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英文介绍:如何化解农村“空心化”的孤独与疼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00:14
2011年10月12日 08:21:46 来源: 新华时政
核心提示:如果说最初农村的人们对离家“淘金”尚处于观望的状态,那么到了80年代中期,这种观望迅即演变成了一股潮流,裹挟着以千万计的农民向城市涌去,而这股奔流的人潮背后,农村也以孤独的剪影停驻在了时代的角落,中国乡土社会中最为核心的家庭生活、伦理持续、秩序保留,都在渐渐被日益疏落的人口现状所吞噬。如何遏制农村空心化的势头,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人性化问题,毕竟,曾经其乐融融的中国农村不能就此沦为永恒孤独的宿命。
组图:空心化,农村之痛

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67岁的薛丕忠(左)、老伴杨桂兰和孙子在自己家里(8月23日摄)。薛丕忠家里有十几口人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或上学。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人口通过考学、参军等途径进入城市,更多的人通过打工的形式离开农村,以摆脱贫苦,提高家庭收入。我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但由于受户籍、住房、教育等约束,打工农民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所以,许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在农村,自己单枪匹马到城市闯荡。由此,农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留守群体,他们被戏称为“386199部队”,“ 38”即妇女,“61”指儿童,“99”代指老人。中国农业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人员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详细>>>
“空心村”中看得见的孤独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与农村一直在进行着“零和博弈”,城市获取了农民工的劳动力所带来的财富累积与服务贡献,而这些累积与贡献的代价却是农民工的家庭分离、尊严缺失,农村仍然停留在财富贫乏、精神孤独的状况上,我们怎么敢说城市农村利益相加时社会得到了强劲的发展?详细>>>
有房无人 农村遭遇“空心化”
农村劳动力比城里都紧缺,导致农村工资比城里高出许多。临洮县崖湾蔬菜批发市场的老板孙白齐告诉记者,“去年国庆后蔬菜上市的高峰期,由于在家门口难招工,工人的工资大幅上涨,技工(打包工)的日工资由以前的50元涨到现在的100元,小工由原来的30元涨到80元,去年仅雇佣工人工资一项,就增加支出100万元。”详细>>>
农村“空心化”三问
一问:劳动力匮乏,谁来种粮?

陕西省安康市石转镇,陈荣英在家门前的田地里,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在外打工(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现象——
四川:山村劳动力输出成空心村:63人村民小组仅剩7人
笋店村这样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普遍存在于像仪陇这样的西部农村劳动力输出集中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社会在城市化、工业化冲击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
老龄化渐成农业发展隐忧——明天谁来种粮?
老年人和小孩成为农村留守人口的主体,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成为种地主力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目前在田里耕作的大多是老年人。
应对——
山东淄博:“并村迁移”解决农村“空心化”
把山区的村民整体迁移到郊区强镇,把其原来的土地或退耕还林,或进行旅游开发……昨日,淄博市政府研究室金融科科长陈波说:“‘并村迁移’就是解决农村空心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问:留守儿童,教育怎样保障?

2010年12月10日,安徽省六安市,这个小丫头俨然一副大人模样。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小的年纪却要过早地体会着生活的辛酸和压力。(资料图)
现象——
中国乡村教育遭遇“空心”
随着年轻人——村庄中最成熟、最有活力的一群人的离开,一个村庄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年轻人的离开,耕种土地的劳动力随之减少,工厂到乡村承包了土地,冰冷的机器代替了热闹的农业生产,原来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垃圾和污水。详细>>>
名校生比例失衡彰显农村空心化 
应对——
广西:乡村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
虽然父母都在湖北武汉打工,但今年8岁的广西贺州昭平县五将镇天保小学的唐钦焙依然过得很快乐。在村里的寄宿制学校里,他与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中国乡村的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带来家的温暖。详细>>>
三问:村官空巢,权力如何监督?
现象——
“盖章须送礼”背后的农村空心化
江西上饶市广丰县横山镇山头村村主任夏剑波长期在外省包工程,将公章交由其父母保管,村民办事需要找其父母,并需“意思意思”才能盖章。对此,横山镇镇长俞立峰认为,“村干部平时收入低,出去赚点钱是可以理解的。”
“村官空巢”警示农村社会现状
继普通青壮年大量告别农村、纷纷涌向城市谋生之后,身为农村骨干精英的“村官”也弃之而去,让村委会也陷入无人值守的“空巢”状态。这无疑不只是一般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危机,更是对当前整个农村社会生态秩序的一种严重警示。
应对——
坚持能人治村,加强权力监管与问责
坚持能人治村,努力留住踏实能干的人,把 “能人”留住,培养素质高的人才,逐渐在农村形成内部的竞争环境和监督环境。坚持强化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基层组织和干部加强监管。杜绝领导干部用纸包火的现象。加强对村委会权利的“制衡”。
农村“空心化”需深层次综合治理
“空心村”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治理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这种外实内空的“空心村”,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不少地区的农村正在加速走向“空心化”。详细>>>
资本下乡或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
如果将资本等资源要素比作血液的话,那么当下农村不但在整体上仍是“贫血”的,而且同时还依然在为城市发展“输血”。当前,由于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并不是富余或剩余的,恰恰是农村也十分需要和紧缺的人力资源,所以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缺人手、新农村建设缺人才、抗灾救灾缺人力“三缺”现象凸显。详细>>>
《瞭望》:纠偏城乡土地“失衡”,“空心化”亟待整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发展土地压力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虽然每年有近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但农村建设用地却没有相应地减下来,存在“人减房空”的空心化状况。详细>>>
警惕人口分布“空心化” 
过去十年间,人口变化的地区差异非常大。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常住人口急速增长,西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也有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中西部大部分省市区人口增长减缓。随着人口外流、低生育率持续,中西部地区人口将继续向东部扩散,中部人口“空心化”会日益加剧。详细>>>
中国未来十年累计需转移逾1亿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