小煮细炖,多积累,知识面要宽。学语文,唐诗、宋词、古典文言直至近现代小说、杂文等等都是很好的积累素材,要多读、细读加精读,仔细品味,不能一目十行。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然这些素材的积累需要平时多下功夫,积小流以成江河,积跬步以至千里。

理科科目的学习则先有厚度再有宽度。很多人把理科科目的学习简单地看作记忆加做题。不少学生问,我明明所有公理定理都记住了,为什么一遇到题还是不会做?很简单,你即使记住了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大学教授都不知道的公理定理,如果没理解透彻,还是个零。理科学习不是积累甲骨文,积累多了你就成了专家。每学一个知识点,你都要吃透,慢慢地这样有厚度的积累多了,理科科目的学习也就不费劲了。

各学科在复习中的地位因人而异,不可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高三一年,考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必须将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恰当合理地分配给各科目。何谓合理?有一条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消灭拖后腿的科目,否则这个科目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无法预知的高考中,随时可能爆炸。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一块木板明显低于其他木板的高度,那么风险随时可能从短板处溢出,从而让你在高考中败得一塌糊涂。

具体到每一个科目,又该如何规划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呢?

首先,考试大纲是考生必须参考的信息。高考总复习看似不着边际,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熟悉考纲,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复习方案,在考试中提高各种能力,无疑能够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每一次考试,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要清楚它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经常问问自己这道题考查什么知识点,自觉地把自己的复习与考纲联系起来。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不仅能够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内容上,而且能够培养起自己的系统观、大局观,在面对试题时你就能看穿其命题意图及陷阱,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精度。

其次,知识的网络系统化也非常重要。在高一高二时,试题往往局限在一个单独的知识点,领悟力快的学生也就容易解决这类问题,从而取得比较好得成绩,而到了总复习的时候,试题往往会涉及到许多知识点,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系统化的知识储备,就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解题了。

知识的网络系统化建设,需要考生站在全局的观念上,分析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渡与衔接,同时加以总结归纳。要注意梳理各章节之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掌握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每一个科目往往会有一些相似但又相异的知识点出现在不同的章节,需要区别归纳,防止混淆。

知识网络系统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经常在脑海里放电影。利用空闲时间,针对某一科目,梳理一下其包括哪些章,各章之间有什么联系,而每一章的各节又都讲述了什么内容。如此不断地进行,辅以归纳总结与整理,你就可以在脑海里对整个科目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知识网络系统化建设的另一个途径是建立表格,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一科目的认识初步整理一些类似于网络的表格,表格的最开始是对应科目的几个大的知识点,而在每个大的知识点下面又有许多小知识点,不断扩充。随着复习的深入,你应该不断地增补修订这个表格,最后形成一张完全的网络。

知识网络系统化建设要注意弥补网络中的薄弱环节。一张完好的塑料纸是很难撕开的,但是如果这张塑料纸边上有个小口或者中间有个小洞,却可以被沿着破口轻易撕裂。所以在知识网络中,大家必须找出自己存在不足的节点,在这种节点上多花时间与精力,积极攻关、消除隐患。

 

学长感言:弱势科目让我遗失了最初的梦想(周文婷,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

说到高考,那段曾经奋斗的日子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有时候想,如果当初能在复习阶段多花点时间复习化学,高考也许可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选择理科的时候,我对英语、数学和物理都很感兴趣,独独不太爱好化学。在进入高三之前,每次考化学,我都排在中间的位置,偶尔考到我比较在行的知识时则排在中间偏上名次。进入高三以后,由于个人兴趣的原因,我没有在化学科目的学习上花多少精力,想想自己其他科目都还不错,化学只要保持中等水平,也不太影响我的整体水平。正是抱着这种不正确的心态,我学习化学更加松懈,有时候上课都不认真听,想起没做完的数学题就自己拿出草稿纸做,其结果当然是受到老师的批评……至于课后,我能做完化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不错了,更多的时间都用于钻研我所感趣的科目。

化学老师曾经发现我上课不认真,委婉地提醒我说,你的其他科目都还不错,化学多花点时间应该可以学得更好,好好分析下你的弱点,制定个提高计划吧……“嗯,好的~谢谢老师,老师再见!”显然,我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尤其是在3+X的考试模式下,化学的分数比起英语、数学、语文甚至物理,很容易让人错误地觉得有点无足轻重。由于思想松懈,在课堂上没有吃透老师的讲解,课后自己也没有安排系统的复习,更没有及时查漏补缺。一年下来,我的化学彻底沦为二流水平。高考过后,对照报刊上刊登的标准答案,我开始担心化学成绩会影响到我的综合科目得分。成绩公布之后,担心果然变成了无情的事实……

现在看来,当初即使我不喜欢化学,但如果能在思想上加以重视,用学习其他科目的热情和态度学习化学,我的理综成绩也应该会更上一个台阶,我也应该会更加靠近最初的梦想。但是,这一切毕竟只是“如果”。

 

 

把平时的每次考试都当成高考前的“热身”

 

特写镜头

有的同学很有计划,详细的计划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的学习状态和良好的复习进度。但是在高三,这样的学习计划也面临被各种测验和考试打乱的危险。更严重的是,有的同学不知道如何面对考试和分数,更多同学则不知道怎么根据测试结果去调整自己的计划。

 

专家支招

高三的常规复习与各种测验、考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测验和考试是检验复习效果的手段,反过来,也会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复习计划。虽然每次考前不一定要特意复习,但在考试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快地适应高考的节奏。考后则应该理性看待分数的起伏,既不能因考得好而掉以轻心,也不能因为考砸了而垂头丧气。

一次讲座结束后,围住我的学生里面有个男同学一直不说话,直到周围的学生都回去了,就剩下他一个人,他才开口说:“李老师,你的学习是不是一直很顺利?我最近特别烦,因为上次考试我的成绩突然下降了五六名,这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本来的目标是要冲击清华北大的,现在我开始怀疑自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得自己在老师家长和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你帮帮我。”原来如此!“你为什么觉得我会一直很顺利呢?”我笑着问他。“高考状元应该是这样的吧!我感觉你应该一直很优秀!”他回答。我决定给他讲讲我自己的事情。我在高中的时候,成绩一直很稳定,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高三总复习是要冲清华北大的,否则高三这一年就算白费了。但是就在高考前最后的模拟考试中,我竟然考了个全班第六名,这对一个要冲击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讲应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的老师比我还要着急,班主任和化学老师给我分析问题所在,物理老师为了安慰我,甚至说:“李晔啊,这次考试没考好,不要有心理负担,不是你的问题,是卷子出得不好!”多么值得尊敬的老师!但是,对这次失败,应该说我自己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我对自己说:“幸亏不是高考!”没错,幸亏不是高考!成绩下降了必定有原因,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我还有时间找到原因并进行改进。所以说,某次考试没考好,也未必是坏事。

要到达目的地,有些弯路是必须走的。所以失利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你对待失利和挫折的态度。没有人的生活和学习会始终顺风顺水,顺的时候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逆的时候则需要迎难而上,以柔克刚。没有河床的荡涤,便没 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就没有不屈的人格。走荆棘小路的时候,如果用点心,也许会成为你一生中收获最大的时候。

当然,除了要理性看待考试成绩的下滑,也要理性看待成绩突然提高的情况。成绩考得好,只能说明你前段时间的复习比较奏效,这个时候要总结成功的原因,进而推广到日后的复习中。有很多同学成绩起起落落,很多时候是因为成绩下降了就奋起直追,而一旦考好了就得意忘形。如果沉迷于自己一时的好成绩带来的虚假繁荣中,忽略了问题的存在,“成绩泡沫”归于破灭的时候,对你的冲击将绝不亚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学长感言:平时考试是一面调节自己复习计划的镜子(董诗昊,同济大学,2008级)

高考,这个词已经在我的记忆中远去了两年。但是其中的一些记忆却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去。

高三一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有一次考试,相信如今的学弟学妹们也是如此。而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每一个月固定的月考。平时的小考可能一次小失误家长还不会怎么责怪,但是如果月考上出现了重大失误,那么家长就会不由得紧张起来。

我还清晰地记得,我高三第一次月考成绩非常不理想,满分750我只拿到了507分,满分150的语文只得了81分。我不断地在内心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不到?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事情的症结并不是自己做不做得到,而是自己愿不愿意去做,以及是否找到了合适的方法。

一次考试往往反映出我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自己心里都清楚,不过有些人选择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有些人则选择通过指责他人逃避问题。还是以我的第一次月考为例子,满分100的物理我只得了48分。因为那一次主要考点集中在光学和近代物理,大部分知识点需要记忆,而我之前的复习偏偏放弃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注重于各种题型。对于这次考试有的同学抱怨题目太呆板,而我在得到这次教训以后,复习物理时开始调整策略,确立了以书本为主、题目为辅的复习方式。这样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在答题时彻底脱离了生搬硬套公式的方法。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化学成绩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自己感到很不满意。这时我决定把考过的试卷翻出来检阅一下,一看发现有很多知识点虽然都曾复习过,但是却停留于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程度,考试时这些弱点自然暴露了出来。总结教训,就觉得自己是复习的速度过快,广度达到了,深度却不够,因而能力水平不稳定。其实,考试是一面调整自己复习计划的镜子。

有同学可能会问,我还有自己复习的计划要完成,高三考试如此之多,不可能竭尽全力去面对每一场,该如何合理分配精力?这其实要依自己的水平而定。如果你发现考试中自己出错的仅是一些很偏很难的知识点,那就不要太在意,你知道,高考不会考这道题的,丢开它继续自己的计划;但如果在考试中连很基本的知识点你也频繁出错,那最好依照老师的指导修正自己的复习计划吧,确保自己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最后要说的是,平时无论考得好与不好都需要淡定,因为这些毕竟不是高考,只是热身。

 

 

强科在自己,弱科跟老师

特写镜头

有些同学在复习中不甘于跟从老师,觉得老师讲授的内容是给大多数同学听的,因而可能不适合自己、浪费自己的时间。他们制定了自己完全独立的目标和计划,甚至为此将课堂时间挪作它用。

 

专家支招

想要抛弃老师的计划,你首先要和老师沟通,确定自身实力是否真正超越了老师课堂讲授的水平(千万别死要面子,特别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而抛开老师另立码头)。当你确定你真的超越了老师讲授的水平时,问题相对简单。我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高中的英语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课前任务,那就是每堂课之前必须把本节课所要讲述的课文翻译出来上交。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保证大家在课前都能预习一下课文。大家都知道,一篇英语课文翻译出来写到纸上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且做这件事的效率很低。我当时不肯这样做,所以我就主动找到了英语老师。我说,老师,那个翻译课文的工作,我不是很愿意做,我知道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能够做到课前预习,我可以保证自己会在课前预习,您看怎么样?当时老师看了我一会,可能有点惊讶,不过马上笑着说:说实话,我布置这个任务的目的不只是让大家做到课前预习,也还有一些别的目的,不过看你的态度,我相信你应该没有问题,那好,你可以不翻译课文,但是我会在课堂上抽查你的,你必须让我满意。我也没有预料到事情会这么顺利,“老师,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这样一来,我成了我们班唯一不需要翻译英语课文的学生。节省出来的这部分时间,我可以把它用到需要加码的地方。当然了,英语老师后来在课堂上对我进行了抽查,我非常顺利地通过了他的考查。说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你在追求个性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任务,这样才能够取得老师的信任,以后才能够争取更多的自主。只有吃透老师的讲授,你才具有突破的资本,千万不能眼高手低盲目地看不起老师对于基础的反复强调。

如果我们并没有超越老师的讲授水平,又该怎么办呢?江苏省2002年高考理科第一名张璇同学,我曾经有机会与她一同外出讲课,听她提到自己如何在高三复习中拿下一直比较薄弱的数学。数学曾是张璇的弱势科目,但是她在高考前确定了一个切实的目标:基本题不丢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将课本上的习题揣摩透,把平常考试曾经出错的问题弄明白,复习紧跟老师的计划安排走。最终在当年的高考中,她的数学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对此她说:“我只是达到了我的目标:不丢基础分。不过正好当年数学题出得很简单,全是基础内容。”可见,对弱势科目,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基本内容。

那么,又该如何掌握弱势科目的基本内容呢?我总结了一句话:“强科在自己师,弱科跟老师。”什么意思?如果你对一门学科的掌握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完全可以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如果你对一门学科的理解还处在平均水平左右,那么我建议你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他们会告诉你哪些是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一定要理解,哪些是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一定要熟练,哪些是历来学生最爱出错的知识点,一定不要马虎大意。遵循他们的建议,你可以确保复习的有效性,迅速掌握大量的基本内容,为消除弱势科目打下坚实基础。

 

学长感言:跟着老师的节奏,跳自己的舞(杜珊,清华大学,2010级新生)

高考过去几个月了,现在回首那奋斗的曾经,仿佛在观看一个关于别人的故事。

在理科生的世界里,数理毫无意外是老师的重头戏,上课的时量、布置的作业量,足以让即使手头上无一本附加资料的你应接不暇。自以为对理综还比较有感觉的我,自然也就把大部分空余时间捐献给了我喜爱的、却不那么争气的语文。语文可不光是投入时间就能见效的科目,经过权衡,我决定与其自己没头没脑地玩题海战术,重复打量那些其实已经掌握的题,还不如跟着老师的计划跑。虽然信老师不代表不挂科,但老师之为老师,就是他比你老谋深算,他的计划总是有其合理性、系统性。老师的内容进度照顾的总是大部队,想要有自己的收获,你就得“跟着老师的节奏,跳自己的舞”。这是我们都很热爱的一位老师的忠告。他建议我立足于老师的框架,补充自己的欠缺,发展自己的优势。实践证明这招果然有效。

对语文的格外照顾,不代表抛弃其他的科目。每当感觉那些优势科目与我有所疏远,我便会赶紧抓它们一把,使优势和我同行。你也许会问,科目太多,哪来的那么多时间?我说:舍得。有舍才有得。你也不是非得完成老师的作业不是?记得“跟着老师的节奏跳自己的舞”。换言之,对你确定无多大益处的作业,能搁就尽管搁着吧。你也许又会问:那老师上课要讲呢!噢……我就常常拖欠那些老师要讲的作业。拖欠该类作业的一大好处就是:老师上课要讲,你就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补上,而且最终,嘿嘿,老师要讲嘛,对吧。

最后要提醒的是:课本和老师一样重要!不管复习哪个科目,千万不要丢下了你的课本!这可是历届多位骨灰级玩家留下的经验。或许刚开始你觉得课本里的东西没什么用,还不如多做几道题。仔细瞧着吧,你总有一天会从中获益。俺们老师说了,剩饭炒三遍还是剩饭,而我们总要吸收新东西、注入新血液才有进步。各种试题都不过是剩饭,新鲜血液只能来自对课本养分的挖掘。对照课本,时不时给你的知识板块做一个梳理,当一本厚书被你归纳成一张薄纸、当你能把一张薄纸还原成一本书的时候,OK,你已经掌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