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官网:中国古代文人的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04:02
作者:甘茈     来源:     发表时间:2006-11-07     浏览次数: 184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古代文人一直以一种稻草的姿态立于中国古代文化中。他们孱弱而不经风,他们有着最脆弱的腰板,却要抗起最厚重的质量。他们大都桀骜不逊,不为五斗米折 腰,最后却都落得一个个寒衣蔽体,食不果腹,甚至黄土一掊的下场。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些清高的文人大都没站好为文与为政的立场。
中国古代畸形的官僚体制决定了文人既是官人,官人却不一定是文人。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是柏拉图式的,他们崇尚绝对理性的完美。所以以文人为官的 官人,他们的从政方式必是带有浪漫的文艺色彩。而他们最后也是以文人惯有的,凄美的,无奈的方式结束。历史留下了他们太多的喟叹,历史欠他们的,比如:
屈原:这个楚国著名的三闾大夫,即骚体的创始人,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可以说他为文,为政都值得可观。可他最后却不得不让汨罗滚滚的江水把他和他的理想袭 卷而去。这是生命的无奈,这是历史的无奈。可以这样说,屈原除了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外,还是一个狂热的政客。他认为他有着楚国皇室的血统,所以他对楚国就有 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不辞辛劳,奔走呼告。正是他对政治疯狂的热情葬送了他的性命。但同时我不得不承认,升华了他文艺的生命。他狂热的政治生涯最后也以 失败告终。
屈原企图把他的文艺生命贯穿于他的政治生命,他用对文艺的狂热来理解政治,这是他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的悲哀。
嵇康:这个淡出世事的文人,“竹林七贤”之一。我喜欢嵇康,喜欢他自然,朴实,健康,流畅的美。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中这样描述他:这棵岩岩孤松,这座 巍峨玉山正在打铁,强劲的肌肉,愉悦的吆喝,炉火熊熊,锤声铿锵。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外表最健康的一个,但他却有着敏感的文学神经和脆弱的文人生 命。他死的很传奇,由朋友不孝的罪名受牵连致死。但我认为他不是死于一场简单的株连罪,而是牵扯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斗争。而他莫名其妙的死,恰恰是由于他 文人的禀性。他太超于自然,太远离政治,而这种远离恰恰拉进了他与中国官僚体制最高层人士的距离,而这种‘距离’是可怕的距离。因为会被冠上一个叛国造 反,不驯良的罪名。他一生远离政治,而最后却不得不在政治的旋涡里窒死。历史为失掉嵇康而痛哭,艺术为失掉嵇康而永远失去《广陵散》,这是中国艺术的悲 哀。
陶潜:这个“性本爱丘山”的浪漫诗人,今天是否依然悠然自得的在东篱下采菊呢?那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是否就真让他甘心守拙归田园?呵呵,我想这是他的 无奈,无奈他在官场中败下阵来。我无意要扯下他的皮,让我们用肮脏的目光去直视他雪淋淋的灵魂。但从他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语言里,我隐约能 揣出他当时的悲哀。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他走了一条最老套的路子。不知是别人模仿了他,还是他模仿了别人。他以政治的失败告终,以文人的心态继续生活。陶 渊明可以说是一个无奈而又悲凉的典型,是五千年名士生命的缩影。
政治永远都能以最巧妙的智慧让文人明白无误的感到他的威严。但真正的文人却永远也处理不好为文与为政的关系。这是历史的残缺,这是历史给予后人的美。以一 种狂热的方式开始,以一种凄美的方式结束。我至尽都仍然很欣赏王国维花六角门票钱去颐和园投湖的壮举。因为是他结束了中国古代文人为文与为政的尴尬。武则 天说过:才华与文人在其次,关键是立场!立场对了,才华是锦上添花。立场错了,才华则是落石下井,加速自身灭亡。我想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尴尬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