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无名的王位置:毛泽东为何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49:04
毛泽东为何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 1949年春,毛泽东进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一开始住在香山的双清别墅。在此期间,华北军区负责给失修多年的中南海打扫卫生,整整花费两个月,动用了一支庞大的卡车队,运送太液池里挖出的淤泥。中南海就像布满云翳的眼球,做了一番“白内障手术”,终于恢复了明亮。据孙宝义、张同锡编著的《毛泽东的祖国山河情》一书讲述,叶剑英建议党中央进驻中南海,毛泽东不愿意:“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是原则问题。”他忌讳皇帝住过的地方。“进城之前,毛泽东特意号召全党看一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讲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如何失败的。”后经周恩来的劝说,毛泽东才同意搬进中南海——“主要是从安全考虑的,四周的红砖高墙是很好的安全屏障”。】

 

                         毛泽东与中南海■ 洪烛

   我的童年是在南方度过的。遥远的北京,有两个地方,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其一是中南海,其二是钓鱼台。中南海无疑属于祖国的心脏,毛主席住在那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至于钓鱼台国宾馆,招待过许多来华访问的各国元首。这两个地名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广播中,即使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如雷贯耳。
  20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来北京。有远房亲戚在某部委工作,给了我一张中南海的参观券。激动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简直不敢相信,中南海会对我敞开大门。一进去就直奔毛主席故居,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那几棵老槐苍柏增添了幽雅的气氛;一代伟人曾在这浓密的树阴下作闲庭信步。走进室内,不禁惊叹了:四壁都是书架,甚至连半张床板上都堆满了书籍,真正是伴书而眠啊。据说藏书达数万册。如果不了解此院落的背景,绝对会以为其中居住着一位赶考的书生。在毛泽东身上,英雄本色与书生本色并不相互矛盾。要知道,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不禁猜测,他有哪些诗篇,是在这宁静的庭院里写下的?世界的喧嚣,与其内心的宁静,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新中国创业者的一生,真正称得上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大手笔!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写过一篇《紫云轩主人》:“我像第一次看到‘丰泽园’那块匾额一样感到惊奇,因而也浮想联翩起来,这又是谁家早为毛主席准备好的书房、卧室?难道建造它的主人具有特异功能,知道毛泽东是紫云轩最合适的主人?知道毛泽东是时代的骄子,知道他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当代伟人。就是在文学艺术上,毛泽东的造诣之深,也不愧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大文豪。”这座带有清代宫廷风格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才真正发挥了作用。紫云轩成了毛泽东运筹帷幄的书房。他还在这里接待过尼克松等一系列外宾。   
  1949年春,毛泽东进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一开始住在香山的双清别墅。在此期间,华北军区负责给失修多年的中南海打扫卫生,整整花费两个月,动用了一支庞大的卡车队,运送太液池里挖出的淤泥。中南海就像布满云翳的眼球,做了一番“白内障手术”,终于恢复了明亮。据孙宝义、张同锡编著的《毛泽东的祖国山河情》一书讲述,叶剑英建议党中央进驻中南海,毛泽东不愿意:“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是原则问题。”他忌讳皇帝住过的地方。“进城之前,毛泽东特意号召全党看一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讲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如何失败的。”后经周恩来的劝说,毛泽东才同意搬进中南海——“主要是从安全考虑的,四周的红砖高墙是很好的安全屏障”。   
  菊香书屋北面的勤政殿,明清时是皇帝料理朝政及休息的场所。1949年6月5日,这里召开了新政协的筹备会议。而正式的政治协商会议,后来则在怀仁堂举行。“从1949年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的大部分活动是在勤政殿进行的。他在这里会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共商国家大计。接待外国党和国家首脑及各界外宾,以及接受各国大使递交国书,发表过很多重要谈话和声明。”(引自《毛泽东的祖国山河情》一书)
  勤政殿位于南海北岸,能望见延伸到湖心的瀛台。光绪皇帝曾在这小岛上被软禁了整整10年。他最想见的人莫过于珍妃。而珍妃已被打入紫禁城里的冷宫。咫尺天涯,情天恨海。望眼欲穿的光绪与珍妃,简直在重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南海啊南海,无形中带有银河的性质。拆散了这一对鸳鸯的,是慈禧太后。她甚至比王母娘娘还要残酷。1900年,为躲避八国联军的锋芒,她挟持光绪逃往西安,临行前下令将珍妃推进宫中的水井。珍妃至死都未能再见光绪一面,未能向情人道一声永别。
  林语堂曾将光绪比作那位戴上铁面具然后关进地牢的法国王子:“他在那里腐烂、死去,却不为人知,那小岛就在法国戛纳以外的海中。”同样,“光绪帝只在这点缀着美丽建筑群的小岛内才有自由。他是在太监们的严密看守下生活的。那些太监们晓得,他们的小命是否保全就取决于是否服从太后的旨意。他们常常换班看守皇帝,这样便无人能与皇帝密谋逃跑……瀛台中发生的一切,都会立即传进光绪的这位婶娘、专横的皇太后的耳朵。”瀛台,恐许是世界上最美丽(或档次最高)的牢房了。年轻的皇帝像困兽一样在画栋雕栏间徘徊,可惜连寄一封情书的权利都没有。比政治的失意更折磨他的,是难以忍耐的相思病。人间蓬莱,柳浪闻莺,丝毫也安慰不了他对自己的另一半的朝思暮想,而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珍妃,简直比月亮上的嫦娥离他更远。他能看见月亮,却看不见爱人的脸。   
  在珍妃落井8年之后,在慈禧太后死去的前一天,光绪被谋杀了。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心早已死了,他的心早已碎了。  
  因为这个忧伤的传说,中南海瀛台,在我眼中,虚幻如海市蜃楼。让人联想起《长恨歌》里的诗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绵绵长恨,属于乐极生悲。至于光绪与珍妃的生离死别,完全是大独裁者慈禧从中作梗,棒打鸳鸯,故意破坏其琴瑟相和,因而更令人同情。在强权与暴政面前,他们是弱者,弱者的爱情是由热泪和鲜血编织的。在这不同时代的两个爱情故事里,男女主人公的位置互换了:《长恨歌》里的杨贵妃死后,香魂隐居在云里雾里的蓬莱仙山;而一千多年后,中南海瀛台成为蓬莱的象征,只不过它已是丧失了爱妃的光绪帝的幽禁之地。惟一不变的是相思之苦,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浪漫回忆(过去的好时光),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心心相映,是爱情在现实面前的不堪一击……
  中南海里曾经有慈禧的“小舰队”。不仅有古典的龙舟凤舸,还包括两艘从德国进口的豪华游艇(是借为神机营购买洋枪洋炮之机顺便订造的,属于“假公济私”),因而特设“西苑轮船公所”。可惜慈禧太后坐不惯这西洋味的“舶来品”,只领着儿皇帝搭乘一次,就厌倦了。高价购置的汽船,只好长久地锚泊在岸边,如同颐和园的石舫,纯粹作为风景的装饰。慈禧爱照相,是否曾以此为道具,摄影留念? 
  西苑三海(中南海及北海),慈禧最偏爱中海。中海与北海之间,以美轮美奂的金鳌玉桥为分界线。
  中海一侧,有大名鼎鼎的紫光阁,同治皇帝第一次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这座建筑有四、五十英尺高,虽不像其他大殿那样给人深刻的印象,却显得很亲切。宫殿内点缀着建筑艺术的珍品,此处可以看到隐在树丛中的拱形屋顶,彼处有一条修饰性的拱廊护卫着上桥的通道;这里是缤纷灿烂的琉璃瓦,那里是一尊大佛,但整体都很严谨,与周围景致协调一致。惟一的例外是一座隐蔽的欧式建筑,那是慈禧太后突发奇想兴建的。袁世凯将其改造成他的总统府,可是,把它改得非常难看。它衬托在典型的东方景致下,在西方的游客看来,显得不伦不类。”(林语堂语) 看来袁世凯的“总统府”,是中南海里一处很拙劣的败笔。

   袁世凯于1912年2月被选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原本应该去南京就职,可这个老狐狸赖在北京不肯走,甚至不惜发动一场“兵变”以推翻陈议。阴谋得逞,他把总统府建在中南海。第二年又靠威逼利诱,当选为正式大总统。他不以此为满足,又于民国4年(1915年)12月12日宣布实行帝制,自封为洪宪皇帝。此举遭到举国上下一致声讨,只好于民国5年(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两个多月后,袁世凯带着破碎的皇冠去见上帝了,有人说他是触犯了众怒,被吓死的。
  不仅中南海“总统府”的建筑风格不伦不类,袁世凯这个人本身,也不伦不类。他想当皇帝想疯了。“登基”后发行印有自己头像的洪宪银元,被世人笑骂为“袁大头”。他只做了83天皇帝梦,黄粱就蒸熟了。还好,比李闯王还稍长点。李自成在北京城里只当了42天皇帝,就兵败远走,垮台了。看来想当皇帝是没什么好结果的。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当年恰恰由于袁世凯这个人的出卖,而被囚禁于瀛台。戊戌变法因此而破产。“传说皇帝临死前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他最后的愿望,即应将背叛他的袁世凯永远驱逐出朝廷。”(林语堂语) 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有功,青云直上,在功利的道路上一再升迁,直至最终爬上垂涎已久的龙椅。当然,爬得高摔得也重,他又鼻青脸肿地从金銮殿滚下来了。
  自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中南海的关系,显得尤其密切。
  西苑三海的原型是辽金时期的西华潭。元代将西华潭范围扩大,建金鳌玉桥分隔北海与中海,合称太液池。明初又在中海南端开挖南海,并以其土堆筑瀛台。瀛台不过是人造小岛,或曰假山。难怪看玲珑剔透的中南海,怎么看都有盆景般的效果。小山小桥小亭子,间或有几条小船,系在小花小草的岸边。当然,这里也出过慈禧、袁世凯之类的“小人”。
  中海的主要建筑是清波碧浪间顾盼生姿的水云榭(水中凉亭)。“式样比较独特,共有五梁十二角,如同一座大亭和四座小亭合在一起。二十根红色立柱竖在花岗岩的台基上,飞檐金瓦,稳重而端庄。”(东伟语) 假如你有福气登上这四面环水的观景胜地,可以目睹供奉在其中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亲笔题写的“太液秋风”四字,及其附庸风雅的一首御制诗。“太液秋风”是金明昌年间始有的“燕京八景”之一。乾隆曾分别为“八景”题词树碑。风景也是有门牌的。“太液秋风”的门牌,原来立在这座湖心亭中。真可惜了乾隆铁划银勾的书法,观众寥寥无几。连我,都是道听途说的。

资料图: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南海划船。中坐者是程潜先生。

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国务院的办公地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王丽南摄

                         1963年毛主席在火车上审阅河北水利工程图

毛泽东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