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电影王老虎抢亲:舊上海園林【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04:24
 舊上海園林【三】  来源:《园林》杂志 作者:沈福煦       廿六、梓园

  梓园也称得上是上海近代的一座名园,但如今早已消失了。这座花园位于上海内城的乔家路77号(近光启南路)。梓园的主人叫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后来至上海在钱庄里当学徒。此人勤奋好学,在当学徒期间,用业余时间去广方言馆学日语,后来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上海日清轮船公司(日商企业)买办。

  清朝末年,上海郁氏家族式微,被迫出让祖辈产业。由于王震与郁家的关系甚密,于是王震就收买了这笔产业,即宜稼堂及其花园。王震购下之后,便大兴园林,并命名为梓园。

  清末日本发生大地震,王震除了捐款外,还将自己书画作品义卖捐赠给日本。后来日本天皇为了答谢王震,一面给他褒奖,另一面又派日本设计师来沪,在梓园中建造几幢日式住宅,以示报答。
抗战胜利后,王震被诬为汉奸,梓园被没收,但没有好好保管,梓园每况愈下,渐渐地衰落了,只有那几幢日式住宅尚在。

    廿七、徐氏未园

  徐氏未园简称“徐园”,也属上海早期的名园。但浙江海宁巨贾徐棣山有双清别业,也简称“徐园”,为了避免二者混淆,所以这个园就叫“徐氏未园”。徐氏未园主人是广东巨贾徐润的宅园。早年席涤尘有文“吴淞铁路交涉”(载于《上海通志期刊》第一期),其中记载:“1876年10月18日,沪道冯焌光约同英领事,在徐家花园会商暂行火车保护章程……1880年下半年,工部局将自苏州河浜起,到徐家花园止一段旧路基划进路线,以延长北河南路。”因此可知徐氏未园在北河南路(今河南北路)北段之头。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沪游杂记》(葛元煦著)中说:“粤东徐君雨之(徐润字雨之),于二摆渡河构一园,名曰未园。地虽不广,别具匠心。不数年售与山西票业中,作为公所。”文中的“二摆渡河”是指苏州河今河南北路处,未造桥时这里是个摆渡口。其实徐氏未园就是那时的沪北钱业会馆馆址。所谓沧海桑田,徐氏未园消失了,成了沪北钱业会馆,但后来会馆也消失了,这里成了学校,即今塘沽中学。会馆中本来有两座戏台,一座迁至嘉定汇龙潭公园,另一座迁到豫园内。

    廿八、雨园

  雨园是广东人邓雨农(日商买办)的别业、私家花园,故名“雨园”。此园位于今西江湾路,已消失。

  雨园是一座袖珍小园,地仅二亩余。这是一座西式的园林,园内有一个大荷花池。在近园门处,池的后面有一块大草坪,一看就知道是西方园林风格。入大门过荷花池上的小桥至草坪。草坪之后才是洋房,二层,假三层。建筑为别墅形式,不对称,南端是六角攒尖顶的形式,北部为三角尖顶,也是二层,正面上下二层,三开间,为建筑的主体。

  雨园建于民国初年,后来成了公园,1920年对外开放。当时还在草坪上放映露天电影,为我国最早放映露天电影的地方。

    廿九、半泾园和万寿宫

  半泾园始建于明代,是赵东曦的私家花园。此园名与当地的地名有关。这里有一条河,名曰半段泾,故名。半泾园的特点是多植桂树,一到秋天,满园桂花香。

  半泾园到了清康熙后期,为当地乡绅曹垂灿的儿子曹一士所购,并重建。清雍正六年(1728年),园中出了奇事;桂花和杏花同时开放,说这是个吉祥之兆,不久曹一士果然登科,家业兴旺,无不欣然。但到了嘉庆年间,曹家渐渐败落了,因此半泾园也渐渐荒芜。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当时海防同知刘元楷、知县裴大中集资收买此园,作为上海士绅集议的场所。后来又传闻慈禧太后将要到上海做六十岁生日,于是将部分园址建造万寿宫。万寿宫建成后,此地戒备森严,市民禁止入内。辛亥革命后,此处变成国家公产。

  因此,半泾园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万寿宫。这座建筑除了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外,另一目的是为光绪皇帝“二旬万寿”归政,在此举行团拜、庆贺之用。据《光绪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中期以前,按惯例每年新年都要到今复兴东路的关帝庙举行团拜、皇帝生日庆贺等活动,所以这座关帝庙就被说成万寿宫。“岁在屠维赤奋若我皇上飞龙十有五年,皇太后归政礼成,天子亲裁万机,宸纲总揽,德施汜  ,咸与维新……今年恭逢后直二旬万寿,举行庆典。”(《万寿宫碑记》)光绪皇帝登位后一直未能归政,要靠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直到光绪20岁(1889年)时才归政。为庆贺“二旬万寿”、“归政”,上海也建造万寿宫。此建筑于1889年动工,年底即建成,建筑形式模仿北京皇宫建筑形式。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所以这万寿宫从此便改为城西小学。抗战时期,这里被日军占领,万寿宫遭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这里仍恢复为学校。园内万寿宫由于年深月久,缺乏维修保养,到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如今这里是蓬莱路二小。       卅、两个黄家花园

  上海有两个黄家花园,一个在上海西南的漕河泾,另一个在上海郊区的南翔。

  位于漕河泾的黄家花园是上海青帮大亨黄金荣的私家花园,此地原为黄家的祠堂,1923年扩建为花园。黄金荣发迹后,便在这里为他的父母造坟建祠,后来建园。此园直到1935年才最终建成。

  黄家花园规模较大,占地60余亩。内有四教厅、关帝庙、观音阁、百雀岛等建筑。园内辟假山,挖池沼,建亭桥,种植名花异树,景致秀美。还在园门之前特意筑一条路通至漕河泾镇,增加其气派。花园建成时,蒋介石、宋子文等军政要人及诸社会名流均赠送匾仪或亲临祝贺,热闹非凡。蒋介石手书“文行忠信”四字,被勒成石碑,置于四教厅右边的亭子里。

  抗战期间,黄家花园受日军炮火破坏严重。抗战胜利后进行修缮。但到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园内驻扎,又遭破坏,后来又焚毁、损坏大半。解放后进行整修,辟为公园,即桂林公园。

  位于南翔的黄家花园,位于如今的南翔铁路编组站之南的星火村境内。此园是黄伯惠黄仲长兄弟的私家花园。园始建于1924年,1928年建成。此园平面呈长方形,占地50余亩。园内有许多国内外的名贵树种。此园以林木为主,收集了海内外许多名贵乔木和灌木,有高大罕见的罗汉松、白皮松,名贵的紫薇、木樨等。黄氏不但爱好园林,还懂得园艺,他自己扦插、嫁接的树也很多,如大雪松、大龙柏、广玉兰等,以及桃树、梅桩等,成为新的名贵品种。园中也有名花,如杜鹃、山茶、月季等,品种也都很名贵。园中也有林荫道,人可沿着曲径小路,幽静安谧,还有土山、水池、小溪、卧石,景观宜人。池内植荷,夏日荷花盛开,无比嫣美,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之趣。园内有三间平顶平房,说是仿照美国海滩避暑房屋的形式所建,屋内还装置美国进口的卫生设备及发电机等。住在里面,甚为舒适。园主人黄伯惠爱好摄影,并办《时报》,在报上登载他的摄影佳作,在当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文化人。

  南翔黄家花园在抗日战争期间,也遭日机轰炸,破坏严重。抗战胜利后重新整修。解放后改为嘉定苗圃。

    卅一、愚园

  据钱化佛所述(由郑逸梅执笔)的《三十年来之上海》一书中所说:“愚园原在静安寺东北半里许。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明张氏所创葺,后屡次易主,民国五、六年后废。今西区愚园路,即以园而得名也。园未废时,其假山上有花神阁,春秋假日,游屐甚众。愚园一度为常州人刘葆良所有,园中具亭台竹木之胜,和张园一味空旷大相径庭,且蓄着猩猩、孔雀、吐绶鸡,以邀游客的观赏。南社同人雅集,常假座愚园”。

  愚园内景点甚多,景色如画。入园过小桥,可见一楼,楼后是个水池,池中建有舫亭,然后为敦雅堂,堂后筑假山,可谓“背山面水”的做法。假山之上,即为花神阁,阁内镌刻着闽人辜鸿铭的诗文。辜鸿铭(1856~1928年),名汤生,福建同安人,曾留学英、法、德等国,精通多国语言,曾为洋务派张之洞幕僚,清末任外务部左丞职。民国初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政治思想属保守派,崇拜孔学,反对新文化,但他对国学和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有贡献。园中水池的东、西、南三面,均筑有亭、榭之类的建筑。园之西北设有球场、弹子房等娱乐设施。附近还养有各种动物,那时上海没有动物园,但在愚园里面却可以看到许多珍禽异兽,如虎、豹、猩猩、孔雀、仙鹤等等,供人观赏,游者大饱眼福。愚园中还备有茶点酒肴,供游人食用,这可谓早期的海派园林了。

  每逢春秋佳日,游人纷至沓来,园内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外地人初到上海,往往愿来愚园游赏,一睹为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容闳等人发起的中国国会,就在愚园中的南新厅举行。后来柳亚子等人组织的南社,也曾多次来愚园雅聚。

  清代《光绪上海县续志》中记载:“愚园,光绪十六年四明张氏创葺,二十余年来已五易其主,士女如云,恒选胜于兹假山花神阁,有闽人辜鸿铭英文诗、德文诗石刻。”与上面说的钱化佛所说基本相合。愚园毁后,此石碑下落不明。愚园失于何时,也不得而知,估计被毁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园的确切位置,是在今愚园路东端,常德路、南京西路范围内,即吉美村、康泰公寓一带。所谓沧海桑田,今愚园已无踪影,但文字的记述则至今尚存,这就是历史。

    卅二、吾园

  据清代《同治上海县志》记载,此园原为毛氏外祖母家的邢氏之桃园,后来由李筠嘉收购,改为私家花园,取名“吾园”。园内有带锄山馆、红雨楼、潇洒临溪屋、清气轩、绿波池等景点。清代道光初年,江苏巡抚陶澍因公来上海,想在城内扩建黄道婆祠,即先棉祠,于是收买吾园的一部分建祠,这就是有关吾园的记载。

  又根据另外的文献资料记载,吾园还是个上海近代的书画社。其地点是在上海老城厢西南,原为“印氏桃园”(印、邢二字上海话音相近,可能记述有误,但孰是孰非,有待考证)。此园由当时上海藏书家兼书法家李筠嘉购得。并加以修葺、整理,作为别墅、花园,取名“吾园”。

  园主人李筠嘉在乾嘉年间多次连任上海道台。当时有一位叫李廷敬(沧州人)的文人,与李筠嘉是至友,两人志趣相投,于1803年在吾园共同创办书画会,即“吾园书画会”。参加该会的有:方楷、李学璜、改琦、林镐、洪亮吉、陈复堂、龚自珍及钱杜等,共133人。据李筠嘉编的《春雪集》记载,这许多书画家在集会时为“吾园”留下的纪念作品,包括绘画、诗词等,共250余件。“吾园书画社”前后二十余年不衰。

  清同治年间,吾园由上海道的应宝时购得,改建为“龙门书院”。院内有讲堂、宿舍等四十余间。清光绪年间,科举废除(1905年),这里便改为官立苏松太道龙门师范学堂。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与附近陆家浜路迎勋路的江苏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吾园原校址为其初中部。上世纪30年代,这里改建为住宅区,即龙门村,位于今尚文路133弄先棉祠街80弄。吾园消失了,如今只留下一条街,吾园街,在也是园弄之西。     卅三、半淞园

  上海有条马路叫半淞园路,但半淞园早已消失了。半淞园是一个私家园林,位于黄浦江江边码头附近。清光绪初年,这里有一家姓吴的人家,内有桃园,规模甚大,近百亩地。这里盛产水蜜桃。后来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桃园渐衰,园由沈志贤购得,改造成私家花园,并命名为沈家花园。由于沈氏开设同昌公司,所以此园又叫“同昌公司花园”。1919年,园又为姚伯鸿所购,并改造成为公园。

  姚氏将花园改造得很好,其中有听潮楼、留月台、鉴影亭、迎帆阁、江上草堂、群芳圃、又一村、水风亭等,长廊曲折环水,顶部有紫藤,四壁遍嵌玻璃板所印之《快雪堂书帖》,这里观景甚美。但数年后,花园西部被自来水公司购去,建成自来水厂。这里贴近黄浦江,故将江水引入园中,以水为主景;并应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所以此园就命名为半淞园。

  据说当时(上世纪20年代)在这里还举行过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在这里举行“端阳竞渡”,热闹非凡。

  在今兴业路中共一大会址内陈列着一幅照片,是1920年毛泽东送湖南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合影留念照片,这个地点就是在半淞园。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南火车站,半淞园也遭殃,被夷为平地。从此以后,半淞园没有再建,只留下地名。

    卅四、也是园

  明朝末年,上海有一位著名绅士乔中炜,酷爱园林,他在城南选择了一块空地,建造别业,取名“南园”。事过境迁,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此园为上海知县曹绿岩所有;到了嘉庆年间,又转而为文人李心怡所得,并改名为“也是园”(位于今凝和路西,也是园弄60号)

  也是园建造得有板有眼,内有渡鹤楼、明志堂、锦石亭、息机山房、湛华堂、榆龙榭等景点。其中湛华堂内有一副楹联:“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树有酒有歌有弦;无贫无贱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甚为超然,又有情趣。园中还有方壶钓鳌处、蓬山不远、太乙莲舟、计姗阁、文帝殿等。园内水池中多栽缸荷,夏日荷花别样艳红。

  1876年,在园之西北隅增建水阁廊榭,景致更为秀雅。后来园中又设蕊经书院。也是园到民国初年渐渐衰落下去了。1937年,在“八·一三”事变中被日军所毁。所幸的是园中一块名石“积玉峰”如今尚存,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被园林学家陈从周发现的;现在置于豫园内。

    卅五、小万柳堂

  此园位于沪西曹家渡苏州河畔白玉路,十九世纪末建造,为无锡人廉南湖与妻吴芝瑛归隐之寓所、宅园。

  据《三十年来之上海》(钱化佛著)所记,吴芝瑛乃是安徽桐城吴挚甫的侄女,能诗善书,写得一手秀雅的瘦金书,曾得到清廷慈禧太后的赏识。清末“鉴湖女侠”秋瑾与她订下金兰之交。秋瑾殉难后,她与徐自华(秋瑾的至友)为之敛骨,葬于杭州西子湖畔。吴号“万柳夫人”,其宅园也命名为小万柳堂。这里是当时书画之收藏场所,书画界名人纷至沓来。

  堂之东有帆影楼,堂之西有西楼,西楼钩连处为翦淞阁。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水影,景致分外瑰丽。堂之南为南园,环以垂柳无数,应“万柳”之意。

  民国以后,小万柳堂渐渐式微,而且数易其主。何时消失,不得而知。   ★★★還舊樓主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