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门票印刷:俄媒:奥巴马是生不逢时的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4:37

 

      奥巴马将迎来自己50岁的生日,他曾被寄予厚望,可现在支持率急跌,人民对他的政策极度绝望。他很可能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装入史册。

俄罗斯《星火》周刊发表文章,题为:《生不逢时的英雄》副题:奥巴马是新美国的象征,但美国并不急于改变(作者《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


       2008年奥巴马脱颖而出,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可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却语出惊人,「我不希望他获胜,因为他或许会被谋杀」。


       三年之后,第44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迎来50岁生日,他活着,且毫发未损。但那位90岁高龄的女作家的预言还是部分成真了。不满情绪正在全国蔓延,其中包括难以掩盖的对奥巴马的个人仇恨。百姓和精英的极端化情绪日趋突出,表现为两党的对峙。美国人自建国以来就引以为傲的那台能够促成妥协的政治机器失控了。


 

提高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引起的冲突暴露出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思想鸿沟,也反映出社会对急剧变化和越来越难以理解的现实极度失望并出现分裂。正如一位美国名人所说,「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没有枪声的内战」。

这对于奥巴马来说是一个可悲的结果,未能成为新克林顿。2008年秋,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获胜,支持者的激情和对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期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现在看来,从更现实的角度看,这位白宫主人并不像想像的那么成功。

奥巴马总统是个十分奇怪的政治家。2008年他受到关注并引起轰动的主要特质都受到了质疑。他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美国黑奴与白人的后裔,他是非洲黑人父亲和美国白人母亲的儿子,父亲早就抛弃了家庭,他是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的。从奥巴马受到的教育以及他的世界观来看,他是个典型的受过精英教育的知识分子,早已远离大众,骨子里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具有左翼倾向。他崇尚平等,但对于普通选民来说没有足够的说服力,选民喜欢奥巴马的言辞,但不将他看成自己人。

奥巴马总统没能赶上好时候,他无法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政治才干取得十分体面的结果,成为一个新的克林顿。克林顿是个矛盾的人,但他旗帜鲜明,让许多人回想起经济繁荣和冷战胜利后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政治安全感。但奥巴马执政的时期是全面动荡不安的时期,潜规则和公认的准则受到冲击,各种机制瘫痪,因此人们对未来愈加恐慌。这个时代需要果断和自信的领袖,能够引领国家乘风破浪。奥巴马恰恰无法成为这样的领袖。

奥巴马接手的是自1969年尼克松执政以来最沉重的烂摊子。两场无望的战争,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世界威望不断下降。主要的问题是─切都毫无章法。两极对峙结束之后没有形成稳固的世界秩序,美国的主导地位并未建立起来。奥巴马遇到的困难不仅反映出他的个人素质如何,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反映出世界的战略格局已经改变,美国不得不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奥巴马试图揭开他的前4位前任系下的死结。这个死结始于里根,他使美国人感到乐观,完成了新自由主义革命,确定了美国几十年的发展轨道,但也为美国的我行我素奠定了基础,这个死结终于小布什,他使国家陷入了衰退,80%的美国人认为国家已误入歧途。

 

努力扩大政治基础

      乐观的人认为,忧心忡忡的美国社会需要的正是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位不会让人联想到臭名昭着的华盛顿政客们的崭新人物,也为能够选举黑人当总统而感到自豪。奥巴马的政治生涯象征着美国最珍视的传统,在美国,公民社会的建立早于国家的诞生,对于政府来说是最基本的东西。

       早在1831年,研究美国问题的法国人托克维尔就发现了这个自愿联合的「合众国」在各方面都与当时的欧洲完全不同。奥巴马总统之路的起点是芝加哥社区的工作。这是美国特色,是一份团结居民的工作,居民们需要共同努力去完成某项义务,同时他们又是分散且没有共同目标的个体。

       自我组织是美国社会的基本内容。组织者的职责不是迫使人群去做什么,也无需领导他们。他应当使人们:第一,认识到面临的问题;第二,承认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第三,自我组织起来。组织的必要条件是共性,即考虑到所有人的意见。上世纪30年代芝加哥的工会运动思想家阿林斯基写道,组织者的任务是将人群的潜在冲突转变成一致对外的行动,以谋求共同目标。

      「社区组织者」的工作经历为奥巴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针,即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活动的政治基础,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针作为实现改革的手段。他邀请曾激烈反对他的希拉里任国务卿的做法则是这一方式的鲜明体现。奥巴马宣布他将寻找与共和党的共同目标,尽管该党的部分人士几乎将他视为异教徒。他的对外政策也是如此,避免过多的对峙和提出备方都希望解决的问题。

记者约克研究了奥巴马在芝加哥的工作经历。他写道:「奥巴马能够不按常理去考虑如何组织人们,而不是考虑为什么要组织他们。大家能够很好地理解他。许多人说,他鼓励他们改变生活。他们成为与他志同道合的伙伴,愿意相信他,支持他的事业。」

 

国际舞台不断受挫

奥巴马严谨的理念在国际舞台上无法落实。他在2009年的一连串纲领性讲话(在伊斯坦布尔、开罗、布拉格、莫斯科等等)本应为和平、稳定和团结创造条件,但好像并没有效果。「社区组织」的策略帮助他改善了芝加哥黑人社区的住房条件,但在国际政治中这一套并不适用,国际政治的实质是国家利益的竞争和冲突。

奥巴马的调解和协商努力是十分真诚的,但在国际秩序分崩离析的情况下,他的努力不断受挫,往往会适得其反。白宫的一名官员在谈到阿富汗问题时抱怨说,与最高统帅一起很难制定一个取得战争胜利的战略,因为他实际上根本不愿意打仗。2009年12月他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上说:「在美国,有两种人一直在辩论,一种人自称是现实主义者,另一种人自称是理想主义者,辩论反映出必须要在狭隘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或没完没了地培植自己的价值观之间做出选择。我反对这种选择。」不想做出自己的选择,他的方针模糊不清,这导致奥巴马不仅不能完成两场遗留给他的战争,而且还违反其意愿又陷入了第三场战争──毫无意义且十分奇怪的利比亚战争。

奥巴马在国内试图让盟友和对手协商一致,导致双方的极端化。正是在种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上茶党运动生成并得到发展,它对2010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生成了影响,对议员行为的影响非常大。

生不逢时难有作为
奥巴马很有可能作为一个没能实现期待的人物装入史册。他很敏感,相当能干,明白世界必然会变,美国不能再像过去样。他很有才能,很可能去争取连任。

他的问题主要是生不逢时。全民对关键问题认识一致才是胜利的保证。如今协商已经不可能。旧的世界政治和社会经济格局已经开始瓦解。在这个阶段,所有矛盾急剧尖锐化,传统的手段已不再起作用,只会引发更大的恐惧、侵略性和执迷不悟,许多人固执地坚持正在消失的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如不发生比2008-2009年更大更全面的危机,或许也还勉强能挺过去,然后再在新的基础上开始重建。届时,美国需要一位类似奥巴马的领导者,更强有力,更明确,且更坚定不移。

奥巴马在50岁前夕说:「我将继续战斗,因为与整个国家所认为的我国应处的位置相比,华盛顿远远地落后了。」他错了。无论华盛顿还是整个国家都不知道美国应处于什么位置。因此他的战斗将如同堂·吉诃德与磨坊风车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