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祥现状:特色脊诊整脊技术四法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3:45
天津脊柱医学软性技术研究院从事脊诊整脊技术临床治疗与研究十余年,提出了在临床操作上脊诊整脊技术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在指导思想上由理性思惟代替直观的经验思考。在临床治疗上,从经验性向科学性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创新性发明了“三小脊诊整脊”技术,即: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现介绍如下:
1。定点调颈法
(1)上颈段整脊调颈法:以C2左侧压痛为例,患者坐位,全身放松,颈部前屈约20°向左侧旋10°~15°,医者站于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于压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缓慢旋转,双手协调调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落于患椎痛点处,右手向左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压痛点消失。
   (2)下颈段整脊调颈法:以C5左侧触痛为例,患者坐位,全身放松,令患者头部后仰约15°~20°,并向左侧旋转15°~20°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压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缓慢旋转,双手协调调整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到达患椎痛点时,右手向左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压痛点消失。
    2特色掌根旋转斜推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一侧,以T6棘突右侧压痛为例,术者右手掌根部固定棘旁压痛点后,缓慢用力向下向外呈弧形牵引至最大角度时,右手掌根瞬间加大旋转力度和角度,同时向右下方发力,常可听到弹响声,手法告毕。
   3特色掌根旋转按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以L4右侧有阳性反应点为例,医者右手掌根部阳性反应点,左手重叠于右手背上,双手二力合一,向上向外牵拉偏歪之棘突至最大角度时,右手掌瞬间加大旋转的力度和角度,同时向对侧方向推压,常可听到弹响声或掌下有移动感,手法告毕。
   4定点骶椎整脊技术: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其一侧,以S2左侧阳性反应点为例,医者用右手的豆状骨置于压痛点之上,缓慢用力向下呈45度角下压至最大限度,(以豆状骨与压痛点有融为一体之感最佳)此时,医者豆状骨缓慢用力向外向下呈弧形外旋,在旋转的过程中即可听到弹响声或手掌下有移动感,触诊压痛点消失或缓解,手法告毕。
  体会: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三小脊诊整脊”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传统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其优点1手法直接施力与椎旁阳性反应点,采用瞬间合力以震颤力和挤压力完成整复,每次只需要1分钟左右,无需任何的辅助设备,同目前较流行的短杠杆手法以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的整复手法相比,角度更小、更省力、安全性高、更具创新性。2整脊治疗过程中医者的作用力始终不超出“阳性反应点”的范围,因此,其他椎体或椎旁软组织无需承受额外的负载。3适合各年龄层的患者手法轻巧、无痛、精湛、细腻,能准确控制整脊治疗时作用力及作用点力量的大小。
  临床观察脊源性疾病其脊柱两旁必有阳性反应点出现,也符合“有诸内必行于诸外”的观点。通过“三小脊诊整脊”技术使椎旁阳性反应点消除,即可达到调整脊柱内外环境平衡,临床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