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鳍的作用:太溪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14:26

太溪穴

百科名片

太溪穴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

目录[隐藏]

定位方法
主治病症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人体穴位


[编辑本段]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编辑本段]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编辑本段]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太溪穴 Tài xī(KI3 )
  〖穴位取穴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别名〗大溪穴,吕细穴。
  〖穴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免责忠告:穴位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编辑本段]人体穴位

   头部穴位(正面) 头维穴 | 发际穴 | 阳白穴 | 印堂穴 | 攒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沟穴 | 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 百会穴 | 后顶穴 | 风府穴 | 哑门穴 | 完骨穴 | 风池穴 | 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 太阳穴 | 下关穴 | 客主穴 | 耳门穴 | 听宫穴 | 翳风穴 | 颊车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 天突穴 | 膻中穴 | 鸠尾穴 | 巨阙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气海穴 | 关元穴 | 中极穴 | 气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门穴 | 日月穴 | 天枢穴 | 气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阳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门穴 | 腰俞穴 | 腰阳关穴 | 上仙点穴 | 六华灸穴 | 风门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阴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肠俞穴 | 关元俞穴 | 小肠俞穴 | 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 内关穴 | 外关穴 | 曲池穴 | 尺泽穴 | 治痒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阳池穴 | 神门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冲穴 | 落枕穴 | 指间穴 | 太渊穴 | 口内穴 | 胃肠穴 | 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 膝眼穴 | 梁丘穴 | 复溜穴 | 阴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阳陵泉穴 | 阴陵泉穴 | 三阴交穴 | 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 涌泉穴 | 大敦穴 | 太冲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脉穴 | 丘墟穴 | 昆仑穴 | 足临穴 | 行间穴 | 里内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压点穴 | 第二厉兑穴 | 第三厉兑穴 | 阿基里斯腱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