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雪剑:方剂讨论(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52:55
医学心悟方剂讨论(3)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399)

161.著名医家程门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加味交泰丸

 

药物:肉桂心1.2g,姜川连0.9g,制半夏6g,北秫米9g(包煎),云茯苓9g,炙远志3 g,炒枣仁9g,淮小麦12g,陈皮4.5g,春砂壳2.4g,川楝子6g,煅瓦楞12g,佛手柑2.4g,炒香谷芽12g,片姜黄2.4g。

 

功效:疏肝和胃,养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纳呆,脘中不舒,胃纳不香,泛泛欲恶;不寐,心悸不安,夜半发烦,脉数。

 

方解:程师指出,夜半发烦之失眠,为阳不入阴,故以肉桂、黄连引阳入阴,引火归源;脘中不舒,为肝胃不和,故以苓、夏、陈、秫米和胃安中;佛手、川楝疏肝理气;远志、枣仁、小麦养心安神;砂壳、谷麦芽消食运脾。共达疏肝和胃、养心安神之功效。

 

(2)方:滋肝安神汤

 

药物:阿胶珠9g,酒白芍6g,珍珠母15g,茯神9g,酸枣仁9g,黄连0.9g,炒杜仲6g ,炒白蒺藜9g,炒川断9g,桑寄生9g,金锁固精丸12g(包煎)。

 

功效:滋肾柔肝,清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失眠日久,口苦,舌麻辣,后脑热,头痛耳鸣,腰酸痛,遗精,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阳不入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故以阿胶、白芍滋肾柔肝;珍珠母镇肝潜阳;川断、杜仲、寄生、蒺藜滋肝补肾;茯神、枣仁养心安神;用黄连者,程师认为对心阴不足或肾水不足,心火有余而烦躁者,黄连用量宜小并用水炒、盐水炒或蜜水炒,以防苦从躁化;黄连治烦躁,一要轻用,二要配伍,如配阿胶或枣仁。

 

(3)方:和胃安神汤

 

药物:半夏6g,秫米9g,炙远志3g,佛手4.5g,茯苓9g,白蔻2.4g,煅瓦楞12g,生苡仁12g,陈皮4.5g,苏梗4.5g,炒谷麦芽各9g。

 

功效:和胃化痰,疏肝和胃,化湿消痰。

 

主治:不寐。症见不寐胸闷,心悸不安,时噫,纳食不香,苔薄脉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故以半夏、秫米、陈皮、茯苓和胃化痰湿;白蔻、苡仁宣畅化湿滞;佛手、远志、煅瓦楞平肝降逆气;苏梗、谷麦芽化滞助消化。共奏疏肝和胃、化湿祛痰之功效。

 

162.著名医家黄文东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平安汤

 

药物:石决明12g,珍珠母12g,钩藤9g,菊花9g,丹参9g,赤芍9g,夜交藤12g,合欢皮9g,淮小麦12g,炙甘草4.5g,竹茹9g。

 

功效:平肝潜阳,和胃安神。

 

主治:失眠。头痛失眠已年余,仅能睡1小时左右,精神反感兴奋,纳呆,常有嗳气,舌质淡而青,脉弦细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心火偏旺,胃失和降。因舌质带青,故加丹参、赤芍以祛瘀。

 

(2)方:养阴化痰汤

 

药物:元参9g,麦冬9g,丹皮4.5g,黄芩4.5g,贝母9g,海浮石12g,半夏9g,炙远志3g,炒枣仁9g,真珠母30g,牡蛎3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化痰。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年余,有逐渐加重之势,每晚只能睡3~4小时,未入睡而有鼾声,头晕耳鸣,健忘,头脑发胀,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病机为阴虚阳亢,痰热内蕴之证。

 

(3)方:加味甘麦大枣汤

 

药物: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5枚,郁金9g,菖蒲9g,炙远志4.5g,党参9g,真珠母30g,旱莲草12g,木香6g。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十余年,近来更为严重,即使服安眠药亦入睡不到三小时,醒后心悸不宁,烦躁,不能再入睡,头昏头胀,嗳气,健忘,思维不集中,情绪抑郁,精神疲乏,怕冷,腰酸带下,大便2~3次,舌质淡青,苔黄腻,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为脾胃失运,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安,肝阳上扰。

 

163.著名医家施今墨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清滋安神汤

 

药物:石斛10g,生地6g,生龙骨10g,鲜石斛10g,鲜生地6g,牡蛎10g,黄芩6g,茯神10g,黄连3g,磁朱丸(包)6g,山栀6g,远志10g,白蒺藜10g,竹茹6g,佩兰10 g,陈皮6g,半夏6g,健神曲6g。

 

功效:清肝泻火,养阴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繁劳熬夜劳神,咽痛喉干,纳食不佳,胸胁均胀,极易烦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二便正常,舌苔黄垢,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火上炎,扰乱神明。故以黄芩、黄连、山栀清热;生地、石斛滋阴;龙牡、磁珠丸镇静安神。

 

(2)方:加味八珍汤

 

药物:党参10g,黄芪12g,磁朱丸(包)6g,当归10g,柴胡3g,白芍10g,茯苓10g,苍术10g,生地10g,茯神10g,白术10g,熟地10g,川芎4.5g,半夏10g,苡仁18g ,陈皮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日久,头晕而痛,昏沉不清,极易烦急发怒,食欲不佳,腹胀嗳气,四肢酸麻,大便溏泄,面色苍白,语言力微,舌质淡胖苔白,脉象沉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精微产生减少,血不上荣,脑失滋养。故以参、芪、苓、术补中益气,以生气血之源;方中尤其应用炭类药(生地、熟地、陈皮、苍术),意在运脾止泻;再看四物汤中的药物,不是酒制,便是炭剂,是对脾虚血少之患治病求本之具体体现。

 

(3)方:柴胶汤

 

药物:柴胡4.5g,白芍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砂仁4.5g,白术4.5g,茯神10g,杜仲10g,川芎4.5g,寸冬10g,续断10g,艾叶4.5g,阿胶10g,远志10g,磁朱丸(包)6g,炙甘草3g。

 

功效:调经理血疏肝。

 

主治:失眠。症见郁闷不舒,烦躁易怒,入夜易醒或彻夜不眠,多梦,腰酸腹胀,经期提前,血块甚多,疲倦无力,饮食无味,二便正常,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冲任不调,气滞血瘀,肝失所养。故治应着重调经理血疏肝,少用安神镇静之药。方中以逍遥散治肝;胶艾四物汤调经血,使血气得荣,肝体得养,则睡眠自安,诚为“治病求本”之良法。

 

(4)方:枣仁琥珀汤

 

药物:炒枣仁10g,茯苓10g,白蒺藜10g,枣仁10g,茯苓10g,远志10g,知母6 g ,川芎4.5g,半夏10g,秫米(包)10g,生牡蛎12g,贝齿10g,白薇6g,炙甘草3g,鹿角胶10g,琥珀3(冲)g。

 

功效:养心潜阳,清热舒肝。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每夜最多仅睡3小时,恶梦,头晕,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焦急不安,食欲减退,二便如常,舌苔黄,六脉虚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体虚生热,心火妄动,扰乱神志,肝气郁滞。故以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龙牡、磁朱丸潜阳平肝;知母、白薇清热;尤其是琥珀,施师每于安神剂中加入以治惊悸恶梦有殊效。

 

(5)方:七子丸

 

药物:补骨脂60g,贝齿30g,生龙牡各30g,蛇床子、熟地、枸杞、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倍子、巴戟天、仙灵脾、鹿衔草、制首乌、紫河车、朱茯神、炒远志、炙甘草、鹿角胶均各30g,五味子、菖蒲、蝉衣各15g。

 

功效:补肾镇精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体弱,头晕,耳鸣,多梦,腰酸,梦遗早泄,阳痿,记忆力减退,思维难以集中,常彻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六脉均弱,两尺尤甚。

 

用法:共研细末,金樱子膏420g,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

 

按语:本方证属肾虚脑髓失养。施师云:治失眠宜用镇静药,阳入于阴始得入睡,此为常法。今如补骨脂、巴戟、灵脾助阳药为主;加首乌、生地、龙牡滋阴潜阳之品,和调阴阳;更加“七子”以调补肾精。如此配伍,竟取良效。待上方服完症减可服第二料。

 

方:六甲鹿角汤

 

药物:生龙牡各12g,生鳖甲、生龟板、草决明、沙蒺藜、寸冬、白蒺藜、朱茯神、炒远志、地骨皮、酒生地各均10g,旋覆花(包)、白薇、鹿角胶(烊化)各6g,石决明20g。

 

功效:滋阴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午后头面及周身均感发热,时或夜晚亦觉烧热,不出汗,头晕而疼,心跳气短,夜不安寐,舌质红,有薄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阴虚血少,神不守舍。故以生龙牡、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滋阴潜阳以安神;白薇、地骨皮、生地、麦冬、蒺藜滋阴清热以降火;更加鹿角胶合上药滋补阴血以养心;远志、茯神以增定志安神之功。

 

(7)方:加味秫米半夏汤

 

药物:秫米10g,半夏、甘草、黄芩、白芍、寸冬、茯神、远志各10g,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生龙牡各30g,黄连3g,酸枣仁15g,鸡子黄2枚。

 

功效:养心安神,佐以清热。

 

主治:失眠。症见因受刺激后常感头晕,心跳,失眠,进而诸症加重,彻夜不眠,卧床不起,颜面浮肿,神色萎糜,舌苔薄黄,脉虚大而数。

 

用法:先煎服。待症状改善后,上药去鸡子黄,将剂量加两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按语:本方证属心气亏损,心血不足,心火较盛。故以秫米、小麦、大枣、甘草益心气;枣仁、茯神、远志、鸡子黄养心神;黄连、黄芩清心热。

 

164.著名医家孔伯华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镇心汤

 

药物:生牡蛎12g,生龙骨9g,代赭石4.5g,首乌藤30g,旋覆花4.5g,地骨皮12g,磁朱丸9g,石决明30g,川牛膝9g,黛蛤粉9g(包),莲子心4.5g,胆南星4.5g,知母9g,郁李仁6g,菖蒲3g,琥珀6g,藕30g。

 

功效:镇肝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夜不能寐,惊悸不宁,烦躁,胸闷,脘腹痞满,脉弦滑而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乃肝经气郁,扰及心经,气分愈郁,痰湿困阻。故以代赭石、石决明、龙牡、磁朱丸镇肝安神;菖蒲、莲子心、首乌藤交通心肾;南星、旋覆花祛痰湿。

 

(2)方:安眠汤

 

药物:磁石9g,知母9g,黄柏9g,生龙牡、石决明各12g,胆草、六曲、柏子仁、代赭石、焦栀子、厚朴花各9g,朱莲心6g,鲜石斛15g,茯神45g,首乌藤60g,旋覆花12g ,藕30g,鸡内金12g,荷叶1个。

 

功效:镇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彻夜失眠,脑力迟顿,脉象弦大者。

 

按语:本方证属心肾不交,又因刺激,相火上浮,牵动肝魂,以致失眠。故以磁石、代赭石、龙牡、石决明镇心;柏子仁、首乌藤养神;知柏、石斛滋肾水;栀子、莲心降心火,与上药合用,上清下滋,使心肾相交。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还有哪些?

 

165.邹云翔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方名:清热安眠汤

 

药物: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66.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方名:清镇汤

 

药物: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67.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168.老中医贾孟龄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①思虑伤脾:治以补益心脾,用蠲梦汤加减:党参、焦枣仁、磁石各30g,生地、山萸肉、夏枯草、龙骨各15g,苏子、降香、半夏各10g。

 

②心肾两虚:治以交通心肾,安神益肺,用酣眠汤:党参、酸枣仁各30g,茯苓、生地、山萸肉、远志、麦冬各15g,石菖蒲、当归各10g,砂仁、肉桂、黄连各3g。

 

③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热、交通心肾,用安寐汤:龟板、鳖甲、生地、熟地、柏子仁、半夏各15g,草决明、石决明各12g,远志、石菖蒲、焦枣仁、夏枯草各10g。

 

楼百层老中医治疗神经官能症失眠的经验

 

①单纯型:心血不足而导致的神衰失眠症,运用镇心丹方加减治疗:熟地12g,党参、天麦冬、山药、茯神、酸枣仁、青龙齿各10g,五味子、远志各6g,灵磁石24g。

 

②夹杂型:由于胃纳呆纯,故而出现“胃不和则不安”,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姜半夏、茯苓、党参、青龙齿各10g,生地12g,酸枣仁、陈皮、远志、五味子、枳实各6g。

 

169.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Ⅰ)怎样?

 

(1)方:养阴镇静丸

 

药物:当归100g,生地50g,茯苓100g,玄参75g,麦冬75g,柏子仁25g,丹参75g,五味子63g,党参100g,桔梗50g,夜交藤50g,珍珠母125g,远志50g,朱砂12.5g。

 

功效:养阴清热,宁心镇静。

 

主治:失眠。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100g药粉加蜂蜜1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30丸为一疗程。

 

疗效:田凤兰等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患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2%。

 

(2)方:丹枣散

 

药物:丹参、炒枣仁各等分。

 

功效:养心活血,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两味药共为细末,每服10g,每日2次,第2次临睡前半小时服下。10天为一疗程,病情较轻者1~2疗程,病程较重者可2~4个疗程。

 

疗效:黄玉桂曾运用以上方法,配随证1~2味中药煎剂送服上药,共治5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8%。

 

(3)方:活血眠通汤

 

药物:三棱10g,莪术10g,柴胡10g,炙甘草10g,白芍10g,白术10g,酸枣仁12g,当归15g,丹参15g,茯苓18g,夜交藤24g,珍珠母30g。

 

功效:舒肝宁心,活血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证属气滞血瘀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3周。

 

疗效:舒盛良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11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

 

(4)方:活血安神方

 

药物:丹参20~45g,三棱20~45g,香附10~25g,木香10~25g,当归10~25g,栀子10~20g。

 

功效:活血化瘀,清心利气。

 

主治:瘀血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谢勇运用该方随证加味,其中治疗失眠伴神经官能症者120例,总有效率达75%;治疗失眠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总有效率为65%。

 

(5)方:脑灵汤

 

药物:当归450g,白芍450g,黄芪450g,怀牛膝450g,酸枣仁600g,茯苓600g,丹参75 0g,首乌750g,远志300g,石菖蒲300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方药用50%乙醇浸泡2次,每次1周,取出浸液加水稀释至40%浓度备用。用时加单糖浆稀释至20%浓度,每日3次,每次口服10ml。1个月为一疗程。

 

170.疗效:赵翕平运用该法治疗失眠患者15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4.1%。

 

方:百合九味方

 

药物:百合12g,党参12g,龙齿30g,琥珀粉3g,五味子3g,炙甘草6g,浮小麦30g ,红枣5枚,麦冬12g。

 

功效:养心宁神,安脏润燥。

 

主治:以阴虚证为主兼阳亢的失眠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黄志强运用该方法治疗94例,结果有效率为93%。

 

(7)方:失眠方

 

药物:炙甘草15g,淮小麦60g,红枣8枚,百合18g,苏叶4.5g,姜半夏9g,茯苓12g ,磁石12g(先煎)。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张常春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34例,结果30例有效。用时均随证加味。

 

方:夜合汤

 

药物:夜交藤30g,合欢皮30g,桑椹子30g,徐长卿30g,丹参15g,五味子4g,甘草3 g。

 

功效:补血养心,定神镇静。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至100ml,每日1剂,睡前1小时服完。

 

疗效:余克涌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40例,结果痊愈3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

 

(9)方:镇心安神汤

 

药物:生龙骨10~30g,生牡蛎30g,朱茯苓12g,丹参30g,酸枣仁30g,合欢皮12g,夜交藤30g。

 

功效:镇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天为一疗程。

 

疗效:吴震西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严重失眠症157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

 

(10)方:安神汤

 

药物:磁石30g(先煎),龙骨20g(先煎),山栀9g,豆豉9g,夜交藤24g,炒枣仁20g,柏子仁9g,白术10g,茯神15g,远志6g,清半夏6g。

 

功效:健脾养心,清镇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一疗程。

 

疗效:毛小红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患者6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5%。

 

171.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Ⅱ)怎样?

 

和胃安眠汤

 

药物: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半夏10g,夏枯草10g,石菖蒲10g,远志5g,酸枣仁30g,五味子6g。

 

功效:和胃化湿,宁心安神。

 

主治:胃气不和,痰热内扰之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72疗效:张晓晖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33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2%。

 

养营安神灵

 

药物:党参30g,茯神、当归、熟地、茯苓、远志、炒枣仁各15g,山萸肉、菖蒲、肉桂、五味子、白芥子各10g,炙甘草5g,黄连3g,砂仁5g。

 

功效:补气养血,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主治:虚证失眠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73.疗效:贺卫珍等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173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6.7%。

 

血府逐瘀汤

 

药物:当归15g,生地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6~10g,枳壳6g,柴胡6g,桔梗6g,川牛膝30g,红花2g。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安神。

 

主治:血瘀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74.疗效:赵福顺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40例,结果治愈20例,有效16例。

 

疏肝泄火安神汤

 

药物:栀子10g,合欢皮10g,炒枣仁24g,夜交藤24g,柴胡5g,生龙牡各30g。

 

功效:疏肝、泻火、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日1剂,于午睡前、晚睡前30分钟服。7天为一疗程。

 

175.疗效:莫太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41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1%。

 

顽固性失眠方

 

药物:焦枣仁、磁石、生龙牡各30g,豆豉、山栀、远志、陈皮、白术各10g,天竺黄、知母、琥珀各6g,石斛、柏子仁、仙灵脾各12g,合欢皮、夜交藤、枸杞子各15g,生百合2 0g,朱砂1.5g(分冲)。

 

功效:镇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每日下午3点和10点各服1次。

 

疗效:王敬俭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8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

 

方:安神汤

 

药物:酸枣 仁15g,柏子仁15g,朱茯苓15g,夜交藤20g,合欢皮20g,琥珀1g。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一疗程。

 

176.疗效:张中英运用该方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36例,结果有效率达97.23%。

 

大定风珠

 

药物: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各30g,生白芍、生地黄各20g,麦门冬、麻仁各15g,五味子、炙甘草各10g。

 

功效:养阴镇静,宁心安神。

 

主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不寐症。

 

用法:水煎,服前加鸡子黄1枚,阿胶7.5g,温服,日1剂。

 

疗效:符世纯运用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引起的不寐证36例,总有效率达94.4%。

 

方:柴胡疏肝散加味方

 

药物: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壳12g,甘草6g。

 

功效:疏肝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177.疗效:董长华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30例,总有效率达96.7%。

 

益气升阳汤

 

药物:党参、大枣各15g,茯苓、白术、黄柏各12g,炙甘草8g,苍术、远志各10g,黄芪、山药各30g,谷芽、麦芽、酸枣仁、夜交藤各20g,合欢皮25g,冰糖1两。

 

功效:益气升阳,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5剂。阴虚火旺者去党参、苍术,加沙参、黄芩、栀子。

 

178.张元鸿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27例,结果有效24例,好转2例。

 

加味黄连阿胶汤

 

药物:黄连6g,黄芩10g,白芍12g,生地25g,阿胶10g,酸枣仁12g,山萸肉12g,生龙骨20g(先煎),鸡子黄2枚。

 

功效: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时阿胶烊化,鸡子黄冲入,日1剂,连服5~10天。

 

疗效:陈邦康运用该方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6例,均获良效。对其中的25例进行随访3~6个月,结果23例未见反复。

 

179.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Ⅲ)怎样?

 

(1)方:挹神汤

 

药物:香附12g,黄芩12g,菊花15g,远志9g,生地9g,白芍12g,白蒺藜12g,夜交藤15g,石决明18g,生赭石30g。

 

功效:疏肝、镇惊、安神。

 

主治:精神刺激引起的严重失眠患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该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验方,田新景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严重失眠症16例,结果痊愈9例,显效5例,好转2例。

 

(2)方:健脑安神膏

 

药物:生地、熟地、泽泻、当归、炒柏子仁、合欢皮、龙眼肉、白芍、炙远志、西洋参、枸杞、菊花、百合、炒枣仁、黄精、琥珀粉。

 

功效: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主治:肝肾阴虚证所致的失眠。

 

用法:上方药按比例加工成细末,加蜂蜜制成膏剂,每日3次,每次5~10ml口服。

 

疗效:于青圃运用该方治疗失眠症42例,结果全部有效。

 

(3)方:安神定悸汤

 

药物:太子参18g,当归9g,黄芪15g,桂枝6g,麦冬15g,苦参9g,炒柏子仁15g,丹参18g。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主治:气虚阴血亏损而致的失眠心悸等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曹圣荣运用该方治疗单纯性失眠33例,结果痊愈24例,好转8例;治疗失眠心悸者17 例,结果痊愈13例,好转3例。

 

(4)方:复方独活胶囊丸

 

药物:独活30g,朱砂6g,琥珀6g。

 

功效:疏风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混合后装入2号空心胶囊内,每晚睡前2小时服胶丸6粒,连服10天。

 

疗效:赵进喜运用该方法治疗失眠症210例,结果治愈175例,有效30例。

 

(5)方:柴胡龙骨牡蛎汤

 

药物:柴胡、黄芩、桂枝、菊花各15g,生龙牡各20~40g,大黄5~10g,白芍、生地各2 0g,夜交藤20~50g,半夏,甘草各10g。

 

功效:疏肝理气,协调脏腑,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及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张丽君等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不寐症23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1.3%。

 

方:归脾汤合针刺法

 

药物:人参、黄芪各15~30g,白术、茯苓各10~20g,酸枣仁、远志、当归各15~25g,甘草、木香各10g。

 

功效: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属脾气虚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20天为一疗程。针刺,主穴选神门、三阴交、足三里,手法均用补法。

 

180.疗效:周黎等运用该方法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者4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治愈率为45%。

 

一、酸枣仁粥:酸枣仁18克,捣碎,煎取浓汁;用粳米60克,淘净煮粥,待米熟时加入酸枣汁同煮,粥成淡食,加糖食即可。每日晚餐温食,酸枣仁甘酸性平,能够滋养心脾,补益肝胆,为治疗虚烦,惊悸失眠的良药。此粥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疗效甚佳,无论失眠新久,均适用。

二、百合糖水汤: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熟烂后加糖适量,分2次服食。百合甘苦微寒,能清心安神,治心烦不安,失眠多梦,此汤可用于病后余热不净,体虚未复的虚烦失眠,对伴有结核病史失眠患者选服尤佳。

三、丹参冰糖水:丹参30克,加水3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稍煮片刻,分2次饮服。丹参苦微寒,活血安神,对长期失眠者有安神作用,对患有冠心病、肝炎等慢性病患者,还可改善原疾患。

四、甘麦大枣汤:浮小麦60克,甘草20克,大枣15枚(去核)。先将浮小麦、大枣、淘洗浸泡,入甘草同煎煮,待麦、枣熟后,去甘草、小麦,分2次吃枣喝汤。大枣补虚,小麦养心,甘草润躁,药虽平凡,但安心养神功效显著。原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对神经衰弱、癔病均有缓解急噪,焦虑、安神等作用。

 

181.我祖传的盗汗四物汤,我在临床屡试不爽,大家试试,绝对好用。

组成 鳖桃干15克 浮小麦15克 橹豆衣12克 糯稻根15克

适应症 夜间盗汗

煎服法 常法煎服 可加入其他汤剂中

用法心得 白天自汗效果不好,夜间盗汗效果好

一般连服3-5天就有效果,之后就不用再服

本病临床经常可以见到,西医没有方法,疗效好,希望大家选用。

 

182.此乃一老教授给我的食补方

[组成] 条参100克 莲肉100克 淮山100克 薏米100克 芡实100克

同母鸡肉同炖,汤、药、肉(吃)兼服用。

[功效]健脾渗湿

[适应症]脾虚挟湿。症见消化不佳,脘腹痞满,肠鸣泄泻,舌淡白,苔白腻,脉缓或虚。

[历史背景]

当时在学校,大学食堂的生活大家也有所闻啦,渐渐感到腹隐痛,有时肠鸣,有时腹泻,有时便秘,一查:结肠炎。西药,很多人说无效。所以去中医附院,开了一堆中成药,无效!后来请一老师开方子,效果佳。可是过段时间有反复(常用的几方日后附上参考)。后给我此食补方。渐渐巩固。

[用法心得]

1 脾胃虚可用之,但辨证脾虚挟湿效果明显。

2 结肠炎患者现在太多了,西药确实没啥效,服辨证汤剂再服此方,可以调整肠道功能,巩固疗效。

3 灵活运用:学生、军人及单身者,比如我在宿舍用电热杯煮,买几两瘦肉即可(现在买本地母鸡太难了),条参一般买不到可换党参,每味不必100克,30克左右吧,加盐,味道不错(沁人心脾也!)。湿气重者薏米量。

[疗效] 1 害得我要减肥(不过我后来吃快餐,可能油水也多吧),现在有三四年没结肠炎的那种症状了。

2 。同舍好友也试过,说可以调整肠道菌种^_^

3。一哥们在部队,吃了几次,效果佳。

 

183.方名:加减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枝子,虎杖,大黄,田基黄,枳壳,山楂,陈皮。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证见:恶心,呕吐面目黄染,尿黄。化验:胆红素增高,转氨酶增高。 加减:乙肝:加用白花蛇舌草,丹参。

 

184.中药治疗感染伤口的方剂很多,在此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介绍。

方剂一: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连翘12克,赤芍9克,双花9克,白芷9克,丹皮9克,生甘草9克。肿胀者可加用泽兰,车前子,局部红肿过甚且伴有低烧者,可加用大黄。

用法:水煎薰洗患处,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洗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原理:中医认为,外伤后局部气滞血淤,郁久化热,加之毒邪内侵,故局部热毒俱胜,本方用蒲公英、连翘、双花、赤芍、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白芷排脓止痛;苦参、黄柏清热燥湿。故能收到控制伤口感染,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且本方治疗方便易行可浸润到伤口的每一部分,对面积较大较深的伤口尤为方便7。

该方以清热解毒,去腐排脓为治则,符合感染伤口的主要症状,能有效抑制杀灭伤口病菌,并促进局部组织新生。

方剂二:

组成:

烧伤一号(内服):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莲、黄芩、黄柏、黄芪、防风、荆芥、当归、生地黄等;

烧伤二号(外用):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莲、黄芩、黄柏、生地黄、荆芥、当归、银花、连翘等。

原理:中医认为大黄、黄莲、黄芩、黄柏均为大寒大苦之品,具有泽火解毒之功,黄芪补气排脓,生地黄滋阴生津,荆芥祛风清热,散瘀清创毒,防风祛风胜湿,当归养血活血,故采用烧伤一号内服;烧伤二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抑菌收敛,止痛生肌,防腐止痒,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之功能,外用于创面即感清凉舒适,且有止痛,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之效果,故用作外敷。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细菌感染。控制住细菌感染是使烧伤患者顺利渡过感染期的关键步骤。但是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后,一些感染菌株极易获得耐药基因,使原来对感染菌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无效,从而加重了病情;再者许多高档抗生素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经研究表明上述烧伤中药治疗试剂效果较好。用药后对烧伤后感染菌的MIC检测也说明中药达到一定浓度之后能有效的抑制感染菌的生长繁殖,使烧伤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185.证见:恶风项强,咳嗽咯痰,色青黄粘稠,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虚数无力。治法:疏风清肺,滋养阴血。

方药:柴前梅连散加减。本方首载于《杨氏家藏方》卷六,由胡黄连、柴胡、前胡、乌梅、薤白等药组成,原名前胡散前胡宣肺散邪,泄肺热,柴胡和解少阳、解郁散邪,两药共用辛散稽留之外邪,乌梅酸敛反佐,以防辛散太过,胡黄连味苦寒,主沉降,善清退虚热,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导滞。

风劳病之风热伏肺,阴血亏虚

 

186.马齿苋60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大青叶15克。

功效:清解疣毒。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用法: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至多2疗程,有效率90%

我想,如以其口服方剂为基础,同时将其用醋煎后外涂),那么,标本兼治,将起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所以令人感叹的是,有时医生的一贴药,能解除病人十几年的痛苦,同时也感叹中药在药量和使用方法上也有众多的技巧。

为支持版主将此帖继续到底,本人特将以前战友所贡献的秘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将制成为PDF文档,使大家能下载后打印保留,以免在看帖时由于混乱而阅后即忘,也算是本帖的阶段性成果吧。以后如果验方更多的话,本人也会不断整理的。

 

中医秘方

 

187.[方名] 丁香柿蒂汤

[组成] 丁香10克 柿蒂10克 人参5克 生姜5片

[功效]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适应症]胃气 虚寒。症见呃逆不已,胸脘痞闷,得热则减,或恶心呕吐,舌苔薄白,脉弦迟等。

[煎服法] 加水400ml,煎取汁150ml,分二次温服。

[用法心得] 始载于《济生方》。灵活运用的原则

1 辩证使用的标准:只要胃气 虚寒而致的呃逆即为适应症。如年迈老人阳虚,久病体弱胃肾虚寒而发生的呃逆。老人久病、或大病之后突然发生呃逆,连连不止,中医认为是胃气欲绝的一种危险症状,常用本方合用金匮

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甘草、人参、生姜、大枣),重用人参(30-40克),屡获良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抢救后病情稳定时出现频频呃逆的表现,应用此方加赭石、桃仁、红花、黄芪,每获良效。现代常用于神经性呃逆、慢性胃炎,腹部手术后膈肌痉挛所致的呃逆,证属胃气 虚寒症见呃逆者。

2、本方不能用于胃热、胃实证的呃逆。

本方是本人应用后觉得确实有效,写与各位同道参考,敬请批评指正。

 

188.[方名]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香附、陈皮、川芎、枳壳、芍药、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适应症]阳萎 肝气郁结证。症见胸胁胀满,少气太息,精神抑郁,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病案]

阳萎

李某,男,31岁,公务员。1998年2月5日初诊。主诉阳痿1年,性冲动时阴茎根部胀痛,多家医院求诊,服补肾壮阳汤剂数十剂及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男宝”、“雄狮丸”等仍无效。刻诊:证属肝气郁结,瘀血阻络,宗筋失养。治宜疏肝行气,活血通经,佐以补肾兴阳,方投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香附、陈皮、枳壳各10g,川芎、白芍、牛膝各15g,淫羊藿20g,蜈蚣2条,甘草5g。每日1剂,服药21剂,阳事能举,原方加川楝子10g,续服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用法心得]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而藏血,主润宗筋。精神抑郁,导致气机紊乱,肝失条达,经脉阻滞,宗筋失养而致阳痿。柴胡疏肝散加川楝子、蜈蚣,以调肝行气活血,牛膝、淫羊藿佐以补肾兴阳,则肝舒肾旺,气血畅达,宗筋得养,其病得愈。

 

189.[方名]三合汤

[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9克(后下),砂仁3-5克。

 

[功效]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

 

[适应症]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它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像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暧,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癌所致的胃痛等。

 

[煎服法]无特殊。

 

[用法心得]本方是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老先生所创。本人在中日医院进修期间,为焦老抄过方。回来为病人试用之后,感到确有良效。对上述见证的胃痛胃胀屡试不爽。

 

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成,故名三合汤。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说“同香附则除寒去郁”,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痛的有效方剂,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袪瘀,通经止痛,檀香性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砂仁性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国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加减运用:胃脘痛以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暧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可减丹参为20克,加砂仁为6克,高良姜用10克,再加吴茱萸5克,干姜3克。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便溏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15克,木香6-9克,煅瓦楞10克,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再加柴胡9克,厚朴10克,炒川楝子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0克,把檀香改为9克,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冷物又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克,加炒川连6克,炒黄芩9克,千年健12克,去砂仁。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9克,焦三仙各9克,香稻芽10克,葛根9克,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芨9克,生藕节15-30克,茜草炭12克,减良姜为5克,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可减高良姜为3克,去砂仁,加沙参9克,麦冬9克,知母9克,白梅花3克。

 

190.[方名]升降散

[组成]白僵蚕、全蝉蜕、广姜黄、川大黄

[功效]调节气机、清利湿热

[适应症]用于气机不畅、湿热郁阻之证

[煎服法]上四味为末家蜂蜜为丸,黄酒送服,量以病情而定,一般约为8克左右,一日三次,中病即止。

[用法心得]本方来自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辩》,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固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味且甘为清虚之品。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升降过程中调节全身气机,气行水行则湿可去,大黄清热 则热邪可除,常用来治疗肝经湿热,及全身湿热症候,尤其伴有郁热征候者佳,治疗加减可按一般常规,这里不再赘述,赵绍琴老先生善用此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照学习。

 

191.中成药治疗湿证心得

申请一分

中成药治疗湿证心得

湿性粘滞难去,使用汤剂治疗固然照顾全面,但口感不好,服用不便,加之痰湿证的治疗往往病程较长,病人顺应性差,不易坚持服药。我通过临床实践,活用中成药对于一些痰湿证效果较好,愿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肠胃湿滞

常见表现:大便不干,粘滞不爽,便后有未排净之感;口中粘腻或口干而不思饮水;口气秽浊;唇腮起口疮,口疮或微痛或不痛,但常常迁延半月不愈。

常选用的成药有舒肝片、藿香正气胶囊(水)合藿胆丸。

舒肝片成分:柴胡、香附、木香、砂仁、豆蔻、陈皮、法夏、枳实、厚朴等。

舒肝片药性微温,具有舒肝和胃,降胃气,化中焦湿浊之功,适用于湿浊阻胃的轻证。兼有胃热可合用牛黄清胃丸、三黄片。

藿香正气胶囊(水)成分:藿香、苏叶、白芷、陈皮、半夏、苍术、茯苓、大腹皮等。

藿香正气胶囊(水)芳香化浊,理气燥湿,对胃腑肠腑湿滞均有很好疗效。但辛温偏燥,芳香走窜,单独服用时间稍久(大于3天)就会出现胃中嘈杂泛酸或头晕头胀肝胃热盛的表现。

藿胆丸成分:藿香、猪胆汁。

藿胆丸原用于胆火上攻的湿热鼻渊。藿香辛温,入肺、脾、胃经,芳香辟秽、和中除湿。猪胆汁苦大寒,入肝、胆、肺、大肠经,清热、润燥、解毒。二药相和为藿胆丸药性以苦寒为主,清热除湿而无香燥伤阴之弊,兼清肝胆火,对于肠腑湿热证疗效较好。但毕竟偏于苦寒,连续服用,常常湿未去而寒已生,使肠腑湿热证转为肠腑寒湿证。

藿香正气胶囊(水)合藿胆丸则互相补充,佐制对方的副作用,久服亦无不良反应,斟酌搭配二药的用量对于肠胃湿热证、寒湿证均有满意疗效。

典型病例:

王某,男,46岁,饮酒多年,近5年来口气臭秽,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尚伴见口中粘腻不爽,口苦,食后胃脘满胀,大便粘滞,舌红,舌苔满布舌面、垢腻微黄。

考虑胃肠湿阻,兼肝胆夹湿。与舒肝片4粒tid,藿香正气胶囊2粒bid,藿胆丸6克bid,连服两周。两周后欣然来告,口臭、口中粘腻、口苦消失,大便通畅。嘱其间断服舒肝片,藿香正气胶囊2粒+藿胆丸6克每周服3次巩固疗效。

肝胆湿热

常见表现:口苦,口中粘腻,头晕,目赤等。(这类病人有时仅表现其中1~2症,尤其不伴有肝胆疾病或胁胀胁痛,辨别就要仔细。使用清心胃热或舒肝药物又效果不佳,就要考虑有肝胆湿热可能。)

常选用的中药:胆宁片。(龙胆泻肝丸本是这一类证型常用成药,但由于含有原方木通,现在虽已改进组方,病人仍不愿接受)

胆宁片成分:大黄、茵陈、青皮、陈皮、、郁金、山楂、茅根等。

胆宁片药性辛苦寒,清肝胆湿热不逊于龙胆泻肝丸,病人易接受。初用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可不处理,1周以后会好转。如果腹泻严重可将胆宁片减量或加服舒肝片、香砂六君丸等。

典型病例:

陈某,男,50岁,近3年来左睛常满布血丝,唇周常起疮疡,每年春季必起。伴见口渴,饮水日两暖壶,畏寒腰部尤甚,易感冒,腰部受凉必患感冒,有时无性刺激阴茎勃起,无口苦口粘,大便正常,无肝胆病史,无饮酒史,血象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六部俱洪,滑象弦象不明显。曾经多医治疗,从清胃热补肾入手无效。

此病人病机较复杂,似是胃热肾虚而实非。左睛常满布血丝,每年春季必起,无性刺激阴茎勃起为肝胆有热之征。唇周起疮疡,畏寒腰部尤甚为肾亏表现;口渴,饮水日两暖壶,不是胃热而是子(肝)盗母(肾)气,肾亏饮水自补。饮水过多水湿内停,掩盖了许多阳热表现。肝胆火盛木气侮金,肺气不调,故易患感冒。畏寒,可能是阳气不足,更大的可能是气机不畅,阳气不达四末,真热假寒。尊《濒湖脉学》洪脉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脉洪,正是血虚失濡,肝胆火盛表现。入手不可补肾,补肾阴则资湿邪,补肾阳更助相火。当清肝胆湿热兼舒肝活血,与胆宁片6粒tid,血府逐瘀胶囊3粒tid。两周后复诊白睛血丝消失大半,阴茎异常勃起消失。口渴多饮明显好转,畏寒明显好转,腰酸明显。脉象大变,双寸洪象消失,双关滑而兼弦细,双尺沉而力弱,至此虚象尽显。与胆宁片6粒tid,三黄片3粒tid,舒肝片4粒tid继清余邪2周。此后与五子衍宗丸6克bid合胆宁片或舒肝片,肝肾同调,诸症消失告愈。

其他常见痰湿证:

咳喘属痰湿蕴肺型:选用二陈丸,京制咳嗽痰喘丸等。

梅核气:选用小柴胡片合玉屏风冲剂,小柴胡片合麦味地黄口服液等。

失眠、心悸属痰热扰心型:选用心神宁片合舒肝片等。

眩晕头痛属风痰上扰型:选用全天麻胶囊,降脂灵等。

黄带、阴囊潮湿:选用二妙丸等

这些痰湿证临床常见,可选药物很多,故不再细述。

 

192.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12g 黄芩9g 人参6g 炙甘草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组成;功效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原书用于少阳病,现在临床广泛用于肝脏,胆囊,胃肠,咽喉,肺部,耳等身体上半部内脏器官的疾病.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三个提纲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四大征候群.

本方临床多用于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在临床多见于肝脏,胆囊,胃肠,咽喉,肺部,耳等身体上半部的炎症性疾病.突出表现为发热,胸胁部胀痛以及由炎症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引发各种符合少阳证的症状.本方具有解热,消炎,利胆,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抵抗力等治疗作用.方中柴胡有很强的解热作用,能配合黄芩抗多种病原菌,病毒,而发挥消炎,控制炎症渗出作用.柴胡 黄芩还有明显缓和植物神经紧张和镇静,镇痛,消除肌肉紧张和平滑肌痉挛,故能有效的消除发热,胸胁苦满诸证.人参 甘草大枣能加强消化吸收,提高全身免疫功能.半夏 生姜能调整胃肠蠕动,除去胃内留饮和痰湿.只要对于身体上半部炎症,辨证准确,疗效立竿见影!

小柴胡汤临床中的新应用(略):大致就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对于身体上半部炎症的加减应用 。

 

193.[方名]真武汤

[组成]附子 白芍 生姜 茯苓 白术

[功效]温阳利水

[适应症]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钛白不渴,脉沉。

[煎服法]附子先煎

[用法心得]本方出自伤寒论,可以用于心衰致肺水肿患者,证见四肢水肿或无,喘促,不能平卧,时时呕吐或咳出水样物而不能进食者。可以酌加法夏,砂仁,葶苈子等药物。常用量即可。

 

194.[方名]安眠汤

[组成]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茯神、琥珀粉(冲服)

[功效]养血安神

[适应症]血虚失眠。症见面色无华、虚烦失眠、健忘、时有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细。

[煎服法]上四味,纳水煎两次,微火煎,每次30分钟,药汁兑匀共2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将琥珀粉冲服。

[用法心得]

1、本方是本人在临床摸索出来的治疗虚证失眠的方子,炒酸枣仁、夜交藤为主药补肝血调肝经,养血安神,配伍合欢皮、茯神解郁安神,佐以琥珀粉镇静安神。前四味药药量应在30克~40克,琥珀粉1克。本人用此方治疗虚烦失眠,鲜有不应者,各种非实证所致失眠均可用。

2、五心烦热、盗汗者加地骨皮、知母、生地,自汗、乏力者加太子参、白朮。

 

195.腰椎损伤(尤以腰椎骨折时)后伴发肠麻痹腹胀,患者易有大便意但解不出,在临床上常见,一般地会用甘露醇口服。本人在骨科上班时常用中药此方(大成汤)加减,效果非常好.

组成(单位:g):大黄 20 芒硝 12(冲服)当归尾 10 木通10 枳壳15

厚朴12 苏木10 红花 10 陈皮 10 延胡索 15 甘草 6

功效:攻下通便 理气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大便下后停服。

 

196.脑动脉硬化方

  组成:黄精30克、玉竹30克、决明子9克、川芎3克。

  主治: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后遗症以痴呆、健忘、眩晕为主症者,还可用治脑梗死、脑萎缩、神经衰弱(以健忘、失眠为主症者)、血管神经性头痛辨属阴血亏虚、风阳窜络者。本方对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瘀血阻滞脑动脉而致的头痛眩晕、脑力不足、记忆力差、烦躁善怒、失眠多梦、体倦无力、舌淡脉弱者,用之必定有效。

  指征: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以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耳聋、腰酸乏力、脉弱为主症者;血脂偏高,血压较高,舌苔不厚腻,而见舌质紫暗者;脑血流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CT等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脑梗死等病变者。

  禁忌:对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痰浊显著,肝阳肝火偏亢者,不宜使用本方。若误用则眩晕明显,并有胃口差、腹胀、便泻等副作用出现。故对脉弦滑、舌质深红、舌苔黄腻、纳呆胸闷,或外感引起的头晕昏痛,或肝火及湿热征象明显者,当忌服。

 

197.看过一为名老中医(具体是谁不记得了)的经验方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晕,高血压疗效颇佳。

天麻钩藤饮+龟板10鳖甲10

 

198.治疗妊娠瘙痒症,血清TBA高者,本人临床观察121例,下方有效。

茵陈30栀子15黄芩15荆芥10防风10金银花20连翘20石膏20知母10土茯苓20白鲜皮20地肤子20白茅根30。

 

199.[方名]加减桑菊饮

[组成]桑叶15(后)菊花15(后)钩藤15(后)芦根30玄参15桔梗10生甘草10

[功效]宣肺平肝,养阴止咳.

[适应症]各种慢性咳嗽(外感或内伤皆可),干咳,咽痒,少痰或稀白痰,无寒热,或恶寒发热不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弦.

[煎服法]特殊者需注明.

[用法心得]来源于瘟病条辨,结合祝谌予薄荷、钩藤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方中桑叶菊花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菊花钩藤平肝,防木火刑金,芦根玄参滋阴解毒,配合桔甘以疗咽痛。痰多而黄加花粉15浙贝15蒌皮10,去玄参。

 

200.脑动脉硬化方

  组成:黄精30克、玉竹30克、决明子9克、川芎3克。

  主治: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后遗症以痴呆、健忘、眩晕为主症者,还可用治脑梗死、脑萎缩、神经衰弱(以健忘、失眠为主症者)、血管神经性头痛辨属阴血亏虚、风阳窜络者。本方对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瘀血阻滞脑动脉而致的头痛眩晕、脑力不足、记忆力差、烦躁善怒、失眠多梦、体倦无力、舌淡脉弱者,用之必定有效。

  指征: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以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耳聋、腰酸乏力、脉弱为主症者;血脂偏高,血压较高,舌苔不厚腻,而见舌质紫暗者;脑血流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CT等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脑梗死等病变者。

  禁忌:对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痰浊显著,肝阳肝火偏亢者,不宜使用本方。若误用则眩晕明显,并有胃口差、腹胀、便泻等副作用出现。故对脉弦滑、舌质深红、舌苔黄腻、纳呆胸闷,或外感引起的头晕昏痛,或肝火及湿热征象明显者,当忌服。

 

 

 

这张方子我经常用,很好用,我记得是哪个教授的,具体文献我也找不到了.

特别对失眠.当然也要辨证.一般我都用此方合生脉饮.效果确切.

 

201.名老中医张介安教授经验方,治疗小儿积滞,本人跟他抄方两年,应用多例,效果特佳:

消食散

厚朴6茯苓6陈皮6木香6大白6建曲10茯苓6山楂10麦芽10

用于小儿积滞,伤乳积滞

化食散

条参6白术6茯苓6陈皮6山药6茯苓6麦芽10苡仁6莲肉10

用于小儿积滞,脾虚积滞

上述剂量均为克,为常用剂量,临床根据患儿调整剂量及随证加减。

 

202.[方名]厚姜半甘参汤

[组成]厚朴25克、生姜25克、法半夏25克、党参3克、炙甘草6克

[功效]理气止呕、降气调中

[适应症]发汗后,腹胀满者。

[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用法心得]

1、呕吐清水,恶心,不能进食,腹胀。对于术后不排气者尤其适宜。

2、注意用药的比例,一定要重用厚朴、生姜、半夏,少用党参、炙甘草才不会错。我的老师曾经用错过,病人反而腹胀更甚。所以,这是我记忆比较深的方子,而且,也是我悬壶以来开出的第一张方子。

 

203.少林寺秘方选集

 

(少林寺藏经阁秘本)

 

 

行军散

 

治中暑立即复醒(明代月空)

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略东南沿海一带,月空奉召南征,因气候炎热僧兵不服水土,突然有十余僧卒倒下,不省人事。月空当即取出“行军散”灌之,患僧即醒,又用乌梅沏茶饮之,片刻精神焕发,开赴战场剿敌。从此该药效讯频传,亦称神效散。

方用:薄荷脑一分,柿霜三分,枳壳一两,安息香一两,陈皮五分,制半夏牛黄广木香各三分共为细末,贮瓶,每服一分

 

 

 

 

珍玉散

 

治不省人事,嘴眼歪斜 抽搐中风,伤后昏晕等症。

明天麻 、羌活, 防风, 制南星、白芷各五分 ,白附子一分共为末每服三分,用黄酒送下甚效,如昏迷甚者,可服至三分,立即苏醒。明代中期,提督僧智正同两名弟子赴西凉途遇歹徒十二人,拦道行凶,智正自卫,歹徒战不过而偷使暗器,一弟子当场亡命,一弟子昏厥,智正想起自藏珍玉散立灌一分半即醒,又用止血散敷伤处,片刻神振登程。

 

 

 

 

观音膏

 

元代福裕是钦命少林寺方丈,圆寂后追封为晋国公,一生禅医兼精,善长伤科,自创观音膏治外伤疮伤生肌甚速,求医求药者至今还不乏其人。

方用:左药桂枝,白芷,乳香,没药,赤芍,木瓜,花粉,西吉,元胡,儿茶,当归,红花,苏木,自然铜(醋淬七日),丹皮,生甘草,桃仁,红粉各一两,木香,轻粉,沐片各五分,牛膝,川芎各二两半,广丹一斤,香油四斤,熬膏备用。

 

204. 我来贡献一个治疗盗汗的方子,是我本人自拟方,应用之后感觉效果很好。

[组成]:黄芪15 炒白术15 麦冬15 五味子6

[功效]:益气养阴敛汗

[适应症]:盗汗。自汗可能也有用,我没试过。

[用法心得]:本人在进修期间感冒后出现盗汗,每于睡醒后感觉全身汗透,遂拟此方煎服一次后即愈。后也曾给他人服用此方,均获良效,一般服药不超过三剂。

[方义]:取生脉饮养阴之麦冬、五味子合玉屏风散补气之黄芪、白术。

 

205.治疗手足皲裂(自拟)

蛇床子15 苦参15 地肤子10 艾叶10 黄柏 10 黄芩10 明 矾10 白鲜皮10

效果不错.

 

206.治疗手足皲裂(自拟)

蛇床子15 苦参15 地肤子10 艾叶10 黄柏 10 黄芩10 明 矾10 白鲜皮10

效果不错.

是外洗方吗?

 

207.带下病验方

验方组成:向日葵茎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附注:此症指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性液体,连绵不断,其状如带,有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赤白带下五色带下等,而白色粘液,绵绵如带。在经期前后或妊娠期,量可能较多,属正常生理现象,若过多有味并伴有腰酸腹痛乾,则属病态,多因脾虚、肾虚、湿注于下引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血失所藏,挟湿下注于带脉,症见阴道流出色红似血非血的粘液、淋漓不断;赤白带下;多因肝郁犯脾,湿热下注冲任带脉所致,症见阴中流出赤白夹杂的粘液,连绵不断。

本方不拘证型皆可用.效可,也可辨证加入其他方中.

 

208.[方名] 地肤子汤

[组成] 地肤子30.0 知母15 炒黄芩15.0 茯苓15.0 枳实12.0 瞿麦15.0 通草15.0 升麻10.0 冬葵子15.0 海藻15.0 炙山甲15.0 王不留15.0 炙黄芪30.0 党参15.0 肉桂2.0

[来源] <<千金方>>

[功效] 清热软坚通淋 益气活血补肾

煎服法] 山甲打碎

[[适应症]小便点滴而出,尿无力,分叉,等待,尿道灼热刺痛,或小腹胀满,或下肢浮肿,腰困,或阳痿.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尺部略弱.如现代医学的前列腺增生,炎症等,并且对于梗阻---肾积水----肾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的疗效.

[心得]此方笔者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卓著,尤其对老年性的前列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笔者曾经总结发表,反馈不错.请战友试用.

 

209.[方名] 温胆汤

[组成]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茯苓、大枣八味组成

[功效]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适应症]为治疗胆胃不和、痰气为患之名方

[用法心得] 出自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

笔者曾经灵活应用治疗郁证(神经官能症)一例。

张某,男,32岁,干部,2002年7月3日初诊。主诉:咽中不适,如有物阻7月余,失眠5月。2001年11月下旬患者因与单位同志吵嘴后,常感工作不顺心,心中闷闷不乐,继而胸中憋闷,咽中不利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有时恶心、呕吐,呕出时有痰涎,嗳气,不思饮食。2个月后多梦难以入睡,易醒,继而出现通宵不眠,白天头重目眩,昏昏欲睡。曾多次在市内某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常服谷维素、VB6、舒乐安定、脑力宝等西药见效不大,前医用半夏厚朴汤加减10余剂,咽中物阻依旧,心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郁证(神经官能症)。证属痰热郁结,痰热扰心。治以清热化痰,理气和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味。处方:半夏10g ,陈皮10g ,枳实10g ,茯神12g,竹茹10g ,甘草10g ,黄连8g ,炒枣仁20g ,龙齿20g ,珍珠母20g ,合欢花12g ,瓜蒌皮15g ,7剂。

7月10日二诊:药后咽中哽阻程度减轻,有时自觉已无物阻,入睡较前容易,每晚能睡2~3小时,仍胸闷、嗳气,头晕目眩、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守方7剂。

7月17日三诊:药后咽中痞塞已解,睡眠好转,每晚能睡5~6小时,胸闷、嗳气、头晕目眩等症已消失,心烦口苦依旧,舌苔薄黄,脉小滑。原方叠进14剂后睡眠较好,每晚能睡7~8小时,已无心烦口苦等症。

按:患者由于情志不遂,忧思郁结,忧思则伤脾,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郁而成痰热;郁结则伤肝,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亦能酿生痰热。痰热郁结于胸膈之上,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亦称“梅核气”。气失舒展则胸中窒闷。痰热、痰湿是导致失眠的常见病理产物。《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安,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痰之为病,随气上下,无处不到,若痰与热相裹,不易速去,内扰心神,必致顽固性失眠。痰湿壅遏于中,故见胸闷。清阳被蒙,故头重目眩。痰食停滞则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证见嗳气、呕恶、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之症。方中半夏、陈皮、枳实燥湿化痰开胃降逆;茯神健脾宁神;竹茹、瓜蒌皮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温胆汤其清热化痰之力虽佳,但养心安神之功尚不足,故加炒枣仁养心安神,合欢花解郁安神,龙齿、珍珠母镇重安神,黄连清泻心火,甘草调和诸药。

 

210.[方名] 芍药甘草汤+钩藤

[组成] 芍药 10 炙甘草 10 钩藤16

[功效] 缓急止痛

[适应症]肌肉挛急,不必一定“脚挛急”

[用法心得] 出自《伤寒论》

本人切身体会的一件事,打拳时扭伤手臂,开始服用芍药甘草汤效果甚微,后看刘渡舟教授的文章,说+羚角钩藤引经,于是+了钩藤(羚角没有卖),效果非凡,两剂就已经完全好了

 

211.[方名]:柴胡温胆汤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竹茹15g枳壳10g炙甘草5g虎杖15g党参15g夜交藤15g陈皮10g茯苓10g合欢皮15g

[功效]:清胆和胃 宁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治疗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烦躁、失眠、耳鸣、精神抑郁等证。

[用法心得]:小柴胡汤去掉姜、枣,就是一个治疗杂病的基本方,因此“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故可以加减变化出许多方剂。

 

212.[方名]厚姜半甘参汤

[组成]厚朴25克、生姜25克、法半夏25克、党参3克、炙甘草6克

[功效]理气止呕、降气调中

[适应症]发汗后,腹胀满者。

[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用法心得]

1、呕吐清水,恶心,不能进食,腹胀。对于术后不排气者尤其适宜。

2、注意用药的比例,一定要重用厚朴、生姜、半夏,少用党参、炙甘草才不会错。我的老师曾经用错过,病人反而腹胀更甚。所以,这是我记忆比较深的方子,而且,也是我悬壶以来开出的第一张方子。

 

 

我曾用此方治疗慢性咽炎,胃气上逆者,确实有效。

 

 

213.[方名] 燮枢汤加味

[组成] 柴胡9.0 炒黄芩12.0 炒川楝子6.0 制半夏10.0 草红花10.0 刺蒺藜12.0 皂角刺6.0 片姜黄10.0茜草15.0 焦四仙各10.0 泽泻10.0 舌蛇草30.0 丹参30.0 生黄芪30.0 灵芝10.0 五味子15.0 茯苓15.0

[功效] 燮理枢机 调肝和中 化淤解毒

[煎服法] 水煎服,早晚各0.5剂

[适应症] 肝胃失和,肝郁克脾,中焦湿阻所致的右胁隐痛或两胁均痛,脘闷迟消,腹部胀满,食思缺乏,胁下痞块,倦怠乏力,舌质红或有淤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滑或数.常见西医的慢性肝炎(迁延性或活动性),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

[心得] 此方是焦树德的"燮枢汤"化裁而来.笔者在临床应用多年确实有良效.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时,疗程最少3月--6月.A如果转氨酶持续不降,可以用五味子97.0+干芦荟2.0共研细末,分成33份,每日3.0随汤药冲服,有较好的疗效.B若右胁痛明显,则暂时去掉方中的皂角刺,以后逐渐加入.C 川楝子药理研究对肝细胞有损伤,故用量不可大,一定要炒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214.【方名】三拗汤合温胆汤加味

【组成】炙麻黄6 杏仁10 甘草6 枳壳6 竹茹10 法半夏10 陈皮6 茯苓15 僵蚕10

芦根15 荆芥6(后下)

【功效】驱邪解表 化痰止咳

【煎服法】水煎服,日一服

【适应症】咽源性咳嗽 表现为咽痒而咳,咽中不适,伴有痰。

【心得】咽源性咳嗽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提出的病名,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干老提出治疗该病当驱邪解困,并常用三拗汤(见《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本人结合广东地区病人体质,常常脾虚湿痰多,故合用温胆汤。

 

215.[方名] 七味白术散

[组成] 焦白术 茯苓 党参 炙甘草 木香 葛根 藿香

[功效] 升脾止泻

[适应症]小儿久泻脾虚

[用法心得]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内经》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脏腑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这种矛盾的不断运动是生长壮老己的

基础。钱乙尝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纯阳柔弱之体,脏腑不足,脾常虚。而小儿的生、长、化、收、藏全赖后天。脾气宜升宜运,胃气宜通宜降。七味白术散善治脾胃久虚,泻利频作,津液不足之证,《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飨泄。”脾胃虚弱,气血无以化生,气虚不能维系,故清气不升,中阳下陷,方以四君于补气健脾,佐以葛根,其气轻浮,鼓舞胃气,升举清阳。另配藿香和中化湿,调和中焦枢机,协调气机升降。

 

216.脑瘤丸(原圭丹) 组成:红粉240克 郁金240克 血竭120克 蛤粉120克 雄黄120克 硇砂30克 荆芥穗30克急性子30克 川芎30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朱砂30克 杜仲30克 山甲30克 蜗牛30克 槐米30克 全蝎30克 黑芝麻30克丁香30克 天麻15克 白芨15克 煅金礞石15克 炒巴豆仁150克 苍术60克 银珠60克 琥珀60克 炮姜60克 白芷90克 川军90克蝉蜕9克 麝香9克 蜈蚣10条 斑蝥30个

制法:以上各药共研极细末,枣肉为丸,每丸约中重克。

用法:每服2---4丸 每日1次

附注:本方应用安全,疗效确切。绝对比普通的疗法要好!此方系一老中医真传!

 

217.下面是导师近20年临床肝病经验总结提出的清下消补法为主组方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方剂。主方及辨证加减如下:

大黄15-30g 鳖甲(先煎)15g 龟板(先煎)15g 穿山甲(先煎)12g

角刺12g 海藻30g 炙草9g 茵陈30g 栀子18g 黄芩15g

黄柏12g 蛇舌草30-50g 半枝莲30-50g 郁金30g 丹参15g

法夏10g 赤芍20-60g 白术12g 砂仁(后下)10g

合并腹水腹胀者,加用大腹皮,猪苓,枳实。低蛋白血症见气虚证者加黄芪,党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首乌,生地;阳虚者加用菟丝子,仙茅。若血瘀重且无明显出血倾向者加用土鳖虫,水蛭,桃仁加强活血化瘀通经;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破血药,证属瘀热动血者合用犀角地黄汤,气虚不摄者加黄芪,党参。若合并感染证见气分实热者,加石膏60-90g,栀子24g;合并腹膜炎腹痛病,重用银花、连翘、败酱草。上消化道出血高危险者,穿山甲、角刺慎用,加用白芨、乌贼骨、三七等止血,证属胃热炽盛者,合用泻心汤。

结合古代论述及现代肝病认识乙肝肝硬化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瘀热、痰、结、虚”,清下消补法组方符合乙肝肝硬化基本病机和病症特点。①大黄为君药,通腑降浊,活血化瘀,清导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具有保肝利胆,抗脂质过氧化,抗肝纤维化作用,抗菌消炎,降胆红素,消除血氨,清除肠道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的功能,与肝硬变病情极为适宜。②穿山甲配角刺,龟板配鳖甲,软结散结,相辅相成,为臣药。③穿山甲、角刺专于通络。湿、热、痰、瘀结于肝,可至肝内络脉阻塞,脉络阻塞又至生湿热瘀痰,恶性循环。络通则气血津液畅行,湿热瘀痰无由以生,所以通络有行气、活血、化湿、祛痰之意,且有助于药物达到病所发挥疗效。④龟板、鳖甲皆可滋阴,肝硬化多见肝肾阴虚之象。⑤海藻软坚散结,化痰,利水,大量用之与炙草相配(二者用药3:1左右为宜),相反相成,为臣药,炙甘草又可调和诸药。⑥茵陈、栀子、黄芩、黄柏、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祛湿,可治病之因,为臣药。蛇舌草、半枝莲尚可抗肿瘤,防治肝癌。⑦郁金、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凉血,利胆退黄,三者药性皆凉,用之而无助热动血之弊,为臣药。⑧法夏、白术、砂仁,三药性温灵动,既可化湿祛痰,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另与大量苦寒药相伍,防其损伤脾胃,困湿遏阳,又可固护胃本,为佐药。临床上乙肝肝硬化病证复杂多变,以一方或一法囊括全部临床情况是不现实的,也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以临床应用中清下消补何者为主,如何配合,要灵活变通,辨证施治。

 

218.本人1周前门诊接诊一患者,女性,28岁。因“鼻窦炎,中耳炎”行抗生素治疗10天(含针剂和口服)后出现胃纳差,恶心,呕吐,胃脘痛,脐周痛,疼痛多在空腹时发生,痛势较剧烈,伴轻微腹胀等,无法耐受继续抗生素治疗。无暧腐吞酸,无头晕,无胸闷,无腹泻。面色略青。脉弦。舌淡红,苔薄白。平素体健,无特殊饮食嗜好。

辨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方药:四逆散为主加减

柴胡9g 枳壳15g 白芍30g 炙甘草9g

陈皮9g 半夏15g 生姜4片 大枣20g

延胡索24g 5剂

并嘱精神放松,清淡饮食。

6天后复诊诉:服2剂症状随即明显好转,再服剩下3剂原有症状基本消失。

药方虽简,其效不凡,对初涉临床的我鼓励甚大。

 

219.【方名】:化痰汤(自拟方)

【组成】:野荞麦根30g 炒黄芩15g 老观草15g 佛耳草15g 皂荚刺9g 米仁15g 炒米仁15g 浮海石15g 蛤壳12g 桑白皮12g 浙贝15g 天竺黄12g 地肤子12g 桔梗12g 枇杷叶12g 苏梗12g 苏木12g

【煎服法】:水煎,早晚各服一次,最好饭后服用。

【适应症】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咯痰,痰多或不易咳出,咽痒,胸闷气急动则加剧,舌红苔白或厚

【功效】清肺化痰,祛风止咳,宽胸理气

【心得】此方为我的导师的常用方,疗效颇好!

 

 220.[方名]胃瘤平

[组成]黄芪30 白术20 茯苓30 西洋参15 云芝15 枸杞60 香菇20 生姜5片

[功效] 健脾益气

[适应症] 中晚期胃癌术后

[煎服法] 水煎服

[用法心得]该方是一位病人提供的,据说是广西某县一位瑶医的经验方,他四年前胃癌术后一直服该方,每年服1~2月,服用该方后,自己感觉到胃口精神好转.我看到该方后,觉得该方用药平平,但最近发现全国名老中医邱佳信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了他治疗胃癌的辨证心得,胃癌虽为虚实夹杂,但脾胃气虚贯穿整个过程,正如内径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想该方应该有它的理论依据,最近也发现目前用健脾益气化痰的方法用于肿瘤转移的研究,因为肿瘤转移是肿瘤术后的主要死因,中医也有痰毒流注,息而成积的说话,该方有没有这种作用,本人没有做过具体的观察,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我也希望大家提供一些临床上确实有效的方剂,供大家参考,这确实是中医发展的需要.

以上方剂方名,功效等都是本人自拟.该方药物用量偏大,可能考虑胃病后,吸收功能较差.本方药物偏躁,但加入了西洋参滋阴增液的药物,应该是补而不躁.

 

221.[方名]芩艾汤

[组成]艾叶12 黄芩12 苍耳叶12 乌药12

 

[适应症]慢性溃疡经久不愈

[煎服法]煎成500ML 冷却 后淋洗

[用法心得]遇到过一个小腿慢性溃疡,3次 7剂/次,现在基本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