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麦提:第十篇 偏差纠治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18:37

二十一、气冲头部是什么原因?怎样纠正?

答:练功时自觉体内气由背或胸向头部冲击,也会出现头痛、头胀、头晕、烦躁不安、失眠焦虑等症状。产生的原因是:真气尚未充沛而勉强以意领气,沿督脉 冲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气升至头部不下而导致冲头,或者意守部位过高(如意守百会等)而强制较大,也会引起气冲的感觉。

纠正的方法是:练功一定要在真气充沛的情况下(丹田有气血充盈的感觉),再微微用意引气过三关,贯穿督脉,切莫勉强以意领气强通督脉。凡气冲头部的练 功者,意守点都应在胸部以下,不能在头部。当冲头已经形成,可练放松功或松静功,将意念移到下肢或足心。气冲头部严重者,可暂停练功,待症状消失后再练。

二十二、练功中总感到发困,不由自主地昏睡

答:练功者自觉昏昏沉沉,打鼾思睡,静坐而入睡乡。这就是昏沉,这是练静功最忌讳的。练功中偶有昏沉在所难免,但练功者应当尽力避免之。产生昏沉的原 因,可能是在人疲劳后练功,一坐下就想昏睡;或是夜间练功,人本来就有睡眠要求;还有练功不得要领,过分松静,而未做到外松内静、形松意紧所致。

纠正的方法:若确因疲劳引起,就应停止练功,待睡后精力充沛再去练功。

练功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打坐时必须端直身体。坐久了不知不觉地弯腰俯体,容易影响精神,产生昏沉。这时可以急忙站起,活动一下再行练功。也可先练一段站功或行功,再练静坐功。

2. 认真调息。呼吸不加控制,又粗又浊,容易昏沉睡去。要控制呼吸,息之出入唯心知之,可不使耳闻。息细而轻便无睡意。

3. 收摄两眼眼神,神气轻爽地内视下丹田,制止杂念而心安。

4. 神气升降,上下往来得益。当意守下丹田时,若感到头昏易睡,要立即上守上丹田,或稍用意念将神气提升,就可瞬时神清气爽。所以练功者必须懂得上、下丹田的临机配合,以调和机体内的气机。

二十三、练功静坐时颈部、脊椎、腰腿、背部都疼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答:原因可能是: ①气冲病灶; ②姿势不正确; ③全身未放松; ④以前不爱运动,练气功运动量骤然过大等。

纠正的方法:首先注意上述几点,然后请别人从背后由下至上沿督脉轻轻拍打,自己再拍打21次就可消失。

二十四、前额发胀与天目初开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答:1. 前额发胀的原因

前额也叫印堂,是天目穴所在的地方。前额发胀,是指练功过程中以及练功以后前额印堂部位发紧发胀。引起的原因主要是:

1)练功时功法掌握不当,拙力或意念过强引起。

2)前额印堂穴是上丹田所在,又称祖窍,是练功的重要部位,尤其是性功,特别强调上丹田的练习与激发人体潜能。有些人在练功时过于追求特异功能,练功要求还未掌握好,就练意守上丹田,结果就出现前额发紧、发胀等气团凝结的偏差现象。

2. 前额发胀与天目初开的区别

天目初开之前,也常常出现天目穴位发胀的现象,不属出偏,是练功中的正常效应。因此,必须与练功的前额发胀现象予以区别。

前额发胀现象一般出现在练功的初期,因练功方法不当引起,当功法掌握好以后就不容易出现了。出现以后如不及时纠治,很难消失。

而天目初开前的前额微微发胀,一般都出现在有一定功夫以后,练功初期不会出现。这是正常的练功效应,无须采取纠治措施。只要不加追求,按功法习练,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

3. 前额发胀的纠治方法

1)自我纠治

自我纠治有四种方法:

①症状严重者可暂停练功,待不良现象消失后再练功。

②加强头、面部的放松练习。

③意守会阴或涌泉穴,引气下行。

④运用外形导引,引气下行。具体方法是: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寛,膝关节微屈,配合吸气,全身放松。两手从体侧缓缓抬起,掌心向下,与肩平行时成「一」字。然后掌心向上,屈肘,两掌向体前合拢,指尖相对。再掌心向下,缓缓导气下行于脚尖。每次练10 15分钟。

2)帮他人纠治

①气功点穴纠治

患者平坐在椅子上,医者站立在患者前面,两手拇指按患者的印堂穴,由内向上、向外揉按12次,然后将其余四指固定在耳后,大拇指由印堂沿眉上两侧向两太阳穴导引6次,再揉按太阳穴12次。

②外气导引

令患者平坐,医者将内气运至右手掌,由患者印堂穴开始,沿任脉导引至下丹田,动作要缓慢。共导引6次。

二十五、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答:1. 下丹田发胀的原因

下丹田发胀是指练功后出现小腹部位丹田发胀或疼痛的一种偏差现象。引起的主要原因有:

1)练功时意守下丹田过紧,意念太强,致使小腹胀满疼痛。

2)练功时腹式呼吸不自然,用力过重或停闭时间太长,导致腹肌紧张,丹田部位满胀,疼痛就随之发生了。

2. 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

内丹派功法大多都强调下丹田内气充实的重要作用。当练功有一定功夫后,下丹田内气充足,可以出现轻度丹田气满、腹胀的感觉,并可出现内气运转的气动现象。这是练功中的正常、有效反应,必须与丹田发胀的偏差予以区别。

3. 下丹田发胀的纠治方法

1)自我纠治

①要针对原因纠正练功方法。因意守太紧或意念过强者,要放松意念活动,使意念轻微,腹胀就自然消除。因呼吸过于用力而致者,应使呼吸自然或改用自然呼吸法。

②揉按丹田。双手内外劳宫穴相对,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重迭于下丹田处,然后先顺时针,由小到大划圈,揉按丹田18次,再逆时针揉按18次。

2)帮他人纠治

下丹田发胀一般通过自我纠治即可消失。如果按上法纠治而未能消失者,医者可用外气导引法进行纠治。其方法是:将内气运至右手劳宫穴,对准患者下丹田部位发气,并以丹田为中心,上下推行数次,至腹胀消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