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传奇爱奇艺:“主题探究”教研活动流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39:12

荆州市江陵中学主题教研活动规范及流程

我们认为,一切教与学的基础都是基于问题的。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源自于规范的有效的主题教研活动。我校的主题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六个领域,即内容与节奏、主体与角色、程序与细节、方法与手段、组织与形式、知识与能力,在五个方面展开:

1.为什么采用这个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研究主题的选择)?我们的观点是:研究,“从问题入手”。指向的是校本教研的起始环节。我们试图回答三个问题:①教研主题产生于怎样的背景之下?②教研主题通过怎样的途径提炼而来?③问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如何?当前,我们正在探讨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即主题教研。集体备课研究什么?就是研究问题。问题从哪里来?从学生问卷中来,从教师提案中来。如果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理解,这两个来源就得到了统一,即学习的问题就是教学研究的主题。问题永远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常见、最活跃的因素,更是教学活动中要面对、要解决的东西。“问题引入”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永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回归教育本源。    2.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形式的选择)?我们的观点是:设计,“以问题为主线”。我们试图回答三个问题:①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教学设计的形成,是个体研究、集体研究,还是二者有机结合?②选择这种形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内容与节奏、主体与角色、过程与结果,还是知识与能力、方式与方法的问题?③这种形式的教学设计该怎样书写?在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及流程方面怎么把握?“为学而教”,这是一种传统的表述。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问题产生的思路,反映问题解决的规律。教学设计应强调“问题设计”的重要意义,强调以问题为主线来设计流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发现问题体现的是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需要合作与探究。换句话说,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就是回归教育本体。    3.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选择)?我们的观点是:教学,“以问题为话题”。试图回答两个问题:①为什么选择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②为什么要开展课堂观察?(学生精力分配、学生提问答问情况、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行为分布等)新课程观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共享。只有有了合适的话题,才能够平等对话,才能够形成交流共享的场面。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力从哪里来?不是教给的而是习得的。我们提倡自主探究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正是基于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考虑。我们认为,小组学习,是实现自主探究的一种较好的形式。能力发展,正是教育的本质。    4.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形式的选择)?我们的观点是:反思,“基于问题展开”。试图回答四个问题:①课堂教学是否关注了主题?②课堂是否按照教学设计推进?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④从这一个特殊课例得到了什么样的一般规律?“三年反思成名师”,这话说得也许有点过,但其中的道理却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感同身受的。我们以往的反思,常常不是过于肤浅就是漫无边际,流于形式几乎成了一种通病。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反思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反思的形式,可以是教学叙事,可以是课堂实录,还可以是教学案例,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注意思考的方向——基于教研主题,基于教学过程,基于学习问题,这就是回归教育本位。    5.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价(评价方式的选择)?我们的观点是:检测,“指向问题结论”。试图回答两方面问题:①制度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比如教师培训、教学设计前置、主题教研及观课反思制度等,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②为什么改变评价方式?为什么要推行“学生评教风、教师评学风、家长评作风、社区评校风”的综合评价?    不管是对教学设计的检查,还是对学习效果的测评,我们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实效,真正发挥检测的督促行为、发现问题、反馈效果等作用。坚决摒弃不加选择不讲质量的敷衍。要明确这样的认识:检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科学的检测评价来引导教与学的方向,这就是回归教育根本。    综上所述,我们的问题教研,分别对应五个方向:研究,“从问题入手”;设计,“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以问题为话题”;反思,“基于问题展开”;检测,“指向问题结论”。同时,它也体现了教育的五个回归:回归本源,回归本体,回归本质,回归本位,回归根本。

 “主题探究”教研活动流程

在“五个为什么”的教学思路指导下,我们对教研活动进行了大胆创新,明

确了“主题探究”校本教研新思路。一般而言,一次“主题探究”教研活动包括如下十个程序:    1.征集问题。设计问题征集表,搜集学科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包括来自教师的提案和来自学生的问卷。这个过程体现了“自下而上”的原则。    2.确立主题。以备课组为单位梳理意见,选定一个问题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研究的主题,编制研究计划。如果一次确定了多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则可以作为一学期或三五学期的教研主题。这个过程体现了“自上而下”原则。    3.集体备课。围绕探究主题进行任务分工,要求每位教师根据主题准备资料拟定文稿,交流时人人发言,讲解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教学处理意见,综合学科组意见形成集备教案,并根据情况确定授课人。    4.教学设计。教师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对集备教案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形成教学个案。    5.课堂教学。以主题探究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6.课堂观察。根据课前制定的观察量表,按照小组分工进行课堂观察,作好数据和文字记录。这个过程与课堂教学是同步展开的。    7.课后反思。授课者及观课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和观察点,结合观察得到的定性或者定量数据进行分析,开展评议,得出一般规律和方法,并各自撰写教学反思。    8.二次设计。根据评议意见和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设计,条件许可的可以更换教师更换学生二次授课,与前一次过程进行全面对照,形成研究结论。     9.形成意见。回顾前面的研究过程,形成备课组“指导意见”。教研组可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组“指导意见”,提出关于各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一般要求,包括主题选取、集备过程、发言质量、反思深度等。    10.撰写案例。上面的过程及材料,可以全程录像,经过分析提炼成文,形成教研活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