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鱼炖汤加青菜:苏轼 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0:31:48
苏轼 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帖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sEyK9+_w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X;)6|0"Q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R2[ln+o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Z(wE"H  
        遗篇妙字处处有,歩绕西湖看不足。 <--R mr[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0 `J;_Hj  
        平生高节巳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7"YZ@WPU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3x09%o&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1xZ+ bh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描述:《书和靖林处士诗后》
图片:


苏东坡的书法艺术特色1N 6M3o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深,早年学王羲之父子,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又结合魏、晋人浑厚朴拙风貌,创立了自己的书体。其字体势宽博,媚中带骨,用笔丰腴跌宕,俊秀而端庄,深得飘逸潇洒之趣。到晚年又学李北海,于凝重厚实之中,又添豪劲。笔墨老辣、不拘形迹、姿态横生,达到了平淡中见天真的更高境界。 1.dC_(=  
    苏轼注重笔画内在刚健,追求“锋藏画中,力出字外”,“如棉裹铁”,显示出外柔内刚,藏巧于拙的苏字特色。主张“直抒胸中蟠郁”,强调“意”和“韵”,要求学习前人不追求形似而注重神韵,这是苏轼书法创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形成苏字独特艺术风格的内在因素。 _KH06EZ>  
        在书法理论方面,他主张“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是无道也。”对于真、行、草大小气势、结构,认为“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至于笔法、墨法,主张“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还运用卧笔、聚墨等技法,自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体现出苏轼书法鲜明的个性风格。黄庭坚在《山谷集》中评价苏东坡为“本朝善书 自当推为第一”,后世尊苏轼为“宋四大家”之首。 >1Ts2uD_  
-p!cGqZ=U  
L~du' PT  
        和靖处士既宋代诗人林逋,诗书皆佳,一生不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谥为“和靖先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是他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对梅花和自己人格的真实写照。豪放不羁、才情纵横的苏轼对林逋的品行很是敬仰,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为林逋的诗写了《书林逋诗后》的名篇。 **EDD\9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