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初啼全文阅读:打太极拳膝盖疼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7:50
( 春节前因为没有时间练拳,节后的一天早上打了两遍一路,当时没有感觉怎么样,可是从那天起,两个膝盖开始疼了起来,我以为是因为没有活动好就打拳,又打的低架,腿运动量大了呢,想想练上几天就好了。可是三天过后,右腿膝盖不疼了,左腿膝盖却一直疼了十几天,有时候上班时上楼都疼得不敢用力走。我就仔细思索并在网上搜集了这些贴子,现在膝盖已经好了。真是感谢各位拳友,现在我把它们整理出来,以供其它拳友学习和交流。)
                                        打太极拳膝盖疼的原因?
 
        第 一篇:练太极拳膝盖疼?首先你要检查你练的架子是不是有错误,比如做弓步马步的时候膝盖超过了脚尖,这样是错误的。因为做弓步马步的时候身体重量都在支撑腿上,如果膝盖过了脚尖,整个身体的重量便会集中到膝盖上,本来不曾锻炼膝盖的力量,况且本身膝盖就脆弱,自然会由于不适应而疼的。其次注意劳逸结合,还有一种会导致膝盖疼的原因就是运动量大了,初期练太极拳要求力量,但是一定要在正确的方法下练习。


      第二篇:练习太极拳时膝关节疼痛原因的分析与预防 (转)

        进入21世纪,太极拳被人们称为健身锻炼的最佳方式,演练的人日益增多。但有些锻炼者由于不得要领,会常常出现膝关节疼痛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增强锻炼者的乐趣,反而使锻炼着对太极拳的功能产生了许多困惑。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现象,笔者在长期的太极拳锻炼中,有不少体会和感悟,愿在这里就大家比较关心的膝关节疼痛问题和大家作一交流,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太极拳锻炼中,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打拳时膝关节过于前跪,有人甚在练拳中膝盖 向前超过脚尖。这样,必然会导致重心落于膝上,使膝关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关节处的肌肉组织、软骨得不到放松,久之气血不通,故而出现疼痛现象。
  第二,在行拳过程中,膝关节晃动过多,与胯关节和腿部的运动难以保持一致,导致膝关节处的髌骨与其下面的软骨互相摩擦,久之,骨间隙磨损变薄,因此患上膝痛病。
  第三,初学者,因拳势不熟,行拳时忽上忽下,立根不稳。加之单腿功夫欠佳,不可避免地在行拳过程中出现重心失稳或失中,以致出现膝关节打颤和晃动的现象。由于膝关节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因此发生酸痛。
  怎么才能预防膝关节疼痛呢?笔者的体会是,要在练拳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初学时下势不要过低。拳架过低,加之初学者功夫不高,腿脚在频繁的收放过程中关节肌肉局部始终紧张僵硬受损而疼痛。以此,在收脚与出步时就要求保持连绵不断的缠丝劲,内劲始终贯穿于膝关节,无局部受阻,方能避免膝关节疼痛。
  第二,在行拳过程中,要求泛后裆,转后胯,以胯带腿,以腿带膝,运动由根而稍。只有泛裆,才使得中节空灵。膝关节是腿的中节,泛裆之后,膝上之气提于胯尖,使膝空灵,让膝关节处于放松状态,这样,才能有运动自如的感觉。膝关节气血畅通,疼痛不治自愈。
  第三、行拳过程中,身体要适当后座,使重心后移,使之集中到脚后跟上。如此,膝关节才不会受到体重的强烈压迫。唯有重心后移,才能使浊气沿小腿肚下行,形成阴生之劲。同时膝关节也能放松,清气沿腿前侧经膝上行,形成阳长之劲。这样阴生阳长劲的形成方能符合太极之理。合理者合情,通达者柔顺,柔顺者太极矣。太极生成,百病皆隐。
  总之,功夫的深浅来源于不断的刻苦锻炼和正确的锻炼方法,只有方法正确了,才能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讲,若能理解以上几点,并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将能有效地避免膝关节疼痛,帮你解除困惑,带来欢乐。


第三篇:许多练武术的人都有膝关节损伤,怎么办?(本人觉得这一篇讲的非常不错)
 

作者:邵义会 文章来源:中国陈氏
  太极拳是人们比较喜爱的健身项目。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他们选择的健身项目中,太极拳占了很大的比例。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几百年来她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是由于她那独特的养生健身价值;鲜明的技击护身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使广大人民群众获益匪浅,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的重视.。关于太极拳的技击护身价值,国内不少书刊多有介绍,我这里暂且不论,本文仅就练太极拳如何保护好膝关节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根据本人多年观察和练习太极拳的体会,我觉得要想练好太极拳,保护好膝关节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关系练拳者身体健康和延长运动寿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经过先人上百年的研究、传习发展到今天,她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强身健体方法和医疗体育手段,很适合中老年人练习,尤其对体质虚弱及有慢性病的中老年患者的康复更为适宜。?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精神专一,在身体全面放松的前提下,以腰为枢纽,带动四肢的运动,去完成拳路中各种复杂的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完成,不仅要通过肌肉去完成,而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全身各关节韧带的牢固性及关节韧带的灵活性等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练。由于太极拳运动的特殊性,练习者要达到太极拳所要求的那种:“柔中寓刚、刚中有柔、似柔非柔、似刚非刚”的境地,实非短时间所能得的。因此,对练习者来说,太极拳是一种不能急于求成的功夫,尤其初练者来说,一定要在明师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的练功方法,循序渐进地练习,如果急于求成,盲目加大运动量或不按科学方法去练,那么很容易造成身体的伤害,特别是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据本人观察,过去有一些老拳师练了一辈子拳,晚年落得腿蹲不下,抬也抬不起来,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可也确有一些太极拳师一生练拳,直到晚年雄风不减,本人1996年秋天在塘沽海员俱乐部,亲眼目睹了邓杰、冯志强、马虹三位当代太极拳大师的精彩表演。当时三位大师分别表演了传统陈氏老架太极拳一路和二路。虽然那时他们都已是七十岁以上高龄(邓杰先生81岁)的老人,可是当他们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地表演后,依然是气不长出,面不改色,表现出他们深厚的武功底蕴。特别是老虹老师的二起脚、旋风脚、双摆莲以及震脚跌叉等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更是赢得了大家的一阵阵热烈掌声。为什么这些大师们一生练拳,晚年能仍然保持良好的功夫状态呢?那次看完大师们的表演后,我很长时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在自己练拳教拳过程中逐渐体悟到,要想练出高质量的拳和保持较长久的运动寿命,那么时刻注意保护好膝关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就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护好膝关节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看膝关节的作用
  1.练习太极拳时,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位的静力性支撑,此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股四头肌和髌骨来维持。???
  2.打一套传统的太极拳,少则用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在此期间两腿承重力总是相互转换的,全身重量一般要由一支腿负担,同时在重力转换时膝关节的活动量最大。膝关节要随着两腿的运动方向而不停地运转。
  3.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柔中寓刚、刚中有柔、似柔非柔、似刚非刚。表面看来不用力,实则每招每式都蕴劲于内,而每一式劲的实施,都要通过下盘从脚到腿及腰及臂、手的动作。而来至下盘的劲力,膝关节在动作过程中所表现的顺缠、逆缠、扣膝、挺膝等动作,无疑都在时刻加大膝关节的承受力。
  4.太极拳流派很多,各派太极拳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传统陈氏太极拳保留了很多震脚发力、窜蹦跳跃动作,这些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膝关节韧带和肌腱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二、练太极拳膝部损伤的特点
  1.从人体解剖学看,组成膝关节的骨骼主要有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还有股四头肌腱、髌韧带、后十字韧带、半月板、前十字韧带和关节软骨等。通过解剖分析,我们了解到膝关节全靠韧带、肌髋与关节软骨来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当我们处于练拳状态时,由于膝关节的活动量加大,极易造成膝关节的急慢性损伤。
  2.膝关节是全身最大而复杂的关节,主要的功能是负重行走,能在屈140度,伸10度的范围内作屈伸运动,在太极拳运动中弓、马、虚、仆、歇各种步型,二起脚、旋风脚、玉女穿梭等各种跳跃动作,以及最简单的蹬踢动作都可以仁膝关节受到很大的杠杆应力或冲击力,因此膝部损伤的机会很多。
  3.长时间过量单一的练习或不规范不科学的练习,很容易导致髌骨软骨病的发生,得了这种病,练拳者会发现自己膝痛、膝软无力。起初练拳时并无明显症状,即使出现酸痛,稍稍放高练拳架式,酸痛就会消失,以后逐渐加重,练拳时痛,甚至上下楼梯、上下汽车也痛,休息后减轻,但恢复大运动量时,症状重复出现并加重。
三、练太极拳预防膝关节损伤的要点
1.加强膝关节能力的锻练
  加强膝关节能力的锻练,首要是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练。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目前预防髌骨软骨病的有效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站桩法,主要有马步桩(浑元桩)具体的要求和作法是:站桩者双脚分开同肩宽,足尖与膝朝前,下蹲时膝关节保持在130度左右作高位半蹲(练功经过一段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蹲位可适当下调,但不要过低)。两手从两侧提于胸前,手指相对,手心向里,中间距离30厘米,两手心与胸间距离一尺左右,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腹,头正颈直要放松,两肩松沉,肘下坠,重心后坐,松胯塌腰,足趾与后脚跟微抓地,涌泉穴要虚空,两眼平视前方。每次站桩时间因人百异,可以从每次5分钟逐步增加到20分钟,每天练1—2次,练完后要缓缓伸膝,不要用力过猛。此功主要是使练功者达到活力、换劲增加腿膝部关节力量。
  另外,有条件的年青人也可以做做蹲杠柃等负重运动提高腿部力量。
2.练太极拳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掌握运动量
  一套太极拳打下来,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许多动作,如:马步、弓步、虚步使膝关节处于半蹲位状态,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讲,这样成套的练法,肯定是膝部负荷过重,膝部极易受损。我认为初习者最好是先练单式,然后是单式组合即分段练习,难度大的式子更要加倍单独练习。太极拳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似乎依循这样一个规律,越是复杂的越是要“删繁就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从简单最原始阶段起步的。出浅人深,好比作画,要一笔笔地往画纸上画,逐渐使画面丰富,鲜活起来。练太极拳也应如此,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动作熟练了,腿部力量增强了,可以逐渐把练过的式子串起来练,这样练的好处是减少因技术动作不熟悉、不合理和腿部力量不强而造成的膝关节损伤。
  另外,对一些常年坚持练太极拳的人来说每天的运动量也要有合理的安排,不要高兴了就多练几遍,不高兴就少练几遍,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锻练计划,太极拳练的是功夫,着急不行,盲目瞎练更不行,练功要讲科学,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只有练习方法对头了,才会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练太极拳要练法科学动作规范
  目前,练太极拳的人虽然很多,但由于学拳渠道不同,各人悟性和重视程度不同,练拳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练拳的首要目的应当是强身健体,要作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高级健身术,看似简单,其实练起采并不容易,要想练出功夫,那更是很难的事。
  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讲规矩。初学者一定要找一位明师引路,初学一定要按规矩练,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合乎拳理要求,不要随意比划,要知道现在流行于世的各流派传统太极拳,是经过先人上百年的研习传承,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我们今人的研究成果还远不如先人,先人的成果我们还不能随意改变。练拳必须按要领去练,否则就会出偏差。练太极拳特别强调走腰劲,拳论日:“刻刻留意在腰隙”,“主宰于腰”。杨式太极拳传人杨振摹先生讲得更具体,他说:“练杨式木极拳,必须以练腰为主。练拳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练拳如何作到腰带动手脚呢?他以“单鞭”式为例说,打完.“揽雀尾”的按式动作后,身先向后坐,重心移到左脚,手不上下动,随身后移,右脚尖离地翘起,然后腰带着手和右脚一齐向左转动,这是腰脚手一齐转。右脚尖只起上抬的作用,不起转的作用。转身时,不应该转动实腿的脚尖,否则便是硬拧实腿,硬拧时间长了会损害膝关节,不能做到腰带手脚转,同时在虚实上也分不清。
  当代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讲:“要把腰不动,手不发的要领,体现在拳式大小动作之中,不论大小动作,都要从腰部起动”。太极拳大师们为什么都特别强调练拳用腰劲呢?我想一是为了练出周身一体的整劲,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利用腰跨的灵活转动减少膝踝关节的损伤。太极拳运动要求每一动都要以腰为主宰,带动四肢朝着一个方向动作,向一个方向使劲,腰胯四肢不能各走各的劲,具体地说一般膝关节转动时要和脚尖朝着一个方向。如:马虹先生传陈氏老架太极拳(83式)上步七星一式,动作一:身向左转约15度,先略沉,再螺旋上升,重心由右后移左脚。左腿顺缠外转,以脚跟为轴向左转约90,度左右着地,膝里扣,脚掌踏实。右腿逆缠里转(当左脚踏实后)提起随身转向左脚前上步,虚步脚尖点地。这里马虹老师主要强调了两点,一是右脚上步前,左腿要顺缠外转,左脚要外摆,马虹老师说这叫先开门后上步。二是后脚向前上步时,左脚要踏实重心前移,后脚随身进步。如果左腿不顺缠,左脚不外摆你就硬上步,硬上步就会强扭左膝,更容易使膝关节损伤。传统太极拳对膝部动作要求非常严格,如马步、弓蹬步(弓腿的膝)都不能超过同腿的脚尖,如超过了脚尖就会形成跪膝,而跪膝会使你的膝关节气血阻滞导致筋骨受损。跪膝也会失去身体平衡。其它如摆脚和扣脚都要随身体整体动作而动,不要单独行动,强扭膝踝,造成膝关节损伤。传统太极拳技术动作要求非常细腻,如陈氏太极拳强调身体以腰为核心的整体螺旋带动四肢的顺逆缠丝。具体地说就是打起拳来外形要旋腕转臂,旋腰转脊,旋踝转膝,以丹田内转(腰转)为核心,贯串整体二系列的螺旋运动。这种虚与实的不断转换对掌握身体平衡,劲力的蓄发,特别是下盘腿部着力的松与紧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练拳不明白腿部力量的虚实互换,动作做不到位,那么两腿膝关节就得不到休息,打拳时两腿总是处于紧绷状态,感觉打拳很累,这样长了你的膝关节肯定会劳损。我们常常听一些练太极拳的人讲,他的膝关节打完拳老是痛,有的甚至痛了半载一年也不好,有这种情况,我想除了要加强膝部的力量锻练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搞清打拳时两腿一定要随拳式做到虚实互换,虚实要分-明,转换要轻灵。打拳一定要做到认认真真,千万不要草率,打拳做到三到位,即:手到位,脚到位,眼到位(神到位)。
4.练拳前要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按照人体的生理功能,在进行正式练拳前,肌体要有—个“进人工作状态”的准备阶段,由此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的准备活动有其特殊性,通常是把准备活动和基本功训练揉和在一起。练习者在练套路前往往将压腿、踢腿腰部活动等作为练拳前的准备活动。一般顺序是先从上到下的做颈、肩、腕、腰、胯、膝、踝各关节的活动,然后压腿,各种踢腿。动作要求轻柔缓慢,踢腿要求先慢后快。武谚日:“练拳不遛腿,如同冒失鬼,练拳不活腰,到老必着伤”,说明练拳前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认为练太极拳不必用那么多时间做准备活动,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据我观察了解练太极者不注意练腰腿功夫,练拳质量不会很高,因为拳术本身是一种身体语言,腰腿功夫不到家,形体上就表达不了你的拳意,这样你打出的拳就会大打折扣。有些人不得要领盲目练功,到头是膝腰受伤,练拳半途而废。所以我劝初练太极拳者要把练腰腿功夫作为练拳的入门功夫,特别是年轻的同志更应重视,切莫浪费大好时光!
  马虹先生曾经说过:“为了保护和锻练膝关节,打拳之前必须认真顺逆旋揉膝盖,进行踢腿、压腿、靠腿、里合、外摆腿等预备活动。这种下肢和腰部的预备活动时间,一般要超过打拳时间”。???
5.选择好的适宜的练拳场地?
  太极拳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她保留了传统武术中的许多运动形式,如传统武术中弓、马、仆、虚、歇以及踢、蹬、合、摆、扫等各种步型腿法太极拳中都有。各流派太极拳.在技术上也有其不同特点,如陈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仍保留了以往的“震脚”、“发劲”以及窜蹦跳跃等动作特点。因此,练陈氏太极拳的人们必须注意选择在较平整的草地或泥土上进行练习,最好不在很硬的水泥地及石板地上练拳,以免发劲、震脚时传递外力造成膝部损伤,另外在不平整.的土地上练拳时其它流派的太极拳练习者也易造成膝部的损伤。
  总之,练太极拳如何保护好膝关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它直接影口向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运动寿命,保护好膝关节,使我们的拳艺与身心修练同时得到提高,这是我们广大练太极拳的朋友共同的心愿。我这里仅根据个人练拳体会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同道师友指正。 


第四篇:关节疼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很重要哟!) 
         寒冷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关节疼痛并不是由外伤引起的,寒冷(特别是持续受凉和巨大的温度反差)才是造成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形态美。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也不再身着厚厚的棉服,而是尽可能地减轻身上的负担,以适应现代审美观念及快速的生活节奏。但是在体验美感的同时,人们不得不付出关节损害的代价,因为寒冷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运动不当有些老年人喜欢登山,但如果没做好准备活动或运动量太大,也可造成关节疼痛。特别是身患关节滑膜炎或骨性关节炎的人,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在登山运动中,下山时,全身的重量完全加在一侧膝关节上,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正常站立时的数倍。人们上下楼梯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不良走路习惯例如经常穿着不合脚的鞋或穿着拖鞋、高跟鞋长距离行走,会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非正常的受力状态,造成膝关节慢性损伤,引起疼痛。
  盲目按摩有些人关节疼痛时盲目地进行按摩,由于按摩方法不正确或用力太大,反而导致关节损伤和疼痛加重。
如何保护膝关节
  首先要注意保暖防寒,不运动过量。当长距离行走时,一定要选择较为合脚的鞋子。发生关节疼痛时,不随意用力按摩。
发生了关节疼痛怎么办
  我们首先应尽可能地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或将关节靠近取暖器。第二,要在一段时间里适当减少关节的活动,即减少走路、跑步和登山、爬楼,尽可能地让关节得到休息,以利于关节的修复。第三,在注意防止皮肤过敏的前提下,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消炎药或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膏药、药膏等。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使膝关节疼痛好转,则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因为除上述膝关节慢性损伤外,膝关节疼痛还可由膝关节滑膜炎、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感染及肿瘤等疾病造成,这些膝关节疾病单靠保健是无法自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