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死了多少人: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谋划之策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0:16:17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7)        
  胡雪岩根据这一点,想了一套办法,让刘不才从小张身上下手,收服了小张,张秀才就不得不就范。刘不才赌场上关照小张,获得其好感。于是找借口与小张单独会了面。会面时,刘不才带去了最时兴的从上海带回的巧妙之物,惹得小张爱不释手,刘不才慷慨相赠,但却说是一朋友相赠的,这个馈赠定物的朋友当然就是胡雪岩了。
 
  胡雪岩后来还托刘不才带给张秀才消息,让他准备好自己的前途,并且送去保举书,答应事成之后保举他一官半职。并且重新解释当时那场误会,待得张秀才明白原因,隙愤顿时烟消云散。
 
  诸事顺利,蒋益澧攻城之时,张秀才父子因为打开城门迎接官军有功,使小张获得了一张七品奖礼,并派为善后局委员。  
  在这件事上,胡雪岩先委曲自己,忍一时之气,派刘不才从张秀才之子小张人手,以大局为重,晓之利害,以求一事之全。  
  一般人或许对张秀才这样的"梗子"是不会考虑要请他做内应的。但胡雪岩不仅做了,而且做得相当好,还收了帮手小张,与他一起处理杭州城内的善后事宜。  
  以大局的眼光,会发现私人的恩怨实在不算什么,以大局的利益为重,对对方晓以利害,一般也会将一切误会和歧见消失于无形之中。能容忍别人的一次小过失,别人就会以他的一技之长来回报你。能消除对别人的恩怨,别人就会拼了命来报答你。这种回报和报答的心情是那样的迫切,以至只要碰到机会。他就一定会一展身手,只要有效力的场合,他就会拿出他的全部力量,以完成其事。
 
  学而思之:俗话说:"忍一时可风平浪静,退一步可海阔天空。"忍让并非就是怯弱的表现。以退为进,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深远宏大眼光的策略。更何况,"忍"在我国历史上一直为许多文人视为修身养性之本。凡做大事者,必须学会以大局为重,居高临下看问题,忍一时之气,求一事之全,又何乐而不为呢?
 
  做事要留下退路  
  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胡雪岩  
  世界之中,事物之间总有一种千丝万缕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而且彼此总是互用互变的。胡雪岩行世经商有着非常灵活的手腕,并且做事长于变通。胡雪岩说:"犯法的事,我们不做。这是因为,朝廷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如果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
 
  胡雪岩认为,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一个高明的商人在每一次出击之前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人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无限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却是受外界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约束,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正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才使得人们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有限,使得人们考虑问题难以周全;同时,由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处境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这些变化中,其中有些变化是可以预见,可以把握,但更高更深的变化并非如此。因此,人在考虑问题时就应该多做几手准备,为自己留下一条能够保全自己的退路。
 
  生意场上瞬息万变,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因此,再有本事、实力再强的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做生意从不会失手。生意场上的每一桩生意都需要参与者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生意中获利多少与所冒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生意规模越大,获利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承担着风险,就要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大凡聪明的生意人在一桩生意投人运作之前,就已经开始想着为自己留下一条切实可行的全身而退的退路。  
  在胡雪岩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他所从事运作的每桩生意的运作,就都既敢于冒险,也特别注意为自己留下一条保存自己的安全的"后路"。         第110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8)        
  比如钱庄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以获取商业利润。兑进,自然是吸收客户的存款以作资本,而兑出则是放款,也就是现在的发放贷款。兑出是赚借贷人的利息,自然是利息越高越好,兑进要钱庄向客户付出利息,自然是越低越好,最好是不要利息。表面看来钱庄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市面行情变化,根据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钱庄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利。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比较稳妥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很难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要赚大钱,做大事业,就必须做"大手笔",而要做出"大手笔",兑进兑出都会有风险。
 
  从兑出说,如果钱庄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大主顾。大主顾做大生意要大本钱,因为大主顾的大生意能有大利润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向这样的主顾放款,自然收回的利也就高。但钱庄的老板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借贷者的生意获利越大,所担风险也大,款放给他们,自己也要担风险。万一对方生意失手,血本无归,自己放出去的款也就可能不仅收不回高额的利息,连本钱也无法收回,一笔放款也就等于放"倒"了。比如在朝廷与太平军交战的兵荒马乱年月米商借款贩运粮食,获利就极大。获利极大,风险也极大,朝廷与太平军交战,土匪出没,运粮途中险恶,米商随时都可能血本无归,放款给他们就不能不考虑考虑。
 
  从兑进说,当然最好是有大客户,且大客户的存款不要利息。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有些风险很小。比如胡雪岩受王有龄的关照代理官库。有些则会担很大风险。比如太平天国失败之际,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私下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隐匿私财的存款。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贼",按惯例要抄没他们的家产。如果有人与阜康钱庄为敌,走露代理太平军存款的风声,朝廷万一追查"逆产"到钱庄,钱庄就必须报缴官库,还有可能被以"助逆"治罪。但是如果被捕的太平军遇赦开释,来钱庄要取回自己的存款,按规矩钱庄必须照付,而存款又上缴官府,这样一来对于阜康钱庄来说也就必然要鸡飞蛋打,吃"倒账"认赔钱了。
 
  既然钱庄银两的兑进兑出都要冒险,也就都要事先想好退路。向在兵荒马乱年月贩运粮食的米商放款,利润大,胡雪岩自然也做。但他确定了一个将风险降到最小的原则,那就是要先弄清楚,米商的米要运到什么地方去。运到官军占领的地方,途中较为安全,生意风险小,可以放款给他。但要是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去,途中险恶,风险极大,就不能放款给他。这就是为自己的钱庄发展着想,留下退路。因为钱庄放款让米商运米到官军占领的地方,万一放倒,别人可以原谅,自己不至于名利两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如果放款让米商将米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万一放倒,别人会说你帮"长毛",吃"倒账"活该,那也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永无翻身之日了。胡雪岩也做了从太平军逃亡兵将"兑进"的生意,做这生意时,他早准备好了应对之策,为自己留下退路。那就是一旦有了泄露消息,官府追查,自己也有话可以对付:"他来存款时隐匿了身份,头上又没有"我是太平军"的标志,我哪里知道他是逃亡兵将?"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自己洗脱助纣为虐的罪名,不至于走上连坐治罪的绝路。
 
  从胡雪岩做生意深谋远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为自己留下的"退路"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是能够在万一出事之后还有部分挽回的余地,也就是一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能让自己东山再起的余地。凡事留有退路,就可以使自己虽败不倒,自己"就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其次,它是一种可以预见的冒险的担保。可以相应地降低风险和损失,也就是当可以预见的险情真的到来的时候,自己不至没有应对的手段而举措失当。  
  胡雪岩做事,能够深谋远虑,十分地注意未雨绸缪,为自己留退路。可惜的是,在胡雪岩后期的事业中,他在一些重大问题和事情的处理上,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官场斗争等客观情势的限制,一方面由于他的用人不当与失察,也更由于他自恃实力雄厚,反而把这一条驰骋商场必有的原则忽略了,以至于最后在挤兑风潮来到之时,没有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终因无救而导致自己辛勤一生积累的巨大家业彻底崩溃。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9)        
  既然生意场上,无时无刻不承担着风险,就要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一桩生意投入运作之前,要想着为自己留下退路。  
  善于使用连环手法  
  用连环计,要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胡雪岩  
  伟大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说:"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休谟在这里揭示出了一个真理,即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着的。  
  既然万物是普遍联系,那么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则必须在相关性、连环性背景下进行。由而引出的一个方法论是连环方法论。在谋略上则引申出连环计。这都是基于万物间的联系客观的存在的哲学原理。连环计,环环相扣,一环都不能松,一环都不能失败,否则整个计谋都将失败。这充分反映了事物的联系、相关性的哲学理论。
 
  胡雪岩就是一个十分善于施展连环计的商界高手。典型一例就是在与"隆昌"米行斗法的过程中。  
  在"隆昌"米行,谭柏年不是老板,胜似老板,真正的老板名叫石三官,远在苏州乡下,是个纨绔。父亲死后遗下一大笔财产,又继承了年代颇久的一家老米行。石三官喜欢斗鸡走马玩蟋蟀,疏于生意买卖,便把米行一切事务交给舅舅谭柏年,委托他全权处理一切,连账本也不过目,每年只须按时交付赚来的银子,便不过问。谭伯年得了授命,仗着长辈关系,在米行中行使老板权利,对伙计十分苛刻,店里上下没有一个不惧他的。
 
  有一天,谭柏年用过早餐,吩咐备轿,去"福轩"客栈会一位重要的客商。一路上,谭柏年脑中飞快盘算,思考见面时要做的事。今岁苏州乡下风调雨顺,谷米丰收,隆昌米行趁机敞开收蚴,仓房里屯集了上万石新米,需要寻找买主。谭柏年干米行生意,屈指算来已有30多载,精通业务自不必说,做米生意的个中奥秘亦了如指掌。
 
  论谭柏年的资历和才干,本可以开一家米行,做真正的老板,但命运偏偏与他作对,家道本属小康,一场突如其来的兵火,房屋财产付之一炬。沦落到给人帮工的地步,慢慢爬到米行档手,所靠的几位老板相继破产,谭柏年惶惶如丧家之犬,不断寻找新的避难所。幸而上苍有眼,天不灭曹,外甥石三官聘用他做"隆昌"档手,无比信任。谭柏年蛰伏多年的念头又萌动起来。尽管在隆昌,大小事情他说了算,但还不是真正的老板,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必得如数交给石三官,他心里就发痛。外甥待他不薄,年俸可观,外加不少红利,但终究不是自己的米行。谭柏年打起"小九九",要做老板,得靠自己的手段,账目上做手脚,略施小计,石三官看不出来,这里头揩的油,抵得上两三个档手的年薪。但雕虫小技,难成大器,真正大把捞进的机会在于存米销出的方式。
 
  谭柏年此刻便是寻找这种机会。  
  昨日,山东米商潘家祥抵达上海,谭柏年闻讯前去码头相迎。他俩是老相识,言谈之间,谭柏年得知对方有意要在上海收购大批谷米,运往北方。此前,潘家祥见到《申报》刊登快讯,知道齐鲁适遇大早,庄稼歉收,急需大米救灾。两相应证,潘家祥肯定要做一笔大生意。上海米行林立,各家竞争激烈,这块肥肉到底落人谁家之口,尚难料定。谭柏年决意拼力一争,做成这笔生意。
 
  凭经验,谭柏年知道潘家祥本钱雄厚,不屑于做零碎买卖。与小本米行锱铢必较,费力费神,且不能满足需要,能看得上眼的大米行,在上海不过三五家。谭柏年把几家米行加以排列,估量实力,隆昌属前三名,可以力争。谭柏年同样喜欢做大买卖,报损率高,回扣可观,一笔生意下来,除了应付石三官,自己还能落下一笔银子。
 
  然而,见到潘家祥之后,潘却说他已经与胡雪岩已经签订了契约并将契约掏给谭柏年看。  
  谭柏年只瞅了一眼纸上"胡雪岩"三个字,便明白对方说的是实话,敢于把这事告诉他人,证实这桩买卖已铁板钉钉,笃定泰山,不会生变故的。谭柏年霎时充满失望之感,心里暗骂:姓胡的忒狠毒,竞把手伸到上海,虎口夺食!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10)        
  胡雪岩在浙江把持海运局,改漕运为海运,干得相当成功,商界尽人皆知。但没想到他会在上海米行中抢生意,谭柏年事先排定的上海各家米行名单中,偏偏没有想到过胡雪岩。这是因为胡雪岩的海运局主要收购谷米北运,与潘家祥干同样营生,而非售米。这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令谭柏年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按他的筹算,隆昌米行的存米全部出手,他至少可得2万银子的外快,而今却打了水漂儿,怎不叫谭柏年锥心般刺痛。
 
  于是谭柏年使尽了伎俩,废尽了口舌,终于使潘家祥毁了约。  
  胡雪岩很快得知潘家祥毁约的消息,他不因为对方愿付一笔罚金而高兴,反而陷入莫名的烦恼之中。  
  潘家祥听了谭柏年的挑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胡雪岩此番抛售大米,的的确确想做一次米行生意。生意若要做活,必出奇招,改变套路,抓住机会,才有所获。海运局向来只购不粜,给人印象属官办机构,赢利不多。今年浙江谷米丰收,米价狂跌,胡雪岩知道北方连遭旱灾,粮食紧缺,于是当机立断,一改通常惯例,大量收购新谷,寻找米商脱手,打一次奇袭战,赚一笔银子,再转入常规运作。
 
  在这次行动中,胡雪岩迫切需要寻找大宗买主,迅速成交,否则拖延日久,与同行产生竞争,难以脱手,待到海运季节一到,只得启仓北运,剩下的谷米只好屯集翻年,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所以胡雪岩必须卖了新谷腾空谷房,再购谷米应付海运,计划才算圆满完成。
 
  潘家祥的毁约,令胡雪岩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倘若再传到圈内人中间,有损他的信用。潘家祥系山东富商,垄断了北方民间粮米市场,在商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胡雪岩向来以诚为本,视信用为生命,如今不能取信于潘家祥,有何面目见商场同仁?
 
  于是,胡雪岩打定主意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他沉思了一刻,便想出了一套连环计,接着他就环环实施。  
  第一环:寻找谭柏年的弱点。  
  俗语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胡雪岩在商场征战半辈子,极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和疏失,予以痛击,无往不胜,十分灵验。凭他的直觉,谭柏年身为隆昌米行档手,老板不在店内主事,他必然营利舞弊以售其奸。天下谁人不愿当老板?世上哪个不爱金钱?石三官放任谭柏年作主张,岂无肥私劣迹?
 
  胡雪岩搜索枯肠,细细回想与谭柏年曾经做过交易的每一个情节。如果换成其他人,早已把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但胡雪岩毕竟是胡雪岩,他记忆力惊人,如电火闪烁,忽然记起一个情节:当时同谭柏年讨价还价时,谭柏年并不在意谷米的价码,只是要求按一厘二的回扣,把钱存到"裕和"钱庄户头上。胡雪岩敏感地觉察到这笔钱存得蹊跷,若是替主人赚的钱,必然随大笔米款同存人一个户头。分开来的目的,说明谭柏年私吞这笔回扣银,而石三官毫无察觉。生意场上,档手欺骗东家,"账房吃饱、老板跌倒",这现象比比皆是,胡雪岩见惯不惊。以此观之,谭柏年单是从售米私吞的回扣,当不是少数。可以推测,此次潘家祥毁约、与隆昌成交,谭柏年必然竭尽底毁诽谤之能事,而为一大笔回扣力争,使他获得成功。
 
  胡雪岩有些兴奋,他自知抓住对方狐狸尾巴,只须用力拖拽出洞,使其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则可战而胜之,挽回败局。  
  第二环:抓住谭柏年的把柄。  
  胡雪岩以存20万两银子为条件,让资金紧张的"裕和"钱庄的档手谷真豪把"隆昌"米行档手谭柏年在"裕和"的存款数目告之。  
  谷真豪果然送来明细账,秀丽的小楷,把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日期誊写得一清二楚,明白在目。  
  胡雪岩大喜过望,立刻按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推算出"隆昌"近年来的生意情况,隆昌米行再无秘密可言,而谭柏年从米行中攫取的不义之财也暴露无遗。  
  第三环:人股"隆昌"米行。  
  胡雪岩用计假冒"裕和"之名,将谭柏年在裕和的存银和利息结算账单故意误送至老板石三官处,使隆昌米行的老板石三官知道了谭柏年的所做所为。胡雪岩又找到了石三官,以入股三成、负责米行事务为条件,帮助石三官整顿米行,挽回损失,获得石三官的允许。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11)        
  第四环:收服谭柏年。  
  胡雪岩把谭柏年的罪证出示,并说:一要么把谭柏年送官处置;二要么改跟他安心管理米行为他奉差,而且俸银必翻番,二者任谭柏年选择。在胡雪岩威逼利诱下,谭柏年无路可走,只好打定主意,死心塌地替胡雪岩效力。胡雪岩教他听候待命,不要轻举妄动。原来胡雪岩考虑到潘家祥既然敢毁约,一定对胡雪岩的信用产生了怀疑,贸然劝他信守前约,必遭碰壁。唯有设下圈套,令他钻人,不得解脱,情急之中,才可乖乖就范。
 
  第五环:对付潘家祥。  
  潘家祥并不知道隆昌米行的变故,他绝对信任谭柏年。签约付定金后,潘家祥急忙返回山东,寻找销售谷米的合作伙伴。其时,北方数省旱灾严重,庄稼连年赚收,饥民成群,已出现"吃大户""抢公仓"的情形。捻军、白莲教等团体,乘势号召天下,揭竿而起,攻城掠地,对抗官府,局势危如垒卵。
 
  朝廷严令各省抚督,开仓赈灾,安抚饥民,以防民变。  
  潘家祥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暗喜。饥民愈多,谷米愈不愁销路,正可屯货居奇、待价而沽,谋求最高的价钱抛售出去。  
  他正在物色代理商,胡雪岩请的一位官大人翩然来访,此人自称主持直隶粮道,急需购进大批谷米,缓解直隶灾情。潘家祥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几天来,前来拜访的粮道官员接踵而至,都企望潘家祥这位粮商提供米源,盖因朝廷公仓空虚,漕运迟迟不至,远水不解近火。潘家祥未便慨然相允,官府出价太低,差强人意。
 
  这位粮道大人焦急不安,出手不凡,愿以每石15两银的价码,购买两万石谷米。潘家祥估算一下,已高出进价近两倍,除去运费打杂开支,这笔生意净赚10多万银子。他暗自高兴,却不形于色,大叹苦经说:"江南战乱仍频,谷价腾贵,购之不易,路途迢迢,成本高昂,我已蚀不起老本,不敢多做了。"
 
  粮道大人知道他在讨价还价,索性每石再添2两银子。潘家祥见火候已到,决定成交。  
  签约付定金后,粮道大人意味深长道:"救灾如救火,还望潘公信守合约,按此交割,耽误了公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潘家祥拍住胸脯说没问题。  
  当下潘家祥乘小火轮飞快回到上海,只等谭柏年如期交米,他已雇下快船20多只,整帆待发,万事俱备,只等装船启运。  
  眼看第二天便是行期,隆昌米行毫无动作,船老大来客栈见潘家祥,询问哪天装船。潘家祥正在吞云吐雾,闻言吓得没了烟瘾,一骨碌从榻上翻下来,心急火燎,打轿到隆昌问罪,谭柏年一迭声致歉,言称米行已换了老板,他作不了主,凡事可问胡雪岩。
 
  潘家祥正要发作,只见胡雪岩背着双手,踱出内屋,便明白了:原来中了胡雪岩的圈套。交粮日期迫近,另找米行已来不及,倘若误了期限,粮道大人是胡雪岩的至交,岂能轻饶了我?潘家祥愈想愈怕,惊出一身冷汗。
 
  到此时,潘家祥只好服输,以每石20两银子向胡雪岩买了两万石米。由此一算胡雪岩反败为胜,并且净赚了10万两银子。  
  由上观之,胡雪岩的连环计可谓用到了家,所以胡雪岩说:"用连环计,要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  
  伟大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说:"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休谟在这里揭示出了一个真理,即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着的。既然万物是普遍联系,那么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则必须在相关性、连环性背景下进行。因此在事情时要环环相扣,一环都不能松,一环都不能失败,否则整个计谋都将失败。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岩  
  精明的生意人从不在第一笔生意上赚取别人钱财,而是巧用鱼饵,通过让利、促销等手段来引导消费、刺激消费。"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做什么生意,都应遵循这个经商之道。以小赚大,以少敛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牌子后,再靠货真价实的产品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才是商家的明智之举。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12)        
  杭州城被朝廷由太平军手里夺回之后,左宗棠把战后处理工作交给了胡雪岩。正当胡雪岩忙于此事之际,杭州城里来了一位洋人,并且指定要见胡雪岩。胡雪岩暗自惊讶,迎出来一看,原来是驻扎在宁波的"常捷军"法军军官让内。在收复杭州城的时候,常捷军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个时候,胡雪岩受左宗棠之托,负责联系洋人,尽可能地从他们那里弄到开花炮,因为杭州城高墙坚,如果硬冲,枉耗人力。胡雪岩因为有钱庄在宁波,和那里的洋人有一定的交情,所以能说得上话。
 
  胡雪岩领命后,辗转来到宁波,找到法国人让内,只要中国出钱,洋人没有不答应的,况且胡雪岩向他保证,杭州城的太平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只需借重他的洋枪洋炮一吓,自然土崩瓦解。于是让内领头,带着一支约二百人的洋枪队,各国人都有,号称"常捷军",直开杭州城下。果不其然,这支洋枪队没有任何伤亡,只是多耗十几箱炸药子弹,便把杭州城拿下。让内欢天喜地,回到宁波,在胡雪岩的钱庄里支取了全部佣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宁波在紧接着的日子里流行起瘟疫,让内也没幸免于难,一连几日,高烧不止。因为胡雪岩有嘱在先,让内为光复杭州有功,只要他在中国一日,在宁波的钱庄就要尽力帮助他。宁波钱庄的档手,听说让内感染了瘟疫,就带了"诸葛行军散"等散丸药去看望他,让内服药一日,居然能下床走动。
 
  到了第二日中午,让内坐不住了,精神十足地跑到阜康账号,问档手送他的是什么神药,档手说是胡雪岩自开药铺炮制的中医药方,由老中医主持,一般都是祖传秘方。让内一定要档手再给他一些,好拿回去给其他同胞。档手打开抽屉,让内欢天喜地,把店里所存的药全部掳去,洋人服了药,个个精神抖擞,于是派让内到杭州来,让他向胡雪岩多要一些这种散丸药。
 
  外国人看中了此药,胡雪岩这一得意非同小可,就实实惠惠地送了他两大箱,让内一定要留下钱。胡雪岩说是我送你的,不要钱,让内不解,追问胡雪岩,你不收钱岂不是赔本?
 
  胡雪岩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其实,在胡雪岩的心中已经有了更远的想法--利用让内为胡庆余堂做一个活广告。果然让内回去一宣传,加上用药人相互转告,胡庆余堂还没正式挂牌,名声早已在外了。胡雪岩刚到上海,便有洋人找了来,说在宁波服过胡庆余堂的药,药效奇佳,现在他要随船回国,希望胡雪岩卖他一批成药,他还留下定金,说下次再来中国,还要采购。
 
  中国有句古话说: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岩利用这个外国人为自己的药店造声势,就是用的这一招。将来胡庆余堂的药物不仅中国人知道,而且外国人也知道。这样,胡雪岩的生意才能做大做远。
 
  在国内,每年的盛夏,都有一批举人要上京赶考。于是,胡雪岩考虑到盛夏时节学子们的住宿与食水都成问题,极易造成痢疾等流行病,以往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些问题。于是,胡雪岩决定给每位考生奉送两枚药丸,如有不够者到北京药房分号去领,地址写得清清楚楚,药房号更是显眼易记。果然,有胡雪岩的神药相助,问题比往年大大减少,胡庆余堂的名声在北京是越来越大了。等这些学子们赶考完,回到各自家乡,每逢遇到诸类疾病,都向人推荐胡庆余堂的药,渐渐地,胡庆余堂的名号就全国闻名了。虽说不敢与历史悠久的"同仁堂"相比,但在整个南方,胡庆余堂确实声名不菲,两堂一南一北,俨然又是"北票南庄"的格局。
 
  用今天的商业眼光看,胡雪岩的送药给洋人和学子们的举措,其实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宣传方式。"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其实是一种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几雕的绝招。第一,为自己挣得了仗义慷慨的好名声;第二,利用洋人和四方百姓为自己做了大规模的"活"广告,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立定了脚跟;第三,又进一步为自己打通了和洋人之间的通商之路。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谋划之策 2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谋划之策 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结交之法 2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用势之妙 2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掌控之招 2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泰然之要 2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圆世之技 2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掌控之招 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掌控之招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结交之法 3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掌控之招 4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掌控之招 1-110930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泰然之要 1p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泰然之要 1个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结交之法 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用势之妙 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泰然之要 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的掌控之招 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曾国藩的用人之律 2-2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曾国藩的磨砺之功 2 曾国藩的进退之智 2——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 曾国藩的用人之律 2——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曾国藩的用人之律 2-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曾国藩的用人之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