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婆媳第二部播放:说名与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5:17

    正确处理名与实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坚持名副其实,不断完善自我。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名副其实”。所谓“名”,即名声或名称;所谓“实”,即实际。名副其实就是名称与实际相一致。清朝文学家袁枚说,“如欲状元之名副其实,则状元二字,胸中不可一日忘也;如倚状元为骄人之具,则状元二字,胸中不可一日不忘也。”

  名与实的关系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即事物内在的东西与它外在的表现形式的吻合状态。一般来说,它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名过其实,就是名声大于实际或徒有虚名。有的人追逐名利,什么头衔都要,其结果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第二种状态是名符其实,就是名称与实际相一致。第三种状态是实过其名,就是实际的东西比名称要好得多。有的人甘当无名英雄,做了好事也不留名。人们一般追求的是第二种,就是名实要相副,名副其实。它反映了人们追求完美的一种愿望和要求。这既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起码准则。如我们提出,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党的领导干部。

  具体到不同的岗位,名与实又有不同的要求。从党校的实际来看,至少有这样几种名实要相符:一是从行政职务来看,要做名副其实的党校领导者。党校的领导人不同于一般的行政领导干部,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管理家来塑造自己。二是从技术职称来看,要做名副其实的专家教授。党校的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教育,责任上要求更重,政治上要求更严,水平上要求更高,作风上要求更廉。三是从政治面貌上来看,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要求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四是从政治荣誉上来看,要做名副其实的先进模范。无论什么先进,都要以身示范,模范带头,带动和引导更多的人进步与发展,为党校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目前,在名与实的问题上,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往往发生了一些偏差,名与实的距离越来越大。突出的表现有:一是不甘寂寞。现在不少人成天在跑职务、跑职称、跑先进等。过去干部提拔、教师晋级、先进评定都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自己的事情,不管符不符合条件,自己都在跑,托关系,找门子,拉选票,挤队插队,无奇不有。过去毛泽东曾经讽刺过的“男人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晋级时”,现在是比比皆是,有的已经不只是挥泪,而是在发狂。二是不讲过程。现在我们不少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往往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比如,提职务,只要我爬到了那个位置上,至于德才是否兼备、能不能干好,管它呢!评职称,只要我评上了教授、副教授,至于我的学识水平是否达到了要求,谁知道!学知识,只要我捞到了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文凭,至于我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天晓得!三是不择手段。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个人目的,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学术腐败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学术傍大款,依附权势,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假文章、假文凭、假职称等比比皆是。最近,《光明日报》发表长篇文章,标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亟待提高》。文章说,现在的研究生“三年学业成果,三个月完成”,最快的只有四个星期。主要办法是书上抄一点,个人编一点,相关学科论文上引用一点。文章还配有一幅漫画“火爆的毕业论文专卖店”。明码标价:两千字一篇300元,三千字一篇500元,五千字一篇800元。

  名不副实的重要原因,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客观方面来分析,现在的名称是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升官、晋级、评先都同自己的物质利益绑在一块,工资、待遇都有很大的差别。从主观方面来分析,名实是否相符也反映了一个人思想品质问题。一个思想品质高尚的人是决不会去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的。我们应当自觉追求名副其实,不断完善自我。

  这是一个千古争论的话题。那飞蛾扑向火焰,生命消陨于瞬间,它勇敢的壮举留下了执着的美名;那流星划过夜幕,美丽存在于短暂,它燃烧自我留下了永恒的美名。而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仅仅有百年的光阴,如何用自己的努力来谱写人生的辉煌呢?

    我站在历史的岸畔,漫溯那一道道沟渠:尧舜古圣,爱民如子。《说苑》记载:“百姓有罪,在于一人。”他们就是这样的圣君,他们对待百姓礼让谦和,伶惜老弱,悲悯死者,救助贫困。见到囚犯便自责日:“皆因我教化不好,才使他们犯罪呀!”他们功业卓著,品德高尚,堪称民师帝范,获仁爱之英明。司马迁撰《史记》,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为了事业,选择了生。他忍辱负重,摒弃一切侮辱,战胜重重磨难,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司马迁以生鉴志,赢得了天下美名。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世界。用不曲的脊梁,铸就了他爱国的美名。他们都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用自己的热血永照后人,名垂千古。

    名若大厦,实为根基。没有坚固的根基大厦,越高越危险,他的结果必然倒塌,不仅毁了自己,也许还要伤及无辜。品格高尚的人不求名,品格卑微的人强求名。不求名者名声日盛,如同美人自有美影;强求名者名声日衰,如同丑女必露其丑态。让我们抛开名利的光环,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去用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高度吧。

  对于“名”与“实”的关系,我们的党在这方面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是注重实效的。毛泽东同志充分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同志研究和吸取了几十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将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现状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树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党的方针政策,开辟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这两位中国的伟人,他们开展中国革命道路,并没有注重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虚名,敢于冲破名分的框架,充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赢得了实际的胜利。

  这让我想起王安石曾写过一个神童的故事《伤仲永》。神童仲永幼年读书过目不忘,已达到出口成章、提笔写诗的地步。一时期名声大振,各地纷纷来人拜访。这个孩子从此得意忘形,忙与应酬,把学业抛在一边。本来大家都认为他长大后肯定会成为一个大学问家,然而结果是,待他长大后却与普通人的水平没有两样。他启初名声大振,结果却销声匿迹,这正是由于他有了一点小成绩,就只图虚名而不深入务求学问的原因造成的。

  由此看来,“名”与“实”的关系就很明确了。“名”是建立在“实”的基础上的,有“实”才有“名”,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单位不抓实际工作,不长实际能耐,只徒有虚名,也确实是干不长久的。

  名利名利,人生在世,总归是与这两个字脱不了联系。但是人是区别与动物的,他是有灵魂的,有其精神实质的,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贫困不堪,但他在一场伟大的精神战役中已取得了坚定性的胜利。而有的人呢?他能如臧老先生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名与实,这两者的确让我们很难取舍,是我们在生活中犹豫不决,但是他刘禹锡,一个一身傲骨的人却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

  人生苦短,眨眼间几十年光阴就已逝去,许多人都在追逐名利而追逐到老去,但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精神是人的支柱,做一个真正的精神国度里的王者吧!因为实岂名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