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逊花园广场群架:游瑞士“和平之都”日内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12:11

在二十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内瓦在世界舞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是全世界交汇之点,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每年数以百计的会议、展览和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有200多个国际组织及许多人道主义机构设在日内瓦,如联合国欧洲总部及红十字和红新月国际委员会等。日内瓦已被世人誉为“和平之都”。与其说日内瓦是瑞士的,更不如说是世界的。

万国广场上高大而残缺的椅子,高12米、重5吨,是瑞士著名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1997年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的。

由于战争,每年全球有数以万计的人因触雷而伤亡,其中1/3以上是儿童。更有数不清的人因触雷而截肢。椅子设计成三条腿寓意不言而喻--象征人类因触雷而失去的肢体,但不是死亡,而是顽强地、有尊严地站立着。我站在这把椅子下,心灵震撼。

曾经,欧洲是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瑞士又是几个大国的正中心,不但风景如画,而且中立,所以联合国总部就设在这里。二战后,经济中心移到美国,美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联合国总部迁到美国纽约。这里的前联合国总部变为现在的联合国在欧洲总部。没准儿哪一天,联合国总部会搬到中国。

万国宫有许多门,我们本来就是想在门口看看,这时走过来一对巴基斯坦夫妇,男的彪悍,抗着一个大三脚架,大嗓门问我:“那里可以进去?”

难道可以进去?好半天我都没有看到有人出入。我随手一指这个紧闭的大门,巴基斯坦人就到了有卫兵把守的小门,交涉后还真的放行了。

进到安全检查的地方,巴基斯坦人那位穿紫色纱丽的太太没有护照,工作人员说驾照、学生证,都没有,尽然没有一个带照片的身份证明,工作人员无奈,双手一摊。我们也遗憾的看着这对可爱的巴基斯坦人,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里,而他们又不能进入,我们却可以。检验证件后,每人交10瑞士法郎,然后工作人员给拍照,打印出来带有参观者头像的V字通行证,别在身上就可以了。“欢迎光临”让我们很受用。

纪念品

我们是当天最后一个团,只有三个人,除了我们还有一位嫁到美国的日本女人。年轻漂亮的瑞士姑娘首先讲解了联合国机构的示意图。联合国的机构确实很庞大,光欧洲这里就有5000人在工作。看来一天下来,她确实很疲劳,总是口误,每次她都调侃:“我应该退休了。”

中间部分是大会堂,与巴黎歌剧院一样大,内有两千个席位,另有同声传译席、记者席和观众席。1962年联合国曾进行扩建和装修。历史上这里曾举行过许多重要会议。现在,联合国的一些大型会议如裁军、海洋法会议等均在此举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年会,也都在大会议厅里召开。

联合国欧洲总部的历任“领导”。

走廊里,会议室,到处是世界各国赠送的艺术品,就连建筑材料也有赠送的。

这是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挂毯,参观时解说员让我观察,果然从任何角度看,中间的石板路都正对我们,拍出的照片却没有了这样的效果。

透过走廊高大的玻璃,又看到了日内瓦湖那世界最高的喷泉。

联合国还真会选地方,果然风景如画。阿丽亚娜公园的前主人居斯塔夫·勒维利奥当年把这个地方捐给联合国,其自己设计的的陵墓也在这苍松翠波之间,也算得到了回报。

理事会议厅是一个重要的会议厅。按照联合国不成文的规定,凡涉及到国际安全问题的会议,或者比较紧急的会议,均在理事会议厅召开。理事厅能容纳500人,它的特色之一是能够按照每次会议的需要调整会议桌的位置。这个理事会厅就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关于印度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美、苏、法、英国首脑会议的会址。

理事厅也是万国官里最漂亮的一个大厅,又名西班牙厅,因为厅内的大型壁画是西班牙名画家约瑟·马利亚·塞尔特的作品。1934-1936年间,塞尔特在他巴黎的画室里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组不朽的名作。画面呈金色与深褐色,画的主题是:正义、力量、和平、法律与智慧。我拍了十几张壁画,这是其中一幅。

荣誉院是万国宫主楼正面的大院子,是阿丽亚娜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院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水池,那是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的募捐池。池子中间有一个巨型青铜浑天仪,上面刻有代表天体12宫的雕刻,浑天仪旋转的角度和地球一致。这是美国为纪念威尔逊总统而赠给联合国的。

这是1973年新建的万国宫新楼的会议厅。全楼内有10个设有同声传译设备的会议厅,这个会议大厅主要讨论人权事宜。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文也是联合国的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其它是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会议厅的顶上高迪、毕加索的作品

这是阿丽亚娜公园内最早的建筑,现在已改建为酒店

我们就在这万国宫对面的国际红十字会下等公共汽车,看到来了一辆旅游大巴,下来一群祖国的游客,导游指了一下红十字会的大楼,算是完成了一个景点,两分钟后大巴开走了。