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驴蹄子是什么意思:向前是唯一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2:10

向前是唯一的选择

——参加江苏省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专家团队研修班学习的思考

张  仕  进 

 

    有幸参加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中小学教师省级国内培训项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专家团队研修”,聆听了刘坚、郭元祥、顾建军、张建平、谭项良、万伟博士等教授专家的理论报告,聆听了唐小俊、樊汝来、徐玲玲、刘建明等老师指导策略的讲座,还有美国Dr steve Macho教授带来异域教育视野。专家学者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十年来的背景,从专业的高度、国际的视野、丰富的理论、特色的实践等多方面,为我们全体学员提供了一场学习的盛宴,真是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学员们在十天的培训中,还进行了实践考察、成果展示等活动,无论是理论素养的提升,还是指导能力的提高,对每个学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是一次收获的机会。

    一、看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曾说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同所有学科课程的价值是等同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授刘坚说,要看高这门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建军说,没有技术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马斌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前途一片光明。

    领导专家们在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的很重要。我从多年指导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等多方面没有哪一个学科能与之相比,课程凸显出育人价值,真正落实“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战略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及常态实施的学校会和学生一起与课程同成长。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高涨的热情、强烈的兴趣,主动的探究,是哪一门学科课程学习中都没有出现的学习状态,以至于有学科老师来占课时,学生都不让的现象;他们的多种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问题意识得到了恢复,创造意识得到了强化。比如我们指导初二学生开展的“宿舍楼洗漱用水的二次利用”主题实践,学生能够想办法解决在洗漱水不够用的情况下缺水的难题,能够想办法解决自制水箱中存余洗漱水的水垢问题,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热心从事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他们会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与一般学科教师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他们需要重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他们需要钻研课程理论,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需要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需要不断提炼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这些对于一个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指导能力也会在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如果一个教师真正为课程实施而乐此不疲,如果对课程从热心到热爱,就会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行,你就会和学生一起与课程同成长。几年来我校几位年轻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成长很快,在市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常态化后,学校的教育教学会打开新的局面。我校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生理财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重点子课题“利用地方资源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探索研究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策略,开启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课程实施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市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0年我校承办了兴化市综合实践活动年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今年5月任明广校长在全省教育科研协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我校也在2010年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

    刘坚主任说,课程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学生成长的诉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十年、二十年后,会对学科课程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学科课程都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样的学习方式,学生都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那样自主学习、探究、创新,中国的教育才会有希望。

    我们期待,中国教育的明天。

    二、别看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十年来,从不少地区、不少学校的实施来看,他们只能是“瞎灯摸火”、“摸着石子过河”,更多的做法就是由班主任随心所欲地带几个学生出去玩玩、看看、做做;或者是把传统的团队、主题班会等活动当作课程;或是把学科知识的延伸探究视为课程等等。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不少教师仍然处在新旧观念交替或交织状态,明显表现对新课程认识较模糊、课程理念树立出现摇摆、理论与行为脱节等问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只能是处在这样一个粗放式的、低层次的、误解式的层面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究竟难在哪里?就指导老师的角度来讲,首先要重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与价值。

    ㈠  树立实践的课程观,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从课程的接受者、依附者、消费者、与执行者的角色走向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生成者、研究者与实践者角色,实现教学与课程的融合、教师与课程的整合,真正走进课程并与课程同生。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但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具有广域性、动态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如何将丰富的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地方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这是作为指导老师首先要提高的重要能力。我们在近年来的课程实施中,开发了“初中生理财”课程资源,开发了安丰当地以“红膏大闸蟹”为代表的特色资源,开发了“初中生志愿服务”课程资源,保障了课程的常态实施。只有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多样的课程资源时,或引导学生自主利用自己喜欢的课程资源时,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主动参与的活动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

    ㈡树立自主的学生观,提高活动过程的指导能力。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是“知识本位、专业狭窄”的产品,再加上教师平时工作较忙,自主学习的时间甚少,结果形成消耗多、吸收少的状态。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展上、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发展上都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陷入了困境。教师能力的低、弱、滞后等问题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最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管理者,绝对不能是保姆。在活动中,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沉下心,跟学生们一起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是指手划脚,而应视学生为朋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每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实施,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每个阶段中都必须经历多次的活动。要使活动有效开展,指导老师都必须具备各个阶段的指导策略,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上的、安全上等多方面问题,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由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权利下放,教师不能再有依赖思想,不能再将课本上规定的僵化的知识转嫁给学生,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实践经验、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设计活动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活动情境,以并多样化的活动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导。因此具备综合实施能力的教师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核心因素。

    ㈢树立发展的评价观,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

    目前,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评价方式僵化、零散,仍存在拼凑、合成现象。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依赖性也“保障”其老套观念长存,难以恰如其分地把握评价尺度,也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难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重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强调学生的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重在评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体验和能力。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充分肯定学生亲历亲为的实践体验,哪怕是失败的经历,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参加实践活动。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要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更不要用所谓的成人标准、科学标准,来评价要求学生的每一次主题实践活动,不要把学生和科学家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要培养“研究者”或“科学家”,而是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要真正让评价成为学生活动能力发展的“向导”,让那些评价中肯定和赞赏的东西,中肯的建议,成为学生所追求的。通过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自我肯定度,进一步激发学生活动的欲望,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研究兴趣的保持,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当然课程实施的难点还不仅仅是这些。

    但是,沈旎老师曾说过“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我们努力,为中国教育的明天。

    三、正确看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十个年头,可以说课程一路走来一路艰辛,虽然一路走来伴着歌声。

    多次和我市教研员刘安早主任到学校去送教,和学校领导、教师面对面谈课程。一线教师的理论学习时间和机会很少,他们缺少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缺少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解构和对新课程理念的重构。这是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使得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疲于应付各项任务和指标的同时,无暇顾及和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内涵及要求,另外也没有时间和多余的精力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固守着自己原有陈旧老套的观念。有时,竟还有教师问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特征;不少的教师搞不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尤其是与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不少的教师仍然把简单的活动或学校传统的团队活动当作课程。广大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亟待提高,通识性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我市在2008年就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三心”说,即“领导真心、教师用心、学生热心”。不少学校领导,对课程实施并不真心。“开齐开足课程”只是说说而已,无视省教育厅的“五严规定”,做表面文章,课程实施形同虚设。有课表无教师,有教师不上综合实践课,还会找出种种借口。当然更多是应景式的。区域内不平衡,学校内不平衡,课程实施步履维艰。我想各级领导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研究新课程理论,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上级主管部门在对各级领导以及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加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重系数。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教师在其有效实施中的地位中举足轻重的,教师的信念、能力、热情和动机对课程的改革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正如艾利奥特所说的那样,“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的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可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指导教师的能力又跟不上课程实施的需要,优化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泰州市基教处丁俊处长时任教研室主任时就说过,必须由各学科中的优秀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一个连本学科都不胜任的教师根本不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我们学校今年的做法就是,在新学年学科教师招聘时,先招聘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具体做法先由个人申请,再由学校审定挑选出各学科中优秀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并相应提高课程的工作量系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认同与课程价值的实现之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刘坚主任说,“教育不能等,不能等我们所有方面都准备好了,才去实施”,我们已经在路上。马斌处长说,“江苏有责任、有义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做得最好”。

    我们责无旁贷,“向前是唯一合理的姿态”(沈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