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by priest 无弹窗:生不逢时的干才—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15:46


    中华民族推翻帝制,首任总理是唐绍仪。考查他的一生,用旧官僚、政客等来形容他显然不够,因为他在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当过官,有的历史学家甚至直指他为“风派”,这更是误读他了。不夸张地说,唐绍仪是中西文明交汇后,中国诞生的第一代政治家,他有着中国人至今难以达到的现代精神。

    1862年,唐绍仪生于广东珠海,自小随做生意的父亲在上海生活。1874年,12岁的唐绍仪因族叔唐廷枢(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保荐,通过中国首位留学生、同乡容闳的亲自选拔,被派到美国留学7年,从中学一直升入哥伦比亚大学。这不仅令他掌握了流利的英文,而且还熟练掌握了将政治作为走秀的美式政坛风格。

    回国后不久,唐绍仪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结识了比自己大3岁的袁世凯。袁世凯粗鄙少文,对中外皆通的唐绍仪十分看重,唐绍仪也向袁介绍一些政经读物,如《孟德斯鸠法意》、《欧洲新政史》等,并向袁介绍他在美国的见闻,使其大开眼界。两人因此建立起友谊。

甲午战争打响前,有情报显示日本人想刺杀袁世凯,为帮袁撤离,唐绍仪亲自带着两支枪、两把刀、两匹马,连夜护送袁到英国军舰上。之后,唐绍仪就被委任为中国驻朝鲜总领事。到1898年唐绍仪因父丧返回时,他的外交才能已经众所周知。当袁出任山东巡抚时,唐绍仪又协助他处理最为棘手的外交事务,为袁在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之祸时渡过难关立下汗马功劳。

    1903年,英国入侵西藏。清政府要求谈判,唐绍仪成为最佳人选。在谈判过程中,他以流畅的英语评点各国宪法大纲,英方代表费利夏起初并不在意,继而睁大双眼,转而正襟危坐,他没有料到清廷居然有这么精明的外交家。最终,在英方承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的前提下,中英签订了《中英新订藏印条约》。此后,唐绍仪参与主持了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在积贫积弱的清末,他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政府和国家争取利益。不用说,唐绍仪是一个干才,只是生不逢时。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派出唐绍仪为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赴上海与南方民军总代表伍廷芳谈判议和。孙中山归国抵沪,很快跟唐绍仪见面。自此,唐绍仪的思想有了新变化,对孙主张的西方议会制表示赞成,并规劝袁世凯:“共和已成定局,乃人心所向,唯一之法,立与孙中山周旋。”

    可以说,正是南北和谈,使唐绍仪的人生有了一次跃进。他的独立倾向,使停战、优待退位清室等几件关键事项迅速达成协议。1912年3月,唐绍仪出任民国首任内阁总理。他认为“孙中山的思想、袁世凯的实力”是中国统一的发展基础,他的内阁因此成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他自己也加入了同盟会。

    但他显然走得太快了,因此遭到了袁世凯的反击。袁世凯多次暗示他“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没有听进去。1912年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外的任命。唐绍仪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宣布辞职。袁世凯还假惺惺地说:“才任职4个月,怎么就辞了呢!”唐绍仪回答:“也不算短了。”两人的缘分到此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