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圣甲虫:让理财成为生活习惯 吃透三句话人人都能成富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2:01

 成为亿万富翁须具备五大特质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全球亿万富豪榜"。专家们发现,在近500位上榜富翁中,没有人是靠摸奖致富的。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级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至于要如何成为富豪,学术界已经归纳出五大"秘诀",除了发扬创意、眼光独到等外,还有"脸皮要特别厚"。此外,不少富豪都是玩牌高手,家庭婚姻生活美满。

  美国作家福利森指出,要成为亿万富豪,有如下五大秘诀:

  一、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富豪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但却是能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的人。例如今年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虽然是靠电脑操作系统DOS发迹,但他并不是该系统的发明者,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生,享年只有54岁。

  二、通常脸皮都锻炼得很厚:富豪的行为模式异于常人,常做出违反社会常规、招致他人忌恨的事。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奥尔顿经常扰乱市场价格。一旦逮到机会,他便伺机向供应商杀价。所以供应商们都知道和沃尔玛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当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梦。

  三、抱紧资产:要想财富长久,就要具备足够的定力,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抱紧核心资产。微软的比尔·盖茨能够多年蝉联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于他能够抗拒诱惑,不放弃微软的大部分股权。

  四、有捡便宜货的独到眼光:对于富豪们来说,捡便宜货不是在整个社会都认为很便宜的时候买进。他们认为,一旦某项资产的现价已经低于其"潜在价值"时,就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了。

  五、气定神闲地面对投资风险:投资没有一定赚钱的道理,不过,富豪们一定有办法使自己安度投资的低潮。专家们发现,富豪们大多是玩扑克牌的高手。他们大多生活作息有规律,婚姻生活稳定、美满。有志成为富豪的人,不妨向他们的生活态度看齐。

  假设:我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每个月3000块,只要我安心,努力的工作几年后,一定会涨工资,譬如说2年后涨到4000块。我假设我是做设计,建设设计,又或者我是买软件,软件工程师,等等,我不管我的工作是什么,我肯定会知道一样东西,那就是我对工作十分了解,熟悉。而且我肯定把自己的收入拿出1/3用来做稳妥投资。另外,我工作之余,我拼命学习知识,金融各方面,各种投资工具,我去学习。好了,我肯定会遇到一件让我肯定99%赚钱的生意,不过这生意要几年内都没问题的。那么好,我持续投资,每年只要30%的收益,10年左右我们通常能成为百万富翁。即便没有30%的收益,只要我每年都能保证有一定收益,最后,我们一定会获得理想的回报的。

  用40年 你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A、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B、钱追钱快过人追钱

  台湾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俩究竟谁比较有钱,有钱与否其实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C、将财产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于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保持在两个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够了。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3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D、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诺贝尔基金会的启示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赚钱高招:十五年后稳当千万富翁

  她的目标是10年后可以1000万元的身价富足退休,但朋友们似乎有些不以为然,觉得那“1”后面跟着的7个零太遥远。不知专家以为华女士的这个长远目标如何?

  生活宽裕 家庭美满

  36岁的华女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做高级职员,先生办有一家私营的小型进出口贸易公司,儿子在外国语学校念小学二年级,虽然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但外公外婆都还健在。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父母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生活能够自立,不必华女士夫妇多操心。

  华女士自己每个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年终还有4万元奖金收入。丈夫的公司虽然小,但一年大概能有20万~40万元的收入,因为是做外贸,所以不是特别稳定。每个月一家人的基本开销在5000元左右,其中孩子的支出占到了五分之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家长还是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最多。不过因为收入来源有保证,所以这样的开销对他们的家庭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无债一身轻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没两年就成了“百万负翁”,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车贷以及其他消费贷款。但华女士一家却是“无债一身轻”——他们的买房买车都是现款支出。也许是因丈夫的观念比较保守,但这样的习惯是好是坏也很难下结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是不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潮流了?现在市面上好像都流行贷款嘛!” 房子和车子已经用现金买下了,总不能退回去再贷款来买。现在,父母和孩子住在杨浦区的房子里,自己和先生平常则住在另一套房子里,这套房子同时也兼做先生公司的办公用房。风神蓝鸟车是两年多前买的,现在大概还值23万元,家里还有一辆挺好的摩托车。

  闲置资金多

  缺乏好投向华女士的先生真是“专一”的生意人,除了做贸易对其他的似乎都不怎么感兴趣。公司是做贸易的,不需要太多流动现金,所以家里积累的闲钱也不少。前几年银行利率高时都是放在银行里长期吃利息。但现在银行利率实在太低了,于是乎华女士就不知道该拿出这些钱做点什么事了。本来华女士的父亲做过几年股票投资,收益也还不错,但退休后父亲对这些反而看得很空了。自己也想过买基金,经中行的朋友介绍也买了两只开放式基金,一共5万元。但父亲的意思证券市场还是别去碰了,所以也就没再买。国债到目前为止还没买过。房子买来都是自己用的,没做过投资。华女士家庭资产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外币尤其是美元的比例较高,因为生意上的往来,经常会收到外汇。但直到今年3月份,才拿出两万美元做了一个中国银行(601988)(601988,股吧)的个人外汇宝。所以,如何处置家庭的人民币存款和比例不低的外汇资产,一直困扰着华女士。

  旧保单数额低 丈夫的保险怎么买

  1997年时,华女士为自己和先生买了3份保险,但保额较低,都在3万元以下。儿子刚出生保险代理人就上门了。现在,家里还有6份保单正在缴费中,包括先生和自己各一份平安长寿险,自己一份平安福临门和一份人寿生命绿荫疾病险,儿子的一份平安终身幸福险和妈妈的一份平安鸿利险。最近,华女士在考虑为先生投一份保额大些的纯粹保障型险,但朋友却又说分红型的比较好,所以她还在犹豫中不知到底该如何选择,希望专家给出出主意。

  吃透三句话 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术操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赚钱宝典:“百万习惯”能成功赚钱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十三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习惯"。

  习惯一:成功者清楚地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

  成功者虽重视事情的结果,但更重视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则有助于他达到结果并且享受过程;

  习惯二:成功者下决定迅速果断,之后若要改变决定,则慎思熟虑。

  一般人经常在下决定时优柔寡断,决定之后却有轻易更改;成功者之所以能迅速下决定,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价值层级和信念,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因此能有系统的处理;

  习惯三:成功者具有极佳的倾听能力。

  倾听并非是去听对方说的话,而是去听对方话中的意思。倾听的技巧包括:

  一、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谈话;

  二、把对方的话听完;

  三、即使不需要记录,你都可以听出来对方的意思;

  习惯四:成功者设定"当日计划"。

  成功者在前一天晚上或一早就会把当天要处理的事情全部列出来,并依照重要性分配时间。他管理事情而非管理时间。

  习惯五:写日记。

  写日记的法则:

  一、保持弹性,重表达思想,而不用太多严格规则;

  二、持续;

  三、用来设计你的生命价值和中心思想;

  四、记录每件事情的差异化;

  五、记录特殊时刻及事件;

  六、解决问题;

  七、学习问更好的问题;

  八、在日记上写下自己的宣言;

  九、把每日写下的东西在月底复习;

  十、深刻自己的记忆和经验。

  习惯七:勤于练习基本动作。

  习惯八:运用自我暗示的力量。

  自我暗示就是把目标用强烈语气不断念出声音,告诉自己,让潜意识无法分辨真假,因此相信它。

  习惯九:运用冥想的技巧。

  当你不断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是情景,潜意识会引导身体作出那些效果。

  习惯十:保持体力或创造更多精力。

  习惯十一:成功者人生的目的通常超越自我,立志为大多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使命而非为金钱工作。

  习惯十二:成功者有系统。

  成功者都有一套方法来整理思想、行为,因此能不断实践在自己身上,并且教导别人。

  习惯十三: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

  成功者愿意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情。

  如果你能不断采取以上做法,进而养成习惯的话,这些习惯对你可能不只是百万元的价值,更可能带给你金钱和心中的富有。

  五条金律 让挣钱成为习惯!

  每逢股市大跌或大涨,总能听到很多投资者的哀叹,不是抱怨没有逢低补仓,就是后悔没有高位卖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也踩不到市场脚步的投资者,只能顺势而为,结果就是追涨杀跌所带来的财富缩水。为什么我总是赔?挣钱真的有那么难吗?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你能养成如下的理财习惯,也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挣钱定会成为你生活中的惯常之事!

  学习,学习,再学习

  谈到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在2006年之前,对很多人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随着这两年大牛市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认识到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观念上也从原先对理财的抗拒转变为接受,更有甚者到了盲目追捧的地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年轻的白领阶层都具备了投资理财的观念,但是对于投资理财,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常常是听某个朋友一说哪只股票或基金好,便将自己挣来的辛苦钱倾囊投入。其实,无论你是因为工作繁忙,还是从未接触过投资理财知识,这种将钱寄希望于他人的态度是万万不可取的。挑选投资理财产品,就像去商场买衣服一样,首先要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所谓“量体裁衣”,而后还要讲讲品牌,看看质量,选选服务,万一有哪项不过关,你还要承担退换货甚至白白浪费钱财的风险。

  巴菲特就他自身的经历总结:最好的投资就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

  在对近两年牛市的收益回顾中,赚钱最多的是那些通过学习,认识到投资理财的优势,从而较早进入市场的人。如果没有一点理财知识,比如不知道什么是基金,不了解如何读年报,又怎么能抓住这两年牛市的机遇?而即便这种机会再来100次,也依然会一再错过。所以,光有理财意识还远远不够,学习理财知识是进入市场的前提,也是避免无谓风险,获得丰厚回报的必要条件。

  总结,总结,再总结

  在新年之初,正是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为今年备战的时候。在动荡不安的股市中,每一次交易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投资者们用来分析和总结。寻找上涨的动力,探求失败的原因。如果能够坚持记录每一次交易的心得,再配合投资理财知识的不断学习,就能在实战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长期积累下去,随着所犯错误的减少,成功也必然成为大概率事件。

  股神巴菲特就在他近60余年的投资生涯中,总结出很多珍贵的投资经验。如永远保住本金、别被收益蒙骗、重视未来业绩、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坚持长期投资等等,事实证明,这些经验使他购买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内的股票平均才上涨了近50倍。多年来,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稳居前三名。

  永远保住本金

  巴菲特有三大投资原则: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谨记第一条和第二条。

  本金是种子,没有种子便无法播种,更无法收获。

  在投资中,从来没有人不犯错误。错误来临时,多数人都会抱着止跌起稳的心态,认为总有一天自己的投资产品能够成为“黑马股”。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血本无归的故事就此上演。

  美国超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说过:如果你自以为是成功的,那么你将会丧失使你成功的过程。一个人必须愿意承认错误,接受痛苦。如果犯了错误不承认,不愿意接受痛苦,甚至不再感到错误的痛苦,那么你就会再犯错误,就会失去继续赢的优势。如果在交易中一旦发觉自己有错误,决不要固执己见,将错就错,应该刻不容缓地完全改变自己的运作方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人人都懂,然而真正能在赔钱时勇敢割肉的投资者却寥寥无几。当市场张开血盆大口时,永远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在投资前设定止损线、严格遵守投资纪律、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永远保住本金是每一个投资者需要谨记的。

  投资要趁早

  只知道努力工作的人失去了挣钱的机会。

  记者的许多在金融行业、医学领域工作的朋友,由于经常加班,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投资理财,虽然有钱却始终放在银行里,觉得省心踏实。经记者多次劝告,也动心于基金股票,却总是因为怕麻烦而迟迟不动手交易。白白错失牛市的盛宴不说,还承受着通货膨胀下的财富缩水。一个人的工作年限最长不过四十年,而钱财的保障却是一生的需要。投资理财不仅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还可以在长期理性投资中获得丰厚回报,保障家庭和投资人晚年的生活。

  投资要趁早,因为今天的一块钱不等于明年的一块钱。按照公式计算,今天的100元,在通胀率为4%的情况下,相当于10年后的多少钱呢?答案是148元,也就是说10年后的148元才相当于今天的100元。

  投资要趁早,还因为复利效应会使早投资的你轻松获得更多的收益。以每年10%的收益来举例说明:在21~28岁,8年的时间里每月投资500元,共投入4.8万元,65岁的复利回报为256万元;在29岁~65岁,37年里每月投资500元,共投入22.2万元,65岁时的复利回报为195万元。因为晚8年投资,虽然多投入17.4万元,并且花了一辈子时间追赶,结果还是没有追上,收益却少了61万元。

  坚持长期投资

  巴菲特说:如果可能,我愿意一辈子持有下去。

  长期投资的说法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每逢股市波动,从赎回或减仓数量上,都可以暴露出多数投资者仍然很容易受到市场、消息或从众心理、波段操作的影响,轻易抛弃自己精心挑选的股票或基金等其他理财产品。

  假设你现在有10000元,年收益率15%,那么,连续20年,总金额达到163665.37元;连续30年,总金额达到662117.72元;连续40年,总金额高达2678635.46元。也就是说一个25岁的上班族,投资10000元,每年收益15%,到65岁时,就能成为百万富翁。而更加显而易见的是“复利的72法则”,即用72%去除以每年的回报率,得到的数字就是总金额翻一番所需的年数。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一下,72%除以15%,就是4.8年。也就是说10000元,在5年后就翻番变成了20000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期投资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你是否可以抛开一切,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坚持于自己的判断。要知道,股神巴菲特为“吉列”苦等16年,最终才迎来超过800%的高额回报。因为他坚信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每天一早醒来全世界会有25亿的男人要刮胡子。



标签:中国银行  更多>>  读者:
  • 呼小麦

  • 毛圣鑫88

  • 361365070

  • 326698

  • bn121

  • villiyu

  • 心态一一

  • 易金刚

  • 价值观点

  • 5118886@

  • 天高藏

文章不错(23) 文章很差(3) 收藏本帖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