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卫生局盛乐:2008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4:54:11
2008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1.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文的作者是          代                           。(2分)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斯是陋室(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9.翻译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答案:6.唐  刘禹锡  (2分)7.出名  这  学识渊博的人  奏乐的声音 (4分,每空1分)
8. C(3分)9. 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22.2008年陕西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篇目
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
景公出游
体恤民情
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与民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忧国忧民
曹刿
〈〈曹刿论战〉〉
取信于民
23.2008浙江省绍兴市
( 10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① 臣之妻私臣(              )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③ 王之蔽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
1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 分》
(三) 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 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 3 分)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 2 分)    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
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
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答案:9 、“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
10 、“碎”、“独” 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二)( 10 分)
11、① 偏爱   ② 指责 ③(受)蒙蔽   ④ 使……听到;传
12 、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13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三)( 10 分)
14 .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15 、B
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24.2008年苏州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答案: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25.2008年潍坊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楚人养狙①
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山之果,公所树与        树: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②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①言未既,众狙皆寤
②既克,公问其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2分)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2分)
12.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分)
26.2008年无锡市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
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答案:8.(4分) (1)记:记住  (2)给……吃药;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
9.(2分)C
10.(3分) (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  (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27.2008年芜湖市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答案:17.(3分)(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各1分)
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  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28.2008年襄樊市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案:⒓⑴穿戴  ⑵偏爱  ⒔B  ⒕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⒖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29.2008年浙江金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义
例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三)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答案:15、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8、  C  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20、(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30.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秦王怫然怒     ▲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3)秦王色挠     ▲                 (4)长跪而谢之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三)(12分)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        (3)秦少游闻之     ▲
20.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    的人。
答案: 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   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19.(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0.A   21.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22.豁达(乐观、洒脱)
By:裴吉安    |阅读全文(62) |回复(0) |引用通告(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