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忠和何音:犀牛角的鉴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58:37
犀牛角的鉴定2010年03月14日 星期日 16:42


犀牛角入药是伪科学  经分子生物学与药剂化学试验现已证实,犀牛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natin),这种蛋白质主要以满复合的碳酸钙链为框架形成紧密的分子组合,在所有生物蛋白中属于不易发生化学反映的惰性有机化合物,其食用后几乎无法为人体吸收,基本随粪便排出体外。犀牛角内虽含有几种肽类与游离氨基酸及甾醇类,但这些微粒有机物的含量非常稀少,甚至平均达不到犀牛角总质量的5%。因此,犀牛角的实际药用价值并不高,而且药用范围十分狭窄。所谓犀牛角可入药一说是毫无科学根据的,纯系人为杜撰的谎言

  古代帝王贵族使用犀牛角的目的主要基于奢侈享受,以及阴阳学炼丹巫术等封建迷信活动,本无科学性可言。现代不法商贩怂恿偷猎者非法猎杀濒危的犀牛从而获得犀牛角,又通过伪科学的宣传吵作将犀牛角鼓吹成所谓‘灵丹妙药’其目的是蒙蔽引诱消费者以谋取非法暴利,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事实上在临床病历中只有极少数个别的营养不良性症状病人需要补充动物角蛋白,而犀牛角的成分与普通水牛角的成分基本相同,使用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代用品完全可以的,两种药物的疗效也很相近,请参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的《中药志》。

[编辑本段] 犀牛角制作的雕刻品

  汉代,大秦(古罗马帝国)、条支(今伊拉克)等国的犀牛角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相传犀牛角有解毒辟邪之功能,如同毒药接触,则毒药发生白沫,因而被帝王所重视,制为杯盏等器皿,以检验食品,从而使犀牛角雕刻成为古代角雕的著名品种。唐、宋、明各代,犀牛角除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赠送帝王外,还流传民间。犀牛角质地坚硬而细密,有纯黑色,称黑犀角;有纯黄色,色如黄金;有带纹理者,如黑色中带黄色纹理,或黄色中带黑色纹理。有的纹理宛如龙、山水、日月星辰等状,但大多呈鱼子或小米状,称为粟纹。《续夷坚志》记载,宋孝宗腰部的佩带为犀牛角制成,呈南极寿星像。宫廷匠师多依据犀牛角的自然形状,雕刻酒杯,供帝王享用。

  犀角雕明清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展到犀角材质中来,这样,形状众多、花纹各异的犀角杯就脱颖而出,闻名于世。

  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赏之品。这一时期,犀角的雕刻能手有鲍天成、濮仲谦、尤侃、江福生和尚均等。他们都是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能用犀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成各种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发簪及印章之类,精妙绝伦,与当时苏州的琢玉名手陆子刚齐名,在江南颇负盛名。

  汉唐始,犀角从域外入贡,因其稀少和奇特的药用功效,经济价值日趋凸现。如今流存于世的犀角雕器多为我国明清两代所制,为世界各国珍视,欧美及我国各大博物馆都有珍藏,同时亦为民间藏界垂涎。上世纪末犀牛被列入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之中,犀角制品已被各国海关禁止出入,其在古玩文物和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也一路上扬,十多年来犀角器之价以年均30%的幅度攀升。

  明代的犀角雕刻制品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雕刻艺人们利用犀角扁底尖顶的形状,雕镂成花纹各异的杯、爵等酒器。当时,由于中国与南亚交往比较密切,又与非洲各地有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犀角便也由这些地方源源输入,这对犀角雕刻工艺的发展推进很大。

  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著名匠师尤通,江苏无锡人,以雕刻犀牛角杯为名,曾征入宫廷,人称“尤犀杯”。20世纪以来,中国角雕以牛角雕为主,产于广西北海、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包头、广东高州、湖南南岳等地。广西北海牛角雕以虾为传统题材,充分利用牛角透明晶莹的特点,使作品极为生动。

  鉴别

  第一点:纵向纹理:犀角有独特的像麻片状的纵向纹理,这一点是仿制品无法制出的.

  第二点:表面沟壑:不管犀角打磨抛光的多么精细,表面都会有小细条一样的沟壑,而这种沟壑是其他角质所不具备的.

  第三点:颜色沉沉且带有明显的棕红色调.

  性状鉴别] 1.犀角:多呈阔圆锥形, 自底部向上渐细,上部稍扁,顶端钝圆,稍弯曲。角长10~40cm。表面乌黑色或黑棕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角前面近低部有一纵深陷沟,沟长3~15cm,深0.5~3cm,习称“天沟”,与“天沟”相对的底盘上有一脊状隆起,长6~9cm,高1~2cm,习称“地岗”。基部表面粗糙,周边凹凸不平,呈钝齿状,习称“马牙边”。“马牙边”向上的中部有纵纹及未除净的坚硬的毛,习称“刚毛”。底盘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2cm,宽7~14cm,灰黑色或灰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cm,习称“窝子”,其上布满蜂窝状小凹坑(鬃眼),习称“砂底”或“砂窝底”。角质坚硬,纵向剖开,均系顺丝,无牵连“绞丝”。气微香,味微咸。犀角镑片多为纵切或斜切片,卷曲不平,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对光透视可见透明小点,习称“芝麻点”,质脆易碎,气微,味淡。用手挫之或置沸水中浸泡后,微有清香气。

  2.小犀角:为犀牛顶上的小角。呈馒头状,盔帽状或扁圆形,大小不一,高1.5~6cm,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较浅,多有纵裂纹。底盘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2~9cm,“窝子浅”,“砂底”较细,灰黑色或发黄,顶端圆形。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多为灰黑色。无“天沟”、“地岗”、“马牙边”等特征。镑片多弯曲。味稍浊。

  犀角的鉴别经验有以下几点:

  1.体坚质重,底盘长圆形,纵面易劈开,其面上顺纹清晰;

  2.镑片菲薄,弯曲光滑,有灰白色的芝麻花点,以手搓之易碎:

  3.用热水浸泡或放入手掌中磨擦使之发热,无腥气而清香。

  [品质优劣] 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砂底色灰黑、鬃眼明显、纵剖面丝粗顺直、气清香者为佳。

  [成分] 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natin)。此外,尚含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ratives)及甾醇类等。

  [效用] 清热、凉血、解毒。治伤寒时疫、热入营分、惊狂、发黄、斑疹、神昏谵语、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下血、热毒疮月中。

  [贮藏] 放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生虫及裂纹。

  [附注] 在商品收购中有时有犀角杯,系犀角加工雕刻而成.亦可供药用。犀角杯有光杯与花杯之分,其上刻有花纹为花杯,无花纹为光杯,以光杯为佳,光滑明亮。盛过酒的杯底则不光滑,劈开后亦显顺纹,无纹丝。

  [伪品] 1.系用牛角加工而成,其外形与小犀角极相似,呈馒头形,表面淡黄棕色或灰黑色,无圆形鬃眼,往往有弧形裂纹,底盘为圆形,直径4cm,平截,无窝子及砂底。质坚硬。气微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