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侧颈龟肿了怎么办:闻名海内外、振兴中华的“高氏名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7:32

 

闻名海内外、振兴中华的“高氏名片”

----介绍几位非文化物质遗产的高姓创始人

 

天津劝业场与创业人物高星桥

 

到过天津的人,都要去劝业场逛一逛,因为不到劝业场,就算没有到天津。所以,劝业场就是天津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劝业场,是天津百货业的翘楚。天津劝业场位于天津最著名商业街—金街与滨江道交汇处,是天津繁华商业圈的财源本位,财富价值与生俱来。全新调整后的劝业场,将以最优化的空间使用率,凸显舒适、典雅、通透的随意购物空间,全场回环、纵向蜗牛式、立体式人流动线步步相宜,使售卖区与过渡区张弛相进。 “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的繁华盛景将不日重现。“八大天”的恢复,是新文化消费意识形态的产物,它是构建具有劝业独特文化特质。 劝业场是天津商业的标志性代表,座落在和平路和滨江道的交界处,始建于一九二八年,“劝业场”当时被人誉为:城中之城,市中之市,可以说天津形成现代格局的繁华是从“劝业场”开始的。而说到劝业场,还得从一个人和一块匾说起。

 这个人是高星桥---劝业场的创始人。高星桥,1881年随祖父来到天津,自幼随父在天津打铁,后来在老城里上过九年义学,又随其兄在铁路上当过司炉和煤矿上的司磅员。由于高星桥人聪明机灵,在煤矿期间好学的他学会了德语,受到主管德国人汉纳根的器重,将他调入帐房,又来由于工作出色高星桥被提升为煤矿售配处的经理,从此高星桥步步高升,逐渐成为煤业买办,并与汉纳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18年,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煤矿主管汉纳根要回德国,他便把自己在中国的产业全部赠送给了高星桥,高星桥代理了德华银行、“起士林”餐厅等许多德国商人的在华产业。借此机会,他积极投资房地产,先后盖起了“交通旅馆”“威尔逊大楼”,继而又与他人合股兴办大型商场“劝业场”,成为当时靠洋人发迹的买办典型代表。“天津劝业场”这块牌匾字迹稳建,苍劲有力,是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写的,当时的“劝业场”老板高星桥找到华世奎,以每字100大洋的价格请他书写的,五个字即500大洋。按此价格,当时可买高级面粉250袋。由于那个时候没有今天把字放大缩小的技术,所以匾额需要多大,就得写多大。当时华世奎先生是拼起了三张大八仙桌铺上纸,一气呵成。华世奎先生一生只有二幅大字榜书,除了北京的“和平门”,就是天津的这幅“劝业场”了。“劝业场”建在当时的天津法租界,当局提出称之为:“法国商场”。而颇有经济头脑的高星桥觉得加上“法国”二字,民众望而却步,不利经营。于是采纳了合作股东——清庆亲王载振的建议,取名为“劝业场”。载振先生当时解释了“劝业”二字的来由,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劝业陈列所”,这是一座陈列并推销商品的“百货商场”。而劝业场则是这个陈列所存放货物的附属机构。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岁月里“劝业”寄托着实业图强的希望。所以在开业之初,其经营宗旨以“劝业市场”四字的字头写出四句警言。即: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作为商业经营指南,以求发达。这就是“劝业场”三个字的来由。

  “天津劝业场”是由法国工程师——慕乐设计的,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立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

  在开业之初,直至解放,一至三楼分别租给各个店铺,货摊。它主体经营,日用百货,布匹绸缎,各种器皿,钟表、首饰,文房四宝,旧书古玩等等,而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它不光是一个商场,同时还是一个大型娱乐场所,当时商场里设有“八大天”,即天宫影院、天华景戏院、天乐戏院、天升戏院、大观园、天纬球社,天露茶社以及屋顶花园、天外天。那时候在天华景戏院经常演出的有京剧名角的演出,日夜爆满。这种形式的商场在当时华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天华景戏院当时由高星桥之子高渤海经营,所赚之钱又在“劝业场”的边上,盖起了“渤海大楼”,劝业场可谓空前繁荣。

“劝业场”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正式开业。当时进驻卖货的店铺多达300多家。开业之日火爆场面可谓盛况空前,上至中外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人人前往。据老一辈天津人讲除了抗战胜利和天津解放,天津市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劝业场”开业了!

 1931年至1939年是劝业场的鼎盛时期,但这种繁荣只维持了不到十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天津沦陷后,由于战乱不堪,物价飞涨,经济萧条,人民的购买力急剧下降,使得商场内人员稀少,场内的不少店铺由于赚少赔多,纷纷撤出,劝业场开始衰落,此时的“劝业场”已经处于半停业的状态。

       这种局面,直到解放后才得到了改变,随着公私合营,政府出资对劝业场加以改造,和比邻的天津商场合为一体,使得“劝业场”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1991年,历经风风雨雨的劝业场再度扩建,总面积达五万平方米,营业面积达3.43万平方米,成为天津市最大的集购物、娱乐、消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档次的新型商厦,并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业以诚信的服务成为天津一张闪光的城市名片。

历史上劝业场的继承人高渤海,字柏林,天津人。买办高星桥之子。幼读私塾,继入天津新学书院。 1927 年入德商礼和洋行。 1931 年任出口部华账房司账。 1939 年离职。因爱好京剧,在天津劝业场经营天华景戏院。 1935 年成立稽古社子弟班,聘请京剧名演员李吉瑞、尚和玉教授京剧,培养一批京剧演员,并请英文教师及外国艺人教学英语及舞蹈等,使稽古社演出盛极一时。独资兴建渤海大楼。 1945 年成立渤海影业公司,经营大光明、天津、天宫、天华景各影戏院并承包影片进口生意。 1946 年应苏联大使之聘,任苏联亚洲影片公司经理及华北、东北文交流代表。 1948 年继其父接任新业公司总经理,经营天津劝业场、交通旅馆、渤海大楼等房地产。

 

 

到处冒牌“天津狗不理包子”你知道创始人是谁吗?

 

 

当今人们一提到天津“狗不理”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各个城市都有冒牌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店”,但却不知“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来龙去脉和创始人的苦难经历。甚至就连现在天津的原住民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

“天津狗不理包子”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经过近一百五十年的变革发展,目前狗不理已成为拥有大型饭店、中型酒家、排挡式餐厅、快餐、早餐、早点、速冻食品生产,商品零售、物流商贸和烹饪学校以及在国内外设有七十余家特许连锁企业的集团公司。狗不理已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狗不理包子被认定为国际名品中华美食奖、天津市名牌产品。

可是人们只知道天津“狗不理包子”好吃,但却不知道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8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主打产品:狗不理包子是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瑰宝,被公推为闻名遐迩的“天津三绝”食品之首。历经一百四十多年的狗不理包子,经几代大师的不断创新和改良已形成秉承传统的猪肉包、三鲜包、肉皮包和创新品种海鲜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百包百味,特色超群。先后摘取“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中国最佳名小吃”、“国际名小吃”等多个国内外评选和大赛的金奖,被消费者誉为“津门老字号,中华第一包”。

但告诉人们:只知“天津狗不理包子”好吃,可千万不要忘掉创始人的业绩!

 

 

 

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汾酒”,企业老总是高玉文

 

 

 

高玉文,1939年11月出生,山西大同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山西省工程师、经济师协会副会长。1965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大同市工农化肥厂厂长,大同市云冈瓷厂厂长、党委书记,大同市经委、计委主任等职。

在大同市任职期间,特别在酒类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和残酷化的今天,如何把握市场,使自己的品牌长盛不衰?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及观念创新方面你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企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与调整企业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率先在全省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于1993年12月成立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异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首只股票。  企业始终不渝地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坚不可摧的质量钢铁长城。产品从建厂初的两种发展到目前的四大类、15个品种、134种规格,形成了“三精、三特、三干、二新、二保健”的中高档产品格局,汾酒连续5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竹叶青酒获国家名酒称号3次,并成为国家名酒中唯一的保健食品;杏花村干白葡萄酒荣获巴黎国际名特优新产
品博览会金奖,山西红干红、莱斯卡干红已通过山西省技术监督局鉴定,受到了全国葡萄酒专家的高度评价。杏花村商标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实现了由“传统名牌”迈向“市场名牌”的巨大转变。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我们积极改革营销体制,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和品牌管理,组创公司大营销体制,逐步形成了科学的营销体制和市场网络,先后完成技术攻关项目400余项,使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形成了较为完备和先进
的生产技术系统和检测系统,综合配套的水、电、气和产、贮、销及人、财、物保证系统。

高玉文我们面对的宏观经济是内需不足,面对的白酒市场是供大于求,面对的国有企业步履维艰,面对严峻的形势,时代的要求,股东的期盼,职工的寄托,我们深感重任在肩。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们将继续依托和发挥汾酒事业的名牌优势、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酒业为本、市场导向,品牌经营,内涵发展,实现在观念、机制、市场、管理、文化、资本、环境方面的七大创新,力争到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商品酒年销量8万吨,利税总额6亿元,从而发展成为以优质名白酒酿造和优质营养保健型果露酒的配制加工为主业,兼及葡萄酒高科技饲料的制造加工,拓展国际市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酿酒公司。他治企业有方,始终遵循"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在两片废墟之上,排除千难万险建起了两个企业,并成为全国闻名的先进单位。特别是云冈瓷厂的拳头产品“云冈瓷”,更是享誉海内外。这些惊人的业绩引起了舆论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高玉文奇迹”。他任现职后,以其优秀的管理才能、丰富的治企经验和民主公开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忘我工作,主持开发出53度和48度精品汾酒--高档兰花瓷瓶汾酒、佛手瓶汾酒、38度特制玫瑰汾酒、北特加酒、"杏富"牌饲料、"杏花村"牌半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杏花村二锅头酒等新产品,逐步形成了"三精"、"三特"、"二新"、"二保健"的中高档产品格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64~1989年曾15次荣获大同市劳模和特级劳模称号,6次荣获省级劳模称号,198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5月被山西省授予“刘俊谦”式模范干部称号,1998年被山西省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1998年荣获山西省"四长"攻坚先进奖奖章。

 

出身贫寒的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
 
高德康,1952年1月出生,江苏常熟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全国劳动模范、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羽绒服装及制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江苏省常熟市康博村党支部书记,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党委书记。

1976年,江苏常熟白茆镇山泾村24岁的村民高德康靠着从父亲学来的裁缝手艺带着11个农民,成立了一个小小的缝纫组,自任组长,资产是8台家用缝纫机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波司登的光辉历程就从这8台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开始起步了。缝纫组起初靠给上海一家服装厂加工服装赚钱,高德康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每天要从村里往返上海购买原料,递送成品。来回200公里路。每天天没亮,高德康就骑上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上路。去时带上加工好的100公斤重的服装,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狂奔”,之后再驮上上百公斤的原料,连夜返回村里。来回十五个小时,胎爆、轮子变形是家常便饭。

1980年,高德康正式成立了山泾村服装厂。通过来料加工,为上海一家工厂做中式棉袄罩衣、中西式罩衣、盘各种花钮。1984年,高德康的小作坊也正式开始由来料加工向贴牌生产转变,这一年高德康开始为上海某品牌加工羽绒服。第一次做羽绒服,他就敏锐觉察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之巨大。5年后,上海天工服装厂找上门,高德康便以每年15万元的品牌使用费开始为天工服装厂加工秀士登牌羽绒服。这样,不到两年,高德康的企业经过发展更名为了常熟市康博工艺时装厂。

1990年,高德康斥资150万元,建起了康博的第二幢厂房和办公楼。同年,高德康做出了关乎企业走上成功之路的关键决策,正式注册了日后闻名世界的品牌—“波司登”。波司登积极贯彻国际标准,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英国UKAS产品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公司连续三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波司登”羽绒服连续八年(1995—2002)被国家服装质检中心评为优等品,并成为羽绒服类首批绿色环境标志产品。在领导潮流、创造消费的理念引导下,“波司登”连续七年代表中国防寒服发布流行趋势,以简约、时尚、飘逸的设计理念引领时尚潮流,赢得世人盛赞。

2003年,波司登将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应用于羽绒生产,革命性地推出由“ChitosanteTM生态抑菌高鹅绒”制作的羽绒服,引领功能性服装的生态潮流。波司登积极向国际化发展。[1]?“波司登”羽绒服先后荣获俄罗斯圣彼得堡、美国纽约、蒙古乌兰巴托等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政府外交礼品,赠送给俄罗斯、芬兰等外国元首。公司还与美国杜邦、法国雅克、日本伊藤忠强强联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波司登”羽绒服已成功打入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等国家,成为NIKE、BOSS、TOMMY、GAP、POLO、ELLE等一大批国际著名品牌的合作伙伴。

公司现有三大生产基地,员工总数达到1.2万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

公司拥有众多的消费者,年羽绒服销售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00万件。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公司生产的波司登羽绒服连续8年(1995—2002)全国销量遥遥领先。“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人民的。”尽管富甲一方,高德康却从不奢侈浪费,至今仍保持着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良好风范。他烟酒不沾,不讲究吃喝,生活俭朴,但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却是满怀热忱、一掷千金。
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回报社会,助建和谐社会:大至设立1000万元保护母亲河奖励基金、向西部地区捐赠价值1800万的羽绒服、连续6年赞助央视春节晚会、支持中国科考队考察南北极、赞助冬奥会、世界杯短道速滑赛等,小到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水灾赈灾会捐赠羽绒服、投资建设山泾小学、设立波司登奖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连续多年支持“春蕾计划”、新世纪全国百万送温暖活动、“情系老区温暖千家”、捐赠108万抗击“非典”等。多年来他累计捐资、捐物达2亿元!长城内外、黄河南北、雪域高原、冰封寒地……高德康的爱心如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公司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十强策划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中国十大企业文化名牌等称号,高德康董事长也光荣入选2005、2006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1999年,高德康出资为家乡父老建现代化新农村——康博村的时候,他年近80的父母还住在村里陈旧的宅院里面,他完全有能力为两位老人单独造一座别墅楼,然而高德康没有,他心里装的是全村人民,他要为大家建造现代化别墅村。至今,高德康为康博村建设共投入上亿元。2005年,康博村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各地农村学习的榜样。
高德康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党培养的企业家,我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我的一切,全部奉献给家乡和人民。”多年来,高德康获奖无数,多次被授予省,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服装行业功勋、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特别贡献奖、中国羽绒行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保护母亲河行动特别贡献奖等殊荣。

高德康说:“财富意味着责任,惟其承担了应尽的责任,才会获得无限的尊敬。”

 有人说,企业家只管把企业做好,解决就业、向国家纳税就完成了社会责任;有人说,诚信、慈善等也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高德康说:“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人民的,企业家必须要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

  高德康如今已是拥有6.2亿总资产的大型民营企业的总裁,可谓是富甲一方,但作为一个企业家和来自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高德康如今想得最多的除了企业的发展,就是怎样让自己的财富发挥最大的价值,让企业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不久前,他成功当选2006CCTV年度经济人物,高德康的“责任之心”得到高度认可。

  一串串数字记录了那些感人的事件,折射出一个企业家在先富起来后,是如何回馈社会的:截至目前,波司登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2.5亿多人民币:2000年,独家出资1000万元设立“波司登千万元保护母亲河”奖励基金,并向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贫困牧民、工人捐赠羽绒服十多万件,总价值达2800万元;2001年,出资900万元赞助参加第14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2002年至今,向革命老区、贫困大学生、社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等,共计捐赠3000万元……长城内外、雪域高原、冰封寒地……从黄河之滨到大漠深处,从繁华闹市到荒滩戈壁,都留下了波司登人的爱心。

 

 

 

只知“统一”方便面好吃,哪能忘掉集团总裁高清愿

 

 

在全球都知道“统一方便面”、“统一饮料”,

 

 

高清愿,创立了台湾最大的上市食品集团——”统一”,1994年《福布斯资本家》东亚1000家上市公司中,统一集团名列前100家之内,在食品、饮料行业上位列三甲。2002年台湾前50名大企业排名第8,排名第7是著名的电子产业宏碁。资产总额和营收总额皆高达新台币2000多亿元,拥有43家企业,旗下5万5千个员工。

在台湾,提起高清愿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大陆,或许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如果提起他的产品——“统一”方便面、“统一”茶饮料,“统一”鲜橙多,大家就会恍然大悟了,在统一的旗下,有着诸多的知名品牌。而在台湾,高清愿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的称号有好几个,有的人说他是“台湾的阿信”,还有的人称他为“台湾的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和这些人一样,都是出生贫寒,白手起家,经历了很多辛酸和波折,但最后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事业集团。

1929年5月24日,高清愿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学甲镇倒风寮乡下,祖籍是福建漳州。从小家境就很贫寒,父亲靠贩牛为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但就在高清愿13岁时,因为过度劳累,父亲患肺结核去世了,撇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是个家庭妇女,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因此高清愿勉强读完小学六年,就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因为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高清愿常常跑到别人刚收过的红番薯地里找一些残根碎块回家糊口。

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高清愿决定到台南市里打工。当时,陪伴他与寡母到台南市的惟一家当,是一方形木箱子的衣服和一床棉被,在舅舅的介绍下,高清愿到一家草鞋店当童工,当时的月薪只有15元。

就这样过了几年,16岁时,高清愿辗转来到吴修齐和吴尊贤兄弟俩创办的新和兴布行当学徒,从最基层开始做起,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对于吃苦惯了的高清愿却是不错的选择,他开始注意学习和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高清愿开始跟在吴修齐身边,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领导企业的风格。他曾经不只一次在公开或是私下场合中说:“我没有吴修齐就没有今天,也没有这个公司,”他形容吴修齐:“如果在学校,他是老师;在企业,他就是师父。”

1947年,吴修齐把布行生意拓展到上海,他把台湾的业务放心地交给了高清愿负责,而当时的高清愿才18岁。但是随着1949年时局的变化,吴修齐兄弟俩担心布行生意会受到波及,就解散了内地的新和兴业务,5年后吴氏兄弟又开办了台南纺织,作为公司的元老之一,26岁的高清愿成为台南纺织公司的第一任业务经理。

从1954到1966年,高清愿在台南纺织工作了12年,虽然老板很器重他,工人们尊重他,但高清愿却对纺织厌倦了,他想开始自己的创业,而不是为别人打工。

独创“统一”王国

1967年7月1日,统一企业正式成立于台湾省台南市,可以说,创业之初,公司经营上许多理念、政策都受到了台南纺织的影响,高清愿是个知恩的人,至今他依然对吴修齐念念不忘,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碰到的最好的运气,这是他一生中的贵人。无论是在个人的私生活方面或是在经营企业方面,老天爷也许没有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是却给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尽管高清愿创办了统一,还是让吴修齐担任了董事长,自己则做总经理。

创办统一企业初期,高清愿就找日本日清制粉合作,因为日清是在日本最大的面粉厂,最大、最好、实力最强,在日本占据30%的市场份额。

1969年5月1日,“统一牌饲料”上市,并成立了畜牧试验场。接着“统一牌面粉”上市。从饲料到面粉,高清愿并不满足,他一开始就确定了心中理想“统一”的大策略。根据台湾的现状和市场需求,他订下每一年增设一个工厂的目标,并要求每种产品必须将目标定在市场的第一位。

接着,他开始把日本的快餐面引入台湾,当时台湾正处于经济增长期,很多年轻人面临生活和事业的压力,需要一种快速而方便的食品,可以说快餐面符合了当时的需求。同时,高清愿不断走向产品的多元化、多角化的经营,从快餐面到乳品、饮料、罐头、油脂、冷冻调理食品、饲料、调味品、肉品甚至是新鲜出炉的面包,可以说,凡是食品类的他都用心经营,结果在统一的第7年,营业额就已经超越当时食品业界的老大──味全食品,成为台湾营收排名第17的制造业。从此,高清愿稳稳地扎下了统一在食品制造业的基础。

1978年,由统一企业及统一产品经销商共同组成的“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由高清愿担任董事长。1979年,统一正式跨入便利商店新领域。

之所以引进便利商店,高清愿是这样想的,一是掌握直销的卖场,可以直接获得销售情报,作为产品研究开发、行销策略调整的依据;二是带动全国数以万计的零售商店迈向现代化的经营,最终将提升商品的销售效率。

对于高清愿而言,统一的第一个10年是辉煌的,东西好,就不愁卖不出去。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在第二个10年,“统一”遇到了障碍,高清愿发现产品好,不见得卖得出去。直到1979年,他到欧洲考察。在法国时,听到一个法国人说:“未来最重要的是谁能掌握流通产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他才恍然大悟,的确如此,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销售渠道,才能顺畅地进入到顾客手中。

于是,高清愿开始涉足流通产业。1979年10月,统一超商(统一超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与美国南方公司签合约。统一找到了一个指导流通产业经营的老师。 

刚开始的时候,统一超商一直在赔钱,有的股东快要撑不下去了。他们说:“还是收回来,不要做了。”高清愿不得已,只好收回,但让超商成为统一企业旗下的一个超商事业部,还是要运行。

与此同时,1984年,他发现经理徐重仁特别有才干,就让他经营超商事业部,并给予充分授权,在他的信任下,徐重仁开始全力以赴,全力改进旧的超商,打造出一个新面貌。第一步就是关闭亏损的便利商店。并且找较好的地点设据点。同时,大幅调整目标市场,大量引进青少年所喜欢的食品。然后,在各主要干道开始出现他们设立的店面,进行大幅度的宣传。

两年之后,改革取得了极大进展,统一已经拥有100家店。当时的损益已达到平衡,并且有盈余,他们信心大增,就乘胜追击,积极开店。次年,由于业绩辉煌,超商部再度独立为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高清愿任董事长,徐重仁担任总经理,统一企业持有统一超商百分之百股权。

历经6年的亏损,高清愿仍坚持统一超商要维持下去。终于使统一超商再为统一企业集团开花、结果。高清愿的高瞻远瞩,再次得到印证,让许多股东为之叹服。

1987年,统一企业开始与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家乐福”合作,直到今天。

1998年3月,第一家统一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在台北市北区最热闹的天母西路开张。

到了1999年,统一企业集团拥有42家子公司(由统一企业控股20%以上的企业 ,年营业总额近1384亿元新台币。

1991年,台湾开始准许大企业到中国内地投资,高清愿派遣了166个统一人到内地设厂、工作。他希望统一人去内地工作能带去统一的企业文化。

现在,北京、天津、上海、昆山、重庆等地总共有“统一”的30多家工厂,以方便面和冰红茶为代表的统一饮食,也已成为内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高清愿对此十分满意和高兴,他说:“我们的东西在内地接受度很高,消费者很喜欢,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嘛,做出来的当然是中国味道”,同时,他把在台湾的连锁店也开到了内地,正如我们在北京、上海随处可见的“星巴克”咖啡。

“我就是希望做出中国人的味道,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十几亿同胞享受”,高清愿操着闽南口音笑着说,“两岸如果能够好好合作,21世纪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一定最强。”

  李登辉时代,高清愿在台湾担任工业总会理事长时,曾多次直言建议当局开放两岸三通,取消戒急用忍政策,他认为:“大陆市场幅员广阔,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必然的趋势,台湾的经济前景我很清楚,只有跟大陆之间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对台湾才会有利,虽然我的论调得罪了一些政坛上的大人物,但是一般企业界和老百姓都支持我的看法。”

对于今天两岸取得的每一点进展,高清愿都十分关注,并随时为之向执政党呼吁,他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向外拓展是提升竞争力的基本策略,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焦点,台商若不能及时布点,等于是把机会拱手让人。如果不是当年的大陆政策,统一集团在内地早已经有上百家工厂,13亿人口,空间大、机会多,再投资个10年20年都还不够。高清愿对大陆的信心十分大,他甚至认为,统一集团21世纪的主战场,就在中国大陆。

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曾说过:“如果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

现年74岁的高清愿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过去30年中,我与统一企业的伙伴们,静静地推动了一次台湾生活方式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发源地是台南;这个“革命”的对像是传统的生活;这位“革命”领袖,不属于一个政党,而属于全体的消费者;“革命”的事业是统一的各种“产品”,它们包括了各类饮料、食品。每天有两百万人次进出遍布全省的两千家7-ELEVEN便利商店。它们的年营业额419亿元,比台积电的502亿元相去不远。另外还有16家家乐福批发超市、14家咖啡店、66家康是美、统一证券、统一产险,以及在中国大陆的几百家工厂……

在台湾,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像统一集团一样,和2,300万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结,统一集团的各种产品已经遍及每一个年龄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生活面。而这些应该归功于高清愿的成就。

也许人们会问,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怎么就能够一手撑起庞大事业王国,高清愿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旗下事业体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说穿了,就是无私的精神。高清愿认为,有私心就会有偏心,偏心就会有人产生不满,有不满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与成长,所以一个人若无私心,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标准可循,好的人就会留在公司,为公司而努力。

高清愿对待公司的人十分尊重,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是出了名的“笑眯眯先生”,统一的员工,即使是基层的工厂作业员,都散发出一种以统一人为荣的骄傲,因为老板对每个人的重视。一位干部级的女职员说,只要是高清愿亲自面试过的员工,往后再见面他几乎都能叫出此人的名字。

1989年,高清愿把统一企业总经理的棒子交给林苍生这个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自己的后代子孙。这就是他常说的“无私”,所以当他为“公”着想时,自然就要替公司的未来找一个年轻的领导人。高清愿说,我把棒子交给他,我很心安。他认为林苍生的操守经得起考验,他会很放心把大事业交给他。

正如高清愿对林苍生的放心,林苍生也十分了解这个伟大的创始人,他是这样评价高清愿的:“他在统一的第一个10年是个生意人,第二个10年是个企业家,第三个10年则是个宗教家,因为什么样的心量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摘自高继德先生的《中华高氏风云人物录》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