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谋宏与黄远志关系:两相对照细品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3:32

两相对照细品读

作者:于 漪


  师: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祖国究竟有多少名胜古迹呢?我给你们介绍一本书,大家看:《中国名胜词典》。这本书里介绍的都是我国的名胜古迹,我们今天要学的《晋祠》,这里也有介绍……现在请同学们把笔记本拿出来听写。
  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为国内所仅见。殿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教师在听写时,对一些同音字、易混字等做了详细的口头提示,转引时有删节。——引者注)
  现在请同学们校对。我读一遍,不仅校对字,而且要校对标点符号,看看怎样点才正确。
  (师朗读,生校对)都对了吗?一字不错的有没有?请举手……校对好了以后,请同学们做一件工作:这里一共听写了5句,请你把每一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标好以后请你们用很快的速度把课文浏览一遍,把条目里介绍的有关内容和文章上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比如说,第一句“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这是“1”,请你看看,与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对应?……把词典上介绍晋祠的语句和课文《晋祠》对照起来看,你们会发现哪些问题?这是一。二、两者有哪些不同之处?三、请你们判断一下是文章写得好呢,还是词典上说明得好。
  生:词典上说晋祠是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书上说是在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数据上有些不对。
  师:数据上好像有些不大对?25公里是多少里啊?
  生(集体):50里。
  师:50里,怎么一个50里,一个40里呢?还有什么问题?
  生:词典里介绍的一段话中,“三绝”是指: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和隋槐、周柏,而书上写的“三绝”是:圣母殿、木雕盘龙和鱼沼飞梁。两个“三绝”内容不同。
  师:三绝的内容不一样,这又是一个问题。
  ……
  生:词典和课本上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在写晋祠三绝的时候,写作方法是不同的,课文上是先总述,然后再分述,字典是先分述,然后再总述。……
  生:刚才××讲词典上是先分后总,书本上是先总后分,我不同意这个意见。因为词典上一开头也是写:“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这里也是先总说,只是具体说明时次序和书本上不一样。
  师:在具体说明的时候不一样,请坐。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不同地方,综合起来是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词典上介绍的这段文字跟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内容来讲,一个比较全,××(指生64)刚才不是讲吗,介绍了风景和很多建筑;词典上呢,比较简洁。一个比较全面,一个重点介绍。就说明方法来讲,刚才有同学讲了,词典上主要是——
  生:说明。
  师:说明。文章呢?
  生:说明、描写。
  师:说明还有描写,这是从表达方法来讲,文字上也不一样,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词典上那段话比较平实,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则比较优美、生动。待会儿,我们进一步阅读就能体会了……
  (摘自《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