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小说txt微盘全集:一亩三分地与先农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06:41

一亩三分地与先农坛

 明、清期间,皇帝每年都要亲自耕种北京先农坛中的“一亩三分地”,而民间常说的一亩三分地也来源于此。
 

明、清期间,皇帝每年都要亲自耕种北京先农坛中的“一亩三分地”,而民间常说的一亩三分地也来源于此。

 

据传,清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一户农村人家,与户主聊天时,家里的小孩见客人穿着不凡,便问道:“你家有多少土地?”康熙随口答道:“有一亩三分地。”原来,康熙皇帝所说的“一亩三分地”,正是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先农坛内,那块用于祭祀先农的地。

 

先农坛修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至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先农,是国之六神“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中的一位。古时称作帝社、王社,祭坛叫做山川坛或藉田坛,到汉朝时才改作先农坛。

 

祭祀先农是古代帝王必须遵守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时节皇帝需亲率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先农坛占地2,000亩,共有建筑群五组,分别是庆成宫、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神厨(包括宰牲亭)、神仓、俱服殿。另外还有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四座坛台,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的一亩三分耕便位于内坛观耕台前。

 

包括现存的内坛墙在内的先农坛建筑群,整体布局完整,建筑特色及艺术风格保留了明代特征。这些建筑根据祭祀活动不同,要求分为宫殿建筑 (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场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庆功之地、祭祀太岁的殿宇等)和象征生产等功能性建筑(神仓、神厨、神库等)。

 

宫殿、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采用黑色或绿色琉璃瓦装饰,显得辉煌雄伟,内部是雕造精细的鎏金斗硕装饰、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及金龙和玺彩绘。其余建筑虽也是厅堂结构,但灰瓦硬山及简练的装饰与前者形成明显的等级对比。

 

内坛墙墙宽2.2米、高4.1米,墙顶木椽望板上盖有筒板瓦,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外皮却是乾隆期用城砖淌白糙砌而成的。内坛墙四面各设一座三间拱券门,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

 

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其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硕,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镟子彩画。

 

先农坛太岁殿内陈列有一幅“清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该图用纪实手法记录了清帝祭先农的宏伟场面:皇帝身着祭服、乘礼舆,在声势浩大的队伍前导下从紫禁城出发,经正阳门来到先农坛并从东门进入坛区,然后在太常寺等官员的导引下,经迎神、初献、亚献、终献、供奉福胙、送神、望瘗等一系列仪式后,再更衣、休息后才开始在先农坛东南的观耕台前举行藉耕典礼。

 

藉同借,藉耕是指皇帝从神的手中借来田地耕种。皇帝藉耕有一种象征、引导性,借此让农民重视土地、重视农耕。

 

一亩三分地长11丈、宽4丈分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王九卿位于两侧从耕。藉耕仪式极隆重,皇帝要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右手扶持农具,左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

 

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驾,在一片欢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

 

历代皇帝的所谓亲耕,大部分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却也有帝王真正耕田的情况。康熙为了种好他的“一亩三分地”,曾在圆明园、丰泽园辟地进行演练。

 

《清实录》记载:“康熙三十七年,四月辛丑,皇上在丰泽园召见诸大臣,问大臣入园时曾看见所种稻田否,诸臣奏道,曾见稻苗长成,约有尺余,此时如此茂盛,北方所未有也。上曰,初种稻时,见有六月成熟者,因收藏作种,年年播种,均至六月成熟,所以四月间如此茂盛。若是寻常成熟之稻,断难如此茂盛。”

 

此外,大学士李光地曾撰文记载,康熙皇帝于康熙四十一年出京在博野视察时,曾一口气亲自持犁耕地一亩,致万人围观。

 

康熙能以如此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一亩三分地,不正充分体现出康熙对农耕、对天下百姓的尊重吗?这也许正是康乾盛世能够出现的原因之一。

 


 先农坛古建筑复原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