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二代吃几粒: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说“木叶”》备课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9:11

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说“木叶”》备课札记

作者:佚名|  时间:2004-11-25 22:32:3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06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著名学者林庚的《说“木叶”》,无论是在第五册,还是前移到第二册,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与精深,增强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此文从文章的形式来说并没有多姿多彩,内容上也是单纯的,但是本文所体现的治学精神,与同一个单元的美学家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提倡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是一致的,确实是令人赞佩,所以感受大师们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求证精神,也可是此文的教学目标。
    《说“木叶”》的引文多达20处,从战国到宋代,或诗或词,无论是大诗人还是无名氏,旁征博引地论证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和‘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然而到了艺术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课后的练习二和教师参考用书中提供的有关资料是关于意象的,同事的拓展训练也都放在意象的搜集与辨析上,这虽然也体现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却没有体现出“一字之差”的情况,与本文的要旨有距离,于是笔者回想起学过的诗歌中“落花”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诗句中,却有着不同的用词,其艺术形象和韵味也是迥异的。
    “落英”“落红”也就是“落花”之意,在古诗歌中“落英”出现的情况不少,《全唐诗》约有16句,《全宋诗》中约有36句,而《全宋词》就约有26句,当然,其中也有个别句“落英”不是做唐代诗人苏颋《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摇荡吹花风,落英纷已积”,武元衡的《唐昌观玉蕊花》“日暮落英铺地雪,献花应过九天人”,李绅《杜鹃楼》“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 宋代诗人胡宿的《千叶瑞荷花》“含露自知芳意在,偃风无奈落英何”,宋代诗人欧阳修的《暮春门有感》“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 陆游《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秦观《如梦令》“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晏几道《浣溪沙》“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愁”等等早期有还有司马相如《上林赋》“垂条扶疏,落英幡纚”,谢灵运《初去郡》“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以“落红”表落花意的也不胜枚举,《全唐诗》中约26处,仅《全宋词》中就约有91处,如:李白:《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张先《天仙子》“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苏轼《水龙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诗人们为何在当用“落花”时而弃之不用,却钟情于“落英”“落红”呢?思之,不难有下面的结论: 
    一、花字出现的时间比英字晚,“英”在《诗经》中就有,如《有女同车》中“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而“花”字起于北朝(见《辞源》)。
    二、“落英”“落红”与“落花”相比,前两者雅致,后者通俗。
    三、意韵不同,“落英”状花瓣缤纷飘落之态,“落红”尽显花的明艳之色,这都是“落花”一词所不能勾画的事物形象和不能透露出的情味。
    四、是用“落花”还是用“落红”,或许跟作者的写作习惯(或曰喜好)也有关。如,南唐后主李煜词中用“花”字的就有不少,有用“落花”的,见其《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与《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也有用“春花”与“花月”的,分别见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望江南》(“多少恨”),却未见有用“落红”的。宋代大词人苏轼词中用“落花”的,共有十首词,如:《木兰花令》(“知君仙骨无寒暑”),有“落花已逐回风去”句,又如《南歌子》(“欲执河梁手”),有“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句;而用“落红”的,仅有两首,除楼主所引之外,还有《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有“落红处处闻啼鴂”句。苏轼词中用“落花”比用“落红”要多得多。可见,这与作者的写作习惯(或曰喜好)有关。
    五、“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天仙子》)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等用“落红”而不用“落花”,原因如下:前一处用“落红”点染了暮春时节花儿凋谢,满目萧条的景象,与“惜春”的心境很融洽;中间一处用“落红”以色彩反衬小径之静,风之乱;后一处用“落红”比用“落花”更能表现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恨”(遗憾)!
    《离骚》云"落英",或谓菊花不落而何为落英?一云:"落,大也。"一云:"落,始也,谓始开之英。"姚宽《西溪丛语》引晋许询诗云:"青松凝素体,秋菊落芳英。"沈约云:"英,叶也,言食秋菊之叶。"余读韦应物诗云:"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审姚说无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