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杀机怎么卡白护卫:中学生行为道德失范探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9:07:25

            中学生行为道德失范探因及对策

         近阶段,关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消息,如入室盗窃、抢劫、绑架、杀人、虐亲等案件或见诸报端、或见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频率之高令人触目惊心。而这种现象在原先学生道德素质面貌较好的重点中学中,也逐渐增多起来,学生行为道德失范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忧虑之余,深感责任重大。前段时间,江总书记提出要“以德治国”的策略,中宣部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都无疑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教育,加强法制教育,遏止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为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的社会建设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重点中学,肩负着为高校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的重任,是今后社会建设者中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基地,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道德规范教育,加强行为道德教育的研究,保证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要加强行为道德教育的研究,就要深入到行为道德失范的特殊群体中去探究,去剖析他们失范的原因,探索矫正的方法和策略。

 

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外因——外部环境方面和内因——心理素质方面。

 

一、 外因即外部环境因素。

 

可概括为三个层面: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孩子道德行为的启蒙老师。现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团结协作意识,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等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的新课程。而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具体又可以表现为:

 

⑴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下,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行为放纵;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堕落;有的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等,这些都给子女直接树了坏榜样,对子女无疑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⑵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爱心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成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子女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拳脚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畏惧、怨恨和反抗的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使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过分溺爱,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的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暴等不良恶习。

 

⑶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有的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得不到父爱或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也有的家庭父母忙于经商创业,对子女缺乏教育和沟通,甚至有的父母忙于搓麻将,无瑕顾及子女,对子女的教育也就出现了“真空”。

 

其次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应该发挥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德育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偏差,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

 

⑴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工作。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德育管理系统形同虚设,德育工作队伍效率低,实效差。他们的德育活动缺乏针对性、系列性和阶段性,总之,对德育在认识上和工作上的“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⑵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缺少奉献服务意识,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出现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的教师言论缺少分寸,行为粗鲁,或追求名利,向家长索要钱物,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⑶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加深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再次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虽然社会环境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体现如下:

 

⑴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驱动力是获取利润,且所获利润的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思潮产生。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学生缺乏理想,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缺少社会责任感,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乐而铤而走险。

 

⑵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国门逐渐开放,国外的资本主义反动势力的影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的冲击,都严重影响并腐蚀着青少年学生。社会上一些色情、抢劫凶杀的录像和书刊,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地下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屡禁不止,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另外,社会上的一些闲杂分子的引诱教唆,也使不少青少年学生养成不良行为品质,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内因,即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日益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明显

 

上升,从而引发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调查,初中学生有13.70%、高中学生有18.79%的学生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紊乱,其中重点中学学生中的比例更高。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冷漠、孤独、抑郁、偏激、冲动等多种个性特征,以及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出现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我们在部分重点中学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心理现状的问卷调查,发放试卷600份,共收回586份答卷,集中反映了如下问题:

 

⑴自身意志不坚,自信心不强,自卑自弃厌学的有241人,占总人数的41.2%。

 

⑵学习基础差,屡考屡败,苦闷不乐者284人,占48.4%。

 

⑶感到学习紧张,焦虑苦恼者178人,占30.4%。

 

⑷认为学校应试教育严重,造成自己成绩不理想,产生逆反心理者195人,占33.3%。

 

⑸感到自习纪律差,影响自己学习,焦虑心烦者112人,占19.1%。

 

⑹感到宿舍纪律差,学习压力大,学校管理不当,烦躁、失眠者135人,占23%。

 

⑺家庭对自己压力太大,期望过高,烦躁不乐者149人,占25.4%。

 

⑻感到同学间学习竞争激烈,感到压力大者251人,占42.8%。

 

⑼学习跟不上别的同学,产生嫉妒、埋怨心理者112人,占19.1%。

 

⑽爱看武打言情小说或上网游戏,情绪不稳,影响学习者65人,占11%。

 

从上述表述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重点中学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原因,首先是来自家庭、学校、同学和自身的学习压力大,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造成自己的理想和现实距离大,心理失衡;其次是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上的问题,应试教育比重太大,教学缺乏新意,学习没有愉快、成就感,造成学生心理失落,厌学。最后是学生个性征因素,意志不坚,耐挫能力弱,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以致思想行为偏激冲动,道德行为失范。

 

根据上述这些原因的研究分析,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加强教育,规范管理,正确引导,热情帮助,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并整合各种教育环境,以最大效果矫正青年学生不良的行为道德。

 

㈠由于学校是进行系统行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以学校为基础整合各种教育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协调公安、工商、文化、宣传等社会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1.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的舆论阵地,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就能使中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树立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自豪之感,从而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等。

 

2.协调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和整治,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商贩,坚决取缔和清除一些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游戏光盘和淫秽书刊等,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

 

3.协同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和正常经营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保证对各类文化作品流入市场严格把关,严格把好未成年人不能进入不合适场所之关。

 

㈡学校协同社会团体努力办好家长培训学校,共同研究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习惯。

 

1.积极向家长传播正确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明确“成人”是成才的必要基础,要求他们不要偏面强求成绩,更要关注“品德”,不要在学习上过分对子女施加压力,正确客观地评价子女的学业成绩,确保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完成并取得良好的学业。

 

2.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子女健康的人格源于健康的家庭教育。家庭作为人降生后的第一归属集团,对孩子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养成孩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父母应有积极健康的情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并提高自身素质,给子女树立榜样。父母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一方面能拓展和子女交流的层次,使子女感受到父母不仅是物质生活中所依赖的亲人,还是精神生活中所能学习仿效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各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引导子女健康地成长发育。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代沟”。对子女好的方面要及时予以激励,对不良方面则要及时引导矫正。

 

3.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经常性地进行家庭教育的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㈢作为预防青少年学生行为道德失范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环境的建设。

 

1.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教育。

 

⑴学校的德育工作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立足于现实,就是从现实出发,即从我国现在处于改革开放和刚加入WTO,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社会的价值观已趋向于多元化这一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围绕这种多元性,进行开放式教育:或开展社会调查,或展开讨论、评价,或进行征文、演讲。扬清弃浊,升华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去教育影响青少年学生。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系统地阶段性地对学生加强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高于现实的人生观的理念去陶冶学生,树立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⑵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规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面向广大团员和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客观历史规律,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让“团员群体”带动全体中学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组织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行动上争取入党。抓住这部分积极向上的力量去从正面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或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一些社会英模、公安司法干警、校友、本校的离退休教师等,以及教子有方的一些家长,来给学生做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促进德育工作。

 

⑶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整体化、长期化和制度化,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各种不良品德行为的发生。

 

2.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同时,要开展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

 

由于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人数有上升趋势,涉及的学生面大,依靠一个或几个人是不够的。所以首先全体教师要行动起来,学习并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耐挫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心态。任课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墙报和广播进行广泛宣传,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其次,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有专门教材,有专任教师和专门课时。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心理健康问题信箱,请专家定期对学生讲课辅导并解答有关问题或印刷介绍常见心理障碍的自我调节的材料等。

 

3.班主任的态度和方法对预防和矫正学生行为道德失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要确保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对学生,特别是品德不良学生要有耐心、有热心、有恒心、更要有爱心。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只有班主任对他们付出真诚的感情,行为道德失范的同学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班主任在付出爱心、耐心的同时,还要有信心,要注意保护特殊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善于发现并珍惜他们进步的点滴之火,多给予鼓励,多给予温暖,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必能使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纠正,由消极抵触变为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班主任在关心帮助特殊学生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努力营造温馨愉快的心理氛围。不良行为的同学一般都自卑,有一股压抑感,情绪往往偏激,有一股子冲动,遇事不冷静,但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亲切感人的教诲下,同学的热情关爱下,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的行为终将被慢慢矫正过来。

 

     总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道德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