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京:吴氏养殖场生态循环建设及效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05:31

德清县乾元吴氏养殖场位于德清县乾元镇建星村,三面环水,具备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自然条件。整个场区包括鸭场32亩、藕池15亩、鱼塘132亩和枇杷园60亩,建有鸭舍7500平方米、管理用房(生活用房、兽医室)300平方米,饲料、蛋品仓库300平方米、粪便处理池1个、消毒室30平方米、蛋鸭水池3000平方米、蛋鸭运动场8000平方米、围墙1000平方米及道路硬化,建设和小区绿化,防疫设施和供水系统等,目前年存栏优质种鸭1.2万羽以上。

一、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建设内容

1.推行清洁生产,全程防控污染。首先是优化选址、布局与设计,该场在进行选址、布局时,就引入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同时,按照水体循环、立体养殖和农牧结合的要求进行规划施工,既保证家禽养殖生产的需要,又确保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其次是采用了科学的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技术,一方面保证种鸭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促进其健康生长,另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加强场区的合理绿化还可进一步改善鸭棚内和场区的空气质量,有效防治空气污染。再次是采取了先进的粪污清理和污水循环利用工艺,该场把鸭棚内的粪便及时进行清理,堆放至粪便处理池内,并在两个水池中间围出一片水生作物种养区,利用水生作物对池水进行初步的净化,同时通过管道设施,将池水从一端导出进行过滤后再导入到另一端,并适当的引入部分外塘水,不仅将水资源进行了循环利用,而且使池中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减少了池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沉积,增强了鸭群的疫病抵抗力。

2. 推广立体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该场在鸭场外建有15亩藕池和132亩鱼塘,蛋鸭水池中的污水定期排入藕池中,利用藕池中的水生植物将排泄物等进行初步降解,再排入鱼塘,由于鸭吃掉了部分水体中鱼的天敌,提高了鱼种成活率,而且通过鸭在水面游动和对底泥的搅动增加了这些水中的溶氧并加速了有机质矿化速度,有利于鱼的生长,鸭粪中的养分可直接被鱼摄食利用或作肥料繁殖浮游生物,鱼塘中饲养品种主要为鲢鱼、鳙鱼、鲫鱼、草鱼和河蚌。同时该场将通过藕池、鱼塘降解的外塘水再导回到蛋鸭水池,鸭能通过捕食水中的昆虫、蚴蚌、蝌蚪等得到育肥,清洁了水体也降低了鸭病发生率。鱼——鸭立体养殖将使鱼和鸭彼此受益,一般每养1只肉鸭,鱼塘能产0.5-0.75公斤鱼,每亩鱼塘可消纳60只成年蛋鸭的排污量。

3.推广农牧结合,种养业协调发展。该场将清理出的鸭排泄物堆放至粪便处理池内,通过堆积发酵,杀死排泄物中的病源微生物后,用于周围60亩枇杷园的施肥,使种植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肥、农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每亩一年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收约500元。同时经过藕池初步处理的蛋鸭池水中,也含有较高的肥量,可用于枇杷园的灌溉。总之,整个场区将通过利用农牧结合技术,以“鸭—果”和“鸭—鱼”的生物链作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效节约养殖场的资源、能源消耗,促进废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4.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生态养殖长效运作。该场从环境保护目标出发,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出发,按照规范标准,建立养殖场的环境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专人负责制,对鸭棚内粪污清理、池水循环利用等处理设施及处理后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整个循环经济点有效地运作,真正建立并完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二、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建设的取得成效

吴氏养殖场推行生态养殖、实现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后, 1.2万羽种鸭的产蛋率达到95%,按照每羽年产值100元计算,全场年产值达120万元,利润40万元,同时由于环境改善和疫病防控等使得产蛋率提高,增加经济收入5万元;132亩鱼塘年出产鲜鱼5万斤,产值15万元,利润6万元,饲养的河蚌出产珍珠年产值20万元,利润12万元,同时通过鸭——鱼(蚌)立体养殖节约饲料、化肥8万元;60亩枇杷园目前还未开采,预计开采后每亩收益可达3000元,产值18万元,利用有机肥和处理后鸭池水进行施肥、灌溉节约化肥使用2万元。2007整个场区总产值达155万元,实现利润58万元,同时通过采取各种循环经济创新措施共增收15万元。

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建设的启示

1.要树立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的理念。要求畜禽养殖场在设计、规划、施工时,按照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基本规律和当地实际情况,将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等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从而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2.要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立体养殖、农牧结合模式。该场位于德清县乾元镇,属于江南水网地带,因而具备了发展“鸭—鱼(蚌)”立体养殖的自然条件,同时该场还有60亩枇杷园可用于发展“鸭—果”农牧结合生产模式,从而使1.2万羽种鸭产生的排泄物和污水都可被养殖园区内的鱼、果消纳,真正实现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