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辅区茅岗工厂:心灵七游戏(8)毕淑敏第一部心理学著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5:03

游戏六: 写下你的墓志铭

    ……这就是我们的游戏。在生命遭遇突发危险,就要猝然截断的时候,一生浓缩成一部几十秒的VCD,在你的脑屏幕上急速放映。亲人像走马灯似的在你面前闪过,你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话说?

长的是人生,短的是年轻,所有面向死亡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看了这个游戏的名称,很多人会倒吸一口冷气。有人会说,玩什么不好,偏偏要来一个煞风景的阴森游戏!

  看大家对这个游戏如此反感,咱们先玩一个别的游戏,算作热身,或者说,游戏分成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游戏的名称是——飞机就要失事。

  看来大家要送我一个外号叫作“乌鸦嘴”了,为什么不说点吉利的,偏要让大家骇出一身冷汗?好吧,就算我这是一个“恐怖”游戏,也有存在的意义。世界上有很多恐怖事件,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就发生在各位周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什么意思?就是预料、预计,提前做个准备。

  墓志铭是人死后墓碑上刻下的字句。飞机就要失事,也是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两个游戏的核心,都是考察当生命受到威胁,死亡即将到来,你做怎样的准备?

  不是多虑。现代社会的人的寿命虽然比以前大幅度地提高了,现代科技和医学也高度发展,可你依旧没办法准确地预知自己的死期。在这一点上,现代人一点也不比古代人有多少幸运。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一个常识。凡是常识都要接受,如果你不接受,规律就会强迫你接受。到那时,你愤怒、委屈、不甘心,都于事无补。如果你鸵鸟埋头,假装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死亡就成了你仓皇之时的不速之客,吃亏的是你和你的亲人。

  人们不喜欢讨论死亡,认为它是不祥和丑恶的。我曾问各个年龄段的朋友们:一提到死亡,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几乎所有的人想到都是负面词汇——

  阴暗、黑色、寒冷、腐烂、肮脏、丑陋、恐怖、惊吓、分离、哭泣、伤痛、绝望……

  是不是瞅一眼这些形容词,身心就涌起了强烈的不舒服感?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新生婴儿呢?大家就会联想到:

  光明、发展、蓬勃、希望、金色、温暖、期待、快乐、幸福、灿烂……

  心境和感受完全不同。既然生死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接受生之顺畅那样,平静地接受死之坠落?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妥帖地减轻临终的痛苦,让死亡变得渐弱渐息,生理的痛苦可以用技术化解,心理的痛苦就更加凸显。

  有人会说,我现在年纪还轻,死亡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等我岁数大了再做思考也还来得及。我甚至听一位朋友在过完了六十岁生日之后,听到人们谈论死亡,还一脸茫然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它还遥不可及,以后再说吧。我暗惊,人都满了花甲,还说死亡遥远,这乐观可能要把他带到猝不及防的地步。更有人想,我身体很健康,当我身体不好时,再思考也不晚嘛!

  这些貌似有理的话背后,潜藏着胆怯和无知。死亡基本上是不会提前把请柬放到你的桌面上并准时赴约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无法预计死亡拜访你的时间,但你可以提前预备好款待他的茶点。

  看过一则小故事,有位老人得了癌症,当医生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很平静地面带笑容地说,我很感谢上帝让我得了癌症。医生非常吃惊,说,你得了癌症,不怨天尤人、惊惶失措,已很难得,为什么还要说感谢的话呢?老人说,到了我这个年纪,死亡就是我的邻居了,随时都可能来敲我的门。如果我得了脑溢血或是心肌梗死,我很可能一句话也来不及说就死了,那样我的亲人接受起来该多么困难。而且我还有很多要交代的事也都没了着落。现在,我得了癌症,我有很充足的时间能和亲人告别,能把诸事整理得清清爽爽。当死亡一定要来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这种方式更令人安心呢?这就是上帝所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了。

  钦佩这位老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从容赴死的勇气和福气。再一想,事在人为。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局面,让死亡变得可以接受,让自己较少遗憾,让生命更多一点掌握在手中的安然——这就是提前做好应对死亡的心理准备。

  思考死亡,是为了有备无患,更为了胸有成竹地生活。只有真正生活过的人,才能坦然平静地走向永恒的死亡。

  回到游戏中来。

  请想像自己坐在一架客机上,宽敞平稳,飞机在万米的高空翱翔。突然,机身发抖,像个咯血的肺结核病人一样连续抖动,颠簸如此厉害,空姐要求大家把安全带系好。广播里传来机长的声音。他通知大家说飞机发生了严重的机械故障,正在紧急排除。但为了预防最危急的情况,现在将由乘务小姐分发纸笔,你有什么最后的遗言要向家人交代,请留在纸上。一切要尽快,乘务小姐会在三分钟后收取大家的纸条,然后统一密闭在特制的匣子里,这样即便飞机坠毁,遗言也可完整保存下来。按照飞机现在的飞行高度,在完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还可以滑翔极短暂的时间……

  乘务员小姐托着盘子走过来,惨白的面颊上,职业性的微笑已被僵硬的抽搐所代替。盘子里盛的不是饮料,不是纪念品,也不是航空里程登记表,而是纸和笔。人们无声地领取这特殊的用品,有抽泣声低低传来。

你领到了半张纸和一枝短笔。现在,面对着这张纸,你将写下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游戏。在生命遭遇突发危险,就要猝然截断的时候,一生浓缩成一部几十秒的VCD,在你的脑屏幕上急速放映。亲人像走马灯似的在你面前闪过,你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话说?

  先请大家看一个例子。

  1985年,一架日航班机失事坠毁,机上乘客全部罹难。飞机上,有一位五十二岁的河口博次先生,匆匆写下了自己的遗言:

  再也不搭乘飞机了,神啊!请救我!

  没想到昨天和大家共进的那顿饭是最后一餐了。

  机内冒出类似爆炸后的浓烟,机身开始向下坠。往哪里去?会怎么样?妈妈(日本人习惯以此昵称妻子),发生这种事令人遗憾。再见了,孩子们的事就拜托您了!现在六点半,飞机正快速旋转下坠。

  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真的很幸福!由衷感谢!”

  很多做母亲的人会留下对孩子的嘱托,在这种时候,她们才发现以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太少。很多陀螺一样旋转的旅行者才感到光忙着赶路了,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很多人想对这个世界说“我爱你们”,却不知谁能收到他的呼唤。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在最后关头保持镇静,手却不停地发抖,以至于根本就留不下完整的字迹……一个曾有数年撕扯不断的婚外情的男人说,在这种时候,关键还不是说什么话,而是把话留给谁?

  这个游戏很残酷,但残酷有时如同肥沃的土地,能长出震慑心魄的花朵。我相信在这种时刻,几乎没有人会叮咛自己的后代复仇,没有人会留下自己懊恼的遗憾,没有人会咬牙切齿地诅咒……留下的只能是眷恋的深情和未竟的嘱托,还有绵绵不尽的祝福。

  请原谅我把你逼到了这样一种绝境当中。也许只有在绝境中,人性中最基本最朴素的光芒才会突破种种物质的阻力,迸出单纯而灼目的光芒。

  “感谢我的父母和我今生所经历过的一切。亲人们朋友们,我爱你们。”

  在巴伦支海沉没的俄罗斯核潜艇的水兵遗言中,留下了类似的话。在生死面前,往日琐碎的恩怨越飘越远直至消散。突然而至的死亡像一管巨大的消字灵,把一些当初以为非常重要的字迹,覆盖成一片灰白。

  我不知你将写下怎样的遗言,我也不知道你将把这宝贵的遗言转交给谁。但我相信它会触动你内心最深的角落,在那里引起波澜。

  好了,热身游戏到此结束,言归正传——写下你的墓志铭。

  这是一个雅词,更直截了当的说法是,盖棺论定。

  墓志铭这种东西,有两种写法:一是别人写,一是自己写。

  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像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到云中,从更辽阔的时空中来评价综述自己的一生。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有着怎样的爱好?你经历当中最令人感怀和难忘的事件是什么?它可曾给予你自豪和成就?你的情感生活是否美满?你还有什么要对这个世界倾诉?你可有悔恨和遗憾要交代给大家?你爱谁?你恨谁?你还有哪些未竟的愿望?你还想唱什么歌?你还想看什么景……哎呀,可写的真不少。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的是人到了死亡就要降临的那一刻,所讲的话很真实很善良,本性复苏,逼近了人性的光明。从医初始,我对这话半信半疑,心想,人都要死了,各器官都已衰竭,连平常脑力都达不到,还能说出更富哲理的话?当我亲眼看到死亡驾临的时候,不得不折服古人的睿智。那真是奇妙时刻,暴躁的人可能变得平静温柔,狭隘的人可能变得大气宽容,吝啬的人可能变得慷慨博爱……那种慈和温馨的气息,好像一种奇怪的香氛,弥漫在这些濒死的人周围,像绒毯一样裹住身心,令人忘却了死亡的沉重和冰冷,也让死者笼罩在宁馨的光环中。惊讶之余,我生出深深的感慨,人为什么要死到临头,才如此珍惜美好时光,为什么不能早些开始这种真正的生活?

  并不是每个死去的人都有这种福气,让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亲眼看到很多人依然在困惑孤独和愤怒中死去。有时又想,前面那种人,即使这种充满光彩的生活只有几日几小时,也依旧是高贵和值得回味的,后面那种人,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墓志铭是死亡之书的书签。为了调剂咱们略显压抑的气氛,先来看几篇幽默的墓志铭。

  在英国德比郡的一处墓园中,有这样一篇铭文:

  “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斯的躯壳,他将回到造物者手中,彻底清洗修复后,上好发条,行走在另一个世界。”

  教会执事为妻子刻了这样的碑文:

  “莎拉休特,18031840,世人请记取教训,她死于喋喋不休和过多的忧虑。”

  有对夫妻为出生三周便夭折的孩子写道:

  “墓碑下是我们的小宝贝,他既不哭也不闹,只活了二十一天,花掉我们四十块钱。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死者生前为自己撰写的也很有趣。在英国约克郡地区,牙医的墓碑上写着:

  “我一辈子都花在为人填补蛀牙上头,现在这个墓穴得由我自己填进去啦。”

  著名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前曾写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传:

  “阿·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身不娶,脾气不佳,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让人活埋。最大罪恶:不敬鬼神。重要事迹:无。”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9年四十岁时,写下了一篇质朴自谦、旁敲侧击、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的自传。这篇自传只有二百余字,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发,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学志之年,帝已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煳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奋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严格说起来,上述最后两则是自传,而不是墓志铭,但均有人生小结之意。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372235

  是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虽然简单,但却给影迷留下了一个谜。最终这个谜由梦露研究会揭开,这三个数字表示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表明死者生前爱美的心愿。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的三分之二这条著名的几何学原理。德国数学家高斯因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一个正十七边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墓碑上刻着许多小鸡、小羊和小狗。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生前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比较精炼:

  “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

  “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关于墓志铭,还有一些小故事。狄更斯临终前,英国人民要求把他一生的功绩刻在墓碑上,而他却说:

  “我要求我的墓碑上只写查尔斯·狄更斯,除此之外,不要再写什么。”

  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是:

  “印刷工富兰克林”。

  因为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时代担任的印刷工。 俄国19世纪大诗人普希金的墓志铭,是他十六岁时为自己写的《我的墓志铭》诗:

  “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还有爱情和懒惰,共同度过愉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好事,可就心情来说,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俄国大作家赫尔岑的墓志铭极富特色,总结坎坷命运与非凡成就,唤起人们去拼搏人生:%%%“他的母亲路易莎·哈格和他的幼子柯立亚,乘船遇难淹死在海里;他的夫人娜塔利雅患结核症逝世;他的十七岁女儿丽莎自杀死去,他的一对三岁的双生儿子患白喉死亡。而他就只活了五十八岁!但是苦难不能把一个人白白毁掉。他留下三十卷文集,留下许多至今像火一样燃烧的文章,它们今天还鼓舞着人们前进。”

  以上多是外国名人的墓志铭,现在来看看中国的诗人。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九月,也就是公元427年,陶渊明在自己逝世前的绝笔《自祭文》中写道: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陶老先生时年六十三岁,在秋风瑟瑟大限将至的时候,把人生看成了寄居的旅店,说自己就要回老家了,堪称达观和安然。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总结自己可以无憾而逝,也算心安了。他再次重申自己不看重生前的称誉,当然更不在乎身后的咏歌。老人家最后发出一个大感慨,说人既然活得这样艰难,死又能怎么样呢?有一点“我都不怕活着,难道还要怕死吗?”的略带凄凉的豪气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怎么总举远处的例子,举个现代的例子,最好人还活着,行吗?好。

  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陈垣的高足,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早在1978年他虚岁六十六之时,就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的墓志铭。原文是: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这则墓志铭,既有生平,也有评价,文字诙谐,反映了启功先生开朗、豁达、乐观的性格。

  大卫·奥格威是一个富于创新的商界巨子,是世界十大广告公司之一的奥美广告的创办者。他曾经没有钱,没有学历,但他拥有过人的才智、天分和创造力。他成为广告人最完美的典范。从劳斯莱斯汽车到美林证券,从IBM到英国、法国、美国政府,都在他的客户名单上。

  奥格威年幼时在英格兰饱受贫困之苦,青年时代在巴黎当过厨师,在苏格兰向修女卖过炉子,如今攀登到了广告世界的顶峰。奥格威说,他对天堂的想法和济慈一样,

  “给我书本、水果和法国酒,以及好天气。”

  在赫瑞斯提前为他撰写的墓志铭里,这样写道:

  这是个快乐的人,

  而且是个独乐的人。

  这个人可以说今天是他自己的,

  内心无忧无虑的人,

  能够说:

  让他们明天倒霉去吧,

  反正我活过了今天。

  再讲一个普通人的例子。在俄罗斯,有一位年轻的汉学家叫彼德罗夫。他研究鲁迅、瞿秋白、巴金、老舍、郁达夫……他一直是个讲师,连副教授也没有做到。逝去之后,在自己的墓碑上只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汉字:

  “梦”。

  罗列了这么多墓志铭,也许有人要讥我掉书袋了。一是我真心喜欢这些墓志铭,二来觉得这个游戏挑战性较大,多几个摹本,可能会有帮助。就此打住。虽然我们在各方面都和伟人们有很大差距,但有一方面伟人们不如我们,那就是他们没有玩过这个游戏,他们已经沉入地下,来不及补充和改变了,而你我还活着。他们犹如盐粒,静静地融化于历史之水,而我们还是活泼的小鱼。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时间和机遇,你可以修改你的墓志铭。

  写下你的墓志铭,在某种意义上讲,你就总结了一生。你不可能伪造一个声名显赫的人居住在你的墓志铭下,那是别人而不是你。你也不可能把一大堆不属于你的功绩记在他的名下,因为那也不是你。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墓志铭只有如实写来。这个游戏的好处就是,你还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拟定你的墓志铭。如果你对自己的平庸不满意,你还有时间重振雄风。如果你对自己的浅薄不满意,你还有时间走向深沉。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你还可以选择职业。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你还来得及重塑形象。

  这个游戏,可以有两个版本。一是如上所说,就你目前的状况,为自己草拟一份墓志铭,就像一场提前到来的死亡,你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前半生。当这个版本完成之后,你还可以为自己草拟一份将来的墓志铭。那是你替自己设计的一份礼物,那是你对远方的翘望和期许。

  可否找一个文件夹,留下你在飞机失事时的片段遗言,留下你为现在的自己写下的墓志铭,留下你为将来的自己写下的墓志铭。过几年,再翻出来看看看一看。心灵游戏在不同时间段里,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不是游戏不准或是伪科学什么的,只说明你在飞速变化当中。

  变化是不能简单地以好还是不好来评价,有沧桑有浮沉,有成长也有蜕变。。如果你有心,会从这里看到自己在命运之海中游泳的一招一式,会对自己粲然一笑或是长思不语。在这些泛黄的纸片中,你会看到自己不变的追求和变化的岁月。

  我曾和大学生们讨论过墓志铭,现把结果附在书尾,供大家参考。

  生命乃通向死亡的单行道。假如能视死如旅,临死之前,能肯定自己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有价值的人,大多可以平静地死亡。

  长的是人生,短的是年轻,所有面向死亡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