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龙虾用那些配料:合理利用教材板块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20:27

合理利用教材板块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的教材观认为,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可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优化组合的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主要指的是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等。         案例: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礼貌待人》包括两站内容:第一站是“人际交往要礼貌”;第二站是“如何讲礼貌”。《如何讲礼貌》一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根据教学实际,在本次主题教研会县级集体会课时,把这一站的教学内容调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解决前四个方面问题:态度应诚恳;仪表应大方;语言应文明;行为应得体。第二课时着重解决后三个方面问题和教材74页此外中的部分:学会谦让,互敬互让;学会道歉;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关爱弱者;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关心公益事业。这种课时安排也属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内课外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教学目标服务,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具体表现。         案例:于晓微老师讲《如何讲礼貌》时,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了课内课外的许多资源:如教材中“思想驿站”板块开端的情景资源(士辉与志强的小故事)、“知识链接”板块中的资源;教师学生自身的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具体表现。          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今天我们主要针对北师大版本思想品德教材中各个板块的设置及内容,来谈谈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这些板块的资源,从而达到创造性地使用北师大版本思想品德教材,有效实施教学的目的。          一、明确教材结构体系,整体感知教材内容          教材是我们实施教学的最重要课程资源。作为学科教师,我们必须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编排结构体系,整体感知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本新教材以思想品德培养为核心构建整个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线索,综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方面的学习要求,结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构成本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结构。          每册教材共设置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成长,第二单元是交往,第三单元是规则,第四单元是理想。这四个单元都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基础,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为依据来设计的。          每个单元之下设置课,每一课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主题构成主要内容。每一课下又分为两个站。北师大版本思想品德新教材设置了“思想驿站”、“活动平台”、“社会观察”、“各抒己见”、“名言隽语”等不同的板块内容。          二、了解教材板块功能,创造性地加以使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从而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各个板块进行充分合理的使用,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同时也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要活用教材、充分合理地使用各个板块的内容,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这样两点:           第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是活用教材、充分使用各个板块资源的基础。           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只有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掌握其基本要求,才能合理使用各个板块内容,设计出符合教材要求的教学设计。          第二,了解学情、掌握学情,是活用教材、充分使用各个板块资源的前提。          学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准备的一个基本要素。所以说摸准学情,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结构、生活环境、学习心理和习惯等是我们活用教材、充分使用各个板块的前提。

          北师大版本新教材在我县刚刚使用,对于教材的理解、使用,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面对北师大版本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用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但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我们要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地去探索、去总结有效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下面,我结合自己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从各个板块设置功能、使用现状及建议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大板块:“思想驿站”          (一)设置功能          思想驿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在每一课的最前面,发挥着促进学生思考、引导本课内容的作用。(在七年级上册4个单元、11课内容中共有22个思想驿站。)这些思想驿站有的是以一个事例、一个情境或一个场景故事为开端,也有的是以一个活动设计为开端,(如七年级上册第3课第2站《认识自己》这一站中,思想驿站是以一个事例导入的;七年级上册第2课第1站《学习的理由》的思想驿站是以一个场景导入的;七年级上册第1课第1站《步入新学校》是以“考考老师”这个小活动导入的)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接着课文就以同龄人的口吻作由浅入深的交谈式讨论。          思想驿站板块这种设置方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认真思考自身面临的成长与交往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有些思想驿站常常由两三个先后关联的部分,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充分地展开讨论的内容。          (二)使用现状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这部分内容中,有50%被教师所用,另外的50%教师没有使用。究其原因,一些教师认为有些驿站情景、事例的内容不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客观地说,虽然教材编写者在编写的过程考虑到教育水平的地域差异,在选取和编排教材内容时比较注重本套教材的“普适性”,但城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班级学生间存在差异,这是不争的现实。所以一些教师的做法是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就使用;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就不采用。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县城中学利用率要高于农村中学。           对于是否使用教材上“思想驿站”板块前端的事例、场景、活动等内容,教师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依据教学所需。在这里,要明确这样两个问题:          1、是否取舍的问题          当教学资源比较多,有更恰当、更适合的资源可供教学时使用,那就可大胆地舍弃教材中的内容;但如果手中资源比较匮乏,没有其它教学资源可以利用,那就要毫不犹豫地加以利用。          案例:《如何讲礼貌》思想驿站开端的小场景故事:士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宣泄心中的烦恼,他向志强诉说苦闷,希望能够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办法帮助士辉解决,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士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此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谈了。志强心里也觉得挺委屈。面对这个小场景故事,于晓微老师考虑到这个事例反映的现象在中学生中比较常见,所以决定充分利用这个事例来创设“态度应诚恳”知识点的问题情境。           2、如何呈现的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驿站”开端的事例、场景等是我们每一节课的开始,如果能够根据学情、根据教学实际把这部分内容创造性地利用起来,对我们的整节课堂教学都很有益处,但怎么呈现这部分内容却是至关重要的。记得曾听过这样两节课,两位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都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然后站起来回答问题,结果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而要激起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注重这部分资源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以下集中呈现方式:          第一,对于“思想驿站”中的一些事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工创造,然后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略)          第二,对于“思想驿站”中的一些生活场景,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文本,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案例略)          第三,对于“思想驿站”中的一些小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案例略)          第四,根据“思想驿站”中的一些素材,教师可以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现场进行模拟表演等等。          案例:于晓微老师在《如何讲礼貌》中,引用了教材中“思想驿站”前端的“士辉和志强”的故事。考虑到像教材中那样平铺直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最初的教学设计为:先让一名学生站起来朗读,然后再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模仿表演,从中体验;集体会课后感觉这个资源的处理方式有些琐碎,于是省略了学生朗读的环节,直接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不欢而散》的表演中体会、感悟当时两位同学的态度及心情,探究两个主人公不欢而散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态度在文明礼貌中的重大作用,最后让学生总结怎样做才算态度诚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对教材资源创造性使用的范例。这样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引领学生认真思考。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环节我们利用得也不是很合理,还存在一些误差:比如,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就对士辉、志强这两个名字感悟不是很深刻,有的孩子竟然弄混淆了,这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必刻意让孩子扮演别人,而应该直接让孩子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完全把教材中的故事情境演绎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情,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更为符合学生的实际。          所以说对于“思想驿站”开端的导入内容是否使用,如合呈现等问题,需要我们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情实际,潜心思考、专心研究。           第二大板块:“活动平台”          (一)设置功能          “活动平台”是一些可以在课堂上操作的小活动。“活动平台”在本套教材体系中属于辅助性板块。这个板块中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情景剧表演等等。“活动平台”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深刻感受、体验和领悟课文所讨论的内容。“活动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是示意性的,它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留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展开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体验性活动。          (二)使用现状及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及随机听课,我们了解到这部分内容,大家利用得都很不理想。一些教师对于“活动平台”内容的处理方式就是领着学生简单地看看、说说,并没有实际运作,而且挖掘得不深刻。还有些教师把这个板块的内容设为“禁地”,课堂上基本就不涉足。分析原因,我觉得主要有这样两点:一是这部分内容给学生、老师留下的空间比较大,一些教师把握不好,对于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很难给学生正确的言行引领;二是一些教师对这部分活动内容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对于“活动平台”板块的内容使用原则也是根据教学所需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首先,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利用“活动平台”资源。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利用教材中“活动平台”板块为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这是我们开展活动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完全使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也可以借鉴活动平台的某些活动形式或者内容,这要根据我们的具体教学目标而定。           案例:于晓微老师在《如何讲礼貌》中,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就借鉴了本站教材73页中“活动平台”板块中“文明礼貌集训营” 的活动形式(回忆自己感到内疚的一件事情,和后桌的同学两两组成一组,真诚地向别人说一声“对不起”。两人互换角色,重复上面的过程),她采用的是“文明礼仪大比拼”的活动形式;内容上对教材原有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了更为符合本节教学内容、更为符合本班学情的活动内容:与父母交往注意的礼貌问题;与老师交往注意的文明礼仪;与同学交往注意的文明礼仪。这种对教材中“活动平台”资源的创造性使用更有利于为本节教学目标达成服务。           所以说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是否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活动的“质”上,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上去思考、去取舍。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是活动的主角,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活动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再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既需要把握好活动的火候,同时也要控制好活动的局面。在学生情绪高涨、兴奋、难以自我平息时,老师要适可而止,及时收拢,以免浪费时间。在活动有难度、学生活动不到位、既影响知识的掌握、又抑制学生的情绪时,老师应将活动放一放,或适当降低难度,以免影响教学质量。但要做好这一点儿,除了提高自身的课堂调控能力外,我们还要精心备课,充分准备,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活动状况给以恰当的引领。于晓微老师在《如何讲礼貌》教学中,从教学导入到最后的小结,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最后,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师要有不同的策略。          北师大版本思想品德教材中“活动平台”主要以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形式呈现。可以说这些活动形式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而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我们教师要运用不同的策略。          1、小组讨论:一方面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深刻意义的讨论主题,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小组讨论的有效组织和管理,这样才能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而真正具有实效。(案例略)           2、 正反方辨论:这种活动形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要求都很高。首先教师应该熟悉辩题所涉及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做好材料的收集;再次,教师要认真聆听双方的辩论,注意辩论是否跑题,对辩论学生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及时控制;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应对双方的利弊得失进行恰当的点评和分析。(案例略)          3、情景剧表演:这种活动形式开展时必须主题明确,同时教师必须要合理调控,表演后必须要进行分析。(案例略)          总之,教材中“活动平台”资源如果利用得好,一方面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第三大板块:“扩展阅读”         (一)设置功能           “扩展阅读”位于每一课的末尾,与课程主题有关,但却不拘泥于这个主题,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展与深化。所以说“扩展阅读”是课文的有机延伸,通常是提供给学生一段与课文内容既密切相关又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文思并茂的哲理散文、故事、寓言、重要参照知识等等。这段文字往往蕴含丰富的思想,能吸引学生、能感染学生、能熏陶学生。这个板块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将学生从课文讨论和活动体验中所获得的对知识的理解延伸到更深的层面,使这种理解和体验更为具体、更为深刻。从某个角度来讲,扩展阅读可以说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升华。           (二)使用现状及建议             本次调研中,对于“扩展阅读”部分的调研结果是60%的老师使用这个平台。但使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1.课堂引领学生阅读;2.布置学生课后自己阅读;3.一些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创造性地加以利用,以情境的方式作为课堂导入情境或教学问题情境。           对于这个板块的内容,要加以充分利用。因为这些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小文章。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对学生也很有启迪和教育意义。如果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方面能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和行为启迪,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          在这里,有两种有效阅读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1.课堂阅读,谈体会          2.课后阅读,写感悟          在调研中,一位老师谈了她对“拓展阅读”板块使用方面的一个事例,她说在“适应新环境”这一课题上完后,针对学生步入新学校、结识新同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她适时布置学生在阅读“扩展阅读”板块中《适者生存》的小文章,并且让学生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悟。很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升。所以说我们不要让学生只是泛泛地去读,而是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思考、一定的任务(如谈体会;如写感悟等)去阅读,这样才能真正使这个板块资源发挥自身的作用。          其它板块:         (一)设置功能           除了上述三个板块,本套教材的课文在需要的地方还插入了一些与课文主题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小板块。如“社会观察”、“各抒己见”、“名言隽语”和“知识链接”等。“社会观察”、“各抒己见”:也属于一些小的活动平台。“各抒己见”给出了一些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观点的正误进行讨论。“名言隽语”:是用来激励学生的经典名言警句,与教材知识点紧密相连。“知识链接”:是对每一课中关键名词的学术解释,是对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这些小板块设置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理解课文的社会情境,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讨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二)使用现状及建议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社会观察”、“各抒己见”、“名言隽语”和“知识链接”等板块内容大部分老师都能加以利用,但通过课堂反馈,有些板块利用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1.“名言隽语”,有的老师只限于在课堂上让学生随意读读,并没有引领学生深刻感悟。由于一些名言隽语是古语,比较生涩,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所以说简单随意地读读,“名言隽语”本身蕴含的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寓意学生根本无法感悟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对“名言隽语”板块资源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加以使用。例如可以给学生必要的解释,引领学生多角度感悟;还可以适当引领学生进行拓展,例如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名言隽语吗?或者,请你写一句类似的名言隽语,来激励自己。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的文学积累。但在听课的过程中,感觉这样做的老师还是比较少。          2.“知识链接”,一些教师的利用方式仅仅限于学生自己简单阅读,随意了解一下。教材中有些“知识链接”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远远多于教材正文中的内容,它是对教材知识点的一个深层次的拓展。在备课时,这部分内容对挖掘教材、理解教材内容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部分内容。          第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所需,穿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案例:《如何讲礼貌》一站的“知识链接”是关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节选,共八条内容。          于晓微老师在《如何讲礼貌》一站中设计的导入环节“在师生相互问好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然后由这个话题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本节教学内容。这个导入情境就是对教材“知识链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节选)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中的第15条“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的创造性使用;在本节课的最后同学们宣誓做个文明礼貌中学生,也运用到了“知识链接”平台的内容,所以说“知识链接”板块资源为我们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本节教学,我们也能感受到老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把“知识链接”板块资源有效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第二,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科性、知识性特别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下来。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北师大版本新教材中所设置的不同板块,面对这些板块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一;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