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杆塔:《鹤翔庄功法》第一章 动 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8:04:16

第一节   通六合双回气


本节功主要是开穴道,使人体和天、地、四方自然界的外混元气相合。也就是掌心、百会、脚心与上、下、前、后、左、右的外混元气相合,人在其中。这就是通六合达到开合穴道和合外气,疏通膜络,培育真气之目的。

一、预备式

两脚成后八字,脚跟略宽于肩。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腭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由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1)。

二、提翅

意在掌心。转阴掌,两臂向前缓慢扬起,与肩平,掌指上翘90度,掌心突出,意念向前至天地相接处,前后柔力收、推3次。收以肩带动肘、腕回收,松腕约成45度,掌心内含,意从天地相接处将气收入下丹田;推,以肩带动肘、腕外推,掌指上翘成90度,掌心突出,意从掌心推至天地相接处(图2~4)。

三、展翅收推

松腕落掌约成45度,掌心内含,意在掌心,两臂与肩平,左右展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90度,掌心突出左右柔力收推3次。收,以肩带动肘、腕回收,松腕约45度,掌心内含,意从左右天地相接处将气收入下丹田;推,以肩带动肘、腕外推,掌心突出,意从掌心推至左右天地相接处(图5~8)

四、合翅后推

两手放平,掌心内含,意在掌心,松肩合翅,两臂从体侧缓慢下落,约与躯体成20度时,转掌心向后,两臂柔力向后推至与躯体约45度,同时翘掌成90度,掌心突出,意从掌心向后至天地相接处(图9~11)。

五、折翅转掌

松肩转腕,意从天地相接处将气收回,掌心相对,掌心内含,双手顺势向命门贯气,从肋侧上提,指尖从六、七肋间缓慢向前伸出(图12)。

六、捧气贯顶

意在掌心。双臂前伸,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臂成圆形,松腕,掌心内含,向头顶贯气,意从头顶将气收入下丹田(图13~15)

七、通天合阳

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上,先以颈椎为轴,意在颈椎,左右松动双肩,上拔颈椎,意在通天;然后肩臂放松,意将天阳之气收回下丹田;

再以胸椎为轴,意在胸椎,左右松动双肩,上拔胸椎;

第3次以腰椎为轴,意在腰椎,左右松动双肩,然后肩臂上拔,臀部下坐,上下用力抻腰椎(图16)。

八、通地合阴

双臂向上伸直,依颈、胸、腰椎的顺序缓慢卷曲向下俯落,先中间,掌心触地,意在掌心通地合阴;松腰带动上身微起,意将地阴之气收回至下丹田。再左、右双手扶于左右脚面意经左右脚心通地合阴(图17)。

九、左右回气

体重移向右脚,双手分开,右手绕左手抱球,将地气收回至下丹田,同时起身直腰,左脚向左前方向迈出一步,成左弓步;上体中正,分手抻气,转右掌心斜向内护下丹田;左臂向左前上方约45度扬起,成弧形略高于头顶,意念目视掌心,稍停,将头回正,向头顶贯气,沿左耳侧向下导引至脐,外导内行,意将气收回下丹田(图18~20)。

体重移向左脚,左手外推内收翻掌,掌心斜向内护下丹田。同时将右脚收回,并向右前方向迈出一步,成右弓步,右臂向右前上方约45度扬起,成弧形,略高于头顶,意念目视掌心,稍停,将头回正,向头顶贯气,沿右耳侧向下导引至脐,外导内行,意将气收入下丹田(图21~24)。

十、收式

体重移向右脚,缓慢将左脚收回,成自然步,转左掌心向下,上体中正,双手向侧前画弧抱球。同时腰部后突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双膝微曲,松肩含胸,松腰松胯将气收入下丹田。然后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图25~27),恢复预备式。


 

第二节   柱地通天


本节功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开穴道,而开中有合,以便进一步聚敛体内之真气。

一、预备式

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腭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自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28)。

二、提翅

意在掌心,掌心相对;两臂缓慢向前扬起,与肩平(图29)。

三、展翅

转阴掌,变剑指。意在天地相接处,两臂与肩平左右展开成一字形(图30~31)。

四、通臂

以大椎为轴,双肩带动双臂,先左后右,似龙形,左右通臂3次。意向左右天地相接处(图32~33)。

五、展翅观天

变剑指为阴掌,上体微微前倾,转掌心向前。掌心内含,上身后仰成弓形,同时双臂成弧形,环抱似球,尽量扩胸,双目观天,稍停,恢复后仰前的姿势,意念将气收入下丹田(图34~35)。

六、合翅

意在掌心,松肩,两臂向体侧缓慢下落约与躯体成20度角(图36~38)。

七、折翅

转掌心向后,掌指前翘立,转腕,掌心在体后相对,双手顺势向命门贯气,从肋侧上提,指尖从六、七肋间缓慢向前伸出(图39~40)。

八、双回气

意在掌心,双臂前伸,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气贯头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图41~44)。

九、柱地通天

掌心内含,双手左右分开与肩平(图45~46),转掌心向前,同时体重移向右脚,左脚跟内转,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以腰为轴向右转体,左手由左向右将天地相接处之气拢回(图47),待左臂拢至胸前时,将左手拇指逐渐掐点中魁穴(中指中段),意念经左手中指点右气户穴,将气收入体内(图48)。

再依上法,右手由右向左拢气向左转体,将气经右手中指点左气户穴,将气收入体内(图49)。然后左手向下抽出,转掌抱球(图50),左上右下分手,左手似托物,缓慢向上旋转通天,同时右手转掌心向上,经腰间向后,转掌心向下柱地。掌心内含,意念柱地通天,向体内收气(图51)。

稍停,再将体重移向左脚,右脚跟内转,两脚跟相对,体重右移,左脚跟外转,向右转体约180度(图52),成右弓步,同时双肩展开与肩平(图53),转掌心向前,以腰为轴,再依上法,意念相同,先右手拢气,后左手拢气,气入体内(图54~55)。然后右手向下抽出,转掌抱球(图56),右上左下分手,右手似托物,缓慢向上旋转通天,左手转掌心向上经腰间向后,转掌心向下柱地,掌心内含,意念柱地通天,将气收入下丹田(图57)。

十、收式

稍停,将体重移向右脚,左脚跟内转,体重左移,右脚跟外转,并将右脚向前收回,成自然步,双手向体侧前画弧抱球,同时腰部后突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膝微曲,松肩,含胸,松腰,松胯,腰部后突,将气收入下丹田。然后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恢复预备式(图58~59)。


 

第三节     鹤首龙头气通关


本节功主要是练自身,侧重于头颈、躯干和下肢的运动,疏通头颈、躯干和下肢的膜络,重点是打开腰阳关穴,使下肢的胯、膝、踝三节贯通,以利于疏通和调整任督二脉。

一、预备式

两脚平行,略窄于肩,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腭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自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60)。

二、鹤首

意在承浆,以大椎为轴,以承浆为起点,下颌似鹤嘴,前点后收,画弧上承天(即百会向上),点松收紧。后收时,要从尾闾开始向上引动椎体,身体微微下蹲,膝微曲,臀部下坐。保持蹲式,上体中正,全身放松,连续作 3 次(图61)。

三、龙头

意在尾闾与两青龙角,将头左摆右摆s形上承天(图62)左右各 3 次,同时躯体上升,恢复预备式。

四、双回气

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双手捧气似球,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将气贯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双手沿带脉转至身后,掌心向外,掌心内含,掌背紧靠肾俞穴(图63~67)

五、双转胯

转腰涮胯,上体中正,膝微曲,腰胯放松,意在命门,先向左、前、右、后转 3 周,再反转 3 周。

六、四转膝

拇指扣住掌心,意在掌心,双手下推,沿臀部下推绕向前方,掌心向下,大臂带小臂约成45度时,松肩落肘小臂略平,同时下蹲,双手压向双膝,五指展开,意在双膝(图68~69),双膝并拢,先向左、前、右、后顺转3周,再反转3周(图70~71)。然后按前开后合转3周。再按后开前合转3周(图72~73)。

七、气通关

下蹲:掌指转向双膝内侧,下蹲时意在双膝,上体中正,逐渐塌腰,大腿略平,双膝不超过脚尖垂直线(图74)。

上起:腰后突,以腰带动,上身中正,手不离膝,缓慢上起,意在阳关穴(在第四、五腰椎之间),蹲、起3次。第3次身体保持中正向上,缓慢直起(图75)。

八、双回气

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双手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气贯头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图76~78)。

九、收式

上体中正,双手向侧前画弧抱球,同时腰部后突,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双膝微曲,松肩含胸,松腰松胯,腰部后突,将气收入下丹田(图79)。同时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恢复预备式。

 

 

第四节    仙鹤点水


本节功仍然练自身,主要目的是调动体内的混元气,疏通上下肢膜络,达到上下贯通,并使天、地、人的混元气内外相通。

一、预备式

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颌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自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80)。

二、双回气

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双手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将气贯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下丹田(图81~83)。

三、仙鹤左脚前点水

意在掌心和脚心,体重移向右脚,掌心向下,双臂缓慢从胸前扬起与肩平,同时提起左腿,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上体中正,以腰带动全身,点水。下点时,肩、肘、腕放松,掌稍内含,同时右腿微曲,左脚尖轻轻着地点水。上起时,以腰带动全身,如此上下飘然起伏点水3次(图84~86)

四、左脚迈仙鹤步

意在掌心,掌心斜向外,两臂左右展开成一字形,变剑指,同时左大腿抬平前迈,先着地,体重移至左脚然后抬起右腿,脚心向后,脚尖向下(图87~88)

五、通臂

双肩带动双臂,似龙形,左右通臂3次,与第二节通臂相同(图89)。

六、仙鹤右脚后点水

意在掌心和脚心,剑指变阴掌,掌心内含,下点时,肩肘腕放松,左腿微曲,右脚尖轻轻着地点水。上起时,以腰带动全身,飘飘然站起,上下点水3次(图90~91)。

两臂再缓慢自然下落至体侧。然后再以上法转换成仙鹤右脚前点水。迈仙鹤步,再仙鹤左脚后点水。之后,将手放平,双臂成一字形,掌心内含,同时左脚向左侧跨出半步,两臂合翅向体侧缓慢自然下落约与躯干成20度(图92~101)

七、双回气

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将气贯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图102~104)。

八、收式

上体中正,双手向体侧前画弧抱球,同时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膝微曲,松肩含胸,松腰松胯,腰部后突,将气收入下丹田(图105)。同时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恢复预备式。


 

第五节     混元归一


本节功练全身,主要目的是收天地之混元气。把天地混元之气,练功场地混元之气,收归于下丹田,从而达到内气、天地之气的混元归一。

一、预备式

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上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下颌后收,松静站立,双目平视前方天地相接处,神光内收,舌顶上腭,似笑非笑,心澄目洁,身体自上而下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图106)。

二、双回气

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张臂扩胸,掌心向下内含,将气贯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图107~110)。

三、左顾右盼

左顾:全身放松,双脚不动,以腰为轴,上体左转,双臂随身体摆动,左臂向后,左手向命门收气。同时右小臂扬起,掌心向上内含,放于右肩,意念收天地之混元气(图111~113)。

右盼:全身放松,双脚不动,以腰为轴,上体右转,双臂随身体摆动,右臂向后,右手向命门收气,同时左小臂扬起,掌心向上内含,放于左肩,意念收天地之混元气(图114)。

左顾右盼连续3次。

四、通下肢

虎口向上叉腰,体重移向右脚,意在左脚心,左腿缓慢提起,大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图115),向前下方缓慢伸出,脚面伸直,意在脚面,然后脚尖上翘,屈膝微收,脚跟用柔力下蹬,意在脚跟(图116),然后以踝关节为轴,脚尖画圆。先向外,后向里,各转3周(图117)。意在踝关节。脚心内含将气收回,大腿抬平,然后脚尖下垂落地还原。

体重移向左脚,意在右脚心,右腿缓慢提起,大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向前下方缓慢伸出,脚面伸直,意在脚面,脚尖上翘,屈膝微收,脚跟用柔力下蹬,意在脚跟,然后以踝关节为轴,脚尖画圆,先向外,后向里,各转3周。意在踝关节。脚心内含将气收回,大腿抬平,然后还原。

左右脚连续做3次(图118~120)

五、混元归一

双臂自然放下、意在掌心,转掌心向前,双手捧气似球,缓慢托起,手至头顶,掌心相对抱球(图121~123),以腰为轴,从自身上方右、下、左、上正转3周(图124~125),然后反转3周(图126),意念将天地混元气收归下丹田。

六、收式

双掌顺势捧气贯顶,松肩含胸,双手缓慢从胸前导至脐中,外导内行,将气收入下丹田。上体中正,双手向侧前画弧抱球,同时臀部后坐,大腿根部虚空,膝微曲,松腰,松胯,腰部后突,将气收入下丹田,同时逐渐起身,双手分开放于体侧,恢复预备式(图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