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门票价格: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2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23:03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是建国以来我市第六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95年编制完成。规划立足于改革开放后城市人口、经济、规模等要素加速发展的形势,提出了跨世纪并前瞻21世纪中叶的发展蓝图。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1、以区域城镇化发展趋势研究和武汉市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评价为基础,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合理分布城市人口。

  2、以武汉市市域生态、交通和用地适应性分析为基础,调整城市地区的功能结构,优化主城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的空间布局,促进三镇均衡协调发展。

  3、在对国内外同等城市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突出超前性和适应性要求,合理确定现代化城市用地和各项建设标准,作为制定各专项规划的依据。

  城市性质定位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讯枢纽。

  城市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把武汉市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把武汉市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合理分布市域人口和生产力,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保护耕地,注重蔬菜基地的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利用自然山水条件建设市域风景名胜旅游体系,实现市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方针是:严格控制主城人口规模,适度扩展主城用地范围;积极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强化建设一批重点城镇,形成以主城为核心,城镇地区为主体,区城关镇、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为基础,辐射到广大农村集镇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

  城镇地区规划

  实施武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战略转移,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缓解主城人口过度密集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主城紧凑发展,重点镇各具特色,交通联系方便,山水绿地穿插其间,生态平衡、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地区发展格局。

  城镇地区内主城要以内涵发展为主,适当地外延扩展。阳逻、北湖、宋家岗、蔡甸、常福、纸坊、金口等7个重点镇是城市建设的重点,规划通过国家公路主干线、铁路、港口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布置,带动人口、工业和一批重大工程向其聚集,促使重点镇形成规模。

  主城规划

  武汉具有滨水城市特色,由于长江、汉水的分隔,主城已形成汉口、汉阳、武昌相对独立的城市格局,利用江、河、湖、山等自然条件分隔,规划江北、江南两个核心区,在核心区周围布局10个中心区片,在主城边缘布局10个综合组团,核心区、中心区片、综合组团之间以轨道交通线、快速路及主次干道相联系,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规划的核心区要集中体现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和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职能,重点布局以商业、金融、贸易、办公、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用地。其中江北(汉口)核心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大智路、兰陵路,南至长江、汉水,西至武胜路,北至京汉大道,面积6.35平方公里;江南(武昌)核心区规划范围为东至武青三干道,南至中山路,西至长江,北至规划的武车路过江隧道,面积3.50平方公里。

  各中心区片重点布局行政、文化、娱乐、体育、商业等公共设施及居住用地。

  各综合组团重点布局大中型工业区、居住区、大型对外交通设施、市级商业副中心、教育科研设施、博览中心、体育中心和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市场用地。

  交通规划

  进一步发挥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的对外运输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方针是:抢救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及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继承优秀历史传统,发扬城市文化特色。注重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以及城市景观特色创造的关系;重点保护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革命史迹、文物古迹及周围环境,近代优秀建筑集中地段的传统风貌,独特、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形态;建设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地方特色,又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同时,至规划期末把武汉基本建设成为富有滨水城市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主城生态框架,重点划定生态用地,调控主城建设强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充分利用山水园林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加强整治现有各类污染源,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建成由低密度建设区、城市绿地、山林、水面、风景区、农田等共同构成的生态框架。

  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和东西山系为纵横两轴,以鲩子湖等湖泊公园、墨水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南湖风景区为汉口、汉阳、武昌北部、武昌南部的生态绿心,以二环路附近的低密度区为生态内环,以三环路附近3—5公里范围的农田、郊野公园、水面等为生态外环,以水面、城市绿地、低密度区组成的后湖、汉西、南太子湖、巡司河和南湖等主城生态走廊,联通分隔主城和市域的东西湖、后官湖、黄家湖、汤逊湖、梁子湖等大型生态用地,构成“环状─放射”型结构。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提高供水、排水、供电、电信、邮政、环卫、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至规划期末,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防灾规划

  规划建立以防洪为重点,包括消防、抗震和人防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完善以“三环十放射”干道网和轨道交通线网为骨架的主城疏散救灾道路网络,建立起铁路、公路、水运及航空为骨架的城市对外疏散救灾通道,同时建立完善防灾、救灾指挥系统。

  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全面完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布署和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快旧城改建,推动新区开发,启动一批重点城镇建设,使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居民生活居住水平提前达到小康标准,建立较完善的市场、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等服务体系,建成一批重大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综合整治、稳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全面实现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规划实施措施

  1、强化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发挥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2、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和引导城市建设布局趋于合理。

  3、积极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4、加强规划宣传,鼓励公众参与,提高全民规划意识。

  5、进一步深化规划,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