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纤夫的历史:光明穴 腓骨 麻黄 委中穴 牛膝 阴谷穴 太溪穴 玉竹 - 我爱波罗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8:04

 

光明穴

取穴方法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解剖               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疾病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胆经络穴。

穴义             胆经气血至此后变为纯阳之气。

名解
  1)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2)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吸湿后传于外丘穴,小部分别走厥阴肝经。

功能作用
  联络肝胆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腓骨

腓骨 féigǔ
  小腿双骨之一,位于小腿的外侧部,细长,分为一体和两端。
  上端膨大叫做腓骨小头,由皮肤表面可以触及。小头内上面有关节面与胫骨上端外面的关节面相关节,小头下方缩细叫做腓骨颈。腓骨体形状不规则,其骨间嵴与胫骨同名嵴相对,为骨间膜的附着处。下端也稍膨大,叫外踝,外踝的内面有呈三角形的关节面,和胫骨下端的关节面共同构成关节窝,与距骨相关节。

    麻黄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

基本信息  [出处]《神农本草经》。
  [中药材学名]Herbal Ephedrae。
  【处方名】麻黄,策敦木
  
  

-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基原】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 的草质茎。
  【识别特征】
  1、川麻黄为矮小灌木,高6-10公分。茎直立或匍匐。叶膜质,长0.25-0.3公分,上部呈三角形,先端尖。花雌雄异株,雌花穗有一朵花,花梗长0.5公分;雄花穗常着生在短枝端,有长1.5公分的花穗梗;种子长圆形。
  2、中麻黄为矮小灌木,高30-90公分。枝茎直立或倾斜,节间长3-6公分。托叶2片,退化成膜质。花雌雄异株,有时同株,花腋生。雄花序球形或倒卵形,有花3-4对;雌花序单生,有花2-3朵。
  【生长环境】 川麻黄生于3000-4000公尺的高山岩石缝中。中麻黄生于海拔2000公尺左右的河岸,草坡阳光充足的地方。
  【采集加工】 9-10月采全草,晾干,切段备用。(晒干影响疗效)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 喘,利水消肿。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 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 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常用量】 成人0.5-3钱。牛马:05-1.5两。猪羊:0.4-0.6两。
  【炮制】
  麻黄:取原材料,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麻黄段,用20kg炼蜜。
  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麻黄绒,用20kg炼蜜。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量用法】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注意事项】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
  注 古人说:煎麻黄时应去沫,近代研究证实麻黄的医疗效用部分尚在沫里。

别名大全
  【别名】龙沙,卑相,卑监,狗骨,色道麻,结力根,麻黄草,草麻黄,中麻黄,木贼廓黄,山麻黄,川麻黄,田麻黄,华麻黄,木麻黄,西麻黄,朱芯麻。
  【商品名】草麻黄,又名田麻黄、川麻黄、朱芯麻。
  木贼麻黄:又名木麻黄、山麻黄。
  中麻黄:为植物中麻黄的草质茎。
  【处方名】麻黄,生麻黄,炙麻黄,麻黄绒,净麻黄,水炙麻黄,蜜炙麻黄等。

品种考证
  麻黄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别录》 谓:“麻黄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陶弘景云:“今出青州、彭城、荥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苏敬云:“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 太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却青。”苏 颂云:“今近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已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裹人,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内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采其茎阴干,令青。”以上记述的产地与现在麻黄产地基本一致,所述植物形态极似草麻黄。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1. 含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 主要的活性成分为L-麻黄碱(L-ephedrine), 其次为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 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d-N-甲基伪麻黄碱(d-N-methylpseudoephedrine)、 l-去甲基麻黄碱(L-norephedrine), d-去甲基伪麻黄碱(dnorpseudoephedrine)
  、麻黄次碱(ephedine)等.麻黄碱具平喘作用, 伪麻黄碱具消炎作用.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
  2. 恶唑酮类生物碱:麻黄恶唑酮(ephedroxane).
  3.挥发油:从中分离出32种化合物, 含量较高的有α,α,4-三甲基-3环己烯-甲醇(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1-methanol),β-松油醇(β-terpineol)等.
  4.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小麦黄素(tricin)、山奈酚(laemplerol)、芹菜素-5-鼠李糖(apigenin-5-rhamnoside)等.
  【理化鉴别】
  1. 粉末微量升华, 得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2. 取麻黄酸性水浸液各1 ml, 分别置2试管中, 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 产生黄色沉淀;另管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 不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
  3. 取酸水浸液, 碱化后用乙醚萃取, 挥去乙醚, 残渣用酸水溶解, 加0.5%硫酸铜试液数滴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至显紫色(铜铬盐), 再加乙醚数ml振摇后放置, 醚层显紫色, 水层显蓝色(L-麻黄碱双缩尿反应).
  4. 薄层层析(1) 麻黄(2) 麻黄(3) 麻黄(4) 盐酸麻黄碱
  薄层层析:
  样 品 液:取粉末1g, 加水15ml, 回流30分钟, 滤过.滤液碱化, 用乙醚∶乙醇(8∶2)提取,脱水, 滤过, 挥去溶剂, 残渣加甲醇1ml溶解, 供试.
  对照品液:取l-麻黄碱, 用甲醇溶解成每ml含麻黄碱5mg对照品液.
  展 开:硅胶G板, 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2∶1)展开, 展距15cm.
  显 色:0.5%茚三酮显色剂, 105℃烘烤, 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5g, 精密称定, 置索氏提取器中, 加浓氨试液3ml、乙醇10ml与乙醚20ml, 放置24小时, 加乙醚置水浴上加热回流4小时至生物碱提尽, 将提取液移置分液漏斗中, 容器用少量乙醚洗涤, 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 加0.5mol/L盐酸溶液振摇提取5次(20ml、10ml、10ml、10ml、10ml), 合并酸液, 滤过, 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使呈碱性, 加氯化钠饱和, 用乙醚振摇提取5次(20ml、10ml、10ml、10ml、10ml), 合并乙醚液, 用氯化钠饱和溶液洗涤3次, 每次5ml, 合并洗液, 再用乙醚10ml振摇提取, 合并前后二次乙醚液,精密加人硫酸滴定液(0.01mol/L)30ml, 振摇提取, 静置使分层.分取酸液;乙醚液再用水提取3次, 每次5ml, 合并酸液与水液, 置水浴上加热, 除去微量乙醚, 放冷, 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3.305mg的麻黄碱(C10H15NO).
  【药理作用】
  1. 平喘作用: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 对于用药(如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显著解挛作用.伪麻黄碱与麻黄碱的解痉作用相似.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
  2. 镇咳作用: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所致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约相当于磷酸可待因1/20的效果.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麻黄碱能使外周血管收缩, 心收缩力加强, 心搏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伪麻黄碱的升压作用较弱.
  4.发汗作用:大鼠口服水溶性提取物在75~300mg/kg的范围内其足底部的水份散发(发汗)呈现剂量依赖性发汗作用.
  5. 对大脑, 脑干与脊髓均有兴奋作用, 大剂量可引起失眠、不安和震颤.此外, 麻黄还有利尿、抗变态反应、抗炎、解热、抗病.

化学研究
草麻黄地上部分含有麻黄类:左旋麻黄碱(ephedrine),右旋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黄碱 (norephedrine),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左旋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痕 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methylpseudoephedrine),以麻黄碱为主,伪麻黄碱含量较少,总含量为0.481 -1.382%。恶唑酮类生物碱:麻黄恶唑酮(ephedroxane)。挥了油:从中分离出32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α,α,4- trimethyl-3-cyclohexen-1-methanol),β-松油醇(β-terpineol),对(艹孟)-2-烯-7-醇(p- meth-2-en-7-ol),平喘有效成分左旋-α-松油醇(α-terpineol)和2,3,5,6-四甲基吡嗪(2,3,5,6- tetramethylpyrazine)。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小麦黄素(tricin),山柰酚(kaempferol),芹 菜素-5-鼠李糖甙(apigenin-5-rhamnoside),蜀葵甙元(herbacetin),3-甲氧基蜀葵甙元(3- methoxyherbacein)及山柰酚鼠李糖甙(kaempferol rhamnoside)。
  另有报道,由生产麻黄碱的麻黄母液残渣中分离得O-苯甲酰-L-(=)-伪麻黄碱(O-benzoyl-L(+)-pseudoephedrine)。
木贼麻黄地上部分含有麻黄生物碱类: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黄碱,痕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以麻黄 碱为主,伪麻黄碱含量较少,总含量为2.093%-2.436%。 恶唑酮类生物碱:麻黄恶唑酮。挥发油:从中分离出27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6,10,14,-三甲基十五碳-2-酮(6,10,14- trimethyl-2-pentadecanone),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3,7,11,15- tetramethyl-2-hexadecen-1-ol),十八碳酸甲酯(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平喘有效成分2,3,5,6-四甲基吡嗪,但不含另一种平喘有效成分旋-α-松油醇。黄酮醇甙:4′,5,7-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醇 -3-O-β-D-吡喃葡萄糖甙(4′,5,7-trihydroxy-8-methoxyflavonol-3-O-β-D- glucopyranoside)。芳香酸类:苯甲酸(benzo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佳皮酸(cinnam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药理研究
  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麻黄碱。
  ② 条件 温服、温热条件。
  ③ 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平喘
  ① 有效成分 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 机理
  促进NA和Adr的释放。
  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促进PGE的释放。
  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
  抑制抗体产生。
  ③ 作用特点 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
  利尿
  ① 有效成分 d-伪麻黄碱。
  ② 作用 尿量增加。
  ③ 机理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抗炎、抗过敏
  ① 有效成分 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② 作用机理
  抑制过敏递质释放;
  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
  镇咳、祛痰
  ① 作用强度 为可待因的1/20。
  ② 有效成分 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
  解热、抗菌、抗病毒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
  ② 抗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
  ③ 抗病毒 流感病毒。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草麻黄茎中含有生物碱1%~2%, 其生物碱中40%~90%为麻黄碱(l-Ephedrine), 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d-N-甲基伪麻黄碱 (d-N-Pseudo methylephedrine)、l-去甲基麻黄碱(l-Norephedrine)、d-去甲基伪麻黄碱(d-Demethyl- pseudoephedrine)、麻黄次碱(Ephedine).此外, 还含有苄基甲胺(Benzyl-methylamine)、2, 3, 5, 6-四甲基吡嗪(2, 3, 5, 6-Tetramethylpyrazine)等;又含6%的儿茶鞣质和挥发油, 挥发油中含有l-α-松油醇(l-α-Terpineol)、β-萜品烯醇(β-Terpineol)、萜品烯醇-4(Terpineol-4)、月桂烯 (Myrcene)、2, 3, 5, 6-四甲基吡嗪等30余种成分;亦含有黄酮类成分, 如白飞燕草甙元(Leucodelphinidin)、麦黄酮(Tricin)、芹黄素(Apigenin)、山萘酚(Kaempfer- ol)等;尚含有机酸类, 如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肉桂酸(Cinnamy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木贼麻黄含生物碱 1.15%~1.75%, 其中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本品还含有鞣质、黄酮甙、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等糖类化合物以及草酸(Ox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等有机酸类.
  中麻黄含多量麻黄碱, 尚含鞣质、黄酮甙、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等.
  上述三种麻黄中所含化学成分相似, 但生物碱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 草麻黄次之, 中麻黄较低.
药理作用:
  1. 麻黄碱的作用
a.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麻黄碱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 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 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震颤等症状.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兴奋作用.可缩短巴比妥类催眠时间.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麻 黄碱在外周兴奋α1-肾上腺受体, 也激动中枢α1-受体引起中枢兴奋作用.皮下注射麻黄碱 50~100mg/kg 可显著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哌唑嗪和α-甲基-对位酪氨酸能拮抗麻黄碱的这一作用, 而舒必利、普萘洛尔和利血平都不减弱麻黄碱对鼠自发活动的增强作用, 提示麻黄碱是作用于α1-受体, 而不是作用于 DA 受体.麻黄碱能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 产生镇痛作用.
  b.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麻黄碱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 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如果迷走神经反射被阻断则心率将加快.麻黄碱对于心脏有强大的兴奋作用, 但反复应用, 或一次应用很大剂量, 易于产生抑制;也可能扰乱心律, 但较肾上腺素弱得多;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麻黄碱与洋地黄同用时, 则易引起心律紊乱.麻黄碱静脉注射对硬膜外阻滞所致心率减慢, 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下降均有明显对抗作用.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 压上升, 脉压增大.给犬小剂量(0.01~0.2mg/kg)静注, 其血压上升可维持10~15分钟.大剂量(6~10mg/kg)静注, 由于抑制心脏而引起血压下降.麻黄碱静注0.1~3.0mg/kg, 猫肺动脉平均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血管阻力均显著增加, 且有效量依赖关系.麻黄碱的收缩作用比较温和而持久, 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 因此用于鼻黏膜肿胀, 收缩作用既长, 且无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能使冠状血管扩张, 增加冠脉流量, 与垂体后叶素合用于升压时, 能克服大量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及心脏抑制.麻黄碱的升压作用缓慢持久, 可维持数小时, 收缩压的升高较舒张压为显著, 舒张压一般不降低.
  麻黄碱对血管的作用是直接和间接作用的混合.麻黄碱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 能直接与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结合, 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亦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动物实验表明: 麻黄碱的作用能被可卡因所减弱, 亦能被酚妥拉明阻断.
c. 对平滑肌的作用: 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特别是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更为显著.实验表明: 麻黄碱能有效地对抗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痉挛.其作用强度不如肾上腺素, 但作用较持久, 且口服有效.故常用于哮喘.麻黄碱能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 抑制蠕动, 延缓胃肠道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麻黄碱对动物子宫一般表现为张力及振幅增加, 此种兴奋作用可被麦角胺阻断, 被可卡因所增强.然而对人的子宫一般表现为抑制, 曾用于缓解月经痛.麻黄碱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麻黄碱使排尿次数减少, 足够量甚至产生尿潴留, 用于儿童遗尿症有效.对夜间遗尿或膀胱括约肌无力小便失禁的病人, 麻黄碱亦可以消除其症状.麻黄碱能引起并增强小鼠输精管的自发性收缩, 酚妥拉明可明显对抗麻黄碱的作用, 而利血平对此则无明显影响.
d. 其他: 麻黄碱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 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 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引起高血糖, 但其作用较弱而不恒定.麻黄碱及麻黄总生物碱对正常及发热猫均不表现发汗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 麻黄碱对人不能诱发出汗, 但当人处在高温环境中, 此时用麻黄碱 50~60mg 1.5~2小时后, 汗液分泌比未用麻黄碱者更快更多, 而皮下注射麻黄碱的局部皮肤, 并不引起特殊的汗分泌, 因此, 麻黄碱的这种作用, 可能是中枢性的, 而且麻黄碱有增加代谢率的作用.对六个正常成人注射硫酸麻黄碱50mg后, 代谢率较注射前增加14.2%;麻黄水浸膏及乙醇浸膏作用于致敏豚鼠肺切片, 可抑制游离过敏原的量.
  麻黄碱的作用属于混合型, 大部分是由于同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而产生的直接作用, 小部分由于促进介质释放的间接因素.麻黄碱反复应用时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作用迅速减弱, 最后可完全无效, 经数小时后可以恢复, 在快速耐受形成的机制中也有直接与间接两种因素, 有人用离体家兔主动脉条进行实验, 认为麻黄碱除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外, 对主动脉平滑肌尚可能有其他作用受体;也有人提出去氧麻黄碱的急速耐受性与中枢调节有关, 但破坏中脑外侧网状核后则无影响.
  2. 伪麻黄碱的作用
  a. 利尿作用: 伪麻黄碱较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用水、盐水及尿素后, 更进一步增加尿量排出, 但对麻醉狗则尿量反而减少, 对轻症实验性肾小管肾炎之犬仍然产生利尿反应, 严重者则无利尿作用.一次静脉注射后, 作用可持续30~60分钟.其利尿原理被认为是由于肾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肾血流量增加.因在利尿的同时, 肾体积也增大.
  b. 对平滑肌的作用: 伪麻黄碱的极稀溶液与麻黄碱一样, 能兴奋交感神经而使支气管扩张;浓溶液因能麻痹肌肉, 也能使气管肌松弛;而中等浓度则使支气管收缩.
c. 其他: 伪麻黄碱有轻微的兴奋血管作用;在升压作用、收缩鼻黏膜血管等的作用方面, 麻黄碱最强, 人工合成的消旋麻黄碱(Ephetonin)次之, 伪麻黄碱最弱.毒性也以麻黄碱最强(100%), 消旋麻黄碱次之(78%), 伪麻黄碱最弱(56.5%).
  3. 麻黄次碱的作用 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 增加离体豚鼠子宫的收缩及离体兔肠的蠕动, 麻黄根浸膏静脉注射于猫及家兔亦有降压作用.
4. 麻黄挥发油的作用 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被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所拮抗.麻黄挥发油对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奈瑟 双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它对流感病毒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给感染 A 型、PR8 型流感病毒的小白鼠皮下注射有治疗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剂对肌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 对正常小白鼠体温均有降温作用, 但麻黄挥发油作用不如松油醇明显.麻黄挥发油乳剂灌胃、肌注、腹腔注射对正常及发热猫均不表现发汗作用, 对发热病人也无发汗作用.麻杏石甘汤在鸡胚实验中对陕中 61-1 株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 主要是麻黄的功能, 石膏、甘草、杏仁对麻黄的抗病毒作用并不表现协同.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麻黄的作用较强.

药典标准
  【性状】
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c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 鳞叶,长3~4mm;裂片2 (稀 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 苦。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c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 (稀 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c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 1~2mm ;裂片2 (稀3 ),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草麻黄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凸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8~10 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中麻黄 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 维管束8~10 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氯仿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 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 滴,振摇,静置,氯仿层显深黄色;另一管为空白,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5 滴,振摇后氯仿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数滴,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 充分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试液 (20:5:0.5)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浓氨试液3ml 、乙醇10ml与乙醚20ml,放置24小时,加乙醚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4小时至生物碱提尽,将提取液移置分液漏斗中,容器用少量乙醚洗涤,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加0.5mol/L盐酸溶液振摇提取5 次(20ml、10ml、10ml、10ml、10ml),合并酸液,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使呈碱性,加氯化钠饱和,用乙醚振摇提取5 次(20ml、10ml、10ml、10ml、10ml),合并乙醚液,用氯化钠饱和溶液洗涤3 次,每次5ml ,合并洗液,再用乙醚10ml振摇提取,合并前后二次乙醚液,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30ml ,振摇提取,静置使分层。分取酸液,乙醚液再用水提取3 次,每次5ml,合并酸液与水液,置水浴上加热,除去微量乙醚,放冷,加甲基红指示液2 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滴定。每1ml 的硫酸滴定液(0.01mol/L) 相当于3.305mg 的麻黄碱(C10H15NO)。
  本品含生物碱以麻黄碱(C10H15NO)计,不得少于0.80%。
  [采制贮藏]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炮制】
  蜜麻黄 取麻黄段,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每 100kg麻黄,用炼蜜20kg。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口畜)鼻或研末敷。 生用发汗力强,发汗,利水用之;炙用发汗力弱,密炙兼能润肺,止咳平喘多用。

中医经验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
  1. 发汗散寒;
  2. 宣肺平喘;
  3. 行水消肿;
  4. 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 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 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 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 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候(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 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 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 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症结。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症坚积聚”的记载。《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
  根据这些经验,我曾用麻黄、熟地、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随证加减,治疗过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
  麻黄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三钱之间。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三钱渐加至五钱,个别的还有时用到七、八钱,这时要配用生石膏八钱至一两半左右(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 3:1 ),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

各家论述
  1. 李杲: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
  2.《汤液本草》:夫麻黄治卫实上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敌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
3.《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 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咳逆上气者,风寒郁于手太阴也;寒热者,邪在表也;五脏邪气缓急者,五缓六急 也;风胁痛者,风邪客于胁下也,斯皆卫实之病也。卫中风寒之邪既散,则上来诸证自除矣。其日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非所宜也。破坚积聚,亦非发表所能。 洁古云:去荣中寒邪,泄卫中风热,乃确论也。多服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
  4.《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 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 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
  5.《本草正》: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 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法除寒毒。一应温疫、疟疾、瘴气、山岚,凡足三阳表实之证,必宜用之。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 能逐也。但甩此之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肋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 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者也。今见后人多有畏主力毒药而不敢用,又有谓夏月不宜用麻黄者, 皆不达。虽在李氏有云,若过发汗则汗多亡阳,若自汗表虚之人,用之则脱人元气,是皆过用及误用而然,若阴邪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此外 如手太阴之风寒咳嗽,手少阴之风热斑疹,足少阴之风水肿胀,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为最。然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
6.《药品化义》:麻黄,为发表散邪之药也。但元气虚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若误用之,自汗不止,筋惕肉瞩,为亡阳症。至若春分前后,元府易 开,如患足太阳经症,波时寒变为温病,量力减用,人六神通解散,通解表里之邪,则荣卫和畅。若夏至前后,阳气浮于外,肤膜开泄,人皆气虚,如患足太阳经 症,寒又变热症,不可太发汗,使其元气先泄,故少用四、五分人双解散,微解肌表,大清其里。此二者乃刘河间《元机》之法,卓越千古。若四时感暴风寒,闭塞肺气,咳嗽声哑,或鼻塞胸满,或喘急痰多,用人三拗汤以发散肺邪,奏功甚捷。若小儿疹子,当解散热邪,以此同杏仁发表情肺,大有功效。
  7.《医学衷中参西录》:受风水肿之症,《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法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症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东人三浦博士,用麻黄十瓦,煎成水一百瓦,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肾炎小 便不利及肾脏萎缩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症之凉热虚实不同,不知用他药佐之以尽麻黄之长也。试观《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铺以石膏,因其脉浮有 热也(脉浮固系有风,实亦有热);麻黄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寒也;通变化裁,息息与病机相符,是真善用麻黄者矣。古方中用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 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至其根则纯 系止汗之品,本是一物,而其根茎之性若是迥殊,非经细心实验,何以知之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 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厚;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至七 八钱始得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8.《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 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观于《本草》主中风伤寒,去邪热气, 除寒热之说,及后人并治风热斑疹,热痹不仁,温疟岚瘴,其旨可见。且仲景麻黄汤之专主太阳病寒伤营者,以麻黄与桂枝井行,乃为散寒之用,若不与桂枝同行, 即不专主散寒发汗矣。抑麻黄之泄肺,亦不独疏散外来之邪也,苟为肺气郁窒,治节无权,即当惜其轻扬,以开痹着,如仲景甘草麻黄汤之治里水黄肿,《千金》麻黄醇酒汤之治表热黄疽,后人以麻黄治水肿气喘,小便不利诸法,虽曰皆取解表,然以开在内之闭塞,非以逐在外之感邪也。又凡寒邪郁肺,而鼻塞音哑;热邪窒肺,而为浊涕鼻渊; 水饮渍肺,而为面浮喘促;火气的肺,而为气热息粗,以及燥火内烙,新凉外束,干咳嗑燥等证,无不恃以为疏达肺金,保全清肃之要务,较之杏、贝苦降,桑皮、 杷叶等之遏抑闭塞者,功罪大是不侔。麻黄性质最轻,气味又淡,《本草》虽曰苦温,亦因其功用而悬拟之,不过言其温和升发之义耳。乃流俗畏之,几以为大温大 热之药,则李濒湖《纲目》性热一言误之也。而缪氏《经疏》更为过甚之词,竞有味大辛、气大热之说。不知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不加温覆,并不作 汗,此则治验以来,凿凿可据者。且亦惟寒邪在表,乃宜少少取汗,以解表邪之寒热。若用以泄肺开暗,亦且无取平得汗,而奏效甚捷,何况轻扬之性,一过无余, 亦必不能大汗频仍,留恋药力,酿力巨患。
  9.《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10.《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11.《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12.《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
  13.《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
  14.《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15.《纲目》:散赤口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16.《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
  17.《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
  18.《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1]

麻黄汤
  【方名】麻黄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 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 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毛窍 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 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 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 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 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 也。”
  方义2: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夫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 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 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 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 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化裁】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附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
  【附注】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寒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本方配伍特点有二:
  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
  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方剂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都是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方剂。
但前方证属素体多温,又外感风寒,表寒及身疼较后方为重,故用麻、桂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然发汗祛湿又不宜过汗,方中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 不致太过,白术得麻黄则能尽去表里之湿,相辅相制,深得配伍之妙。后方证不仅表寒及身疼比较轻,且日晡发热增剧,有化热之倾向,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 苡仁渗利清化。全方用量尤轻,亦为微汗之用。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重证而兼里有郁热者。方中倍用麻黄,故 其发汗之力尤峻。其烦躁为郁热在里,故加石膏清热除烦。生姜合麻、桂则散风寒,以解表邪,合枣、草则益脾胃以滋肝源,使汗出表解,寒热烦躁并除。三拗汤与 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故功用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但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素体痰多而风寒袭肺 证,故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化痰止咳的作用。(引用)

药方选录
  ①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 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喂粥。(《伤寒论》麻黄汤)
  ② 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③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④ 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⑤ 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⑥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 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⑦ 治病疮疱倒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

药性歌诀
  麻黄甘苦性微温,主中风邪治不仁,伤寒表证并嗽喘,理瘴解疟消斑痕。

药名由来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 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 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 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 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 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 的,才又改叫“麻黄”。

 

 

委中穴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 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 经、胫神经分布。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 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别名:腘中,郄中,血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操作: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主治
  
  


①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② 腹痛,急性吐泻。
  ③ 小便不利,遗尿。
  ④ 丹毒。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主治便血: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

穴道名解
  1、委中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2、腘中 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腘窝横纹处中点,故名。
  3、郄中 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
  4、血郄 血,指委中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5、膀胱经合穴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

穴道治疗
  
  

退


委中穴治疗腰背疼
  腰酸背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亚健康形 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发作时按摩一下委中穴,腰背疼的症状就会缓解。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属足 太阳膀胱经。它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按摩委中穴的具体方法如下: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委中穴,连做20—4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本穴,连做30次。
  此外,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为下午3点到5点,在这段时间刺激委中效果更好。

医学特色
  委中穴,又名郄中,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又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故《针灸大成》称为血郄。
  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出自《四总穴歌》,初录于明代针灸学家徐风编着的《针灸大全》,“腰背委中求”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故马丹阳用于治疗鹤膝风;杨继洲用于治疗丹毒、痈疽;《医宗金鉴》又 用于治疗流注。委中穴可疏通太阳经气,泄脏腑之里热,刺络出血可治伤暑、霍乱、吐泻;清热泻火、引火下行、凉血止血而止鼻衄。点刺拔罐出血;又能泄血分之 热邪,清热利湿除风疹;疏阳邪火毒,除血分积热,解毒祛痰疗疔疮、且能舒筋活血 痹痛。此外,临床上还常用于治疗下肢痿弱、偏枯、酸楚、肿痛,小腿拘急痉挛等症。
  急性腰扭伤所致的腰痛,常为跌仆、闪挫,损伤筋脉所致,气 血凝滞不通而作痛。刺委中血郡浮络出血治疗急性腰痛,早在《内经》就有记载。《素问?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民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 正经出血”,此后《千金》、《外台》、《铜人》、《大全》、《大成》直到《金鉴》,皆言委中主治腰痛。如《席弘赋》云:“委中专治腰间痈”、《灵光赋》也 云:“五般腰痛委中安”等。
  委中为膀胱经之合穴,考膀胱经脉从头至足,其中直行经脉夹行脊柱两侧,直达腰部,沿膂内深入内腔联络肾脏入属膀 胱,复从腰部分出,夹脊柱穿过臀部直下膝窝之腘窝中。另一支经过肩胛夹脊柱下行过髀枢部;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与前支会合于委中穴。委中穴位于两条支脉的 相合处,有疏调经气,达到通则不痛、强腰健膝的作用。故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规律,这就决定了其治疗急性腰痛等病症的功能。
  从解剖学来看,委中穴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和腘动脉、腘静脉,刺激本穴针感通过感受器及传入神经,引起中脑中缝核对丘脑束旁核痛敏细胞放电的影响,及内啡呔的释放,从而提示痛阈和耐痛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取刺委中穴主要是用于治疗由于跌仆损伤等原因所致的急性腰痛。若因房劳过度、肾虚亏损所致的腰痛绵绵,隐隐作痛等肾虚腰痛,治当补肾培元,不宜点刺本穴出血更虚其脉,正如《类经图翼》所说:“虚者不宜刺,慎之。” [1]

按摩方法
  俗话说“腰背疼痛最难当,起步艰难步失常”。腰酸背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亚健康形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发作时不妨按摩一下委中穴,腰背疼的症状就会缓解。
  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刺激委中穴可用于治疗腰脊强痛、股膝挛痛、风湿痹痛、小便不利以及头痛身热、呕吐泄泻、咽喉疼痛等病症。
  按摩的具体方法如下: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穴,连做20—4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本穴,连做30次。
  此外,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为下午3点到5点,在这段时间刺激委中效果更好。
  除委中穴外,承山穴和昆仑穴也是治疗腰背疼痛的常用穴位,进行正确地按摩,也能很好地解除腰背的酸痛。[2]

注意事项
  委中穴的委中刺血纯属泻法,临床应用治分虚实寒热,实热证宜取。虚寒证当忌。操作必须熟练轻巧恰到好处。体位多取俯卧位,对于急性腰扭伤或下肢疗毒瘀血疼痛较剧者,或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l-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另外,误伤腘动脉或腘静脉引起血肿,易致感染,实为针家之戒,临床上不可貌然,对于体质素虚、精血不足、病久体衰、孕妇、贫血、一切虚脱之症和习惯性流产、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牛膝

牛膝(学名:Achyranthes bidentata)为苋科牛膝属的植物。分布于非洲、俄罗斯、越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以及中国除东北外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75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药名】牛膝
  
  

-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汉语拼音】niu x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归经】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
  【科属分类】苋科
  【拉丁文名】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性味】苦;酸;性平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敷;捣汁滴鼻;或研末撒入牙缝。

药理研究
对蛋白质同化作用
牛膝所含蜕皮甾酮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实验给小鼠灌胃或腔注射1次蜕皮甾酮后2小时,即可见小鼠肝脏细胞核、线粒体及微粒体中氨基酸前体掺入 增多,4小时后作用更强。同时在肾脏也可见蛋白质合成增强现象,但于4小时后回复原有水平。蔗糖密度样度离心分析表明,给药血RNA较对照血具有2倍的铸 型活性,提示蜕皮甾酮的蛋白质合成效果至少伴有促进m一RNA合成的作用。离乳雄性小鼠连续给予促蜕皮甾酮60天时,其体重增长较快,肝肾蛋白质合成水平 亦增高,肝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功能亢进表现。
抗炎镇痛作用
  2.1.对巴豆油耳肿胀小鼠的影响:
  取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注射牛膝0.5ml/20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牛膝对巴豆油性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作用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
  2.2.对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取健康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于左右跖皮下注射2.5%甲醛0.1ml致炎,左右足为自身对照。腹腔注射牛膝16.6ml/(kg.天),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2.3.对醋酸热体反应小鼠的作用小鼠口服怀牛膝煎剂有极显著的镇痛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1.对心脏的影响:牛膝醇提取液对离体蛙心,麻醉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麻醉犬心肌的作用更为明显。
  3.2.对动物血压的影响:牛膝煎剂对麻醉猫和犬等均有短暂的降压作用,血压下降时伴有呼吸兴奋,降压作用亦无快速耐受现象,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组胺的释放,心脏抑制及扩张外周血管有关。
对肠管的作用
  选用家兔、雌雄兼用,分别选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每段3-4cm,
  

-

[1]
按平滑肌常规实验法进行。用16只家兔,56段肠管,给以醇提取液,可使上述肠段兴奋,紧张性提高,收缩力加强,换液后很快即可恢复。
对子宫的作用
  5.1.对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随机选用童贞大鼠(未做性周期涂片检查)28只,体得230±SDI7.3g,按常规方法制备离体子宫标本,子宫肌段长1.5cm,置于含 DeJaoln溶液I的恒温洛槽内(20ml),调节基线张力1.5g,连续通入95%O2+5%CO2(32±0.5℃,pH=7.4-7.6)平衡 30-60分钟后,开始实验。实验时联接肌力换能器,通过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描记子宫收缩活动。以求积仪算出子宫收缩曲线下面积(简称子宫收缩面 积,UCA)做为指标。观察4种不同剂量的牛膝总皂甙对未孕离体大鼠子宫的作用。牛膝总甙有明显兴奋大鼠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给药后子宫收缩振幅增高,频率 加快、张力也增加。主要为规则的节律性收缩,很少出现痉挛性收缩。UCA较给药前有显著增加(P<0.001)。从给药后10分钟内UCA来看,随 剂量的增加,UCA也相应的增加。各组UCA的高峰也逐步前移,子宫收缩的潜伏期相应的缩短。从上述实验各剂量组中皆随机选出10例标本,光给药1次,作 用3分钟后,换液冲洗3次,待标本恢复后再给药1次,观察重复给药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重复给药时牛膝总皂甙兴奋子宫平滑 肌的作用明显减弱,当剂量增加到0.5mg/ml以上时,再次给药不引起明显的子宫平滑肌兴奋。
  5.2.不同生理状态条件下药物的对子宫作用:
选用雌性大鼠28只,其中4只为幼龄鼠(鼠龄为7周以内),体重104±SD2.8g,其余为成熟的未孕或乙孕大鼠,体重226.8±SD15.5g。 未孕成熟大鼠实验前做阴道涂片,确定性周期,按TurnerCD氏法分性周期,选取动情期、间情期大鼠。已孕大鼠按孕期分为3种怀孕状态:在7天以内为早 孕,8一14天为中孕,15天以上为晚孕。另取4只大鼠,连续每日皮下注射??己烯雌酚0.lmg/kg,共2天,造成人工动情期以供实验。实验方法同 前,各组实验皆用8一10例标本,比较研究0.5mg/ml牛膝总甙对不同生理状态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结果如表5。给药前10分钟内UCA各怀孕组明显 高于未怀孕组(P<0.05)。各组给药后UCA皆增加,其增加值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为:晚孕组>早孕组>间情期组>中孕组、己 烯雌酚组、动情期组
  >幼龄组。其中幼龄组最低,晚孕组最高。
  5.3.牛膝总皂甙对未孕大鼠宫颈、宫角作用的比较:实验 共用未孕大鼠宫颈、宫角标本各12个,标本长度1-1.5cm,按上述方法进行实验。给予牛膝总皂甙4.5mg/ml,比较药物对宫颈、宫角的作用,结果 见表6。牛膝总皂甙0.5mg/ml对大鼠宫颈无明显兴奋作用。给药后大鼠宫颈除张力有一定增加外,收缩振幅及频率无明显的变化;对大鼠子宫角则有明显作 用,使张力增加,收缩振幅增高、频率加快。
  5.4.家兔在体子宫的作用:选用体重2-2.51g未孕、中孕(孕期10-20天)的家兔各3 只,在戊巴比妥钠25mg/kg静脉注射麻醉下手术,用在位子宫悬垂法记录子宫收缩。将子宫套管下端与腹壁切口扎牢,使子宫浸泡于加温对38℃的低钙乐氏 液中(1/4正常钙量)。静止负荷3-5g,稳定30-60分钟后,待所描记的子宫活动恒定时,开始实验。采用局部给药,即先将套管内的液体吸出,再加入 0.5mg/ml的牛膝总皂甙(用低钙乐氏液配制),观察记录30分钟。4例动物(未孕、中孕各半)首次给药后,换液冲洗数次,再重复给药1次。
结果表明,给药后1-4分钟内,未孕及中孕家兔在体子宫均可出现强烈的宫缩。表现为张力增加,收缩振幅加大,频率加快,兴奋作用一般持续25分钟左右逐 渐减弱。重复给药仍差兴奋作用,但与首次给药时相比,作用减弱。朱和等以大鼠子宫收缩面积(UCA)为指标,用消炎痛与氯丙嗪等作阻断剂,分析了牛膝总皂 甙(ABS)对大鼠离体子宫兴奋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大鼠用消炎痛(75mg/只灌胃或浴槽内加消炎痛20ug/ml),均可明显减弱ABS 对大鼠离体子宫的兴奋作用。前列腺素E2200mg/ml可明显增强ABS兴奋大鼠子宫作用。氯丙嗪0.5mg/ml也可明显减弱ABS对已孕、未孕大鼠 子宫的兴奋作用,而阿托品10ug/ml对ABS所致大鼠子宫兴奋无明显作用。提示ABS所致大鼠子宫兴奋无明显作用。提示ABS兴奋大鼠子宫可能与促进 前列腺素及5一HT释放有关。
抗生育作用
  6.1.怀牛膝总皂甙(ABS)对大白鼠抗生育及堕胎作用:
选用体重200-250g雌性童贞大鼠36只和体重250g以上成熟雄性大鼠18只,合笼饲养2周以上,按文献方法,将雌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进 行实验,停药后处死雌鼠,剖检子宫,计算各组怀孕百分率,平均活胎、无胎和着床点数。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堕胎试验取健康雌性大鼠 (230-260g)和雄性大鼠(>750g),以2:1合笼交配。将孕鼠于妊娠d10在乙醚麻醉下进行部腹检查,观察两侧宫角的植入点,缝合。 Dl4-dl9给予ABS水溶液,妊娠d20全部处死动物,剖腹检查,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胎仔丧失率无明显影响,仅胎仔平均体得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亦未见有产出情况。
  6.2.ABS对小白鼠抗生育、抗着床的作用:
  选用健康成年小白鼠,雌鼠体重 26-35g,雄鼠体重30-45g,以2:1比例合笼交配,经阴栓检查,将孕鼠随机分成给药组与对照组。给药组与阴栓出现的dl-d10,每日灌胃给药 1次,对照组给蒸馏水。阴栓出现dl3时,处死动物,剖检子宫,检查指标同大白鼠抗育实验,结果表明S250mg/kg灌胃10天,呈现一定的抗生育作 用,该组平均死胎数,活胎数及着床点数均与对照组有明著差异(P<0.05,当剂量增加500mg/kg或以上时,孕鼠率为零,呈现100%抗生育 作用,按文献方法求出ABS抗生育作用的半数有效量218±48mg/kg(P=0.95)。抗着床试验于阴栓出现的dl-5,每日灌胃给药1次,停药6 天后处死动物,剖检胎仔。结果经S500mg/kg灌胃后给药组怀孕小鼠的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其它作用
  促蜕皮甾酮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浆胆固醇作用,牛膝煎液或醇提取液有轻度利尿及缩短桑蚕龄期的作用。
  蜕皮甾酮的体内过程:
用3H一蜕皮甾酮的小鼠实验表明,腹腔注射l0分钟后,放射性强度即于各脏器达到最高水平,随之迅速下降。口服给药时则慢,且肝、血、肾等脏器的量比腹 腔注射时为低。不论灌胃或腹腔注射,各脏器中均以肝脏为高。腹腔注射时,放射性活性于粪中或尿中均可迅速出现,口服时则出现较慢,两种途径给药均可见粪中 此尿中多,表明破吸收的促蜕皮甾酮主要通过肝胆泌入肠道排泄。
  【药(毒)理学】促蜕皮甾酮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6.4g/kg,牛膝甾酮为7.8g/kg,灌胃时二者均>9g/kg。上述样品煎剂按60g/kg/每日1次,连续30天,动物(小鼠)血象,肾功能,主要内脏及体重、活动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发生异常。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三萜皂甙:齐墩果酸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半乳糖甙(oleanolic acid a-L-hamnopyranosyl-β-D-galac-
topyranoside)[1,2]。又含多种多糖:一种是从根的水浸液中用丙酮沉出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3];一种是由6个葡萄糖残基和3个甘 露糖残基构成的水溶性寡糖AbS,有显著的增强免疫功能的活性[4];另一种是具有免疫活性的肽多糖ABAB,系由葡
  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精galact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阿拉伯糖(arabinose)和鼠李糖(rhamnose)按
  摩尔比12:2:1:1:1所组成,肽的含量为24.7%,主要由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和丝氨酸(serine)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15]。还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6],红苋甾酮(rubro-
  sterone)[7]以及精氨酸(arginine),甘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threonine),脯氨酸(proline),酪氨酸(tyrosine),色
  氨酸(TCMLIByptophan),缬氨酸(val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和生物碱类及香豆精类化合物[8]。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根含皂甙.三萜皂甙水解后得齐墩果酸、葡糖醛酸等;另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及有免疫活性的牛膝肽多糖ABAB.
  【理化鉴别】
  (1)泡沫试验 取本品粉末少量, 加10倍量水, 充分振摇, 产生大量泡沫, 经久不消.(检查皂甙)
  (2)溶血试验 取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新鲜免血1ml, 沿管壁加入本品的生理盐水浸液(1:10)若干, 迅速发生溶血现象.(检查皂甙)
  (3)取本品的断面, 在紫外灯下观察, 显黄白色荧光;滴加1%氢氨化铵后, 显淡黄绿色荧光.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含量测定】 略
  【药理作用】
  1. 醇浸剂每日5g/kg灌胃, 连续5天, 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10g/kg 1次灌胃, 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怀牛膝皂甙2g/kg灌胃, 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 也有促进炎肿消退的明显作用.
  2 . 煎剂20g/kg腹腔注射, 对小鼠腹腔注射3%醋酸液或0.05%酒石酸锑钾液0.2ml/20g所致的扭体反应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3. 流浸膏对狗和兔有短暂的降压、利尿、兴奋子宫的作用, 并能抑制心脏和肠管的收缩.
  4. 怀牛膝总皂甙有兴奋子宫的作用, 消炎痛可对抗其作用, 以子宫收缩面积为指标, 证明实验前给大鼠用消炎痛灌胃, 或浴槽内加消炎痛, 均可明显减弱怀牛膝总皂甙对大鼠离体子宫的兴奋作用.
  5. 怀牛膝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及抗凝作用, 能降低大鼠的高、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降低红细胞压积, 对血瘀模型大鼠的低切变率全血粘度也有降低作用;对血浆复钙时间也显著延长.牛膝多糖有免疫增强作用.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牛膝,今出近道,蔡州者最良。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乃云有雌雄,雄者茎紫色而节大者为胜尔。
  2.《日华子本草》:牛膝,怀州者长白,近道、苏州者色紫。
3.《本草图经》:牛膝,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以此名之。叶尖圆如 匙,两两相对,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此有二种,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根极长大而柔润者佳。叶亦可单用。
4.《纲目》: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秋间收子,至春种之,其苗方茎暴节,叶皆对生,颇似苋菜而长,且尖 SHAO。秋月开花,作穗结子,状如小鼠负虫,有涩毛,皆贴茎倒生。九月末取根,水中浸两宿,挼去皮,裹扎暴干,虽白直可贵,而挼去白汁,入药不如留皮者 力大也。嫩苗可作菜茹。按陈日华《经验方》云:老人久苦淋疾,百药不效,偶见临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又叶朝议亲人患血淋,流下小便在盆内, 凝如蒟篛,百治不效,一村医用牛膝根煎浓汁,日饮五服,名地髓汤,虽未即愈,而血色渐淡,久乃复旧,后十年病又作,服之又瘥。因检本草,见《肘后方》治小 便不利,茎中痛欲死,用牛膝并叶,以酒煮服之,今再拈出,表其神功。又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小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胀痛,用川牛膝一两,水二盏,煎一 盏,温服。一妇患此十年,服之得效。土牛膝亦可。或入麝香、乳香尤良。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2.《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3.《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4.《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症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5.《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6.张元素:强筋。
  7.《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8.《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
  9.《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10.《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痿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11.《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症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12.朱震亨: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
  13.《纲目》:牛膝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阴消、失溺、久疟、伤中少气诸病,非取其补肝肾之功欤。其治症瘕、心腹诸痛、痈肿恶疮、金疮折伤、喉齿淋痛、尿血、经候胎产诸病,非取其去恶血之功欤。
14.《本草经疏》: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肝脾肾虚,则寒湿之邪客之而成痹,及病四肢拘挛,膝 痛不可屈伸。此药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湿而除痹也必矣。盖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行血则痛止。逐血气,犹云能通气滞血凝也。详药性,气当作痹。伤热火 烂,血焦枯之病也,血行而活,痛自止矣。入肝行血,故堕胎。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者,皆肾不足之候也。脑为髓之海,脑不满则空而痛。腰乃肾之腑, 脊通髓于脑,肾虚髓少,则腰脊痛;血虚而热,则发白。虚赢劳顿,则伤绝。肝藏血,肾藏精,峻补肝肾,则血足而精满,诸证自瘳矣。血行则月水自通,血结自散。
  15.《本草通玄》:按五淋诸证,极难见效,惟牛膝一两,入乳香少许煎服,连进数剂即安,性主下行,且能滑窍。
  16.《药品化义》:牛膝,味甘能补,带涩能敛,兼苦直下,用之入肾。盖肾主闭藏,涩精敛血,引诸药下行。生用则宣,主治癃闭管涩、白浊茎痛、瘀血阻滞、症瘕凝结、妇人经闭、产后恶阻,取其活血下行之功也。酒制熟则补,主治四肢拘挛、腰膝腿痛、骨筋流痛、疟疾燥渴、湿热痿痹、老年失溺,取具补血滋阴之功也。
  17.《本经逢原》:牛膝,其性虽下行走筋,然滑利之品,精气不固者,终非所宜。得酒蒸则能养筋,生用则去恶血。《外台》以治积久劳疟, 《肘后》以治卒暴症疾,《延年》以之下胞衣,《卫生》以之捣罨折伤,梅师以之捣涂金疮,《千金》以之捣敷毒肿,《集验》以之通利溺闭,皆取其性滑利窍、消 血解毒之功。虽强阴强筋,而气虚下陷,大便易泄,梦遗泄精,妊娠崩漏俱禁用。惟川产者气味形质,与续断仿佛,庶无精滑之虞。盖肾司闭藏,肝主疏泄。此味专 司疏泄,而无固益之功,世俗妄谓益肾,而培养下元药中往往用之,与延盗入室何异。
  18.《本经续疏》:痿与痹皆筋节间病,而寒湿有已化未 化,未化则浸淫筋节为病,已化则熏灼筋节为病。《素问》论痹多病于浸淫,论痿多病于熏灼。牛膝之治此,妙在不必问其已化未化,但执定其病在筋节间痛而不可 屈伸者皆能已之。《别录》续增所主,皆融化《本经》之旨而扩充者也。大率强者使柔,槁者使润,上者使下,断者使连,阻者使通,尽抑火令就水,助水令充行之 治。
  

-


19.《医学衷中参西录》: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 伸,或腿痿不能任地。兼治女子月闭血枯,催生下胎。又善治淋疼,通利小便,此皆其力善下行之效也。然《别录》又谓其除脑中痛,时珍又谓其治口疮齿痛者何 也?盖此等证,皆因其气血随火热上升所致,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是以能愈也。愚因悟得此理,用以治脑充血证,伍以赭石、龙骨、牡 蛎诸重坠收敛之品,莫不随手奏效,治愈者不胜纪矣。为其性专下注,凡下焦气化不固,一切滑脱诸证皆忌之。
  20.《本草正义》:牛膝,疏利泄 降,所主皆气血壅滞之病,《本经》谓主寒湿,当从《御览》所引作伤寒。其治湿流关节之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固疏通壅滞之专职,要非气血枯竭之拘 急不遂,可以并论。然凡属痿痹,本有湿阻、血衰两层。湿阻者,惟在驱邪而使之流通,血衰者,亦必滋养而助其营运。则牛膝曲而能达,无微不至,逐邪者,固倚 为君,养正者,亦赖以辅佐,所以痿弱痹著,骨痛筋挛诸证,皆不可一日无此也。逐血气者,即所以通其壅滞,治伤热火烂,亦所以助其流通,且即此而可知牛膝之 性,偏于寒凉。故能主热伤火伤。则寒湿为病,必非其任,上文之误,更显然矣。能堕胎者,滑利下行之力也。《别录》疗伤中少气,亦以湿热壅窒,中气不宣者言 之,非正气不充,清阳下陷者所宜。其主男子阴消,亦主热盛伤阴而言,非能补肝肾之真阴也。老人失溺,盖地道不通,而为癃闭之病,必非下元不固,遗尿溺床之 候。其所谓补中续绝填骨髓,益精,利阴气诸说,皆壅滞既疏,正气自旺,万不可误认牛膝为填补之品。脑中痛者,多阳邪之上升,牛膝下行为顺,则气火自潜。腰 脊痛,亦经隧之壅滞,牛膝宣通脉络,则关节自利。又主月水不通,血结等证。则固破瘀导滞之真谛,此皆当就疏通一层着想,则牛膝之真实功用昭昭矣。

选方
  1.牛膝汤(《千 金要方》),用治产儿胞衣不出,令胞烂。2.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 中时常作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歪斜,或面色如醉,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3.牛膝散(《太平圣惠方》)用治妇人脚气浮肿,心神烦闷,月经不通。4.疗恶露不多下方(《外台秘要》),用治产后恶露不多下。5.治鹤膝风方(《本草汇言》)。6.治胎衣不出方(《梅师集验方》)。7.治风湿痹方(《太平圣惠方》)。8.三妙丸(《医学正传》),用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9.牛膝酒(《本草纲目》),用治痿痹,补虚损, 壮筋骨,除久疟。10.治小便茎痛方(《肘后方》),用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11.万病丸(《三因方》),用治室女月经不通,脐 下坚结,大如杯升,发热往来,下痢赢瘦,此为血瘕。12.治暴症方(《补缺肘后方》),用治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13.取胎方(《药 鉴》),能坠胎。14.治喉痹,乳蛾方(《本草纲目》)。15.治痈溃方(《陈日华经验方》),用治痈疖已溃。16.治口疮方(《肘后方》),用治口中及 舌上生疮,烂。17.治皮疾方(《千金方》),用治风瘙隐疹,骨疸,癞病等。18.治金疮痛方(《梅师集验方》)。19.治痨疟方(《千金方》)。20、 治痢方(《肘后方》),用治痢下先赤后白。

用药禁忌
  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2.《品汇精要》:妊妇不可服。
  3.《本草经疏》:经闭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4.《本草通玄》:梦遗失精者,在所当禁。
  5.《本草正》:脏寒便滑,下元不固者当忌用之。
  6.《药品化义》:若泻痢脾虚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根含三萜皂甙, 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亦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紫茎牛膝甾酮(Rubrosterone).尚含多糖类、 氨基酸、生物碱类、香豆素类.根含大量钾盐及甜菜碱(Betaine)、蔗糖等.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牛膝醇提取液对离体蛙心及麻醉猫在体心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煎剂对麻醉犬心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牛膝煎剂或醇提取液给麻醉犬、 猫、兔等静脉注射, 均有短暂的降压作用, 血压下降时伴有呼吸兴奋, 无急速耐受现象, 降压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组胺的释放, 同时也与心脏抑制和扩张外周血管有关.怀牛膝煎液给家兔静脉注射, 能立即降低血压, 之后又回升, 但在一小时内始终低于给药前水平.怀牛膝流浸膏用于狗、家兔及蟾蜍等动物, 有使血压下降作用, 但时间不长;恢复后反有使血压一度轻微上升的作用.亦有报告指出, 从粗毛牛膝中分离得到一个含有两种生物碱的混合物, 其能使麻醉犬血压升高, 呼吸兴奋, 心脏收缩加强.怀牛膝尚具有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凝聚指数的作用, 并能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尚有实验表明: 怀牛膝能使动物血液黏度下降, 血流加速;亦能使动物血凝加快, 可避免或缓解因血管破损引起的内出血.
  2. 兴奋子宫和抗生育作用 牛膝流浸膏或煎剂对离体家兔子宫不论已孕、未孕均有兴奋作用.对收缩无力的小鼠离体子宫, 则使收缩加强.对猫的未孕子宫呈弛缓作用, 而对已孕子宫则发生强有力的收缩.牛膝总皂甙能使大鼠子宫收缩幅度增高, 频率加快, 张力增加, 子宫收缩面积较给药前显著增大.牛膝总皂甙对大鼠离体子宫呈浓度依赖兴奋作用: 于01mg/ml时, 5例子宫标本均不出现兴奋作用;0.125mg/ml时为引起子宫收缩的最小有效浓度;0.5mg/ml可引起子宫的最大收缩;浓度增至1.0mg/ml 时, 其收缩强度相应增加不明显, 只表现为子宫面积收缩高峰前移, 潜伏期缩短.对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大鼠离体子宫均有明显兴奋作用, 但对幼龄子宫作用很弱, 对晚孕子宫作用最强.实验表明: 牛膝总皂甙给家兔局部给药后1~4分钟内, 未孕及中孕家兔在体子宫均可出现强烈的收缩, 兴奋作用一般持续 25 分钟作用逐渐减弱.有报告指出, 无论是在体内或是在体外经消炎痛预处理后, 均明显减弱牛膝总皂甙对大鼠离体子宫的兴奋作用.提示牛膝总皂甙可能是通过 PG 的释放而兴奋大鼠子宫.实验证明: 牛膝总皂甙兴奋大鼠子宫的作用与乙酰胆碱的释放无关.
  怀牛膝苯提取物50~80mg/kg、氯仿提取物 80~120mg/kg 均有明显抗生育和抗早孕作用, 前者尚有明显抗着床作用.怀牛膝总皂甙给小鼠灌胃有显著的抗生育作用, 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并有明显的抗着床作用.但对大鼠灌胃给药则无抗生育作用, 亦无堕胎作用.有报告指出, 蜕皮甾酮是怀牛膝抗生育的有效成分.
  3. 抗炎、镇痛作用 牛膝酒剂对大鼠甲醛性脚肿有明显治疗作用.牛膝根200%提取液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 但该作用并非是通过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激素所致.有报告认为, 牛膝的抗炎消肿机制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激活小鼠巨噬细胞系统对细菌的吞噬作用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炎性病变吸收等.牛膝具有镇痛作用, 牛膝煎剂腹腔注射能抑制酒石酸锑钾或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实验表明: 河南产怀牛膝镇痛效果最佳, 注射10分钟内即可出现作用.
  4. 对胃肠的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 牛膝给麻醉犬、麻醉或正常兔静脉注射, 能使其胃运动在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牛膝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对豚鼠肠管有加强收缩作用.
5. 其他作用 牛膝煎剂或醇提取液给麻醉兔或犬静脉注射有轻度利尿作用.牛膝煎剂腹腔注射不能对抗由于士的宁、戊四氮及咖啡因引起的小鼠惊厥, 但在注射后半小时, 动物外观略呈萎顿及活动减弱, 发生中枢抑制现象.牛膝中之蜕皮甾酮对正常血糖无影响, 但能使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四氧嘧啶等引起的高血糖降低, 并有改善肝功能, 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牛膝中含昆虫甾体变态激素, 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给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蜕皮甾酮或牛膝甾酮后, 能使肝脏中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量显著增加, 其效果与强蛋白同化激素4-氯睾酮的作用相似.牛膝尚有抗老延寿作用.

植物形态与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圆柱形,直径5-10mm,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 节膨大。单叶对生;叶柄长5-30mm;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 花序项生及腋生,长3-5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mm;苞片宽卵形,长2-3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 状,长2.5-3mm,先端弯曲,基部两侧各有1卵形膜质小裂片,长约1mm;花被片披针形,长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脉;雄蕊长 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长圆形,长2-2.5mm,黄褐色,光滑。种子长圆形,长1mm,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 9-10月。
  【采收和储藏】南方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北方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获。先割会地上茎叶,依次将根挖出,剪除芦头,去净泥土和杂质。按根的粗细不同,晒至六七成干后,集中室内加盖草席,堆闷2~3d,分级,扎把,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广大地区。在有些地区则大量栽培,河南产的怀牛膝为地道药材。
  【生态环境】生于屋旁、林缘、山坡草丛中。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为深根系植物,喜温暖干燥气候;不耐严寒,在气温-17℃时植株易冻死。以土层深厚的砂质
  壤土栽培为宜;粘土及碱性上不宜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种由青变黄褐色采种,晒,备用。播种前将种疗用30℃温水浸泡8-12h,捞出,放入容器内,覆盖温布,经常保持湿润,待50%种子萌芽 时,取出再行播种。一般南方适宜播种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中旬;北方在5月下旬至6月初。过早播种植物生长快,茎叶茂盛,开花结果早而多,但根部短而 且分叉多,常现木质化,品质差;过迟播种,生长期太短,植株矮小,根细而短,产量低。适当延迟播种,可减少抽苔。南方多采用撒播,将处理的种子拌入适量细 土,撒播轻耙,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北方常用条播,按行距12-30cm开1-2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以盖
  没种厂为度。每1hm2用种量7.5~15kg。
  田间管理 苗高7cm时间苗,苗高17-20cm时按株距13cm定苗。定苗前后中耕除草2~3次,。肥料除施足基肥外,
  可在7-8月追施磷、钾肥,在收获前1个月喷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8月下旬植物抽苔时,要及时除去花序,避免开花消耗养分,促使根生长粗壮,但切勿损伤茎叶。出苗后经常保持田间湿润。多雨季节需注意排水,防止烂根。收获前可灌水1次,以
  便容易挖掘根部。
  病虫害防治 自锈病、叶斑病可喷1:1:120波尔多液或
  
  

-


5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应注意排水并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忌连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石 灰2.5kg兑水50kg灌穴。另有叶斑病、线虫病为害。虫害有银纹被蛾,可捕杀或喷90%敌百虫800倍液防冶。棉红蜘蛛可用40o%;水胺硫磷 1500倍液防治。另有尺蠖、猿叶虫为害。

炮制与鉴定
  【炮制方法】牛膝:拣去杂质,洗净,润软,去芦,切段,晒干。酒牛膝:取牛膝段,用黄酒喷淋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炒至微干,取出放凉即得。(牛膝段每100斤,用黄酒10斤)
  1.《雷公炮炙论》:凡使牛膝,去头并尘土,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细锉,焙干用之。
  2.《纲目》:牛膝,今惟以酒浸入药,欲下行则生用,滋补则焙用,或酒拌蒸过用。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根呈细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15-50cm,直径0.4-1cm。表面及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纵皱纹,有细小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 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
  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涩。
  以条长、皮细肉肥、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中柱占根的大部分,布有多数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8轮,最外轮维管束较小,
  形成层几连接成环;向内数轮维管束较大,射线宽狭不一;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根中心部的次生木质部集成2-3叉状,初生木质部2-3原型。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1)泡沫试验 取本品粉末少量,加10倍量水充分振摇,产生大量泡沫,经久不消。(检查皂式)
(2)溶血试验 取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新鲜兔血1ml,沿管壁加入本品的生理盐水浸液(1:10)若干,迅速发生溶血现象。(检查皂甙)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40min,静置。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回流提取1h,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石油醚 (60-90℃)20ml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对
  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
  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0:1)溶液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磷钼酸试液,110℃供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
照品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商品规格 一等(头肥):根条均匀,中部直径0.6cm以上,长50cm以上;二等(二肥):根条均匀,中部直径0.4cm以上,长35cm以上;三等(平条):中 部直径0.4cm以下,但不小于0.2cm,长短不分,间有冻条、油条、破条。
  【中药制药工艺】[商品规格]一等(头肥):长条圆柱形,内 外黄白色或浅棕色,中部直径0.6cm以上,长50cm以上,根条均匀。味淡微甜。无冻条、油条、破条、杂质、虫蛀、霉变。二等(二肥):中部直径 0.4cm以上,长35cm以上。三等(平条):中部直径0.4cm以下,但不小于0.2cm,长短不分,间有冻条、油条、破条。余均同一等。
  【云牛膝】
形态:形似原种粗毛牛膝多年生草本,高20-120cm。根细长,直径3-5mm,土黄色。茎四棱形,有柔毛,节部稍膨大,分枝对生。叶对生;叶柄长 5-15mm;叶片纸质,宽卵状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7cm,宽0.4-4cm,朱端圆钝,具突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波状缘,两面密生 粗毛。穗状花序顶生,直立,长10-30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具棱角,粗壮,坚硬,密生白色伏贴或开展柔毛;花长3-4mm,疏生;苞片披针形,长 3-4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4.5mm,坚硬,光亮,常带紫色,基部两侧各有1个薄膜质翅,长1.5-2mm,全线,全部贴生在刺 部,但易于分离;花被片披针形,长3.5-5mm,长渐尖,花后变硬且锐尖,具1脉;雄蕊长2.5-3.5mm;退化雄蕊先端截状或细圆齿状,有具分枝流 苏状长缘毛。胞果卵形,长2.5-3mm。种子卵形,不扁压,长约2mm,棕色。花期6-8月,果期10月。区别点为:本变种叶片呈椭圆状卵形,长 2-9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波状,两面有柔毛,下面毛较多,干时红褐色。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疔疮、痈疽,敷患处。亦能打胎。同猪肉煨食之,能明目。
  2.《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有利尿、强精、通经之效。能舒筋活血,专治腰膝疼痛。
  功效:活血通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归经:肝;肾经
  生药鉴别: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略弯曲,多分枝,长达75cm,径约0.4-1.5cm。外表灰棕色,有显著的皱纹和横纹,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棕黄色。无臭,味微甘。以肥大,油润,外表棕灰色者为佳。

牛膝的传说
  话说从前有一个郎中,采药行医多年却是个光棍汉,只是收了四个徒弟。他靠一种药好的药草治愈了很多很多的痨伤病人,但没有传授给徒弟。后来年纪大了,就想把这秘方给一个心地善良、医德高尚的好徒弟。但四个徒弟究竟谁好,他心里一时没底,便决定试一试。
一天,郎中把四个徒弟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如今年老多病,以后恐怕不能再采药行医了。你们几个都学会了本事,各自谋生去吧!”大徒弟听后,心 里打起了小盘算,心想:“师傅挖了一辈子药,给人看了一辈子病,准攒下不少钱财。他无儿女,钱财理应归我。”于是便对师傅说:“师傅呕心沥血,教我学会了 本事,我该给您养老,您就搬到我那里住吧,我会侍奉好您老人家的。”别的徒弟也都这么说。郎中听了满心欢喜,便搬到大徒弟家住下。开始时,大徒弟招待得还 不错,师傅很满意。但过了些时日,这徒弟却偷偷翻看了师傅的包袱,发现师傅根本没钱,只有一样没卖出去的药草。于是对师傅一下子冷淡起来,整天挖苦挑刺。 郎中这才看透了大徒弟的心,很伤心地离开,搬到了二徒弟家中。谁知二徒弟也和大徒弟一样,先是殷勤倍至,等发现师傅没钱时也冷下脸来。无奈,师傅只得搬到 三徒弟那里。没想三徒弟更是个财迷,当他知道师傅只不过是个穷郎中时,只让住了三天,就把师傅撵出家。师傅不愿再去四徒弟家了,他坐在街上哭起来。这时, 最小的徒弟得知了,连忙把师傅请到自己家里。
  郎中问小徒弟:“我身无分文,还能白吃你的饭吗?”小徒弟说:“师傅如父母,徒弟供养师傅理所 当然,您老尽可放心!”师傅见他说得实心实意,就安心住下了。谁知过了没几天,郎中就病倒了。小徒弟整天守候床前,里外侍奉着,真像对亲生父母一样孝顺, 郎中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病好后,郎中把小徒弟叫到跟前,解开随身小包袱,拿出一种草药对小徒弟说:“这种药草是个宝,用它制成药,补肝肾强筋骨,药到病除,我现在就传给你吧!”
  不久,郎中去世了,小徒弟为其安葬妥当。以后,他靠师傅传下的秘方,成为一个有名的郎中。有人问起药草的名字,小徒弟见其形状特别,茎上有棱节,很像牛的膝骨,就给它起名叫“牛膝”。

临床使用
道地药材
  目前中药处方中所出现牛膝通常是指苋科多年草本植物怀牛膝或川牛膝的根,或直接注明怀牛膝、川牛膝。前者主产于河南焦作地区;后者主产于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其茎、节形状确如牛之膝骨,故名。
怀牛膝、川牛膝及土牛膝的作用与区别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 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
  1、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
  

-


2、川牛膝以活血通经,祛风湿见长:用于血瘀经闭及风湿痛。本品性善下行,专治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于虚火上炎或血热上冲之目赤、咽肿、吐血、衄血等症。
  3、还有一种野生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上牛膝的根及根茎。通常生用,擅长泻火解毒。
用法
  1、引血下行、利尿通淋多生用;
  2、酒炙后,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作用;
  3、盐炙后,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保健药膳
牛膝丝瓜汤
  主料:丝瓜300克
  


辅料:牛膝20克,猪肉(瘦)50克,淀粉(玉米)25克,鸡蛋100克,鸡蛋清30克
  调料:料酒10克,酱油6克,姜5克,大葱10克,盐2克,植物油25克
  做法:
  1. 将牛膝去杂质,润透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
  2. 丝瓜洗净后切去皮,切成3厘米见方的片;
  3. 猪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片;
  4. 然后磕入鸡蛋清,放入淀粉、酱油、料酒抓匀;
  5. 姜切成丝,葱切成段;
  6. 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待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丝、葱段爆香;
  7. 再加入1800毫升清水,置武火上烧沸;
  8. 然后放入丝瓜、肉片、牛膝煮熟,加入盐、鸡精即成。
  健康提示
  本品具有补肝肾、清热化痰、降低血压之功效,适于热病烦渴、高血压等症患者食用。
  食物相克
  鸡蛋:与鹅肉同食损伤脾胃;与兔肉、柿子同食导致腹泻;同时不宜与甲鱼、鲤鱼、豆浆、茶同食。
  鸡蛋清:鸡蛋清不能与糖精、豆浆、兔肉同食。
牛膝拌海蜇
  主料:海蜇300克
  辅料:牛膝20克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白糖10克,鸡精3克,香油25克,醋10克。
  制作:
  1、将海蜇煮熟,切4厘米长的段;牛膝洗净润透,切3厘米长的段;姜切丝,葱切丝。
  2、将海蜇放入碗内,加入葱、姜、白糖、鸡精、醋、料酒、牛膝、盐,拌匀即成。
  健康提示
  本品具有补肝肾,降血压之功效。

 

阴谷穴

身体因能够保持一定人体温,所以在气温非常高时,体温当然高。于是,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身体便会流汗,流汗乃是为调节体温。在剧烈运动之后 也是同样,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的命令,使分布在全身皮肤的汗腺打开,而发汗。本来流汗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事,汗是清爽的运动及运动的象征。

位置:  该穴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
  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
  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肾经合穴。
  合穴,属水。
  穴义: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

名解
  (1)阴谷。阴,阴性水湿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
  (2)肾经合。
  


合,汇合也。本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故为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冷,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高浓度冷湿水气。
  运行规律: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
  功能作用:除降浊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阴谷穴-取穴方法
  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阴谷穴-主治疾病
  此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可以利尿通膀胱,可以治疗不育,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女士的阴道瘙痒,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阴谷穴-穴道指压法治疗
  阴谷穴
  但是,有些人只要热一点就流汗,没有活动也无缘无故的出汗,这种症状称为“多汗症”。但是,在工作及学习时,汗流浃背实在叫人难受。另外,与 人会面时,满脸及整个身体都是汗,不仅自己觉得不舒服,也会带给对方不好的印象。而且流汗总会有味道,难免会带给人不清洁的感觉。自己汗流浃背,却看到对 方滴汗不流,一付凉爽的样子,一定会很羡慕吧!
  还有一种多汗症的人,白天不出汗,到了晚上却流个不停。这是所谓的睡汗,无疑的是一种不正常的流汗。多汗症的原因有水分摄取过多,或生病所引起等等。
  还有因排尿作用不正常,在尿很难排出的情况下,体内的水分只有借助从汗腺出来的方法,而流出不必要的水分。然而,若是一般的多汗症,只要汗腺与中枢神经没有异常,用穴道指压法则能完全治愈。
  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 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一面缓缓吐气,左右同时用力按压这些穴6秒钟,至发痛的程度为止。每天需有耐心做此穴位指压30次。如此,多汗应可治愈。[1]

阴谷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方式
  穴位功效:
  功用: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阳痿,遗精,阴茎痛;
  2. 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5. 其它:阴痒,膝关节炎。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腊肌肌腱之间。
  取法:正坐屈膝,当腘窝内侧,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侧头。皮肤由股内侧和股后皮神经分布。皮薄,皮下组织疏松。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入腘筋膜的内部,在半膜肌和半 腱肌的肌腱外侧深进起于股骨内侧髁后面的腓肌内侧头,直达骨面。半膜肌、半腱肌由坐骨神经的肌支支配;腓肠肌内侧头是组成小腿三头肌的一部分,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2]

阴谷穴-配伍
  1、配肾俞、关元,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2、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阴谷穴-文献摘要
  1、《甲乙经》:狂癫,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
  2、《大成》: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
  


  3、《循经》:阴囊湿痒,带漏不止。

阴谷穴-研究进展
  阴谷穴
  1、颈椎病 以双手中指点按阴谷穴,有痠麻胀痛感后,令患者缓慢且大幅度活动颈部,关提拿病变部位,有较好疗效。
  2、据报道,针刺阴谷穴,可引起膀胱的收缩。另有针刺阴谷的利尿作用与照海相似,对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
  3、对肠道的作用,据报道针刺阴谷、公孙、足三里,主要抑制肠液分泌。     太溪穴

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

定位方法   
  

 太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太溪穴 Tài xī(KI3 )
  〖穴位取穴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别名〗大溪穴,吕细穴。
  〖穴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免责忠告:穴位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 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我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 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 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本草正义》:“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 等症,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植物描述
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形,直径5-14毫米。茎 高20-50厘米,具7 12叶。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2厘米,宽3-16厘米,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花序具1-4花(在栽培情况 下,可多至8朵),总花梗(单花时为花梗)长1-1.5厘米,无苞片或有条状披针形苞片;花被黄绿色至白色,全长13-20毫米,花被筒较直,裂片长约 3-4毫米;花丝丝状,近平滑至具乳头状突起,花药长约4毫米;子房长3-4毫米,花柱长10-14毫米。浆果蓝黑色,直径7-10毫米,具7-9颗.种 子。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林下或山野阴坡,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广布。
地理分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台湾。
植物栽培
生物学物性
  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在山区和平坝都可栽培。宜选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 。不宜在粘土、湿度过大的地方种植。忌连作。[1]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8-9月收获时,选肥壮、黄白色、个重15g以上有芽的根茎作种。随挖随栽。于畦上开横沟,行株距30cm×(13-17)cm.沟深 17-20cm。栽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排并栽法,将根茎在沟内摆成“八字形”,其芽头一行向右,一行向左;另一种是单排密植法,即将根茎在沟中顺排摆 成单行,芽头一左一右,栽后盖上腐熟干肥,再盖一层细土与畦面齐平。[1]
田间管理
  栽种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时除草,须浅锄。栽种2-3年的玉竹地,早春苗未出土前可喷除草剂草甘膦,效果较好。一般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苗高约7cm时,施入粪水;第2次在冬季倒苗后,撒施经堆沤腐熟的堆肥、厩肥或土杂肥加过磷酸钙、油饼,施后培土。[1]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灰斑病,为害叶片,用1:1.5:300的波尔多液或3%井岗霉毒5×10-5液喷治。锈病,为害叶片,可喷25%粉锈宁1000倍液。虫害有蛴螬咬食根茎。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周围土壤。[1]
注意事项
玉竹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宜选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玉竹用根茎繁殖。选肥壮、黄白色、个重有芽的根茎作种。随挖随栽。栽后盖 上腐熟干肥,再盖一层细土与畦面齐平,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 虫源,提高出苗率。栽种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追肥。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 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促使块茎生长肥大,提高产量。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 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以保来年的丰收 。
园林用途
  园林中宜植于林下或建筑物遮荫处及林缘作为观赏地被种植,也可盆栽观赏。
化学成分
根状茎含玉竹粘多糖(odoratan),由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及半乳糖醛酸所组成,摩尔比为6:3:1:1.5;玉竹果聚糖 (polygonatum-fructan)A、B、C、D,糖的组成为果糖(%):葡萄糖(%)(97.5:2.6、96.2:3.8、 95.3:4.8、90.4:9.6),氮杂环丁烷-2-羧酸(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 还含黄精螺甾醇(polyspirostanol)Poa,黄精螺甾醇甙(poly-spirostanoside)Pob、Poc、PO1、PO2、 PO3、PO4、PO5,黄精呋甾醇甙(polyfuroside),黄精呋甾醇甙Poc、Pod、PO6、PO7、PO8及PO9等甾族化合物。PO2 与Pob具有相同结构,均为25-R、S立体异构混合物,只是R/S比值不同;PO3为Poc极其25-R的混合物。[1]
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根茎含粘液质(系多聚糖, 水解成D-果糖81.7%、葡萄糖及阿拉伯糖), 微量皂甙, 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 环氮丁烷-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 山柰素阿拉伯糖甙及天冬酰胺、鞣质、甾体皂甙.根茎还含有玉竹粘多糖(odoratam), 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 -fructan O-A,B,C,D).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略
  【理化鉴别】
  1. 取粗粉约lg, 加水10ml, 水浴温热约半小时, 滤过.取滤液行下列试验:①取滤液2ml置试管中, 加α-萘酚l~2滴, 摇匀, 沿管壁加硫酸lml, 两液面交界处显红色.(糖类反应)②取滤液2ml, 加混合的Fehling试液3ml, 水浴加热片刻,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糖类反应)
2. 纸色谱 取本品粉末3g, 加甲醇50ml, 回流4小时, 弃去甲醇, 药渣加水适量煎2小时, 滤过, 得滤液约20ml, 加乙醇使成含醇量为65%的溶液, 得白色絮状沉淀, 冷藏过夜, 滤过.沉淀加1mol/L硫酸lml, 置沸水浴中加热2小时, 成透明溶液, 加水少量, 用碳酸钡调至pH值6~7, 滤过.滤液中加氢型强酸型阳离子树脂1小勺, 放置过夜, 滤去树脂, 滤液浓缩作供试液.另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Whatman NO:1滤纸上, 用苯酚-水-浓氨水(40g∶10ml∶5滴)下行展开, 以邻苯二甲酸-苯胺(1.66g∶0.93ml溶于水饱和的正丁醇100ml)喷雾后105℃烤20分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 色斑.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含量测定】 略
  【药理作用】
  1.玉竹含有的甾甙, 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 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
  2.玉竹浸膏腹腔注射, 可增强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 改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
药用价值
中药名称
  药名
  

-(2)


玉竹
  别名 荧、委萎、女萎、萎yi、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葳参、玉术、山玉竹、笔管子、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姜、黄蔓菁、尾参、连竹、西竹。[1]
  拉丁药名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2]
药材基原
  为百合科植物(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玉竹的根茎。[1][3]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胃经。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温,入脾。
  ④《本草新编》:“入心、肾、肺、肝、脾五脏。”
功效主治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玉竹的作用:
  1、玉竹含有的甾甙,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
  2、玉竹浸膏腹腔注射,可增强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改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
各家论述
  ①《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②《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③《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
  ④《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
  ⑤《四声本草》:“补中益气。”
  ⑥《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⑦李东垣:“润肺清热。”“(主)风淫四肢不用。”
  ⑧《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治男妇虚证,肢体酸软,自汗,盗汗。”
  ⑨《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⑩《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1]
用药禁忌
  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1]
应用配伍
  1.肺阴虚证。该品药性甘润,能养肺阴,微寒之品,并略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治阴虚火炎,咳血,咽干,失音,可与麦冬、地黄、贝母等品同用。
  又因该品滋阴而不碍邪,与疏散风热之薄荷、淡豆豉等品同用,治阴虚之体感受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等症,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2.胃阴虚证。该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可共收清胃生津之效。
  此外,该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酸枣仁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4]
药方选录
  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萎蕤汤)
  ⑤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四两(切),萎蕤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钱,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⑥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卫生家宝方》)
  ⑧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四两。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甘露汤)
  ⑨治虚咳:玉竹五钱至一两。与猪肉同煮服。(《湖南药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冲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饭前服,可治小便不畅,小便疼痛。
  ⑾玉竹、党参、丹参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心悸,口干,气短,胸痛或心绞痛。
  ⑿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症。
  ⒀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乌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可治热病伤阴,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饮,大便干燥。
  ⒁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⒂玉竹、首乌、黄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贫血萎黄,气阴两伤,病后体弱等症。[5]
药理作用
  该品具有促进实验动物抗体生成,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促进干扰素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生长,降血糖,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延长耐缺氧时间,强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还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4]
临床应用
  治疗心力衰竭: 以玉竹为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等引起的Ⅱ~Ⅲ°心力衰竭5例,服药后分别在5~10天内心衰得到控制。其中3例 对洋地黄过敏,服用少量即出现明显的洋地黄过量反应,改用玉竹治疗后,心衰控制,从未发生不良反应。用法:玉竹5钱,每日1剂,水煎服。5例均停用洋地 黄,仅配合应用氨茶碱及双氢克尿塞。[5]
药材鉴别
  【性状】 该品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鉴别】 该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圆形或扁长方形,外壁稍厚,角质化。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黏液细胞,直径80~14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稀有周木型,散列。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 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60mg,置1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6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0ml、1.0ml、1.5ml、2.0ml、2.5ml、3.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各 溶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4%苯酚溶液1ml,混匀,迅速加入硫酸7.0ml,摇匀,于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取出,置冰水浴中5 分钟,取出,以第一份为空白,照分光光度
  

-(3)


法(附录Ⅴ B),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该品粗粉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加热回流1 小时,用脱脂棉滤过,如上重复提取1 次,两次滤液合并,浓缩,移至100ml 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乙醇10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2ml,照标准曲线 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4%苯酚溶液1ml ”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玉竹多糖含量(μg),计算,即得。
  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 计,不得少于6.0%。[2]
药材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玉竹根茎含铃兰苦甙(Convallamarin)、铃兰甙(Convallarin)、山柰酚甙、槲皮醇(Quercitol)甙、皂甙、白屈菜酸 (Chelidonic acid)、黏液质、门冬酰胺(Asparagine)、葡萄糖、阿拉伯糖和甘露醇.尚含淀粉25.6%~30.6%及维生素A、维生素C. 叶中含玉竹 甙(Polygonotin)、胡萝卜素(Caro- tene)、维生素C及含C25-C32的醛类物质, 主要是28碳醛(Octacosantal).
  叶和根茎还含有吖丁啶-2-羧酸(Azetidine-2 -carboxylic acid).
药理作用:
1. 对心脏的作用 玉竹煎剂和酊剂小剂量可使离体蛙心搏动迅速增强, 大剂量则使心跳减弱甚至停止.有报告认为, 玉竹对心脏的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铃兰苦甙、铃兰甙有关.实验表明: 玉竹注射液(100%), 对离体蛙心小剂量则无甚影响, 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对离体兔心的收缩力则先抑制而后兴奋, 对心率无影响;对兔在位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均无明显作用;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对血压的作用 给家兔静脉注射 20%玉竹煎剂 1~5ml 时, 使血压缓慢上升.小剂量玉竹煎剂对麻醉狗血压无影响, 较大剂量时可使其血压暂时下降.
  也有报告, 玉竹茎叶浸剂、煎剂等(品种未注明)对家兔和犬均有短暂的降压作用, 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及注射阿托品后, 降压作用有所减弱.
  3. 对血糖的影响 以0.5g/kg玉竹浸剂给家兔肌肉注射, 可使血糖升高.口服玉竹浸膏, 则血糖先升后降, 对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葡萄糖、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也有抑制作用.
  4. 其他作用 以玉竹煎剂对蛙全身及下肢灌流时, 可使血管收缩.玉竹注射液(100%)对蟾蜍的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给离体兔耳血管灌流亦使其扩张, 但其扩血管作用与神经无关.
  玉竹煎剂对小白鼠离体子宫略有刺激作用, 对其肠管活动则先增强, 而后逐渐弛缓和蠕动减弱.
  玉竹煎剂灌胃, 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及β-脂蛋白有降低作用.玉竹注射液灌胃或肌肉注射, 有预防甘油三酯上升的作用, 而胆固醇在给药后比给药前有明显增加;对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如在饲料中加入2.5%的玉竹, 可降低感染 H37RV人型结核杆菌的小白鼠的死亡率, 但对病变只略微减轻, 浓度增高反而无效.
商品选购
规格等级
  一、主产区湖南将玉竹划分为3等级:
  一等:条长10cm以上,粗壮,色黄白,每l00g 不超过60支。
  二等:条长7cm以上,粗壮,色黄白,每l000g不超过100支。
  三等:条长3.5cm以上,每1000g不超过200支。
  二、广东则将商品玉竹划分为
  (一)玉竹面:
  一等:扁圆柱形,表面金黄色,断面黄白色,半透明,质柔软,富糖质.条子均匀,中部围径2.3cm以上。
  二等:中部围径lcm以上,余同一等。
  (二)玉竹头:统货,扁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断面黄白色,半透明,质柔软,中间围径3cm以上。
  野生玉竹商品:统货。细长多节,淡黄色,半透明,质软柔细,去净毛须。[6]
优劣评价
  玉竹商品以条粗长、淡黄色饱满质结,半透明状,体重,糖分足者为佳。条细瘪瘦、色探体松或发硬,糖分不足者为次。以栽培品之湘玉竹及海门玉竹为佳,其他地区栽培品亦优,野生品则较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