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警花电影:薄熙来:小平胞弟邓垦送重庆两幅字 充分体现小平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48:16

薄熙来:小平胞弟邓垦送重庆两幅字 充分体现小平思想

2011年10月13日 00:44
来源:华龙网

字号:T|T
4552人参与35条评论打印转发

邓小平同志之弟、重庆市原副市长邓垦给薄熙来题字

核心提示:11日,薄熙来在会见香港主流媒体参访团时提到,“前些时候,小平同志的胞弟、百岁老人邓垦,送给咱重庆两幅字:“自强不息”、“两手都要硬”,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的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鲜明地打出了共同富裕的旗帜。共同富裕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前些时候,重庆市委召开了全会,题目就是‘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据重庆日报消息 11日,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市领导何事忠、徐鸣、刘学普一道,会见了香港主流媒体重庆参访团一行。从“五个重庆”、“唱红打黑”、“共同富裕”,一直到治渝四年的心路历程……两个小时里,薄熙来与大家畅谈,有问有答,气氛轻松热烈。

姜在忠:不少香港的媒体同事都争着来,希望到重庆实地了解,我看有三大原因

薄熙来对香港主流媒体重庆参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重庆和香港很有缘分。早在抗战时期,渝港两地便有诸多联系。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立直辖市;同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都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咱们还都是知名的山水之都,城市大气生动。这些年,来访的香港朋友很多,比如董建华先生两次到访,政界、法律界、企业界和媒体界的朋友也纷至沓来。渝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大有文章可做!香港媒体很活跃,感觉敏锐,善于抓新闻点,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言不讳,咱们好好聊一聊。”一席话,亲切自然,各媒体负责人均踊跃要求发言。

参访团团长、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第一个发言。他说,这次参访团动身来渝前,不少香港的媒体同事都争着来,希望到重庆实地看看。我认为有三大原因。一是重庆的领导不仅有远见,而且能与媒体平等交流,大家都盼望当面采访;二是重庆这些年在改革开放与改善民生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极富新闻价值;三是渝港两地交往日益密切,双方有很多共同点,来重庆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此次重庆之行,更加深了我们的感受。重庆前几年提出建设“五个重庆”,这次来耳闻目睹,感觉已经有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果,老百姓很满意,整个城市有魅力、有实力。作为媒体人,我们渴望能深入了解重庆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说到重庆的进步,都是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全市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

薄熙来说,感谢香港媒体朋友对重庆的关注。说到重庆的“魅力”,我看主要是广大群众的精气神。重庆是一座山水之城,这里的人别看个头儿不太大,但很能干,只要认准的事儿,就能齐心协力,一干到底,并干出成效。说到实力,重庆还谈不上有多大块头儿,困难还不少,工业有限,财政也并不宽裕,这我们有自知之明。但重庆也有得天独厚的地方,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既有体制上的优势,又有区位优势,承东启西,面向巨大的西部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发展高度重视,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将重庆定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家宝总理亲自率队来渝,随后国务院就为重庆出台了“三号文件”,还批准重庆设立了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使重庆发展如虎添翼。说到重庆的进步,都是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全市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我想,重庆的好戏还在后边,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薄熙来说,至于说到建设“五个重庆”,老百姓的确很拥护。因为“五个重庆”个个都与改善民生和优化环境紧密相连。“森林重庆”,这3年种了30年的树,而且大多是银杏、香樟、桂花等好树、大树,既能改善城市环境,又能让百姓多吸氧,而多吸氧就头脑清醒,办事就科学。“健康重庆”,修了1000多片塑胶跑道、80多条登山步道,学校体育课由每周两节增加到4节;“平安重庆”,通过“打黑除恶”,清除了不少“社会败类”,还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交巡警合一的改革,设置在大街小巷的几百个交巡警平台,不但使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而且还方便为群众做好事,替百姓分忧解难;“宜居重庆”,三年前就规划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要建50万套、4000万平方米,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同时拆除了120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和21个“城中村”,使原住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改善;“畅通重庆”,除了打通连结周边的大通道,重点解决主城“不塞车”问题。重庆主城人口多,山高路窄,还有两条大江贯穿其间,要实现畅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在建设一个四、五百公里的轨道交通网,要使百姓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也更舒适。

为政一方,如果破不了大案,打不掉黑恶势力,那政府何以面对公众

参访团名誉团长、亚视主要投资者王征,4年之后再访重庆,巨大的变化令他十分惊讶。他提出的问题很具“挑战性”:“薄书记主政山城之初,就开展了影响巨大的‘打黑除恶’行动,向黑恶势力开战。后来又在重庆提倡‘唱红’,外界也有一些议论。我好奇的是,在开展‘打黑’战役和‘唱红’之初,您和您的同事有没有压力?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您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您的家人怎么看?支不支持?”

薄熙来说,媒体的朋友都很关注重庆“打黑”。其实,“打黑”并不是我们刻意而为,而是不得不做的事。当时,公安部挂牌督办未破的命案就有1400多件,设想,一个人被害,他的父母兄妹,加上三亲六戚,会引发多少人的痛苦?!我们常讲民主,而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是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要靠国家权力来保护和实现。我们为政一方,如果破不了大案,打不掉黑恶势力,那政府的公信力何在?何以面对公众?又如何维护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实现和谐社会?所以要痛下决心“打黑”,以消除这些家庭积压多年的心头之怨。至于说到压力,当然有,破大案、命案并不容易,那些黑恶势力也有些能量,还有人支持,不明真相的人也说些闲言碎语。但执政一方,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面前,决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既然有了大要案,还死了人,就一定要碰硬,为百姓讨回公道。为政者连这点儿勇气都没有,就没有资格当政。我们在“打黑”过程中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案。一开始就说清楚: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不拔高;要不枉不纵,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打黑”的过程与反腐相结合,挖出了文强、陈洪刚等一批腐败分子。市委市府还组织了20万机关干部“大下访”,财政拿了100多个亿,解决了21万件群众信访积案;抓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三进三同”、“三项制度”。作为执政党,就得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而且要有所作为,为他们排忧解难。我常讲,干部一要干事,二要干净,市纪委专门拿了政策,认真严肃地进行“收红包”、“公车超标”、“家属违规经商”等“三项治理”,仅“红包”就收了一个多亿。

薄熙来说,提到家人,我的心里既感激又愧疚。我的夫人开来,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精通法律,英语也好,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办的律师事务所做得很成功,受到广大客户和上级司法部门的充分肯定。但为了我,她在事业正红火的时候急流勇退,关闭了这些事务所。不论在大连、沈阳,还是在重庆,她都静静地陪伴着我,在我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又坚定地支持、帮助我,令我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