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汉的博客:铸造共和国和平盾牌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2:15
   铸造共和国和平盾牌
解放军报 
2009-09-16      核武器,新中国大国地位的标志,国防实力的象征。    历史永远铭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下水……    在共和国60年波澜壮阔的史册里,这些核武器带来的是荣耀与骄傲,凝聚的是自信和力量。    奋发图强白手创伟业    20世纪中叶,当新生的共和国还在医治战争创伤之际,美国、苏联等国家轮番升级的核军备竞赛已风起云涌。    1955年春,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看到一份刊载帝国主义拟对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核讹诈”的内部材料后,陷入久久的沉思。    核威胁咄咄逼人。人们不会忘记,抗美援朝战场上,饱吃败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扬言:“在中国东北扔几颗原子弹。” 从战争中走来的新中国领袖深知——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铸盾。     195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庄严宣布:“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从零开始,一项开创性事业由此拉开帷幕——    4台手摇计算机,一日三班倒,勾画出第一颗原子弹原理的轮廓;    长城脚下的17号工地,科研人员用铝锅熬、用木棒搅,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炸药部件;    全国900多家工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展开规模空前的大会战,攻克上千项技术难题……    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    “起爆!”随着一声命令,一个巨大的火球从西北大漠冉冉升起,烟云在空中翻卷,壮丽的“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国外一位政要指出,“东方巨响”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奇迹仍在继续。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飞行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罗布泊地平线上同时升起两颗“太阳”,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人仅用了2年8个月。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多年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如是评价。     信念如磐热血铸忠诚    挺进,为了祖国,向西北挺进!    共和国不会忘记,铸造核盾牌的日日夜夜里,成千上万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兵、气象兵、探测兵、防化兵,心向大漠,集聚西北——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王淦昌、郭永怀、邓稼先、朱光亚、程开甲、彭桓武等一大批留学海外的著名科学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加入研制核武器的行列。此后,他们在学术界销声匿迹。    “不要问到哪去,不许问做什么”、“记在脑子里,烂在肚子里,上不能告诉父母,下不能告诉子女”、“计利要计国家利,留名要留集体名”、“完成试验是功臣,完不成任务是罪人”……这是当年科研人员提出的口号。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祖国,在这些优秀儿女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一则故事广为流传:一对夫妻在北京结婚后,先后被调到原子城工作,但彼此都保守着秘密,直到他们在矿区大街上看到了对方,才知道工作单位相距仅仅几十米。    1985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看望身患癌症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问及国家为研发“两弹”有功人员颁发了多少奖金?    “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回答。    当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发给整个“两弹”科研队伍的奖金仅1万元。于是,这笔奖金按照10元、5元、3元的标准分了下去,邓稼先拿到了最高的奖励级别。    惊天动地的事业,默默无闻的征程!原子弹研制成功后,核潜艇研制工作也开始上马。科研人员每人每月一斤肉、3两油,靠吃窝头、啃咸菜,硬是建造出了第一代核潜艇。    奇鲸神龙,蹈海舞剑。如今,阔步迈向现代化的核潜艇部队,先后完成了最大自给力试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等重大任务,担负起保卫万里海疆的神圣使命,成为祖国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和平盾牌”。     岁月嬗变立场永不变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张爱萍将军慷慨赋词:“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    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中子弹……40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国已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铸国防基石,挺民族脊梁。当年,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打破了霸权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华夏儿女从此扬眉吐气!    然而,遭受过屈辱的民族,最懂得强大的价值;经历过苦难的人民,最珍视幸福的生活。让世界走向和平,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永久期盼。    早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中国政府就郑重向世界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改革开放后,和平利用原子能,成为新时期核工业发展的主题。    核电站建设成功起步,核燃料循环利用长足发展……中国核工业完成了从单一军品生产向多元产业发展的调整,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    1996年7月29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晨钟在耳边回响,白鸽在头顶飞翔。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坚信——    人类既然能在20世纪制造出核武器,也完全有能力在21世纪彻底消除核武器!    军史钩沉    邓稼先与“两弹”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8年他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氢弹于原子弹爆炸2年8个月后试验成功。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原国防部长张爱萍赋词悼念:“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黄旭华与核潜艇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黄旭华与一批科研人员告别家人,隐姓埋名,来到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半岛上。他们于1970 年 12月 26日成功研制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进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并取得成功。在进行最后的深潜试验时,黄旭华说:“我跟你们一起下去!”62岁的他成为世界上首位下水做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本人却一再否认:“中国的核潜艇是一项群体事业,它是一大批科研人员集体创造出来的。我不是‘核潜艇之父’,我只是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     宋文骢与“歼—10”    宋文骢,我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先后参与歼-7、歼-8、歼-10等多个型号飞机的研制。1986年,国防科工委任命宋文骢担任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带领气动专业的设计人员转战南北,进行了上万次试验,采集并处理上百万组气动数据。他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和措施,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    歼—10战斗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发第三代先进歼击机的国家。歼—10飞机装备部队时,已经74岁的宋文骢动情地说:“从1986年的第一张草图,到今天喷上‘八一’军徽,我们的歼-10飞机已经18岁了,长大了,参军了,交给部队了……”    (南京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 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