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牧场:丁云鹏人物画风的“艺术年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31:52

丁云鹏人物画风的“艺术年轮”

[日期:2008-08-2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古今富有创意的画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他们的艺术变化和发展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渐进式的,甚至还会出现反复,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他们的艺术变化并非完全是自我的变化,而是与社会发展、文艺思潮、商贸经济和艺术发展自身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常常是某种社会思潮的变异影响到画家的艺术观念,使他的艺术年轮向外放大了一级。对古代书画家的系统研究就像面对一块被横切的原木,应找出其变化的艺术年轮。明末画家丁云鹏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从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他的艺术年轮。从这个思路研究一个长寿画家的艺术历程,对鉴定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有刻度的标尺。
  
  丁云鹏(1547-1628年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其父丁瓉是当地的名医,少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丁云鹏后为当时的书画名家、鉴藏家詹景凤的高足,他曾经在明朝内府供奉达十多年之久,更加开阔了艺术视野。丁云鹏雅好诗文,著有《丁南羽集》。丁云鹏画艺广博,他兼长于画山水,功力不凡,得韵于明代文征明,和宋代米氏云山,还画过墨笔花卉等,他最主要的艺术贡献是人物画,尤以佛像、罗汉为最,他杂取前人之长,得唐代吴道子洒脱的艺术特性,描法有北宋李公麟柔和的余韵,设色取元代钱选清丽的色泽。当时文人画家的显赫代表董其昌曾赠他一方印:“毫生馆”,足见他所受到的青睐程度。
  丁云鹏享龄82岁,是画史上少有的长寿画家。他的人物画风在初期和中期受到吴门画家文征明、仇英秀雅柔细一路画风的影响,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画风渐渐趋于粗放,个人风格愈加鲜明,最后形成了他粗厚雄放、简洁厚实的艺术风格,造型也由比例适中演化为怪异奇遹,设色更是从清丽雅洁进阶到古丽浓重。笔者以为,由于丁云鹏受到文征明艺术道路的影响,他的画风与文氏有“粗文”、“细文”一样,也有“粗丁”、“细丁”之别。这个画风发展的过程如同古树的年轮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变化规律,但也会出现风格交叉的艺术现象。
  早期丁云鹏笔下的人物画,画风柔细清俊,属于明代吴门画家师从李公麟一路的画风。但流传不多,如他在32岁时绘制的《调鹦鹉图》扇页(纸本设色,纵16.9、横48.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是他较早的艺术年轮,尚处在模仿阶段。
  中年时期丁云鹏画风的变化与他的版画创作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艺术联系,其柔细的线条十分符合版画刻工的刀法,他曾为名墨工程君房、方于鲁等设计墨块的模具,有《程氏墨苑》、《方氏墨谱》等传世,他还画过年画和壁画,这位多才多艺的画家汲取了广泛的艺术养分。
  在他40多岁时,形成了他十分匀细的人物画线条,类同游丝描,他在58岁时所创制的《释迦牟尼图》轴(天津博物馆藏),纤巧细长的线条排叠而成,是他这个时期典型的描法,人物造型开始显现出一些怪异的特征,还略显出一些装饰趣味,但画中山水背景的线条粗重起来,预示着他的画风将会发生变化,进入到新的艺术年轮。
  
  在上述的艺术经历下,丁云鹏精绘了佛教题材《扫象图》轴(纸本设色,纵140.6、横4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系清宫旧藏,为乾隆皇帝所赏爱,受到清宫画家的追仿。该图画文殊师利坐观扫象,人物线条柔细如丝,树石等背景取文征明的“细文”手法,设色较为厚重,该图是丁云鹏早、中期人物画的代表作,绘于万历戊子年(1588),画家时年42岁。
  值得研究的是,丁云鹏晚年的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异,在学术界被称为是晚明变形主义的人物画代表人物,这是和晚明社会文人士夫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晚明发达的城市商业经济促使社会走向奢华,朝政的腐败使文人士夫们对国家和个人的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一时间,变态的心理和变态的生活方式(包括狎妓、使用嬖童等)充斥到文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他们以追求变态求异的艺术形象来满足感观上的刺激,他们的需求也正好是当时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书法上,分别出现了以造型变异和结体险怪为审美时尚的艺术趋向,这就是艺术史上所说的“晚明变形主义”的形成原因。
  也许是丁云鹏离开了朝廷的缘故,其绘画风格渐趋个性化,如《十八应真像》轴(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他绘于癸丑年(1613)的粗笔罗汉,时年67岁,这个时期他的粗笔画风已经成熟,彻底摆脱了李公麟、文征明的柔和圆转的线条格局,画家画人如画石,画石如画铁,意趣盎然,但在设色上尚未发挥出他的艺术新变。
  如何欣赏丁云鹏晚年的人物画,还必须结合当时的艺术批评,以他绘制的《罗汉图》轴对幅(绢本设色,纵164、横85厘米,涵芝堂藏)为例,款皆为“圣华丁云鹏”,钤印“丁云鹏”(白方)、“南羽”(朱方),明末蓝瑛、谢彬《图绘宝鉴续篡》卷二给予了最为允当的鉴赏方式:“初见其笔,似乎过拙,辗转玩味,知其学问深邃,用笔古俊,皆有所本,非庸流自创取奇也。”明末姜绍书《无声时诗史》卷四感受他笔下的罗汉形象则更为具体:“画大士罗汉,功力靓深,神彩焕发,展对间恍觉身入维摩室中,与诸佛菩萨对语,眉睫鼻孔皆动。山水溪壑深秀,追踪古人,李龙眠、赵松雪不能过也。”绘画名匠将宗教神祗的力量赋予世俗的形貌来感染芸芸众生,就足以为百姓所称道了,而丁云鹏则将宗教神祗的力量演化成现实文中人带有异像的大智者,其艺术感染力就进一步扩展到文人士夫之中,这是一般的画家所难以企及的。图中罗汉手臂的肌肉颇合解剖结构,这与他早年从行医的父亲那里获得了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有关。丁云鹏晚年的罗汉造型取自于五代贯休的样式而自成一家,其不同之点,也就在于此。《罗汉图》轴的人物线条一变柔细之风,圆转得十分劲挺,极富内力,树石背景妙如仙境,富有装饰趣味,设色秾丽而不浮艳,罗汉的袈裟纹饰颇为繁密,但颇具整体感,画家将艺术中的两个极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若要深知丁云鹏晚年人物画的基本特性,此图不可不读。
  
  然而,丁云鹏的艺术年轮并不完全像原木的横截面那样简单,在他过了花甲之年后,依旧会回首他的细笔人物画,如他在66岁时绘制的《玉川煮茶图》轴(纸本设色,纵115.6、横64.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类似这样的佳作尚有一些,不过,经过一段粗笔人物画的创作经历后,他的细笔已不是当年的游丝飘飘,而显得沉厚凝重得多了。
  根据丁云鹏的艺术年轮,可以发现他的人物画风经历了怎样一个由细到粗的艺术历程,间或,还夹杂着粗细交替的复杂过程。可以说,最外一层艺术年轮中的人物画如本文中的几幅罗汉图轴,粗笔是画家最终形成的艺术面貌,它不仅代表了画家中、晚年最佳的艺术境界,而且是晚明变形主义人物画的绝佳之作,那是一个时代在黑暗中即将冥灭时闪过的一颗灿烂的艺术流星,所不同的是,他在艺术史上的光耀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