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第十一章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6:1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
1.健康的含义
健康指的是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一般指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2.健康包括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
3.心理健康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它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作出的一种调节功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标准
我国教育者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根据研究者不同观点.归纳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理解与把握此标准应考虑的问题
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焦虑症
1.含义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2.症状表现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 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3.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4.焦虑品质
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做焦虑品质。
5.矫正办法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
(二)抑郁症
1.含义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症状表现
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3.产生原因
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4.矫正方法
首先要注意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以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三)强迫症
1.含义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原因
(1)有人认为,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
(2)强迫症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有关,有些强迫症患者人格上有这样一些特征: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过分谨慎,注意琐事。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观念。
(3)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面的情感也是强迫症产生的一个原因。
3.矫正方法
(1)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
(2)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四)恐怖症
1.含义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
2.中学生社交恐怖症症状表现
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19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3.原因
精神分析源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即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物之上,从而避免了对焦虑来源的忧虑。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怖是学习得来的,或者由直接经验中学习得来或者由观察学习得来或者由信号学习得来。认知派心理学家则认为恐怖症源于个人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险作了不现实的评估。
4.矫正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想帮助学生克服学校恐怖症.父母要有坚持性和耐心,要坚决而友善地要求孩子回到学校,习惯学校生活。另外,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校氛围。适当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克服学校恐怖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1.含义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l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做人格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
2.类型与症状表现
人格障碍有许多类型,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有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和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
3.原因
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到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一直受到保护、从未受到挫折,因而没有能力体验与同情他人的痛苦;父母提供的不正确行为范例等都是影响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
4.矫正方法
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原理。为有人格障碍的人提供良好行为的范例,奖励他们对良好行为的模仿,促使他们将社会规范与外部价值纳入到自我结构中,对于矫正他们的反社会行为有一定作用。
(六)性偏差
1.含义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一般不属性心理障碍。
2.纠正方法
对不适应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干预。对于过度手淫则要采取转移注意、转向于参加文体活动的方法予以纠正。
(七)进食障碍
1.进食障碍的类型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
2.神经性厌食的含义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凡是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25%者,即被视做厌食症的症状。神经性厌食症多发生于女性。
3.神经性厌食的症状
对食物极端厌恶、甚至恐惧,四肢无力,女生则有的出现闭经。由于家庭不断施予压力,当事人有可能变得脾气暴躁。
4.神经性厌食的原因
神经性厌食的形成,可能与青少年担心发胖而极度限制饮食的错误做法以及父母过分关注孩子体型或姿态的态度有关。
5.神经性厌食的矫正方法
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八)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考试/大/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夜惊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能暂时失调有关。梦魇与学生日间情绪压力有关。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心理辅导
主要传递预防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及技术。
(二)心理咨询
传递治疗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及技术。
(三)心理治疗
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及技术,以消除心理患者的各种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