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疫苗不良反应皮疹:语文文言文中考临门一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34:28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士拂:___________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成功的背后须付出无数艰辛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现在国家安定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因此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没有意义了。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谨之 食:__________ (2)以尽吾齿齿: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安敢耶 毒:_________(4)吾尝疑乎 是:______________
  9.用“/”标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音停顿。(2分)
  (1)虽 鸡 狗 不 得 宁 焉
  (2)比 吾 乡 邻 之 死 则 已 后 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为了证明“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这一观点,用了哪四重对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3题。
  (一)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2)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7.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2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
  8.选出下列句子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两项。( )(1分)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以君为长者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属予作文以记之
  9.用自己的话在下面横线上回答问题。(2分)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理由是:。
  秦王“易地”势在必得的原因是: 。
  (二)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笔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舍于北军舍:(2)我竟不能下汝邪竟: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译文: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1分)
  光 卧 不 起 帝 即 其 卧 所 抚 光 腹 曰 咄 咄 子 陵 不 可 相 助 为 理 邪
  13.从这篇短文中可以看出严光、光武帝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12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八分有奇 奇:(2)高可二黍许 许:
  (3)峨冠而多髯者 峨:(4)两膝相比比: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译文:
  15.填空理解。(4分)
  (1)从文体上看,这是一篇 文,其写作顺序是 。
  (2)第二段主要描述,这对 起重要作用。
  16.从选段的哪里能看出“大苏泛赤壁”这一核舟的主题?(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君谓计将安出 安: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文: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7.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其大意。(2分)
  甲文:
  乙文:
  8.从甲、乙两文中能提炼出一个成语,它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故事?请概括写出两个。(3分)
  成语: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故事:
  
  9.诸葛亮“许先帝以驱驰”,为这句承诺——报答先帝,辅佐后主,二十一年来鞠躬尽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做法?(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①而读。既仕②,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啖粥:吃粥。②仕:做官。③贬:贬官。
  [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①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④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⑤皆所未具。公怃然⑥,即彻⑦宴席,厚赒⑧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文正公守邠州》)
  注释:①僚属:下属的官吏。②缞绖(cuī dié):丧服。③亟(jí):急迫地。④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⑤赗(fènɡ)敛棺椁(guǒ):下葬的物品。⑥怃然:失意的样子。⑦彻:通“撤”。⑧赒(zhōu):救济。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或异二者之为或:
  (2)辄以水沃面 辄:
  (3)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具: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
  (3)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到了的作用,丙文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语句有:。(2分)
  12.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答:
  
  13.请你根据甲文的内容说出范仲淹何时“忧国”?何时“忧民”?丙文所叙的故事符合这一标准吗?这说明了什么?(2分)
  答: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生活追求,可是有的现代人却说“活着不容易,何不及时享乐”。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相同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11.从选文中梳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内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2分)
  答:
  
  1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答:
(一)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而入其中则旷以隐,由山麓褰裳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所族处者,是为化城。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循檐送目虚日之气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岂复知有云壑乎!
  于是择其可游者日东岩,其上有堆云洞、狮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手书。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令求其讲堂,无复知者。
  天柱峰最高,俯视化城如一盂。绝壁矗立,乱山无数。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紫则珊瑚,夕阳倒蒸,意眩目夺。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
  (选自施闰章《游九华山》)
  9.在甲文的“[ ]”内填写恰切的汉字。(1分)
  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峰攒岫复 攒: (4)四山云合 云: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12.写出甲、乙两文中描写山势的句子。(2分)
  答:
  
  13.甲、乙两文各写了哪些景观?请分别列出。(2分)
  答:
  
  14.甲文中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乙文中的“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均流露出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这些语句具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5.甲、乙两文在详略处理上都非常恰当,请举例说明。(2分)
  答: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选自《捕蛇者说》)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3分)
  (1)黑质而白章而:(2)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
  (3)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4)更若役,复若赋更:
  (5)而乡邻之生日蹙蹙: (6)又安敢毒耶 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译文:
  
  11.第四段写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有何作用?(3分)
  答:
答案:   
5、(1)责任,使命(2)通“弼”,辅佐 6、(1)(通过这种途径)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2)然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7、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8、示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1)喂养(2)年龄、岁月(3)怨恨(4)这句话 9、(1)虽鸡狗/不得宁焉(2)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10、(1)回来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2)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员看到这篇文章。 11、其一,交租税者与捕蛇者生活的对比;其二,交赋税者与捕蛇者心态的对比;其三,悍吏的凶恶与百姓悲苦的对比;其四,捕蛇者不同心态的对比。1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1)交换(2)语气助词,加重语气 7、(1)出使(2)让 8、AC 9、(1)安陵君识破这是一个骗局,以“受地于先王,弗敢易”委婉拒绝。(2)以为凭着自己已经“灭韩亡魏”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迫使对方屈服。 10、(1)住宿,休息(动词)(2)终究,最终

13、(1)余(2)左右(3)高耸的样子(4)靠近 14、(1)打开小窗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房,抬着头望着上方。 15、(1)说明空间(2)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表现雕刻者技艺高超 16、从第二段中“苏黄共阅一手卷”可以看出:苏东坡等人的船行进得并不快,可见其是在泛舟游览当时当地的美好景色。

5、(1)怎样,怎么(2)身份低微 6、(1)这个人只能前去拜访,不能够委屈他,召他前来。(2)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7、甲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乙文:诸葛亮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 8、三顾茅庐;第二问略。 9、略。

9、(1)或许,也许(2)就(3)准备,备办 10、(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3)在座的客人中有人被他的举动感动或因为赞叹而流下了眼泪。 11、揭示主题;“丞令询之”、“公怃然”、“彻宴席”、“厚赒给之”。 12、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等方面回答。 13、居庙堂之商,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很符合。因为范仲淹当时正“处江湖之远”,但是他不仅忧君,而且优民,他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并慷慨地给予救济,这正说明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9、(1)咸(皆)(2)延 10、(1)(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11、略。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3、略。

9、巘 10、(1)同“缺”(2)逆流而上(3)聚集(4)像云一样 11、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12、[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乙]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一峰屹然,四山云合;绝壁矗立,乱山无数。 13、[甲]山、水、柏、泉、瀑、猿声等。[乙]重点写了金地藏塔和天柱峰。 14、[甲]表达了虽山水尤佳,世上犹有劳贫的伤感之情。[乙]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尘嚣,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 15、[甲]详写三峡,尤其是巫峡之景,略写三峡的地理位置。[乙]略写泉,而详写化城、礼塔等

9、(1)连词,表并列(2)如果(3)继承(4)更换(5)窘迫(6)怨恨 10、(1)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2)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 11、深刻揭露了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八下课内文言文

八下:By:裴吉安 

(一)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  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C、窥谷忘反  窥镜而自视           D、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            )流漂荡,何意东西(                 )          

(2)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3、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意理解:

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

 

2)这篇文章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完成下列各题。

1、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期在必醉     度已失期     B、每有会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家贫不能常得  安得广厦千万间    D、亲旧知其如此   其如土石何?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环堵萧然(             )   B、短褐穿结(           

C、造饮辄尽(              )  D、晏如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意理解:

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2)、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特点?

 

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三)、阅读《马说》韩愈),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骈死于槽枥之间(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执策而临之(            )               D、才美不外见(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        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既加冠    既克,公问其故             B、益慕圣贤之道  得道者多助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卒获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无从致(         )书以观         B、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C、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D、俟(          )其欣悦

3、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文意理解: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2)、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读完全文,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坚守信用)

(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流漂荡         B、闻水声  闻寡人之耳者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怡然不动(          )         B、往来翕忽(            )   

C、悄怆幽邃(                  D、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翻译下列句子: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意理解:

1)、文中写小石潭的顺序是:由“发现小石潭”写到“         ”再写到“        ”再写到“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心境。

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4)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5)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先“心乐之”,后又觉“悄怆幽邃“?

(小石潭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作者因改革失败而被贬,内心苦闷抑郁,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因而见到景美而产生了暂时的“乐“,后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六)、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          B、朝晖夕阴     朝服衣冠      

C、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中有足乐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横(        )无际涯               B、薄(          )暮冥冥       

C、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翻译下列句子: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文意理解:

1)、读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5)、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如:任长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

6)、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7)、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8)、《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9)、请有课文第三、四段中任意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答:如第三段内容——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之情;写法——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用了排比、对偶等恰当的修辞手法。)

(10)、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七)、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C、朝而往暮而归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者歌于途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C、云归而岩穴暝(               )        D、颓然乎其间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文意理解:

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八)、阅读《满井游记》袁宏道,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呷浪之鳞         锦鳞游泳          D、余寒犹厉    余之游将自此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娟然如拭 (               )        B、泉而茗者(              )    

C、汗流浃背(               )          D、柔梢披风(               

3、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文意理解:

1)、这篇游记抓住了初春景物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              之情,表达了作者对                                情怀。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在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九上文言文
 

九上:

(九)阅读《陈涉世家》司马迁)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B、会天大雨(           

C、度已失期(               )         D、夜篝火(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文意理解:

1)、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2) 、陈胜确定的方针是:举大计;拟定的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威众之策是: 置书鱼腹  ②篝火狐鸣

(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 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十)、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刘向)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 1.疏通字词: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秦王怫然怒(                    )     ②免冠徒跣(                 )  

③休祲降于天(                    )     ④天下缟素(                  

2.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4.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十一)、阅读《隆中对》(陈寿)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如是,则霸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谓为信然  信义著于四海

C 、遂用猖蹶      此用武之国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屏人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由是先主遂诣(             )亮      B、利(          )尽南海  

C、此殆天所以资(            )将军     D、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3、翻译下列句子: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文意理解:

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十二)、阅读《出师表》(诸葛亮)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 臣本布衣,……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  以讨贼兴复之效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以弱为强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遂许先帝以驱驰(              )   B、庶竭驽钝(              

C、猥自枉屈(                  )     D、至于斟酌损益(            

3、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文意理解:

1)、选文第②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3)、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示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九下文言文

九下:

(十三)阅读《公输》(墨子)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曰:“喏。”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不可谓知类(                )      B、愿借子杀之(             

C、然胡不已乎(                )      D、胡不见我于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文意理解:

(1)、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

 

(2)、①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十四)阅读《<孟子>两章》,回答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多助之至    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此教我先威众耳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B、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C、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D、必先苦(           )其心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文意理解:

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2)、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

(十五)阅读《鱼我所欲也》(孟子),回答下列各题。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C、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  B、故患(      )有所不辟(      )也。     C、乡(        )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文意理解:

(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言或行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六)阅读《<庄子>故事两则》,回答下列各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B、于是鸱得腐鼠(            

C、安知鱼之乐(                        )  D、请循其本(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文意理解:

1)、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2)、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十七)阅读《曹刿论战》(《左传》),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遂逐齐师   当余之从师也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牺牲玉帛(             )             B、肉食者鄙(                      

C、小惠未徧(                          D、小大之狱(               )

3、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意理解: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                   )

(3)、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如:获胜的根本是鲁庄公做到了取信于民,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并任用了曹刿这样在政治和军事上有“远谋”的人;作战时曹刿善于分析敌情和把握战机,庄公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联系实际谈感受略)

(十八)阅读《分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皆以美于徐公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时时而间进(              )       B、闻寡人之耳者(                  )   

C、王之蔽甚矣(              )       D、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文意理解:

1)、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什么?

 

2)、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3)、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问话,妻、妾、客三人的回答在态度和语气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试作简析。

 

 

 

(十九)、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非梧桐不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且秦灭韩亡魏   且焉置土石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惩山北之塞(                  )    B、荷担者三夫(              

C、寒暑易节(                )        D、一厝朔东(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文意理解:

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态度和语气有什么不同?

 

2)、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感动了,这个指的是什么?

 

 (3)、说说本文中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考前复习答案

(一)、《与朱元思书》1 2、略3、略4、(1)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2) 表现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以及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或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二)、《五柳先生传》1、C 2、略 3、略4、(1)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2)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作者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或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

(三)、《马说》1、略2、略3、托物寓意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四)、送东阳马生序》1、A 、2、略 3、略 4、(1)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  (2) 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五)、《小石潭记》1、A 2、略 3、略 4、(1)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幽静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六)、《岳阳楼记》1、B 2、略 3、略 4、(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慨,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七)、《醉翁亭记》1、D 2、略 3、略4、(1)、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从启示、结合生活、语言表达三方面评分)

(八)、《满井游记》1、C、2、略 3、略 4、(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喜悦、欣赏和赞美   热爱美好自然,厌倦都市官场生活的(2)、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哈新绿的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又如”如倩女之hui面而髻环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蛮,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又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阐明而又形象

九、《陈涉世家》1、A  2、略 3、略  4、(1)、答案要点:这些反应表现了戍卒们对陈胜的敬畏及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侧面烘托出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2)、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十)、《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略)

(十一)、《隆中对》选段 1、A、 2、略 3、略 4、(1)、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3)、“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十二)、《出师表》选段 1、C、 2、略  3略  4、(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

(十三)《公输》选段 1、D 2、略 3略 4、(1)、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指出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行为,从而说服了公输盘。(2)①智、仁、忠、强、义。②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

(十四)《孟子》两章 1、D、 2、略 3、略 4、(1)、含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2)、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五)《《鱼我所欲也》1、B、2、略 3、略 4、(1)、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2)、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十六)《<庄子>故事两则》1、略、 2、略、3、(1)、庄子自喻为“鵷鵮”,这说明庄子是个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的人。(2)、示例:a、庄子胜出,因为庄子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赏事物的美,并且巧妙地偷换概念(把“安知”故意曲解为“从哪里知道”“如何知道”),他解了惠子的发难。b、惠子胜出,因为惠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求实的,并且论辩逻辑严密,逼得庄子只能诡辩了。(开放题,两种观点均可。)

(十七)《曹刿论战》1、C、 2、略 3、略 4、(1)、政治上取信于民(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十八)《分忌讽齐王纳谏》1、B、 2、略  3、略 4、(1)、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2)、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3)、

(十九)、《愚公移山》1、D、 2、略  3、略  4、(1)、愚公妻:关心支持移山,关切的语气 ;智叟: 阻挠移山 ,讽刺的语气。(2)、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